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 第247章 245:中影系的反扑

第247章 245:中影系的反扑


吴一一拿着文件夹,领命而去,办公室的门被轻轻带上,隔绝了外面的喧嚣。

    就在王盛考虑着下午试镜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时,放在桌面的手机突兀地震动起来,发出沉闷的“嗡嗡”声。

    瞥了一眼来电显示,是韩三坪。

    王盛立刻收敛心神,拿起手机,按下接听键,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尊重:“韩叔?”

    “盛子,在忙?”韩三坪没有寒暄,直接切入主题。

    “刚忙完,您说。”

    “嗯。”韩三坪应了一声,略作停顿,似乎在组织语言,随后说道:“有人坐不住了,中影系那帮人开始反扑了。”

    王盛眼神一凝,身体不自觉地坐直了几分。

    中影集团成立后,内部整合远未完成,原先以北影厂为核心的“北影系”和以原中影公司为核心的“中影系”之间,明争暗斗从未停歇。

    韩三坪凭借之前的业绩和改革魄力,暂时占据了上风,主抓制片,并暂管了国产片发行业务,这无疑触动了原中影公司一些人的奶酪。

    “具体怎么回事?”王盛沉声问道。

    “刚刚结束的集团周一例会。”

    韩三坪语速不快,但每个字都带着分量:“原中影那边的一位董事,他在会上侃侃而谈,说什么‘振兴国产电影,单靠一家一姓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盛影传媒虽好,但也需百花齐放,方能体现我中影集团海纳百川的胸襟与格局’。提议引进更多有实力、有活力的社会制片机构,共同为国产片繁荣出力。”

    王盛安静地听着。

    这话冠冕堂皇,站在道德和行业的制高点上,让人难以直接反驳,但背后无非是利益。

    引入外部力量,既可以制衡如日中天的北影系,又能给中影系自己寻找新的利益代言人和合作抓手。

    韩三坪继续道:“我当时就觉得这提议背后有文章,果不其然。他紧接着就推荐了京城电视艺术中心,说他们有丰富的电视剧制作经验,也有电影制作经验,对观众口味的把握精准,团队成熟,是完全值得信赖的合作对象。”

    京城电视艺术中心?

    许久未曾听说过的老对手了。

    “我刚刚散会后让人去仔细查了下,”韩三坪的声音压低了些,带着一丝嘲讽:“准确地说,引进的不止是京城电视艺术中心一家。后面还跟着两条‘过江龙’。”

    “哦?”王盛适时地表达了自己的疑问。

    “一家是京城华亿亚联影视文化有限责任公司。”

    韩三坪介绍道:“这家公司的老板叫董坪,是个手眼灵活的人物。早年是做国际贸易的,后来涉足影视投资,参与过《荆轲刺秦王》、《有话好好说》几个项目,虽然不是主导,但能在那种大制作里掺和进去,说明其人脉和搞钱的能力不一般。另外,此人擅长资本运作,眼光毒辣,喜欢投机倒把。”

    王盛默默点头。

    韩三坪的情报很准。

    董坪此人,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就以善于资本运作闻名。

    他最辉煌的战绩,便是在十几年后,将一家在港上市、原本主营水泥的公司,通过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资本操作,成功转型为影视公司,最后卖给了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成为了后来的阿里影业。

    再后来,他又创立了欢喜传媒,网罗了宁浩、徐峥、陈可辛等一众大导,风光无两。

    此外,董坪还曾一度差点拿下琼州旅游卫视的经营权,虽然后来未能成功,但也足见其能量和野心。

    这是个极其精明的投机客,嗅觉灵敏,总能站在风口上。

    “另一家是京城华宜兄弟广告有限公司。”

    韩三坪继续说道:“这家是兄弟俩搞的,王忠軍和王忠垒,背后的靠山是……

    这兄弟俩起步是靠做广告积累的第一桶金,在广告界做得风生水起,赚了不少钱。这几年开始涉足影视,投资拍过几部电视剧,比如《心理诊所》,势头挺猛。”

