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波斯帝国1845 > 第325章 科技和城市

第325章 科技和城市


“赛迪克,你怎么回事,你昨天错过了聚会。”

    “真的对不起,我昨天研究发电机太入迷了,就睡着了。”

    几个人对这个叫赛迪克的人无语,这都好几次了,再怎么研究发电机也不至于这样吧,从欧洲过来外国东西,想要突破得花个几年。

    德黑兰的国家科学院这几年依靠国家财政组建起来,并且从各个大学挑选具有开拓心的人进入。这几年国家和王族财政拨款达到600万里亚尔,只要他们想要什么,政府会尽量满足他们。

    伊朗对电力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850年,纳赛尔丁亲自下令提供资金和人力来研究话题。并且招揽欧洲人员来进行研究,结果还真让伊朗找到一个人:齐纳布.格拉姆。

    格拉姆得知伊朗招揽人才的计划后决定前往德黑兰去研究自己的项目,在随后的几年,依靠伊朗提供的资金,他对发电机进行了完善。1857年完成了伊朗第一台直流发电机,两年后又完成了交流发电机。

    前些日子,政府进口了几台普鲁士新研究的发电机。这可是个稀罕物,要知道全世界都没有几个人研究这个,这些发电机主要用于实验和演示,难以应用于实际的工业或商业用途。赛迪克也是入迷了,天天研究,也不知道能看出啥来。

    “英国的法拉第发表了电磁感应,发明了发电机。如果我们能够研究出一种可以廉价发电的机器,足够我们在历史上留下一页。”

    所有人都知道这个诱惑,但这个太难了,没有三五年是不会有什么进展。发电机输出不稳定,难以满足工业应用的需求。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原理为发电机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但如何将其转化为实用、高效的发电设备仍然是一个挑战。

    “你们看,这台发电机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赛迪克指着机器说道,“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告诉我们,只要让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就能产生电流。这台机器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

    赛迪克一边说,一边将手中的电线连接起来,但有眼尖的人发现他把另一台发电机的线接过来了。但他没有说,想看看对方的笑话。

    “现在,只需要把这根线接在一起,就能……”

    这个时候,赛迪克已经发现自己接错线了。他把别的发电机发的电,接在了自己发电机的电流输出端。就当他准备重新弄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现象出现了。第一台发电机发出的电流进入第二台发电机电枢线圈里,使得这台发电机迅速转动起来,发电机变成了电动机。

    “这……真是奇迹”

    “赛迪克,这是怎么回事?”一个同事问道。

    赛迪克迅速冷静下来,开始解释:“我不小心把第一台发电机的输出端接在了第二台发电机的电枢线圈上。结果,第二台发电机不仅没有发电,反而开始转动,这是可以改变历史的杰作。”

    “这意味着什么?”另一个同事问道。

    赛迪克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意味着,我们可以获得大量的廉价电力,只要改变电流的输入和输出方式,发电机就可以输出大量的电能!”

    所有人迅速拿起笔记本,开始详细记录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他们都知道,这一发现将对电力技术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不仅是电力,伊朗在石油、内燃机等方面取得一定的进展。这种由政府推动的科研发展速度非常的快,纳赛尔丁还经常让企业配合科研来发明新的产品,这样的情况下,那些在欧洲还没有发展出来的科技树在伊朗生根发芽。

    这些科技目前还没有展现出效果,但还是在继续投入,内燃机才是未来的趋势。

    ——————————

    巴格达的建设已经持续了三年,这三年里伊朗先后投入资金超过1500万里亚尔。当地已经有了一个轮廓,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也投入资金进行治理,以最大限度来哺育农业。并且修建了多座水坝和灌溉渠道,使得大片荒地变成了肥沃的农田。

    当地的工业也发展起来,目前已经有86家工厂在当地开设,大多是纺织、食品、家具这些轻工业。

    巴格达的城市规划借鉴了欧洲的经验,街道宽阔,布局合理,分为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当地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移民,来自伊朗各地的民众纷纷涌入,寻找工作和机会。包括波斯人、阿拉伯人、库尔德人和亚美尼亚人,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

    政府计划在巴格达建设重工业基地,包括钢铁厂、化工厂和机械制造厂,进一步提升工业水平。连接巴格达和德黑兰的铁路线将要完成,未来,这条铁路还将延伸至波斯湾港口,进一步促进国际贸易。

    在幼发拉底河沿岸,巴格达新建了一座现代化河港,能够停靠大型货船。随着铁路和港口的完善,巴格达将成为伊朗与欧洲、印度和中东贸易的重要枢纽。

    1861年的巴格达,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这座城市不仅是伊朗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象征,也是中东地区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典范。

    不仅是巴格达,巴士拉、宰赫兰、摩苏尔、特拉比松、凡城、埃尔祖鲁姆,这些新加入的城市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波斯湾贸易日渐繁荣。南北两岸的商船络绎不绝,带来了来自印度、阿拉伯和非洲的商品。伊朗的纺织品、石油和食品通过这些商船出口到世界各地。这些都是在伊朗的统治下才可以完成的。就算是最反对伊朗政府的也不得不承认,他们让自己变得有钱了。

    都是赚钱,而且能够摆脱那些保护的义务,何乐而不为呢。沙漠中的长老纷纷放弃内陆中的生活,转而去了城市中定居。如果社会动荡,他们还是会回来的。但纳赛尔丁怎么会让他们如愿,就算自己少赚点,也不会让部落主义回到伊朗。

    (本章完)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3667/11110796.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