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功德林同学会
《童话大王》刚创刊的势头比目前主流杂志刚创刊时更为迅猛,《当代》创刊时首印的数量才为7万册,这结果让夏言刮目相看。
另外,《童话大王》的编辑部名义上是文研所主办的,但他知道实际情况,编辑部就一个人。
“我第一次知道咱们国家儿童文学也有这么大的市场,《儿童文学》那帮人真是没什么用,这么多年才搞出这么点名堂。”夏言气得又想笑又想骂人。
刘一民笑道:“您信不信等到明年,我们能做到三十万册。”
“三十万?我信,按照这个势头,到年底一期差不多能卖二十万册,明年能卖三十万册没问题。不过儿童文学杂志能卖到三十万册,应该也是顶了天了。”夏言分析道。
刘一民嘿嘿一笑,电话那头的夏言眉头一皱:“怎么?你小子觉得还能卖更多?”
“您是低估咱们国家儿童的数量了。等大家有钱了,愿意在教育上的投资只会越来越多,说不定过几年,《童话大王》的销量跟咱们四大名旦的销量差不多。”
夏言笑骂道:“你们燕大什么时候也有吹牛专业了?好了好了,不跟你扯那么多了,等你什么时候做到五十万册再说吧!”
挂断电话,夏言冲着坐在沙发上的王濛说道:“这小子真是口气大了,想跟你们纯文学杂志比一比销量。”
王濛愣了一下后,自信地笑道:“反正我们《人民文艺》不怕比,另外一民是我们编委会的委员,说来我们两家是兄弟杂志,《童话大王》创刊,我们帮了不少忙。”
“帮忙就对了,不管是儿童文学还是成人文学都是文学,儿童文学发展的好了,也是给成人文学培养读者群体嘛!”
“您说的对,不过《童话大王》卖的这么好,让我也大吃了一惊。”王濛有点无奈,别人是厚积薄发,《童话大王》是上来就爆发。
曹禹也是第一时间给刘一民打电话,开口就是:“一民,我听说你小子发了大财!”
“老师,我发的哪门子财啊!”刘一民笑道。
“别装了,老沈都给我说了,你在里面还有股份。你们这是商业化探索,不错不错,说明办杂志也能赚钱,大胆的去探索。”曹禹乐呵呵地说道。
曹禹鼓励完毕后就挂断了电话,刘一民走出文研所,一路能听到不少人的道喜声。
刘一民准备去请郑渊杰吃个饭,庆祝一下创刊号的成功。
四合院编辑部里,刘一民已经让邮电局装上了电话,给郑渊杰打电话的时候,对方还在写作。
刘一民感慨道,就郑渊杰这种毅力,他不成功谁成功啊!
“吃饭庆祝?一民,我今天得把手头的这一篇写完。你知道吗?我一想到我的内容刊登在杂志上,有一二十万人阅读,我心就忍不住一阵激动。”郑渊杰握着电话的手因为激动而微微发抖。
刘一民说道:“不管什么时候,都得劳逸结合,老郑,年纪也不小了,注意点身体。”
“我差几个月才三十岁呢,没办法,穷怕了,能多挣点是一点。”
郑渊杰最终答应了出来吃饭的邀请,刘一民邀请他下午7点跟妻子一起到丰泽园,刘一民请他们吃鲁菜。
刘一民又给家里和朱霖各打了一个电话,通知杨秀云晚上不回去吃饭,通知朱霖跟他一起去丰泽园。
忙完之后,刘一民重新回到了办公室批改学生的期末试卷。
中文系办公楼很安静,老师不是忙着改卷子,就是忙着去监考。
刘一民改完卷子,将卷子给闫真,让他帮忙计算分数,并让他们到腊月二十三就放假回家。
“吴教授,诸位教授,提前祝大家寒假快乐!”刘一民笑着冲大家拱手。
吴组缃几人高兴地拱手回礼,吴组缃和王瑶两人穿着老式的棉衣,不知道的还以为穿到了民国。
刘一民骑上摩托车径直朝着丰泽园驶去,先到里面找了一个位置,点好菜后站到门口等着郑渊杰他们。
郑渊杰骑着自行车带着郭薇薇远远地就冲刘一民打招呼,刘一民笑着说道:“等杂志费用结了,也该自行车换摩托了。”
“哈哈哈,薇薇这几天激动的都睡不着,短短一两个月,我们的生活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郭薇薇不好意思地说道:“一民,看来我家老郑跟着你办杂志是对了。”
“郭嫂子,可不敢这样说,是老郑的能力强,光靠钱办不了杂志。”
郑渊杰道:“可没钱也办不了杂志,没刊号更办不了杂志。”
刘一民让两人先进去,他在这里等朱霖,两人执意站在刘一民旁边等。
“从电视里看,一民同志的夫人长得真是貌若天仙,没想到今天能见到真人了。”郭薇薇高兴地说道。
刘一民笑道:“漂不漂亮的,不重要,我脸盲,看不出来漂不漂亮,更主要的是心灵美。”
郑渊杰和郭薇薇嘴角微不可察的撇了几下,“嗯嗯”的点头不语。
见到朱霖真人后,更是心情复杂,这么漂亮,你说你看不出来?
