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再见再见
会客室里的气氛近乎凝固。
女孩代表学校,老沈和阿满代表媒体,罗教授则代表他自己。
三方都有着必须坚持的理由,于是眼神来回交错,偏偏谁都不愿先开口。
“罗教授,采访的事情可以先放一放,我想给您看一段录影,它是我的同事在南极长城站拍摄的。”
最后还是老沈打破了沉默,他从背包里掏出一盒录像带,来自于长城站邮局成立后发回国内的第一批包裹。
“正好有录像机和电视,沈记者可以在这里播放。”
女孩聪慧,一下就看出了老沈的意图,她迅速接过录像带,熟练地将其推入录像机,随着电视屏幕亮起,有些抖动的画面出现在众人眼前。
“郭老师,介绍一下为什么长城站会把站址选在这里吧?最好是讲得通俗易懂一些,这段录像回去要放给中小学的孩子们看。”
画外音夹杂着呼啸的风声,但还是能听得清楚内容,镜头里穿着红色羽绒服的男人正指挥着某项工程,白色的石灰线将千万年无人踏足的南极大陆划分成了一个个矩形小块。
“这是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的队长,也是长城站的首任站长郭坤同志。”
老沈适时的讲解,他早就对南极和考察队的情况“了如指掌”,此时当起旁白来自是得心应手。
“刘博士,能从地质学的角度给我们分析一下为什么南极会形成这么厚的冻土层吗?既然施工难度那么大,为何我们还一定要在这片区域建站呢?”
画面变换,热火朝天的工地上正在进行地基开挖的施工任务,哪怕是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工程的难度,队员们都咬着牙,不断挥舞着各式各样的工具。
“讲话的这位同志是从法国留学回来的刘天庄博士,他是我国地质研究方面的杰出代表,当初还有欧洲名校要重金请他去教书,都被刘博士拒绝了。”
原本还有些不愿意的罗教授此时已经完全被录像的内容所吸引,老爷子双眸闪动,似乎是在期待着什么。
“这位是海洋局的研究员杨明,他今年只有20岁,是整个南极考察队里最年轻的。”
“别看她是位女同志,在好几次险情中都发挥出了中流砥柱般的作用,是真正的巾帼不让须眉。”
“出镜了出镜了,他就是这份录像的拍摄者,我们新华社的优秀年轻记者赵阳,哈哈,这家伙怎么去了趟南极变得黑不溜秋的。”
老沈自己也已经进入了沉浸式解说的状态,语调时而高昂,时而轻快,期间还会适度地穿插几句幽默发言,惹得一旁的阿满都忍不住掩嘴偷笑。
画面又是一个切换,这次出现的“主人公”也是一位女性,她剃了个飒爽的短发,带着墨镜,正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咬着手里的馒头。
“罗老师,明天长城站就要正式竣工了,在这历史性的时刻,你有什么话想对在国内的亲人说吗?”
女同志被赵阳问得一愣,她低下头好像是在思索什么,手里的馒头送到嘴边又被放下,等再抬起头的时候明显能看出竟是红了眼眶。
“我想对我的妈妈说:我爱她。”
仅仅是短短的一句话,就让屏幕前的罗教授痛哭出声,某些情绪肯定已经在他的内心深处埋藏已久,而镜头里罗墨卿所说的“爱”却成为了潮涌的宣泄口。
阿满起身坐到了罗教授的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南京大学的女孩掏出了自己的手绢,用来擦去纵横的老泪。
计划中的采访还是如约开始,从罗教授断断续续的讲述里,老沈听到了一段关于“何为孝道”的故事。
去年夏天,罗墨卿接到了父亲打来的电话,她的母亲在工作岗位上突然晕倒被紧急送到了医院救治,经过详细的检查最后确诊为晚期胃癌并伴有多发性转移。
按照医生的判断,留给罗墨卿母亲史教授的生命只剩下了短短三个月时间。
若是普通家庭,做女儿的肯定是会陪伴着母亲走完最后一程,但当时南极考察队的人员名单已经确定,所有队员都正从全国各地赶往北京开展集中训练,这让罗墨卿陷入了两难。
一面是无可替代的母亲,是将她养育长大的妈妈;一面是国家的百年大计,是几代极地工作者的梦想。
这两件事本不应该放在一起比较,毕竟妈妈永远不是选择题,但已经打算向组织申请放弃参加南极考察建站任务的罗墨卿却被史教授给拦住了。
“国家培养你就是为了这一遭,安心去吧,妈妈还坚持得住,一定等到你回来。”
一句“谎话”,终究成了永远的遗憾。
史教授去世的那天,葬礼的那天,火化的那天,入坟的那天,罗墨卿都缺席了。
她不但失去了妈妈,还与自己的父亲产生了无法修复的隔阂。
百善孝为先,这条“铁律”贯穿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而作为史学大家并承受了丧妻之痛的罗教授实在无法接受自己女儿的选择,两人的关系就此降到了冰点,甚至有了老死不相往来的趋势。
而这也是他一开始严词拒绝老沈采访请求的真正原因。
但至亲之人间想要破冰,往往同样只需要一个理由,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
画面上的罗墨卿瘦了不少,南极的风雪将她的皮肤磨砺得无比粗糙,哪怕是对南极科考一无所知的罗教授也能看出女儿吃了很多苦。
与其说他是为了女儿在妻子最后时光的缺席而生气,不如说他是在记恨无能为力的自己。
画面与记忆重叠交错,罗教授想起了妻子弥留之际所说的那句话:“照顾好卿卿,她太要强了。”
烟花三月下江南,圆满结束采访任务的老沈和阿满走在绿意盎然的校园里,远处的钟楼始建于1919年,嵯峨宏伟,雕梁画栋,“饮水思源”的牌匾高挂,与背后的紫峰遥相呼应。
“这么急着就要走吗?不在南京多待几天?我们兄弟俩下次再能见上也不知道是啥时候了。”
老沈没有答应阿满的挽留,他手里的采访名单还有一大截,想要赶在南极考察队胜利凯旋前完成系列报道,只能日夜兼程。
“行吧,替我向你老婆问好,有任何需要帮忙的地方直接说,千万别客气。”
稀松平常的寒暄,却可能是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里两人讲的最后一句话。
人生就像一部无法倒放的电影,每段被扬言要重来的经历或许最终都成了唯一。
老沈在人流中朝着阿满挥了挥手,阿满抬了抬下巴,用眼神向老友致意。
“再见。”
“再见。”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3457/44251209.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