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官方认证青年作家第一人
飞机上,刘一民和汤达成、许孟雄三人都没怎么睡觉。两人是激动此次的收获,文学奖姑且不算,一百六十万美元的捐赠金额,足以让林业部疯狂了。
三北防护林建设资金一直短缺,不少地方都存在着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一百六十万美元,加上去年的五十万美元,能极大填补资金、物资缺口。
刘一民睡不着是想朱霖、两个小家伙和家人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说不定两个小家伙都试着走路了。
休息不了,刘一民索性给他们讲起几人疑惑的地方。比如沃尔玛为什么愿意花一百万美元来买一个奖杯,不是因为奖杯多有收藏价值,而是广告需要。
“那为什么又送回了呢?”
“也是营销,经过半个月,美国民众对沃尔玛慈善的讨论度已经在下降,返还奖杯,能够重新激起美国民众的热情。大家只看到了她花了多少钱,谁知道她赚了多少呢?”
“赚多少?”
“估计翻个十倍,再加上美国股市,那可不只是十倍那么简单了。”刘一民慢悠悠地说道。
嘶!
两人长吸一口冷气:“这挣钱的速度还真比印钞机印的快!”
两人是文人,还是很传统的文人,根本无法想象资本主义的挣钱方式。
汤达成倒是在沪市上学期间知道股市,但他知道的股市,是物价上涨,股民哀嚎遍野的股市。
民航飞机越过太平洋抵近国家领空时,机舱内响起广播的声音:
“国航全体机组成员欢迎刘一民同志载誉归国,感谢刘一民同志为中国文学做出的巨大贡献!”
广播声音刚落下,机组成员捧着鲜花走了过来,送上花后再次说道:“刘一民同志,欢迎回国!”
“谢谢你们,谢谢全体的机组成员!”刘一民接过鲜花客气地说道。
不到二十分钟,飞机稳稳地落在沪市机场的跑道上,下面铺着红地毯,站着等候的人群。
南方文学界在沪市给刘一民举办欢迎仪式,巴金先生站在正中间,正期待地看向稳稳停下的飞机。
“父亲,瞧您急的,法国总统来给您授勋的时候,也没见您张望个不停。”李晓林在旁边调侃道。
巴金笑着说道:“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们这些老家伙迟早要走,不能留个青黄不接的文坛,一民这次在国际上争了光,也给国内文坛下了一副提振精神的药。”
“出来了,出来了!”李晓林指着打开的舱门说道。
刘一民手捧鲜花一马当先,旁边的汤达成和许孟雄倒成了左右护法。
汤达成笑着说道:“巴老他们辛苦了,今天的太阳很大呦,毕业快四十年了,沪市的空气还是那么的熟悉。”
几人快步朝着欢迎人群走去,密密麻麻的得有三四十人,南方主要省市的作协、文联都有派人过来。
“一民,欧美之行实在是辛苦了,要是搁在我们这群老家伙身上,绝对熬不过来。”巴金握住刘一民的手紧紧地说道。
“巴老,您客气,您年轻的时候,飞的可比我勤!”
“去的国家多,但是没你这个强度大啊。半个月欧洲主要的几个国家都去了,又是半个月,美国大多数的州挨个跑。年轻人还是年轻人,体力好,我看你精神着呢。”
“也感谢作协同志们的帮助。”
旁边的汤达成立即挺直了胸膛,笑着看向其他人。
巴金说完身后的人开始向刘一民问候,鄂省文联主席姚雪垠也在这群人里面。
“姚老,咱们可是很久没见了。”
姚雪垠开心地说道:“虽然没见,但是余音在耳啊!同志们已经给你准备好了接风宴,先在沪市挽留你一程,我知道你很想回去,但都回国了,也不差这一半天。”
巴金在这里,刘一民也不可能转身再上飞机。
沪市作协对招待活动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吃饭是在黄浦江边的涉外饭店的宴会厅吃的。
下午刘一民南方各省市文联、作协的代表一起开了一场座谈会,除了谈论文学奖之外,更多的谈中国文学在跟世界交流的同时,应该吸收什么,或者说应该拒绝什么。
“中国作家在写作的时候,可以向国外的作家学习。但我想,现实主义的风格绝对不能轻易抛弃。另外,我们要首先满足国内群众对于文学等精神产品的需求。不能为了获奖,而单纯的迎合国外文学的评价标准。”
姚雪垠马上接话道:“是啊,我们的目标先国内文学,再然后是华人文学,最后才是写给外国人看的。当你真正的写好之后,外国人会下功夫研究你的作品的。”
姚雪垠的《李自成》依托明末的历史,完全就是为了国内读者,但随着在法国的出版,已经在欧洲有了相当的影响力。
在华人文学界,很少有人不知道他的作品。
“是啊,我们要用中华文化的魅力去感染他们。我们作家也要记住,你们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你们的成功是这片土地文化的成功,并不单单是个人的成功。
海外华人的后裔,也有许多喜欢文学的,但大多只能从事文学分析工作,他们没有在中国生活的经验,他们写不出有中国精神内核的作品。”巴金一字一句地说道。
会议即将结束的时候,巴金更是称刘一民为中国青年作家第一人,文坛青年主力军,文坛知名作家。
巴金的话更像是给刘一民打上了一个官方认证,告诉文联、作协的人,这是他亲自承认的,是作协主席承认的。
巴金的话音落下,其余人纷纷鼓掌,参会的人对于刘一民在文坛的地位表示认可。
晚上,刘一民、汤达成、许孟雄三人在巴金家里吃晚餐,巴金和李晓林两人听三人讲着在美国的趣事。
“一民,一百六十万美元,一民,你比我这个老头子有用啊!”巴金打趣道。
刘一民笑着说道:“巴老,话可不能这样说。”
“一民,你写的《血战台儿庄》一经发表,读者就纷纷购买杂志阅读。这篇纪实文学,在国内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李晓林夸赞道:“突出了正面战场的作用,以历史主义的严肃性,向读者和抗日战士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晓林师姐,你们销量怎么样?”
