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241:投机客
八月的京城,如同一口煮沸的大锅,蒸腾着暑气、野心与躁动不安的希望。
希尔顿酒店套房里,高媛媛的困扰与甜蜜,是这口大锅里一滴微妙而私密的水珠,折射着个人情感与复杂现实的迷离光晕。
而在城市的另一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困扰与渴望,正在一间充斥着烟蒂与茶垢的办公室里发酵。
冯晓刚掐灭了手里的烟屁股,烟灰缸里已经堆起了一座小山。
他透过办公室窗户那层总是擦不干净的玻璃,望着楼下胡同里光着膀子下棋、摇着蒲扇乘凉的老少爷们,心里头却是一片拔凉。
三年了。
自打九六年那次试图“拔份儿”却撞得头破血流之后,他在电影圈里就成了个“晦气”的代名词。
王蒴那事儿的风波好不容易渐渐平息,但他冯晓刚的名字似乎也跟着一起被扫进了某个角落,蒙上了灰。
电影圈是混不下去了,至少短期内是甭想再有人找他拍上院线的片子了。
没办法,只能夹起尾巴,回到电视圈这片自留地里扑腾。
好在,老领导郑小龙还算念旧情,没把他彻底当破抹布给扔了。
这两三年,他跟着艺术中心,吭哧吭哧地拍了几部电视电影。
什么《情殇》、《临时家庭》,名字听着就一股子拧巴劲儿,但架不住题材贴近老百姓那点鸡毛蒜皮,成本又低,在各地电视台的“周末影院”里播得居然还不错,算是给艺术中心和他自己,都回了点血。
可这玩意儿,它不解渴啊!
电视电影,拍得再溜,在那帮“电影人”眼里,终究是矮了一头。
就像胡同口剃头师傅的手艺,伺候得再舒服,也比不上五星酒店里发型总监的剪刀有面儿。
他冯晓刚心里那团火,就没真正熄灭过。
他做梦都想再回到大银幕上,让灯光暗下,让公映许可证亮起,让成千上万的观众在电影院里,为他编织的悲欢离合或哭或笑。
那才是他想要的!
可机会在哪儿呢?
北影厂已经蜕变为中影集团,韩三坪和王盛搞得风生水起,势力越来越大,电视电影流水线开足马力,影院电影也是一部接一部,俨然成了气候。
那里早已没有他冯晓刚的位置。
艺术中心这边,郑小龙虽然收留了他,但重心显然只在电视剧和那些更“艺术”、更“高雅”的项目上,对他想拍影院商业片的那点念想,支持有限。
就在他觉得自己快要在这日复一日的电视电影拍摄中,把那点锐气和才气都磨平了的时候,一个人,带着一种他既熟悉又陌生的气味,找上了门。
这人叫董坪。
在圈子里,董坪是个名头不算顶响亮,但细究起来能量却不小的人物。
他长得斯斯文文,戴着金丝眼镜,说话慢条斯理,但镜片后的那双眼睛,却总闪烁着一种精于计算的光芒。
他不是那种扎根创作一线的艺术家,更像是一个游走于资本与创作之间的“掮客”或者说……“投机客”。
他参与过《荆轲刺秦王》那种烧钱的大制作,也搅和过《有话好好说》那种带着点黑色幽默的都市片,甚至连姜纹那部至今命运多舛的《鬼子来了》,背后似乎也有他若隐若现的影子。
陈恺歌、张亿某、姜纹……这些顶尖大导的名字,都曾与他的履历产生过交集。
这说明什么?
说明这人手眼通天,至少,在搞钱和整合资源方面,很有一手。
但跟那些已然成神的大导合作,董坪清楚,自己永远只是个“高级跟班”,话语权有限,利润的大头也落不到自己口袋里。
他渴望拥有一个自己能说得算、能从头培养、能深度捆绑的“招牌导演”。
他要的,不是一个已经功成名就的“爷”,而是一个有能力、有潜力,但目前正处于低谷,急需机会和资源的“干将”。
他的目光,在圈子里逡巡了很久,最终,落在了冯晓刚身上。
上午,董坪约了冯晓刚在东四附近一家私密性不错的茶室见面。
包间里,紫砂壶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茶香氤氲。
董坪不紧不慢地烫着杯子,语气平和得像是在聊家常:“晓刚,最近忙什么呢?”
