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十二岁金科状元,权倾朝野! > 第155章 不愧是解元之才,宰辅之相啊!

第155章 不愧是解元之才,宰辅之相啊!


“诸位。”

陆明渊沉声开口,声音清朗,一如既往的平静,清传入了在场每一个人的耳中。

“我听闻,不久之前,仁和县大雨成灾,冲毁良田无数,致使百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我陆明渊,一介寒门学子,身无长物。但这千两白银,既是因我而起,便由我来处置。”

“我愿将这一千两银子,尽数捐出。”

“另外,”

他看向若雪,若雪微微颔首,从随身的荷包中又取出一叠更为厚实的银票,递到他手中。

“我个人,再拿出两千两。”

陆明渊将两叠银票合在一起,对着众人朗声说道。

“这三千两银子,我将用以赈济仁和县的灾民。”

“自明日起,我会在城外流民聚集之处开设粥铺,每日施粥,凡是贫苦之人,腹中饥饿者,皆可前去领取。”

“虽是杯水车薪,但也算是我辈读书人的一点心意。”

“我等读书,所为何事?不外如是!”

最后一句,掷地有声!

“轰!”

人群再次沸腾了!

如果说,方才陆明渊舌战陈彦航,展现的是他过人的智慧与辩。

那么此刻,他这番心怀苍生的言语和义举,则彻底征服了在场所有读书人的心!

这才是读书人该有的风骨!这才是解元郎应有的气度!

“好!陆解元说得好!”

“我辈读书,当如是也!”

林博文激动得满脸通红,他上前一步,大声道。

“明渊兄高义!林某虽家境不算富裕,但也愿捐出一百两,为仁和县的灾民尽一份绵薄之力!”

“说得好!算我一个!我捐五十两!”

“我捐八十两!”

“我虽落榜,但读书人的本心不能丢!我捐三十两!”

一时间,群情激昂。

那些家境富裕的学子,纷纷慷慨解囊。即便是一些家境贫寒的士子,也咬着牙,从怀中掏出几两碎银。

他们捐的或许不多,但那份心意,却是一样的滚烫。

贡院的一名官员,显然也被这番景象深深触动。

他快步跑回贡院,不多时,便有几名差役抬着一张长条桌案,并送来了笔墨纸砚。

那官员对着陆明渊拱了拱手,满脸敬佩地说道。

“陆解元,下官为诸位的义举所感,特备下桌案,还请陆解元亲自执笔,将所有捐款的仁人义士之名,一一记录在册,以彰其德!”

陆明渊也不推辞,对着那官员回了一礼,便走到桌案前,提笔蘸墨。

“林博文兄,一百两。”

“钱塘县,孙志才,五十两。”

“海宁县,张子明,八十两。”

……

半个时辰后,当最后一名学子捐出自己的银两,桌案上的名册已经写了满满数页。

经过统计,在场学子,竟一共凑齐了一万五千两白银!

“诸位同仁,”

陆明渊放下笔,对着众人深深一揖。

“此番善举,功德无量!这粥铺,便命名为‘杭州府学子粥铺’,让仁和县的百姓们知道,是我杭州府的读书人,在记挂着他们!”

“好!”

“就叫‘杭州府学子粥铺’!”

叫好声此起彼伏,所有参与其中的学子,脸上都洋溢着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与光荣。

就在这时,人群外围,响起了一阵清朗的鼓掌声。

“啪!啪!啪!”

掌声不急不缓,却带着一种奇特的韵律,让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被吸引了过去。

人群自动分开一条道路,一名身着暗青色云锦长衫的中年男子,缓缓走了进来。

此人约莫四十余岁,面容儒雅,,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但那双眼睛,却精光内敛。

他手中把玩着两颗温润的玉胆,行走之间,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度。

“沈一石!是杭州首富沈一石!”

人群中有人认出了来者,发出一声低低的惊呼。

沈一石,这个名字在杭州府,乃至整个浙江,都可谓是如雷贯耳。

他以丝绸生意起家,短短二十年间,便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生意遍布大乾南北,甚至远销海外。传闻其财富,足以与国库相较。

这样的大人物,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沈一石没有理会周围的议论,径直走到陆明渊面前,笑容可掬地拱了拱手。

“陆解元,诸位学子,高义!沈某佩服!”

他的声音温润醇厚,让人如沐春风。

“沈某方才在远处,亲眼目睹了诸位的善行,心中实在感慨万千。”

“我大乾能有诸位这等心怀苍生的读书人,何愁国祚不兴,天下不安?”

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夸赞了陆明渊,又将所有学子都囊括了进去,让人听着极为舒服。

陆明渊微微颔首,回礼道:“沈员外过誉了。我等不过是尽读书人的本分而已。”

“好一个读书人的本分!”

沈一石拊掌大笑,随即话锋一转,眼中精光一闪。

“不过,陆解元,诸位学子,沈某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沈员外请说。”

沈一石收起笑容,神色变得郑重起来。

“开设粥铺,固然是善举。但每日熬煮、分发,耗时耗力,且覆盖范围有限。”

“流民聚集,人多手杂,也容易滋生事端。依沈某之见,救灾如救火,不如釜底抽薪,一步到位。”

他伸出两根手指,然后又伸出五根手指。

“诸位学子义捐一万五千两,沈某愿再出资两万五千两!凑足四万两白银!”

四万两!

这个数字一出,全场皆惊!

这沈一石,好大的手笔!

不等众人从震惊中回过神来,沈一石继续说道。

“这四万两银子,沈某会即刻派人,从江南各地粮商手中,直接购入十万石粮食!”

“然后动用沈家所有的人脉和船队,以最快的速度,将这十万石粮食,直接送往仁和县,交由县衙统一发放!”