朱霖的皮肤在寒风中变成了冷白皮,嘴唇带着一抹红润,笑着握住了郭薇薇的手。
郭薇薇拍着朱霖的手冲刘一民笑道:“人美心善,一民,你可真是有福。”
“哈哈哈,是我有幸找到了刘老师。”朱霖笑道。
郭薇薇和郑渊杰品尝着丰泽园的饭菜,一个劲儿地夸赞着好吃。
吃到最后,郑渊杰询问刘一民,对杂志的内容有没有什么改进的意见。
“一民,我觉得你的思路很好,你不仅懂文学,而且还懂经营,今天咱们好不容易坐在一起了,你得多给我提一点意见。”郑渊杰目光炯炯地看向刘一民。
“内容的意见嘛,确实没多少。只有一个,那就是可以有针对性的打造几部长篇童话作品,通过连载方式发表。小孩子看了这一节,只要童话有吸引力,下一期肯定是要订的。
经营方面嘛,可以适当的接受一些采访,再提高一下名气。当然以创作为主,内容为王。”
《童话大王》短时间内想要提高名气很简单,只需要借助后世的营销方法即可。比如有人现在讥讽郑渊杰,一个人办一个杂志简直不知天高地厚,能坚持两年,自己名字倒着写。
郑渊杰只要站出来双方通过报纸互骂几次,再刊登一个对赌协议,《童话大王》的名声瞬间能再提几个层次。
但目前来看没必要那么弄,能靠内容取胜的事情,不需要再动一些很低俗的手段。
“长篇童话嘛,我好好想一想,用连载的方式抓住读者的心,是一个好办法,至少能稳住基础销量。”郑渊杰满意地说道。
刘一民跟郑渊杰碰了一杯,告诉他今天夏言跟自己打电话的事情。
“三十万?一民.”郑渊杰一方面惊讶于刘一民对《童话大王》前景的看好,另一方面惊讶于刘一民跟夏言的关系到了如此亲密的程度。
“只要敢想,以前你还不敢想自己独自撑起一家杂志嘞。”
郑渊杰深吸一口气道:“我一定努力。”
“咱们预祝《童话大王》今年能到二十万册,明年达到三十万。”
晚上九点多,两家人吃完饭走出丰泽园。回去的路上,朱霖笑着说道:“没想到三十岁的人竟然能写出来那么多童话故事。”
“小孩子也写不出来童话啊!心思贴合一下儿童的智力和逻辑即可。”
将车停在楼下,两人挽着手上楼,朱霖道:“刘老师,你最近还去学校吗?”
“我已经提前解放了,只用偶尔去一下文研所就行。”
回到家,两个小家伙张牙舞爪的喊着“爸爸妈妈”,刘一民将两人都抱在自己怀里,不断地逗弄着两人。
“娘,你准备什么时候回去?”刘一民笑着问道。
“我在这儿过完腊月二十三。”杨秀云高兴地说道。
刘一民和朱霖今年还不回去,不过杨秀云离家那么久,是要回去过年的。
刘一民一放寒假,她也就可以放心回去了。
“行,我到时候给您买趟直接到汝县的火车。”刘一民说道。
“我坐着就行,不用买卧铺。”
刘一民没有说话,他怎么可能让杨秀云坐着硬座回去,怎么着也得是个软卧。
聊了一会儿,刘一民开始整理《血战台儿庄》的剧本,《黑奴的自由》完稿后已经直接寄到了美国,这是刘一民第一次用英文写作,这长篇费了他一个半月的时间。
要是中文写作,早写完了。
《血战台儿庄》先写的是剧本,这种如此写实的剧本不改成纪实文学类的小说实在是有点亏。
刘一民快速地抽丝剥茧,以鬼子占领金陵、济南后,以南北两座城市为触手夹击徐州,打通中国南北为背景开始引出整场战役。
开局光头设计枪决韩复渠,李宗仁整合部队开始保卫徐州,并于徐州重镇前方的临沂和藤县布下重兵防守
剧本完成之后,整个台儿庄大战的地图都在刘一民的脑海之中,再写起来就容易了许多。
一天下来不说像蒋子龙写一万字,至少也可以写八千字。一星期之内交稿投给《收获》,《收获》催稿的信他已经收到了好几封。
翌日,刘一民送朱霖出门上班后就一个人待在书房里写了起来,一天的时间写了一万多字,写到激动处,差点停不下来。
等家用电脑稍微成熟点后,就可以用电脑写稿子了,到时候的速度肯定会更快。
晚上躺在床上,朱霖搂着刘一民的脖子说道:“今天人艺为了排练《血战台儿庄》,将程思远和郑洞國都请过去作报告了。”
“讲的怎么样?”
“我倒是没怎么听,《最美的青春》有几个演员休探亲假,我临时找了两个演员排练。他们让我问你,过两天他们有个黄埔同学会,问你要不要参加。”
刘一民骨碌了一下身子说道:“什么时候?”