“卖的特别好,截止今天,应该卖了一百四十多万册了。”
李晓林让刘一民多多投稿《收获》,刘一民满口答应。
“这还差不多。你那个童话杂志搞得是有声有色啊,四月期杂志开售以来,势头比第一期猛的多啊,听说印了十五万册,你们可真胆大。”李晓林对《童话大王》这本杂志兴趣很浓。
沪市也有一家少年文艺出版的童话杂志,目前在南方卖的还行,但整体销量也不高。
“上次晓林给我拿来一本,我看了看。想看看是谁写的,翻一篇是郑渊杰、再翻还是,好家伙,一个人相当于一个编辑部加上十几位供稿作家了。”
巴金说完看向汤达成:“达成同志,你初任作协书记处书记,事情繁多,如果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给我打电话。”
作协实行的是双首长制,巴金是主席团主席,汤达成是书记处书记,但巴金因为年事已高且在沪市,汤达成实际上负责作协的日常事务。
晚上,三人没有住招待所,直接就住在巴金的家里。第二天一大早,三人就坐上最早的航班回燕京了。
燕京首都机场的停机坪旁,也站着一众欢迎人群。文化部、教育部、林业部、文联作协的人都来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燕大中文系学生代表和记者。
夏言和曹禹站在人群前面,侧着身子低声说着话,眼睛时不时瞄向机场上空。
飞机的嗡嗡嗡声率先传到众人的耳朵里,循着声音找到了正在下降高度的飞机。
曹禹笑着说道:“终于回来喽,要不是老巴哥哥横插一脚,昨天就到了。”
“哈哈哈,一民闹了那么大的动静,不见一面怎么可能呢!你学生这次回来可不简单,腰缠万贯呐!杨忠同志,你们林业部门可是占了大便宜啊!”夏言看向旁边激动地来回踱步搓手的林业部杨忠。
听到夏言的话,杨忠满脸笑意:“沈老、家宝公,一民同志是我们林业部门的财神爷啊!”
“哈哈哈,当得起财神爷这三个字。”
不等刘一民走下飞机,杨忠就带着林业部的人朝这边舷梯旁快速走来,一边走一边鼓掌。
夏言和曹禹以及教育部门的人见状,也快步迎了上去。你们林业部的跑这么快是什么意思?即使给你们带来了一百多万美元,可归根到底是我们文化部和教育部的人啊!
“一民辛苦了辛苦了,同志们,鼓掌的劲儿大点。”杨忠激动地说道。
刘一民寒暄了两句,快步走到夏言和曹禹旁边喊了句:“老师、沈老。”
曹禹轻轻地拍了拍刘一民的肩膀:“好小子!”
“走,回部里去!”夏言笑着说道。
记者快速地拍着照片,刘一民跟着人群坐上车回到了文化部。
各部门的人坐在会议室里,气氛十分的热络,考虑到刘一民等人太累,并没有开的太长。
“老杨同志,那一百多万美元过两天通过使馆打款回来。”刘一民看向杨忠说道。
“好好好!”杨忠大声地应和道,十分提气。
等人走后,夏言和曹禹、刘一民三人单独坐在了办公室里聊天。
夏言听着曹禹“砰砰砰”的敲击声,脸上烦躁地说道:“老万,你能不能别摆弄那奖杯了?”
“老沈,你摸摸,值一百万美元呢,敲起来挺瓷实的!”曹禹大方地说道。
“你呀你,谁稀罕啊让我看看!”
夏言口嫌体直的接过价值一百万美元的奖杯看了起来,也觉得这玩意儿挺有分量的。
“老沈,还有个银家伙,你要不要看看?”
“我!”夏言对曹禹赤裸裸的炫耀咬牙切齿,不过语气还是弱了下来:“我看看吧!”
夏言对比了一下两个奖杯,若有所思地说道:“要是这个银家伙也值一百万美元就好喽,一民,听说你那个衣服还拍卖了十万美元?”
