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波斯帝国1845 > 第251章 科技树

第251章 科技树


戈尔恰科夫一直说要见沙阿当面汇报,不过一直见不到。除了让阿米尔和他讨论全面点外,沙阿也确实没时间,因为他点的科技树开花了。

    “这就是你发明的用煤气驱动的机器?”

    “是的沙阿,准确的说是改良了以前的人发明的机器。通过燃烧煤气来获得动力,虽然功率比较小,但他有很大的开发潜能。”

    艾蒂安.勒努瓦向纳赛尔丁介绍他新发明的内燃机,在这之前他帮助伊朗改进了电报系统而获得了一笔奖励。当然他最重要的还是对机械的发明。

    当初伊朗在欧洲招募人员时他也报名加入,随后安排在德黑兰的动力实验室。知道沙阿想要效率更高的动力机械,加上伊朗缺水,蒸汽机的大规模使用会造成很大的压力,所以他采用煤气作为动力来源,和其他人一起研发出现在的内燃机。

    虽然蒸汽机正主导着工业革命,但人们渴望一种更轻便、效率更高的动力源。1801年,法国化学家菲利埔·勒本发明了煤气氢气内燃机,他采用煤干馏得到的煤气和氢气,与空气混合后点燃产生膨胀力推动活塞。结合先人的技术,这才有了现在的内燃机。

    “这是一项改变世界的发明,不过为什么要用煤气而不是之前和你说的那种燃料。”

    勒努瓦给出了自己的解释,这种燃料虽然容易燃烧,但机器不太适应,用一次直接坏了。他们正在研发适合汽油的机器,估计还得过几年才行。

    “再接再厉,仔细想想,未来的工厂都使用你们研发的机器,全世界都会感谢你们。”

    纳赛尔丁为勒努瓦和其他人描绘着这样一幅画面,当然还有奖励,除了金钱外,还有贵族爵位和称号。伊朗对科研可谓是砸下重金,毕竟要实现弯道超车就得靠这个。

    “沙阿,现在我国的小学基本在西部和中部覆盖,东部的进度有些缓慢,但也在提速。”

    一旁的教育大臣优素福.本.易卜拉欣向纳赛尔丁报告教育情况,最近这五年,教育经费一直占全国预算的15%到20%,仅次于军费。

    而现在的情况也的确对得起这几年的付出,大量的中小学拔地而起,教师数量从1850年的1569人增加到现在的12892人、学生数量从15692人增加到646324人,大学生数量则达到2685人。

    在1500万人口的国家里,学生人数占总人口的4.2%。这个进步可以说很大,但对于欧洲来说差距还很远。部分学校教师是从宗教学校中改造的,所以质量有些参差不齐。而在内战过后,世俗教育彻底压过了宗教教育,大量的新学校拔地而起。每年都有大量的新教师进入教育系统工作。伊朗政府对他们的保障也是和公务员一样,因此,每年的教师考试和公务员考试一样吸引人。

    除了国内教育,对外留学也是伊朗重要的教育组成方式。每年伊朗会挑选150人前往欧洲留学,其中英国75人、普鲁士50人、奥地利25人。至于法国……太危险了还是算了。

    伊朗政府为了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努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中等技术和各类专业人才。这几年在原来在初等学校教育基础上设置的补习学校逐渐变成了技术学校和专科学校。这对伊朗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大作用。

    “要在全国实行小学全覆盖,还需要更多的资金和时间。教育部必须要做到全国覆盖,不能放弃一个孩子。”

    沙阿一句话,部门要花费很多人力物力来解决。但教育已经成为军事、经济并列的三大重要项目,再怎么困难也要上。

    “遵命”

    教育层面上,王族也是花费不少心思。比如设立国王奖学金来鼓励学生攻读大学,设立新月基金来资助穷困人家孩子读书,并且他带头捐款10万里亚尔,这连带着众多贵族也掏钱捐款,第一次就收获了95万6200里亚尔的资金。

    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宗教君主做这些事,但伊朗做到了。就算是奥斯曼苏丹也做不到。

    此外,王族还特别注重和欧洲国家的科技合作,特别是德意志地区的企业,伊朗都会和他们进行科技研发。作为未来的工业新星,搭上这趟车是伊朗必须要做的。

    普鲁士的各个企业或多或少也得到了王族的投资,比如克虏伯工厂中就有33%的股份属于伊朗王族。

    金狮集团在普鲁士的法兰克福设立分部,负责在欧洲的投资。而德意志关税同盟的发展让中欧地区经济迅速崛起,柏林、汉堡、布拉格等地也因为铁路的连接而发挥更多的经济作用。伊朗在其中或多或少的投资当地的产业,而伊朗贸易银行也在汉堡和伦敦设立分行,为在当地的伊朗商人提供服务。

    不过在德意志地区投资有些困难,因为当地也是众多银行家的发源地。仅法兰克福一地就有超过40家家族银行工作,毕竟交给谁投资也是个难题。

    除了内燃机,伊朗在石油、化学、电气等新的领域都有投入。依靠石油公司的收入,政府逐渐有了更多的钱投入这些地方。

    如果说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工匠的经验积累,那么即将到来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则是科学与工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相较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单一发展模式,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展现出多元化的全球景象,各大国家在技术创新的浪潮中齐头并进,发明的速度与应用的效率均大幅提升,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力革命。

    伊朗效仿普鲁士推行教育改革,尤其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普鲁士的双元制教育模式结合了理论学习和实践培训,使学生在进入职场之前就具备了丰富的技能。这种模式不仅为工业提供了大量合格的技术工人,也促进了创新和技术的传承。加上伊朗丰富的资源,他们一起促成了伊朗科技树的开花结果。

    (本章完)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3667/11110870.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