游人小说网 > 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 > 第348章 盐漕重镇:扬州的黄金时代

第348章 盐漕重镇:扬州的黄金时代


朱及第将画面切换到一幅明代运河全息图,声音带着赞叹:"老铁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扬州。这座位于长江与运河交汇处的城市,在大明经济版图上可是个超级明星!"

"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指着地图分析:"扬州地处江淮平原,北接淮河,南临长江,大运河穿城而过。这个地理位置,注定了它要成为帝国的经济命脉。"

"说到扬州的崛起,就不得不提大明独创的开中法。"朱及第调出相关史料,"这个制度简单来说,就是让商人运粮到边防军区,换取盐引,再到扬州这样的盐场取盐销售。"

"叶赫那拉大贝勒"补充道:"这一招简直绝了!既解决了边防军粮问题,又激活了盐业经济。扬州作为两淮盐运中心,自然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直播间里立刻热闹起来:

"网友【熬夜冠军】:这不就是古代的军民融合吗?太有智慧了!"

"网友【一颗仙人掌】:原来盐商是这么发家致富的。"

"网友【午后红茶】:感觉扬州就像现在的深圳,政策红利吃满。"

"碳水教父"好奇地问:"那后来开中法废了,扬州岂不是要衰落了?"

"恰恰相反!"朱及第笑道,"虽然开中法在嘉靖年间逐渐废止,但扬州的盐商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他们转而通过捐输、报效等方式,继续垄断着盐业贸易。"

"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补充:"到了万历年间,扬州盐商每年上缴的盐税就超过百万两,占全国盐税收入的三分之一。可以说,扬州养活了小半个大明财政。"

画面切换到扬州码头的繁忙景象。"叶赫那拉大贝勒"继续解说:"除了盐业,扬州还是漕运的重要节点。每年四百万石漕粮要从这里转运北上,成千上万的漕船在这里停靠补给。"

朱及第感叹:"当时的扬州码头,天南地北的货物堆积如山,各地的商贾云集。说它是大明的物流中心,一点都不为过。"

直播间的观众们纷纷感叹:

"网友【夜猫子】:这简直就是明朝的上海啊!"

"网友【吃瓜群众】:难怪史可法要死守扬州,这地方太重要了。"

"网友【路人甲】:感觉扬州就是大明经济的晴雨表。"

"网友【喵星人】:这么繁华的城市,要是被战火毁了就太可惜了。"

朱及第最后总结:"老铁们,可以这么说:扬州的命运就是大明的命运。这座城市靠着开中法起家,凭借漕运兴盛,最后又因为盐业达到巅峰。它的繁华,不仅体现在那些精美的园林和富庶的盐商宅邸上,更体现在它对整个帝国经济的支撑作用上。"

画面中,扬州城的街市车水马龙,运河上千帆竞渡,呈现出一派盛世景象。然而谁又能想到,不久之后,这座繁华似锦的城市将面临怎样的命运。

奉天殿内,朱元璋看着天幕上的繁华扬州,不禁感慨:"好个扬州!若是能一直这般繁华,该有多好。"

徐达沉声道:"如此重要的经济重镇,若是落入敌手..."

众人沉默不语,都知道这句话背后的深意。扬州的命运,已然悬于一线。

朱及第将画面切换到扬州盐商宅邸的复原图,语气神秘地说:"老铁们,你们知道吗?扬州的繁华背后,其实牵动着整个大明官场的神经。"

"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调出一份史料:"据记载,当时朝中许多权贵都在扬州拥有产业。有的通过白手套投资盐业,有的在扬州购置园林别业,更有的直接参与漕运生意。"

"叶赫那拉大贝勒"补充道:"最典型的就是某些内阁大学士的家人,表面上在扬州经商,实际上就是在为朝中的靠山捞钱。这种官商勾结,在扬州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

"碳水教父"好奇地问:"这些商人这么有钱,干嘛不直接买官?"

朱及第笑着摇头:"这你就不懂了。大明律法严禁商人直接入仕,但这些盐商自有妙招。他们大规模资助贫寒学子,特别是有潜力的举人。"

"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解释道:"盐商们会在扬州设立书院,邀请名儒讲学,为学子提供食宿。一旦这些学子中举入仕,就成了盐商在朝中的代言人。这比直接买官高明多了!"

直播间顿时热闹起来:

"网友【熬夜冠军】:这不就是古代的风险投资吗?"

"网友【一颗仙人掌】:盐商这眼光够长远的,投资未来的官员。"

"网友【午后红茶】:难怪说'朝中有人好办事',原来是从科举就开始布局了。"

朱及第将画面切换到东林书院的复原图:"说到这,就不得不提扬州与东林党的特殊关系。东林党虽然以无锡东林书院为名,但其重要支持力量却来自扬州盐商。"

"叶赫那拉大贝勒"详细说明:"扬州盐商郑元勋、汪汝谦等人,都是东林党的金主。他们不仅提供大量资金,还利用在扬州的人脉为东林党人铺路。"

"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补充:"有意思的是,东林党主张的'恤商'政策,也很对盐商的胃口。所以双方一拍即合,形成了牢固的利益同盟。"

画面显示出明末党争的示意图。朱及第分析道:"正因为扬州盐商与东林党的这层关系,使得扬州成了党争的重要战场。阉党得势时,首先要打击的就是扬州的东林党势力。"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魏忠贤专权时期,""叶赫那拉大贝勒"接话,"他派税监到扬州,名义上是征税,实际上就是在打击东林党的金主。"

直播间里的讨论更加深入:

"网友【夜猫子】:原来东林党背后是盐商大佬啊!"

"网友【吃瓜群众】:这不就是古代的政商旋转门吗?"

"网友【路人甲】:感觉扬州就像个政治交易所。"

"网友【喵星人】:难怪南明时扬州这么重要,这是东林党的大本营啊!"

奉天殿内,朱元璋听到这里,脸色愈发阴沉:"好啊,咱设立科举是为了选拔贤才,倒成了这些人结党营私的工具!"

徐达沉声道:"上位,商贾干政,自古便是大忌。如今看来,这扬州已成党争渊薮。"

李善长分析:"盐商资助举子,举子入仕后回报盐商,如此循环,朝政岂能不乱?"

朱标忧虑地说:"如此一来,官员办事岂不是要先看盐商脸色?"

朱棣冷笑:"这些盐商,手伸得也太长了!"

朱及第最后总结:"老铁们,所以说扬州不仅是个经济中心,更是个政治枢纽。这里的盐商通过资助科举、结交权贵,深深影响着大明的政局。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扬州在南明时期会成为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

画面中,扬州的繁华街市与朝堂的明争暗斗交织在一起,预示着这座城市的命运将与大明的国运紧密相连。而在不远处的北方,清军的铁蹄正在向南逼近,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2882/42503600.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