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热搜预知:我躺着就能掌控 > 第93章:加密邮件的文化反击

第93章:加密邮件的文化反击


第93章:加密邮件的文化反击

手机震动了两下,顾晚舟才把拇指从发送键上抬起来。

前一秒还在想“这企划会不会又石沉大海”,下一秒邮箱已跳出回执——合作平台签章确认,样片今日必出。她顺手把非遗推广草案拖进“已执行”文件夹,像扔掉一个空薯片袋那样干脆。

与此同时,陆砚之正盯着天花板转钢笔。

零点刚过,三行字准时蹦进脑子:“#中韩文化对比热搜#”赫然在列。他没愣神,直接翻身坐起,抄起手机拨通小唐的语音:“别睡了,起来干活。”

小唐那边传来被吓醒的闷哼:“陆老师……现在是凌晨一点!”

“我知道是凌晨一点,不然我找你聊睡前故事?”陆砚之边说边打开电脑,“调数据:近三年综艺里非遗项目的出场时长、曝光次数、观众互动率,重点标苏绣、缂丝、昆曲这三个。”

“啊?又要搞文化输出?”小唐揉着眼睛爬起来,“上次您写‘演员不是花瓶’那篇通稿还没缓过来呢。”

“这次不是花瓶,是针线筐。”陆砚之敲着键盘,“别人骂我们不专业?好啊,咱们就拿真功夫打脸。他们抢注端午节,我们推广苏绣,看谁更硬核。”

小唐一边嘟囔“这波属于跨界打击”,一边火速整理资料发过去。陆砚之扫了一眼图表,嘴角一勾——苏绣在综艺露脸平均每次不到四十秒,还全是背景板镜头;反观某些流量跳舞,一个动作能剪五条短视频。

“差距不在手艺,在包装。”他冷笑一声,新建文档,标题敲得稳准狠:《当韩国抢注端午节的时候,中国演员正在推广苏绣》。

文章不带脏字,全是干货。开头甩出一组数据:近五年,韩国成功申遗的东亚传统项目共12项,其中7项与中国文化渊源深厚;同期,国内非遗传承人平均年龄68岁,年轻受众认知度不足15%。

中间插了一段对比案例:某韩团穿改良汉服上节目被夸“有文化底蕴”,而苏州老艺人现场展示双面绣却被导演组嫌“节奏太慢”。

结尾只有一句:“真正的国际竞争力,不在嘴上,而在手上。”

写完一看时间,凌晨三点二十。他顺手勾选中英双语推送,收件人拉满文化类媒体、学术圈大V、海外汉服社群负责人,发布时间锁定次日早八点。

“等天亮,咱们看看谁才是文化搬运工。”他合上电脑,顺手把钢笔往桌上一扔,正好压住打印出来的通稿纸角。

---

早上七点四十五分,林姐冲进顾晚舟休息室,手里举着平板:“完了完了,数据拉不动!”

顾晚舟正翘着脚晃高跟鞋,左手拿着一包新开的薯片,闻言头都没抬:“哪个数据?”

“你发的那个非遗企划啊!微博转发不到两千,评论区全是水军刷‘作秀’‘蹭热度’,连热搜预热榜都没挤进去!”

“哦。”她撕开薯片袋,咔嚓咬了一口,“让他们继续刷。”

林姐一愣:“啊?”

“水军越多,说明越怕。”顾晚舟眯着眼翻手机,“你看,他们不敢碰内容本身,只能骂动机,这就叫心虚。再说了——”她顿了顿,指尖滑到一条视频草稿上,“我还没出手呢。”

话音未落,她已经点开剪辑软件,拖入一段花絮:画面里她坐在灯下,左手捏着细如发丝的彩线,一针一线绣着一朵梅花,背景音乐是昆曲《牡丹亭》的片段。

镜头切到特写:针尖穿过绸缎,丝线交织成形,她的手指稳定得不像个演员,倒像个几十年的老匠人。

她剪了十五秒,配上一行字幕:“十年练功,一针见血。”

发布时配文也简单:“他们说我们没有专业精神?那你看这个——一针一线,十年功夫。”

按下发送键后,她顺手转发了陆砚之那篇通稿,附言一句:“这篇文章,比我更能说话。”

林姐看得一愣一愣的:“你啥时候练的苏绣?”