“惭愧惭愧,也就刚到十万。”
夏言无语地说道:“什么也就刚到十万?你瞧瞧你们师徒两个,哎呦喂,我.算了,不说了,小云子还等着我带他去动物园玩呢!”
夏言起身就离开了办公室,曹禹笑着冲刘一民说道:“老沈这么大年纪了,火气还挺大。走,咱们回去。”
曹禹直接将刘一民送回了华侨公寓,华侨公寓里面,不单朱父朱母在,李玉如和万方也都在,桌上的饭菜早已做好。
朱霖时不时地站在阳台往下看,生怕错过了刘一民走进小区的那一刻。
看到刘一民的时候,朱霖急忙打开窗挥舞起了胳膊:“刘老师!刘老师!”
朱父朱母抱着两个小家伙跑到阳台边,让他们大声喊爸爸。
曹禹笑着说道:“你小子,跑几步。”
等走到二楼的时候,一家人已经迎接了下来。
刘一民的行李被喜梅接过后,抱起了朱父递过来的刘雨。
“想不想爸爸?”
刘雨还没有回答,刘林伸着胳膊要让刘一民抱,急的都快哭出来了。
刘一民索性两只手一起用力,将两人都抱在了自己的怀里。
回到家里,看到桌子上的饭菜,刘一民笑道:“大家准备的这么丰盛啊!”
“你再不回来,又要放到锅里热一遍了。”李玉如说道。
杨秀云说道:“孩子给我吧,你先坐下吃会儿。”
两个小家伙不愿意,杨秀云和喜梅哄了一阵,才将他们从刘一民的怀里抱走。
刘一民一边吃饭,一边回答大家的问题。李玉如专门根据报纸上的报道,一一询问。
曹禹说道:“这一个月,一民几乎每天都在演讲,你让他少说点话吧!”
“老师,师娘也是关心我。”刘一民赶紧说道。
李玉如道:“那我不问了,等过几日再到木樨地吃饭。”
朱母和朱霖不停地给刘一民夹着饭菜,等到吃完饭,刘一民脸上逐渐露出疲惫之色。
吃完饭,李玉如和万方帮着洗碗,刘一民从行李箱里给她们把礼物拿了出来,不过大家的心思都没在礼物上,而是在奖杯上。
等到家里收拾差不多了,曹禹笑道:“等过几天咱们再聊。”
曹禹带着李玉如和万方刚离开,朱父朱母看着外面的天气说道:“亲家,外面天气这么好,咱们带着两个小家伙去看花去。”
“好。”杨秀云心知肚明地点了点头。
三人不但将两个小家伙带走了,也将喜梅给带走了。
门刚关上,朱霖就扑到了刘一民的怀里,将脑袋贴在刘一民的胸口。
“朱霖同学,你抱得我喘不过气来。”刘一民闻着朱霖额头的发香,轻声说道。
朱霖心疼地说道:“刘老师,一定累坏了吧!”
“还好。”刘一民嘿嘿一笑,将朱霖抱进了卧室里面。
朱霖将刘一民按在床上想让他先睡一觉,刘一民手脚并用,嬉笑道:“先忙正事,这可是难得的悠闲时光!”
拉上窗帘,两个人迅速忙活了起来,一个月的积累,简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两人感叹着造物主的神奇。
事毕,大汗淋漓的两人也不舍得松手,就那样紧紧地抱着,感受着对方的体温,慢慢地睡了过去。
等到家人再次回来的时候,两人还没醒,晚上十点多,朱霖闻着菜香味翻了一个身,感受着腰背的酸痛,忍不住吸了一口凉气。
朱霖强忍着身子的不适,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走到客厅说道:“妈,喜梅,你们两个也休息吧,刘老师太累了,一时半会儿不会醒,我把饭菜放进冰箱,醒了我来热。”
杨秀云说道:“那行,我们先去睡了。”
他们下午在颐和园逛了两圈,也累了。
朱霖简单吃了一点,就又躺下睡觉,看着呼吸均匀的刘一民,把被子往上提了提。刘一民这一觉,一直睡到了隔天六点。
在美国嗓子没哑,回国嗓子反而哑了。
朱霖听着刘一民的声音,抱着被子乐了起来:“饿坏了吧,赶紧起来吃饭。”
刘一民刚一起床,杨秀云就问道:“一民,你昨晚没起来吃饭啊?”
“娘,太困了,我睡到现在头有点晕乎乎的,嗓子也有点干巴。”
杨秀云将鸡蛋递给刘一民,心疼地说道:“我去给你泡点胖大海。”
刘一民吃完饭,又回到床上休息会儿,脑袋才清醒多了。
喜梅从报箱里面将今天的报纸拿到家里,冲着朱霖说道:“朱姐,报纸上都是刘教授的照片和新闻,您看看。”
几份报纸上都写着刘一民载誉归国的消息,还报道了刘一民为林业部三北防护林建设搞来了一百六十万美元的善款的事情。
上次的五十万美元不好报道,这次的一百六十万美元得大张旗鼓地报道一下。
旁边的杨秀云不识字,朱霖拿着报纸给杨秀云读了起来。
(本章完)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3264/11110666.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