    华宜兄弟,这就更不用说了。

    在原本的时间线上,未来的近二十年里,它都将是中国民营影视公司里无可争议的巨头之一,造星能力、商业片运作模式都曾引领风潮。

    “他们三家联手,”韩三坪总结道:“捧的导演,是冯晓刚。项目已经立项,也是一部瞄准年底贺岁档的喜剧片。剧本大纲据说已经过了,正在加紧筹备。”

    冯晓刚……

    王盛听到这个名字,并没有感到太多意外。

    历史的惯性确实强大。

    他没有去抄《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那些原本属于冯晓刚的贺岁片代表作,那么这些项目,或者说类似定位的项目,自然会因为市场需求和导演本身特质而出现,只不过是换了个名字,或许换了投资方而已。

    冯晓刚的底子在那里,他对京味幽默、市井生活的把握,以及经过几年电视电影磨练出来的对普通观众口味的洞察,自然会吸引到想要在影视行业掘金的资本。

    董坪和华谊兄弟的出现,不过是重现了这一历史进程。

    “97年底那个《故事电影单片摄制许可证试行办法》……”韩三坪提醒了一句。

    “我知道,韩叔。”

    王盛语气平静的接口道:“打破了制片权的垄断,给了民营资本独立制片的资格。门槛低了,水自然就活了。”

    对于有竞争对手出现,王盛内心并不觉得奇怪,甚至认为这是必然。

    前两年市场还不够热,机制也不够成熟,他和北影厂(现在的中影集团北影系)算是抢占了先机,吃到了最大的一块蛋糕。

    今年,进口片一停,扶持国产片的大旗被韩三坪和他亲手竖了起来,政策和资源都在向这个领域倾斜,市场热度肉眼可见地攀升。

    有董坪、王家兄弟这样嗅觉敏锐、手握资本的“野蛮人”想进来分一杯羹,再正常不过。

    只是没想到,他们第一个找上的,就是蛰伏已久的冯晓刚,而且直接瞄准了最具象征意义和商业价值的贺岁档。

    这既是挑战,也从侧面证明了他王盛开拓的这条路,是正确的,是充满潜力的。

    “来者不善啊。”韩三坪在电话那头轻轻吐了口气:“董坪搞资本是一把好手,华谊兄弟在广告营销和地面推广上颇有根基,郑小龙的艺术中心是紫禁城影业的股东,在京城能够争取到不俗的排片,再加上一个憋着一股劲想要证明自己的冯晓刚……这个组合,不容小觑。”

    王盛能感觉到韩三坪话语里的一丝担忧。

    这担忧并非怯战,而是出于对全局的考量。

    中影系引入外部力量,固然有给北影系和他王盛“上眼药”的意图,但客观上,也确实符合“做大蛋糕”的政策导向。

    韩三坪作为集团副董事长,主管制片和暂管国产发行业务,他必须站在更高的层面看待这个问题,既要维护己方利益,又不能明着打压符合政策的竞争。

    “韩叔,您的意思我明白了。”王盛语气轻松道:“市场本来就是有竞争才有活力。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他们想来,那就来好了。”

    他顿了顿,语气笃定而自信:“贺岁档的盘子够大,但观众的胃口也更挑剔。最终,还是要靠作品说话。那就市场上见高低吧。”

    听到王盛这番表态,既没有惊慌失措,也没有愤懑不平,而是以一种冷静甚至期待的心态迎接挑战,韩三坪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随即传来他略带欣慰的声音:“好!要的就是你这股子劲儿!你小子心里有数就行。”

    他语气一转,重新变得斩钉截铁:“你放心,发行这块有我顶着。只要片子质量过硬,该有的排片、宣传资源,绝不会因为任何非市场因素而少了你的!我倒要看看,他们这套组合拳,能打出几分力道!”

    “谢谢韩叔。”

    挂断电话。

    王盛寻思是不是抽时间带韩佳女出去耍耍,算了,等寒假再说吧。

    (本章完)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3159/11110875.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