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波斯帝国1845 > 第613章 逆流而上

第613章 逆流而上


“这需要沙阿的批准,你给沙阿看了吗?”

    财政大臣点头,“已经递交上去了,沙阿也是表达了赞同。”

    既然沙阿都同意了,那他这个首相也没有阻拦的意思。有时候做出一个改变是相当难的,特别是沙阿,全伊朗的地方和国民都要让他一个人支撑。他们这些政府人员不得好好协助。

    七月,伊朗议会批准了修改后的《银行法》,允许政府发放银行拍照,但需要经过金融局的考察和监管才行。同时银行每年要交金融交易税,还需要将本金的四分之一交到中央银行。

    尽管条件苛刻,但私人银行的牌照仍发放了18张。最大的一家银行是伊朗萨迪银行,其股东都是王族成员,资本达到2500万里亚尔。

    伊朗也成为了率先走出经济危机的国家,没有欧洲那样排成长龙的失业者,各个经济指标也在良好范围。而和远东谈判的贸易条约已经批准,商品犹如汹涌的海水涌入东方。

    大不里士的地毯、克尔曼的羊毛、设拉子的玫瑰精油,以及最重要的,由兵工厂生产的标准化步枪,被精心包装后运往远东。伊朗出乎意料地成为了亚洲军火市场的新玩家,以其“比欧洲货便宜,比本地造可靠”的定位,在东南亚各土邦和军阀中找到了市场。

    而远东的生丝、茶叶,日本的瓷器,暹罗的稻米,以更低廉的关税进入伊朗市场,满足了新兴中产阶级的消费需求,也压低了底层的生活成本。

    而借着这场建设时机,伊朗启动了东方的一系列交通和城市建设。马什哈德等城市样貌焕然一新,开辟了笔直的西式林荫大道、地下排水系统和煤气路灯。阿富汗的矿产也开始开采,并通过铁路运送到伊朗。

    欧洲的那些经济学家对于伊朗仍在发展的工业感到好奇,按照他们的想法,这样的后发国家要想实现工业化,要么像德国那样通过关税保护和国家扶持,要么像比利时那样完全依赖外国资本和技术。然而伊朗的实践却呈现出一种令人费解的“异端模式”。这个国家既没有建立高关税壁垒,也没有招商引资,其工业产值却在全球萧条中逆势增长。

    而伊朗在年底就已经给出了答案,曾经师从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学生,德黑兰大学教授米尔扎·礼萨·设拉子发表了《自主的繁荣》一书,系统性的讲述伊朗的经济政策和发展。

    这本书的核心论点是:后发国家实现工业化的道路,并非在“自由贸易”与“保护主义”之间二选一,而在于执行一种精妙的“保护性融合”战略。即在全球经济体系中保持开放以获取养分,同时通过非关税手段构筑“免疫系统”,保护并培育本国工业的独立性与竞争力。

    他以伊朗自身的政策为例,在危机中,私人资本不敢投资。国家便通过首批订单、利润担保等方式,承担前期风险,让私营企业敢于扩张。一旦市场被打开,国家便逐步退出,让位于私人资本。

    同时引入互助会等社会创新,将释放出的劳动力进行缓冲和再培训。同时,通过银行自由化,引导资本流向更具活力的私营部门和新兴产业。

    对于现在流行的自由市场学说,书中批判其过度强调“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这完全忽视了现代国家构建的基础性作用。

    “斯密批判重商主义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这是正确的。但他由此得出的‘自由放任’结论,却是一种危险的矫枉过正。一个没有统一市场、没有标准度量衡、没有现代法律体系、没有普及教育、没有铁路网络的国家,如何能发展出高效的经济?这些公共产品,无一不需要一个强大的、有作为的国家来提供。”

    而对李嘉图学派,他也没有留情,直接说不管是斯密还是李嘉图,他们为后发国家设计了一个甜蜜的陷阱。它劝说其他国家安心扮演果园角色,而英国则垄断工厂的地位。

    “我们尊奉亚当·斯密,如同一位水手尊奉第一位绘制出家乡港口海图的前辈。他的海图对于从港口出发的船只无比精确。但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是充满未知与风暴的新航路。如果我们手持这张旧海图,却妄想它能指引我们穿越所有的暗礁与冰山,那非但不是对前辈的尊重,反而是最愚蠢的亵渎。”

    这本书被翻译成英语、法语、德语等语言,如同一片波浪冲击着根深蒂固的自由经济主义。伊朗模式成为了一个无法忽视的、强有力的反例,迫使欧洲经济学家必须修正自己的模型,至少需要解释为什么那个错误的理论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

    德国的经济学派利用这本书向英国发动进攻,因为他们找到了一个来自东方的、成功的最新案例,来佐证他们国家干预理论的正确性。而英国的刊物发表连篇累牍的批判文章,指责设拉子曲解斯密原意,用政治诉求玷污了经济科学的纯洁性。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伊朗的钢和生铁产量达到了92万吨,连续两年增长率超过10%。虽然还是比不上英、德、法三国,但已经超过美国位列世界第四。

    除此之外,伊朗在采煤、氨肥、水泥、机械等产业上也得到迅猛的发展,其中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让不少相关行业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这些行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其他关联行业增长。所以让伊朗依然能够保持经济增长的势头。

    石油可以说是伊朗一家独大的产业,光伊朗一地就占有原油生产的52%、煤油生产的60%、润滑油生产的55%。要是加上在全世界伊朗控制的产业,占有的份额就变成了97%、94%和81%。

    美洲石油可以说是被伊朗控制的固若金汤,普通的资本根本进不去。1867年,伊朗控制的美国炼油厂和油井合并为一家公司,名为标准石油。

    一些美国人不是不想夺回产业,但架不住对方直接用经济的力量保护。俄亥俄州的州长、州议会、国会众议员、参议员,哪个没有接受过公司的政治献金。而且在公司的工作人员拿的薪水普遍比当地要高一倍,还拥有报纸作为喉舌。哪怕是总统,为了当地选票也得讨好公司。

    墨西哥石油公司发现了大片油田后开始生产,其他设施也拔地而起,只不过因为经济危机,不敢全力生产,但伊朗资本仍在那里。看得见他,但无法撼动他。

    (本章完)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3667/11110507.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