冯晓刚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这绝不是一次普通的闲谈。
他搓了搓手,带着点自嘲的口吻道:“还能忙啥?老本行呗,给中心拍点电视电影,糊口饭吃。”
“我看了你去年拍的那部《情殇》。”
董坪推过来一杯澄黄的茶汤:“节奏把握得不错,家长里短的那点事儿,拍得挺有味道。收视率听说也挺好?”
“还行,主要是本子扎实,老百姓爱看。”冯晓刚含糊地应着,心里却在快速盘算着对方的意图。
“是啊,老百姓爱看,这就是本事。”董坪抿了口茶,话锋一转,声音压低了些:“晓刚,你不觉得,现在这市场,有点意思了吗?”
冯晓刚心里一动,抬眼看向董坪。
董坪身体微微前倾,镜片后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中影那边,韩三坪搞出的动静不小啊。进口片说停就全停了,摆明了是要举全国之力,把国产电影这面大旗给扛起来。这是大势!”
他顿了顿,观察着冯晓刚的反应,继续道:“王盛那小子,搞的那部《垫底辣妹》,我打听过了,截止目前,首周票房一千五百万!这还只是在有限的几个市场,而且盗版已经满天飞的情况下。这说明什么?说明市场渴求国产片,尤其是这种接地气、有共鸣的商业类型片!”
冯晓刚的呼吸不由得急促了几分。
董坪说的这些,他何尝不知道?
每次看到关于《垫底辣妹》票房和《绝代双骄》收视率的报道,他心里都跟猫抓似的,又是羡慕,又是不服。
“他王盛能搞,我们为什么不能搞?”董坪的声音带着一种蛊惑力:“电视电影你拍得熟门熟路了,对老百姓的喜好,你冯晓刚心里没杆秤?把那份能耐,用到影院电影上,未必就比他差!”
这话算是说到了冯晓刚的心坎里。
他猛地灌了一口茶,滚烫的茶水顺着喉咙下去,仿佛也把他心里那点不甘和野心给烫活了。
“董总,您的意思是……?”冯晓刚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董坪笑了,那是一种成竹在胸的笑:“我的意思很简单。我想投资你,拍一部能上影院的,正儿八经的商业片!就瞄准年底的贺岁档!”
“贺岁档?”冯晓刚眼睛一亮。
“对!贺岁档!”董坪肯定地点头:“现在进口片没了,市场空出一大块。中影那边要树立国产片的标杆,韩三坪肯定希望看到更多成功的商业案例。这时候我们跟上,拍一部热闹的、喜庆的、老百姓爱看的贺岁片,天时、地利、人和,至少占了一半!”
他看着冯晓刚眼中骤然燃起的火焰,知道火候差不多了。
“晓刚,咱们合作。我负责搞定资金、发行,还有跟中影、跟各方面打交道。
你呢,就拿出你的看家本事,攒一个好本子,组织一个好班子,把片子给我拍得漂漂亮亮的!怎么样?”
冯晓刚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头顶,憋屈了近三年的郁气,似乎在这一刻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重重地一拍大腿:
“干!董总,有您这句话,我冯晓刚就是把这条命豁出去,也给您捣腾出一部像样的贺岁片来!”
两只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一方是渴望培养自己嫡系、在变革市场中分一杯羹的精明投机客。
一方是蛰伏已久、迫切想要证明自己、重返荣耀的失意导演。
在这一九九九年的盛夏尾声,基于最现实的利益考量和对市场风向的敏锐捕捉,他们一拍即合。
(本章完)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3159/11110879.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