“腊月二十,在郑老的院子。”朱霖说道。
“去,我明天给他们打个电话说一声。”
朱霖蹙眉道:“他们是黄埔学生,是战犯,走的过近不会出什么事儿吧?”
“不会出什么事儿,我这也算是去做统战工作,他们现在都属于民主人士。”刘一民笑着让朱霖不用太过担心。
朱霖犹豫了一下说道:“还是注意点,里面都是黄埔的人。”
“好好好,我一定小心。”刘一民将肚子贴近朱霖的肚子,抱着准备睡觉。
过了一会儿,朱霖又突然说道:“刘老师,在家多多休息,不用那么忙着写书。”
“好,睡觉!”刘一民拍了拍朱霖的后背,示意她别再说话了。
黄埔同学会,也不知道到时候会有什么人参加。
腊月二十,燕京城飘着小雪花,郑洞國的四合院里外停了不少的自行车,吉普只有一辆。
刘一民看到这情况就知道,来的人大部分应该都是“狱友”。
程思远随刘一民之后到了,程思远不是黄埔系,但他如今在这群特殊人群里地位不低。
郑洞國此时则是民革副主席,在黄埔系里号召力不谓不强,杜聿明去世后,也就他了。
刘一民走进院子,看到院子里一群人正不断地评论着院子中间的庭院树。
郑洞國看到刘一民后,笑着说道:“今天我们的特邀嘉宾到了啊,同学们,这就是炙手可热的青年作家,刘一民同志。《血战台儿庄》的剧本就是他写的。”
一群人的目光瞬间转向刘一民身上,要是搁以前估计刘一民会觉得浑身不适,可如今这群上过战场的人都老了,目光早已浑浊。
只有几个人,目光依旧锐利。
“你好,刘一民同志,我叫沈醉。”
刘一民伸手跟沈醉握手,暗道难怪看你浑身冒阴气呢,臭名昭著的军统三剑客之一啊!
“您好,我看过你不少作品。”刘一民淡笑道。
“你比我写得好,我还得向你学习。”沈醉穿着棉大衣,灰白的头发梳成了大背头,抹了不少的头油。
在这群人里,沈醉如今较为得意,因为84年6月国家承认了沈醉的起意人员身份。
“你好,刘一民同志,我叫曾扩情!”
曾扩情也是著名的大特务,曾是政训科负责人,黄埔一期,跟我D部分前辈之前交情深厚。跟军统的沈醉不一样,他一直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特务身份。
“我是杨伯涛。”
“我叫李仙洲!”
“我是黄维!“黄维的眉毛很浓,穿着的风衣,短头发,眼神总带着固执。
黄维刚介绍完,人群里就传来了一声冷哼,这让黄维有点尴尬,不过没有说什么。
这哪儿是黄埔同学会,简直是功德林同学会。
郑洞國说道:“走,咱们进屋里聊。”
走进去后,黄维正准备坐,旁边的杨伯涛猛然起身,朝着其它地方走去,满脸的嫌弃。
其余人心知肚明没说话,黄维不显尴尬自顾自地坐下。
刘一民走进去后没有先开口,郑洞國先讲起今年自己的感受,看到了改革的一系列成就,自己也提了不少的意见等等。
话匣子打开之后,讨论的气氛浓烈了很多。
沈醉坐在刘一民旁边,询问创作之道。刘一民看着这群人,不禁暗道这群人还挺康健。
“唉!”刘一民感叹了一声。
沈醉问道:“一民同志,你在感叹什么?”
刘一民自然不能将心中所想告诉沈醉,只是说道:“没什么,感叹时间流逝。”
“你觉得我写的如何?”
“很真实,对以后的谍战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但里面的手段让人触目惊心。”
沈醉在这群人里面已经算是大文豪了,1959年特赦以后,就执着于写回忆录,《我的特务生涯》更是让首长称赞其真实,后来改编成了谍战剧《叛逆者》。
两人正说着,其余人又讨论起以前的战场形势,讲到了张灵甫之败是华东战场失败的开始。
对于张灵甫之败,跟这里的大多数人都没关系,甚至李仙洲还想踩几脚,毕竟当时李仙洲集团垮的太快,张灵甫也没选择救援。
在电影《南征北战》里有一个很著名的镜头,李仙洲在电台里向张灵甫呼叫:“张军长,张军长,看在D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吧!”
每个人都怒喷张灵甫娇狂,当时是死有余辜。
郑洞國看向刘一民,询问他有什么意见,刘一民说道:“我说的话可能大家听得多了,战场上的失误是一时失误,民心向背是决定性的力量。张灵甫干的那些事儿,就算是被俘也不一定如诸位一般。
失了民心之时,还往民心上撒盐,如此愚蠢,怎能不败。”
刘一民向他们讲了当时张灵甫为还乡团撑腰的事情,还乡团作孽多端,记者将几百张照片给张灵甫想让他阻止,对方竟然认为记者是书呆子。
G军的底层士兵也是来自穷苦大众,这群人要是知道家人被如此对待,哪里还有斗志!
除此之外,大聪明没有,小聪明不断。光头次子在编写的《国民革命战斗纲要》里作序,亲自指导还乡团如何操作。
(本章完)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3264/11110680.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