“如此一来,无需开设粥铺,便能让仁和县所有受灾的百姓,家家有粮,户户有米!这才是真正的赈济之策!”

这番话,如同一道惊雷,在众人脑海中炸响。

所有人都被沈一石的魄力与远见所折服。

直接发粮,远比施粥来得更直接,更有效!

十万石粮食,这是何等庞大的数量!足以让整个仁和县的灾情,得到极大的缓解!

“沈员外仁义!”

“沈员外大才!我等不及也!”

夸赞之声,不绝于耳。

陆明渊看着沈一石,眼神中也闪过一丝赞许。

此人不仅有钱,更有头脑,行事果决,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他再次躬身一揖:“沈员外高瞻远瞩,义薄云天,明渊代仁和县数十万百姓,谢过沈员外!”

“陆解元不必多礼。”

沈一石笑着摆了摆手,扶住了陆明渊。

“沈某不过是借花献佛,若非陆解元登高一呼,又怎会有今日之盛事?沈某这点微末功劳,实在不值一提。”

他顿了顿,目光灼灼地看着陆明渊,话语中带着一丝恳切。

“沈某今日能亲眼见证文曲星临凡,实乃三生有幸。”

“只是,沈某心中还有一个不情之请,不知陆解元可否应允?”

“沈员外但说无妨。”

沈一石笑道:“沈某也是爱墨之人,平生最敬有才学的读书人。”

“沈某人斗胆,想向陆解元求一副墨宝,留作纪念。”

“也不必劳烦解元公另作,就将您乡试时所作的诗词,随手写上一幅,便足矣!”

此言一出,众人再次哗然。

这沈一石,当真是精明到了骨子里!

他捐出巨款,却不求任何名分,只求陆明渊一幅字。

这幅字,看似简单,实则意义非凡!

这是十岁解元的亲笔!

是在他高中解元,名动天下的这一天,当着全杭州府士子的面写下的!

其价值,又岂是金钱可以衡量的?

日后陆明渊若是平步青云,官居一品,这幅字的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这笔买卖,做得太值了!

陆明渊闻言,心中也是瞬间了然。

他看着沈一石那张带笑的脸,知道这是一个无法拒绝的请求。

对方出了钱,出了力,自己若是不给这个面子,倒显得小家子气了。

“沈员外客气了。”

陆明渊淡淡一笑,点头同意,“既然员外有此雅兴,明渊自当奉陪。”

说罢,他转身对那名贡院官员道。

“还请大人,再备一张新纸。”

“好!好!”

那官员早已看得心潮澎湃,连忙亲自去取来一张上好的宣纸,平平整整地铺在桌案之上。

若雪再次上前,默默地站在陆明渊身侧,素手轻抬,将墨锭拿起,在砚台中不疾不徐地研磨起来。

她的动作轻柔而专注,一圈,又一圈,空气中渐渐弥漫开一股清雅的墨香。

广场上,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光齐刷刷地汇聚在那张雪白的宣纸上。

陆明渊深吸一口气,将袖口挽起,露出一截白皙的手腕。

他提起那支饱蘸了墨汁的狼毫,悬于纸上,整个人的气势,在这一刻悄然发生了变化。

如果说方才的他,是沉稳冷静的少年,那么此刻的他,笔锋未落,一股凌云之气,已然透纸而出!

落笔!

笔落沙沙春蚕声,少年意气满帝京。

十年寒窗磨利剑,万里边关请长缨。

胸中经纬安邦策,耳畔弦歌稼穑情。

今朝写就凌云志,定助山河四海平。

他的笔速极快,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当最后一笔落下,陆明渊收笔而立。

整幅字,墨迹未干,却已有一股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磅礴气势,扑面而来!

“好!”

沈一石看得双目放光,第一个拊掌大赞!

“好一个‘少年意气满帝京’!好一个‘定助山河四海平’!”

“诗言志,字见心!陆解元这首诗,这幅字,当真是气魄非凡,不愧是解元之才,宰辅之相啊!”

他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随即对着陆明渊深深一揖。

“多谢陆解元赐下墨宝!沈某今日,不虚此行!”

他小心翼翼地命人将字幅吹干,卷好,如同捧着稀世珍宝。

然后,他转身对着在场所有人朗声宣布道。

“诸位,沈某决定了!这十万石粮食,将以‘杭州府,癸卯科乡试所有考生’的名义,捐助给仁和县!此乃我杭州府全体士子之功,非沈某一人之功!”

这一手,更是漂亮!

他将所有人都拉了进来,让每一个考生,无论中举与否,都与有荣焉。

这份人情,送的不可谓不大!

陆明渊见状,也只能再次拱手,郑重道:“明渊代所有同仁,谢过沈员外。”

就在这时,贡院之外,传来一阵整齐的脚步声。

几名身穿皂隶服饰的衙役开道,一名身着绯色官袍的官员,在众人的簇拥下,快步走了过来。

“杭州府衙办案,闲杂人等退避!”

众人回头一看,纷纷行礼。

“见过知府大人!”

来人正是杭州府通判,杜如明!

杜如明没有理会旁人,他的目光在人群中迅速扫过,最后定格在陆明渊和林博文身上。

“知府大人有令,宣新科解元陆明渊,新科亚元林博文,即刻前往府衙一叙!”

沈一石见状,立刻会意,对着陆明渊和林博文笑了笑,便主动带着自己的人,让开了道路,不再多留。

他今日的目的,已经全部达到,甚至远超预期。

陆明渊与林博文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了然。

陆明渊对着杜如明的方向,不卑不亢地拱手一揖,朗声道:“学生陆明渊,遵命。”

林博文也随即行礼:“学生林博文,遵命。”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3951/43776729.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