“上周你说我要‘做点有意义的事’,我就去拜师了。”顾晚舟耸肩,“反正躺着也是躺着,不如动动手。”

林姐哭笑不得:“你这是把‘懒癌晚期’治成‘间歇性勤奋’了。”

“精准打击,高效输出。”她举起薯片袋,“这才是顶级演员的修养。”

---

八点整,双语通稿准时上线。

国内平台刚推文,海外汉服论坛立刻炸锅。有留学生直接截图发到Reddit:“你们不是总说中国人不懂传统文化?看看这位顶流女演员在干什么。”

KOL接力转发,话题迅速升温。有人扒出顾晚舟三年前就资助过苏州刺绣研究所,当年没宣传,这次却被翻了出来。

“原来她早就开始做了。”

“难怪手这么稳,这不是演,是真会。”

“建议某些人闭嘴前先照照镜子,别一边吃着中国文化红利,一边说我们没底蕴。”

八点十七分,#顾晚舟推广非遗#悄然爬上热搜第32位。

但很快,异样出现了。

排名刚升到第20,突然断崖式下滑,掉到40开外。评论区新出现大量相似ID,统一口径:“炒作罢了”“真热爱干嘛不辞职去当绣娘”“又是资本操控的正能量”。

小唐盯着后台数据,急得直拍桌子:“有人在压热搜!定向限流+水军围攻,手法专业得很,绝对是冲着封杀来的!”

陆砚之却靠在椅背上,慢悠悠喝了口咖啡:“怕什么?我们本来就没指望他们让路。”

他点开手机,给三个文化类百万粉博主发去私信,附上顾晚舟练习视频和通稿原文,只写一句话:“你们要是觉得这事值得说,就替观众问一句:什么叫专业?”

不到十分钟,三位大V同步发声。

一位放话:“如果一针一线绣出的作品叫‘作秀’,那舞台上扭两下就叫‘艺术’?”

另一位直接开怼:“某些人天天喊传统文化复兴,轮到真人践行了,又跳出来泼冷水,是不是双标上瘾?”

第三位更狠:“建议把这段视频送去戛纳,标题就叫《中国女演员的十指江湖》。”

舆论瞬间反转。

水军还在刷屏,普通网友已经怒了:“人家实打实干了,你们光动嘴皮子?”“是不是非得跪着才算尊重文化?”“你们喷得越凶,我越要转发!”

九点十二分,#顾晚舟推广非遗#冲上热搜第一。

韩网也跟着冒泡。有在华韩国留学生上传通稿翻译版,配文:“这才是他们所谓的‘流量明星’?我们公司高管说的‘听话就行’,是不是太可笑了?”

日本动漫论坛有人发帖:“比起画二次元角色,这种真实的文化传承更酷吧?”

新加坡华人社群甚至发起“一针一线挑战”,号召年轻人学一项传统技艺。

陆砚之看着国内外榜单齐刷刷飘红,终于松了口气。

他拿起手机,给顾晚舟发了条消息:“文化反击,落地。”

对方秒回一个表情包:一只猫懒洋洋地躺在沙发上,爪子里攥着根绣花针,配字——“本喵出手,谁与争锋”。

他笑了笑,正要放下手机,忽然瞥见小唐举着一块手写牌子站在门口,上面写着:“#中韩文化对比热搜#  已生效。”

小唐打了个哈欠,靠墙站着,眼皮快撑不住,牌子却举得笔直。

窗外阳光斜照进来,落在陆砚之的钢笔上,金属笔帽闪了下光。

顾晚舟坐在工作室沙发上,手机屏幕亮着推送通知,双榜第一的热搜词条清晰可见。她轻轻晃了晃脚,高跟鞋在空中划了个弧。

然后她打开新文档,敲下第一行字:“下一步,把昆曲搬进综艺决赛夜。”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3135/50337312.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