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合照
郁介和伸手向后,轻抚她的臂膀。
“想到什么主意了?说来听听。”
乐静怡走到沙发边,在他身旁坐下。
“我在想妙妙的长相。
一定和我们年轻时有些相像。”
“你的意思是……”
“我想拿一张我们的合照放在会客室。
等许建国修好留声机,让他搬过去。
如果真是妙妙,
他看到我们年轻时的照片,一定会惊讶吧?
你觉得怎么样?”
郁介和抿唇沉思片刻,转头看她。
“那就试试?
选我们在京城大学合影的那张。
你那会儿刚好也是18岁。”
很快。
乐静怡拿着相框走了出来。
她望着照片,神情有些恍惚。
那年她18岁,刚考上大学。
年轻气盛,一心想要离开黔州。
去华夏最繁华的地方看看。
当时,她同时收到两份录取通知。
一份来自金陵的中央大学。
另一份来自四九城的京城大学。
她几乎选择了金陵。
可父亲希望她去京城大学。
老人家年轻时差了几分没能考上。
后来回到黔州教书。
这成了他一生的遗憾。
最终,她选择了京城大学。
从闭塞的西南一路北上,抵达祖国的心脏。
没想到刚入学,就遇见了郁介和。
命运,真是奇妙。
她端详着照片里两人年轻的模样。
脑海里勾勒着妙妙的相貌。
不知她是更像介和,
还是更像自己。
她轻轻叹了口气。
郁介和握住她的手,岔开话题。
“别总叹气,容易变老。”
“你……”
女人无论多大年纪,都不愿听“老”字。
乐静怡顿时多了几分鲜活劲儿。
她拂开郁介和的手,
起身将照片摆在了会客室的茶几上。
没过多久。
小李前来汇报:“领导,许同志修好了留声机。”
乐静怡起身走向小房间。
刚到门口,便听见《命运交响曲》。
音乐已至尾声。
人们战胜了命运。
迎来了胜利。
或许,这是最好的预示。
乐静怡等曲子结束,才开口问道:
“许同志,你也喜欢《命运》?”
方才。
不仅她听得入神,许建国也专注聆听。
许建国思索片刻,试探着回答:
“我和我爱人都喜欢这首《命运》。
她常说,人要和命运抗争。”
许建国说话时。
许建国目不转睛地盯着乐静怡的脸庞。
她的反应果然不对劲。
当"我爱人"三个字从许建国口中说出时,乐静怡的瞳孔骤然收缩。
尽管她迅速掩饰,却逃不过许建国锐利的目光。
她为何会对妙真产生兴趣?
许建国的大脑飞速运转。
一个是首长的夫人,一个是无依无靠的小尼姑,她们之间能有什么联系?
电光火石间,一个念头闪过他的脑海。
他装作不经意地再次打量乐静怡。
难道......
初见乐静怡时的莫名熟悉感,小尼姑含羞带怯的笑容,两幅画面在他脑海中不断交织。
渐渐地,两张面容重合在一起。
最相似的,是那双眼睛。
原来进门时的熟悉感来源于此。
她是妙真的亲人?
母亲?还是......
这个惊人的发现让许建国一时失神。
他强迫自己冷静,决定回去再细想。
可心中又忍不住猜测:如果真是这样......
一丝不安掠过心头。
若小尼姑的身世如此显赫,他还能留住她吗?
一向骄傲的许建国,在爱情面前也不免患得患失。
"许同志?"乐静怡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
"抱歉,刚才想起我爱人了。”许建国迅速恢复平静。
乐静怡略显怀疑,但此刻她更专注于自己的计划。
"麻烦帮我把留声机搬到会客室,再调试一下。”
"好的。”
两人各怀心思地走进会客室。
"就放在那张茶几上,照片旁边。”乐静怡特意强调。
许建国抬眼望去,不由暗自苦笑——他的视力实在太好了。
泛黄的照片上,女子的容貌与妙真惊人地相似。
不仅是眼睛,连轮廓都如出一辙。
许建国的心沉了下去。
乐静怡刻意提及照片,意图不言而喻。
虽然不清楚他们掌握了多少线索,但妙真显然已被列入怀疑名单。
以这对夫妇的地位,查明真相只是时间问题。
内心波涛汹涌,表面却波澜不惊。
他必须保持镇定。
最终,凭借强大的自制力,他压下所有情绪。
"乐领导,放在这里可以吗?"他的语气平静如水。
"对。”乐静怡简短地回答。
许建国搁下留声机。
目光掠过照片,迅速别过脸。
唯有那只手,无声蜷在身后。
骨节泛白,压着翻涌的情绪。
乐静怡的视线钉在他脸上。
却寻不到半分端倪。
莫非料错了?
