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诸葛亮治蜀
东汉末年南郡,建安十六年,赤壁之战后
庞统立马掐指心算,然后哭笑不得道:
“哈!我季汉的大将军如今才九岁?”
还是一个稚子呢!
诸葛亮反而笑道:“如此岂不是正好?”
“现在派人把姜维寻来,还能和阿斗凑个玩伴。”
刘备则有些忧心:“我怕阿斗把我的麒麟才子给带坏了。”
邺城
不同于南郡此时的其乐融融,曹操是真的要气得上天了:
“合着季汉的大将军原来是我曹魏的人才啊!”
当年孤使用计谋才将徐庶这等人才从刘备手中抢走,那时候是真的求贤若渴啊!
孤的子孙有了孤留下的地盘后,连人才也不珍惜了。
荀攸没有太关注其他,而是慨然:
“雍凉之地对我方而言关系重大,选官应该着重才对。”
“这天水郡的太守马遵,毫无胆略可言。”
丢城又丢人!
......
「第一次北伐由于马谡败军于街亭,导致全局崩溃,因而失败撤军。
演义里的描述是:挥泪斩马谡!
因此,现代不少网友都在打趣——
马谡:不是哥们?合着整个三国时期就我立军令状被斩了?
夏侯惇:嚼嚼嚼...你说啥...嚼嚼嚼....哦,主公又给我升官了啊!
实际上,丞相虽然对马谡失望透底,也只是将他下狱而已。
马谡败军之后惭愧不已,在狱中忧郁而死。
但对于丞相而言,这一次不算完美的北伐中,让他得到了一位衣钵传人。
此行就不虚也。」
刘备自认为身为主公,他还是很有温情存在的。
于是扭头和善的冲着马良笑笑:
“季常不要待在心上,天幕之事无碍也。”
“这辈子丞相肯定不会让你弟弟去守街亭的!”
马良:...最好也别让我去夷陵。
「丞相回到成都后,自请贬职三等,戴罪立功。
同年冬季,孙吴和曹魏爆发战争,丞相不想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便率军再次北伐。」
「然而,这一次走的是陈仓道,数万大军攻陈仓二十余日而不得。
只率领千余士兵的郝昭不动如山,任凭汉军怎么劝降和攻城依然不为所动。
无奈之下,只得再次撤军。」
“郝昭这人厉害啊!”扶苏惊呼出声,以千人卫数万人之攻而不破!
含金量太高了!
扶苏自嘲的笑笑:“后世人一个比一个厉害,我听着就跟听故事一样。”
殿中的文武十分认同长公子的这番话。
前有八百人破匈奴的霍去病,现在又来一个千人守城的郝昭。
就算你真的易守难攻,这人数差是不是有些太离谱了呢!
李斯思绪却飘到了刚才。
他刚才还放大话,八十三万大军绝对能拿下一个武将,任你再骁勇也不行。
现在天幕讲的后世离谱事越多,他越觉得自己眼界好像有些窄了。
七进七出八十三万大军,这不能是真的吧?
......
天幕下三国时期前的观众们默默的计算着诸葛亮的北伐时间,惊骇的发现,一年居然动了两次大规模作战!
尤其是武帝时空的汉朝百姓们,他们忽然就觉得自己生活的时代好像也不是那么穷苦了。
皇帝虽然奢侈了点,虽然不恤民力了点。
但是从来不会一年发动两次大规模作战,而是每打完一仗就要休养一段时间。
想通了之后,各朝的观众们不得不竖了一个大拇指:
川人真狠啊!
怪不得秦国得了益州之后就突飞猛进了,原因居然出在这!
「两次接连的北伐失利,正常情况下是休养生息,养足精力再战。
而丞相则是选择了在第二年春天发动了第三次北伐。
看到这里,各位小伙伴是不是震惊了:
诸葛亮这么残暴了?一点都没在乎蜀国的国小力微?」
古人们面面相觑,这不对吗?
连年征伐,国家还有钱了吗?
最后的压迫肯定都要落到百姓身上!
如此行为,可不就是不恤民力。
「我们都知道,夷陵之战不仅败掉了刘备的心气,更是败没了蜀汉的精英二代和百战劲卒。
诸葛亮接手的蜀汉完完全全就是一个天崩开局。」
「此时面对国库无银,老臣凋零,人才青黄不接的情况下,丞相一人承担了开汉时期刘邦、萧何、张良、韩信四个人的工作。
即招兵练军,改革财政,颁布律令,治政蜀地,战略规划,促进民生......
甚至诸葛亮在书法、音乐、绘画领域也独树一帜。
至于说文采水平......看《出师表》就知道了。」
“还有什么是你不会的?!”天幕前的古人们瞠目结舌。
圣贤教导我们:人无完人。
根据我们实践得来了真理,那就是圣贤说得对!
怎么到了诸葛亮这里,圣贤的话就不适用了?
春秋时期,夫子的学生们仰着头疑惑的看向老师:
这对吗?
「五年,只用了五年!」
「丞相便将蜀地的颓废之气一扫而空,带来了一个焕发生机的新蜀汉!」
「看到这里,可能还有人觉得不可能。
五年时间怎么能筹够北伐的元气呢?
当年汉武帝北伐匈奴可是汉室养精蓄锐了七十余年啊!」
「在现代拍摄的百集纪录片《诸夏通史》里,秦始皇、汉武帝也只能占一集」
「整个三国时期,魏蜀吴也才凑够了一集」
「而诸葛亮治蜀篇,独占一集!」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3666/44220579.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