她故意拾起相框,指尖摩挲着泛黄的边角:
"这是二十年前同介和的合影。
当年我们正如你们这般年岁。
转眼青丝成雪。
往后振兴华夏的重担,
该由你们扛起来了。”
许建国喉结微动。
背后的右手几乎掐进掌心。
面上仍挂着妥帖的笑:
"定当以您二位为楷模,
鞠躬尽瘁报效国家。”
这番滴水不漏的应对,
反叫乐静怡心生疑窦。
二十出头的青年人,
沉稳得未免反常。
许建国任她审视,
胸腔里躁意横生。
若换作寻常公务,
他自有耐心周旋。
偏牵扯到小尼姑的身世——
他此刻只想夺门而去,
将那人搂在怀里问个分明。
"杨厂长和介和常提起你。”
乐静怡忽然截断他的思绪,
"留下用个便饭吧。”
领导盛情终究难却。
待坐在沙发端起茶盏,
翻腾的心绪竟渐渐沉淀。
方才真是魔怔了——
这未尝不是转机。
该信自己能护她周全,
更该信她赤子心性。
既约定"结发同枕,生死与共",
若真寻得血亲,
不过多些人疼她罢了。
茶香氤氲间,
许建国指腹轻轻划过杯沿。
同一时刻,
娄景城裹着沾机油的工作服,
蹬着二八杠停在大院门外。
后座跟着戴蓝布头巾的娄晓娥。
原打算独自前来,
念及风雨欲来,
终是带上了唯一骨血。
想着郁介和如今的权势,
护这丫头应当不难。
车链咯吱作响,
像在嘲弄当年四九城的流言——
都说郁家少爷疯了心,
抛却万贯家财赴战场找死。
待到倭寇铁蹄踏破山河时,
那些讥笑都成了灰。
郁老爷子毅然变卖全部家产。
连祖宅郁公馆也挂牌出售。
将所得资金尽数捐赠军需。
同时发动各界人士支援前线。
共赴国难。
娄家当时亦解囊相助。
然而暗地里。
不少人表面称赞老爷子大义。
私下却讥讽郁家父子昏聩。
郁氏世代经营古玩字画。
积累的财富远超常人想象。
虽非京城首富。
但家学渊源令人侧目。
在四九城声望极高。
莫说寻常百姓。
就连达官显贵。
也向来礼让三分。
后来郁老爷子与苏先生。
迁居京大教授楼。
时任领导特批独院安置。
更令人诧异的是。
郁介和非但未如幼弟马革裹尸。
反而屡建奇功。
成为敌军闻之色变的常胜将军。
待到山河重光时。
郁家虽散尽千金。
威望却更上层楼。
反观当年那些。
显赫一时的豪门望族。
如今哪个不是战战兢兢。
前些年工厂改制。
娄氏痛失红星轧钢厂。
眼下境况更...
唉!
还有乐静怡那丫头。
当年郁介和突然远赴战场。
娄景城本以为机遇降临。
谁知这二十岁的姑娘。
竟独自奔赴西南烽火线。
此刻回忆往事。
娄景城不禁心生羡慕。
羡慕对方快意人生。
羡慕他始终忠于本心。
更羡慕每个重大抉择。
都能获得至亲全力支持。
娄氏父女随勤务员入院时。
郁介和正起身相迎。
"景城,别来无恙。”
娄景城一时怔忡。
距上次相见怕有十载。
而这般正式登门。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3099/44326255.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