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这何其讽刺!又何其真实!
他的话很朴实,信息也零碎,但透露出几个关键点。
新法的具体内容并未有效传达到最底层的农民耳中,或者说他们并不理解。
但新法限制官吏擅权、规范徭役的精神,似乎通过执行层面的细微变化,开始让这些沉默的大多数感受到了一丝不同——来自官府的压迫感,似乎减轻了那么一点点。
嬴政静静地听着,目光扫过男人那双布满老茧、指甲缝里塞满泥土的手,扫过妇人那被汗水浸透的衣衫,扫过那小子因营养不良而略显瘦小的身躯,最后落在那片孕育着希望、也承载着无尽艰辛的田野上。
他没有再问关于新法的具体条款,而是换了个话题,指着男人手中的耒耜问道:“这耒耜用了不少年头了吧?可还顺手?”
男人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这位气度不凡的“过路客”会关心他的农具,他拿起那柄木石结合的耒耜,叹了口气:“用了快十年了,头都快磨秃了,不好使唤,费力。想换把好的,可铁器贵啊,攒点钱不容易。”
“我听说,官府好像有推广一种新式的铁犁铧,比这个好用,开垦荒地也快。”
蒙毅在一旁说道,这是章邯近期根据赵天成间接启发开始尝试的项目之一。
男人眼睛亮了一下,随即又黯淡下去。
“是听说过一耳朵,可那玩意儿,得去县里官坊买吧?还得有门路,咱这平头百姓,哪摸得着门道?再说,也得要钱啊……”
嬴政默然。新技术、新工具的推广,同样面临着官僚体系和现实贫困的重重阻碍。
好的政策,如何才能真正普惠于民,路还很长。
他又和男人聊了几句家常,问了问村里的情况,收成如何,除了种地是否还有别的营生。
男人一一回答,语气渐渐不再那么戒备,但始终带着一种底层民众面对“上面人”时固有的谦卑和距离感。
离开这片田地,四人沿着乡间土路继续前行。
他们又遇到了几个在田间歇息的农人,聊起新法,反应大同小异。
知道“皇帝有新法”这件事的人不多,对其具体内容更是懵懂。
但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最近官府吏员的态度似乎“好了一点”,催逼赋税徭役时“没那么急了”,这让他们感觉“日子好像能稍微喘口气了”。
有一个老农甚至带着点迷信的色彩说:“许是老天爷开眼,知道咱们苦了?”
这些话,朴实无华,甚至有些愚昧,却比任何华丽的奏报都更真实地反映了新法在基层最初始、也最本质的效果——它首先带来的,不是经济的立刻腾飞,也不是制度的瞬间完善,而是一种压迫感的微微减轻,一种生存环境的极其细微的改善。
对于长期在高压下挣扎的百姓而言,这一点点“没那么坏”的变化,已是难得的慰藉。
夕阳西下,将天边染成一片橘红。
广袤的田野在晚霞中显得格外宁静而苍茫。
劳作了一天的农人开始三三两两地收拾农具,拖着疲惫的身躯返回村庄,炊烟在远处的村落上空袅袅升起。
嬴政站在田埂上,久久凝望着这片承载着帝国根基的土地,以及土地上那些沉默而坚韧的生民。
李斯、蒙恬、蒙毅静静地站在他身后,不敢打扰。
这一日的所见所闻,远比章台宫中的万千竹简更深刻地冲击着嬴政的内心。
他看到了都城的繁华与活力,也看到了底层生活的艰辛与真实。
他听到了市井中对新法条款的零星议论,更听到了乡野间对官府行为细微变化的朴素感知。
嬴政的脑海中,不再是章台宫中那些经过精心修饰、字斟句酌的竹简奏报,而是鲜活跳跃的画面与声音。
赵天成的话语,如同烙印,在此刻与亲眼所见的现实猛烈撞击,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火光。
“掌握第一手材料……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嬴政在心中默念。
以往,他自认通过黑冰台的密报、郡县的上计、朝臣的奏对,已然掌控天下。
可今日方知,那些层层过滤、甚至可能被利益与恐惧扭曲后的“数据”,与这活生生的、带着泥土气息与汗水味道的现实,相距何止千里!
他看到也听到了,新法的条文,那些他与李斯、蒙毅等人反复推敲、引以为傲的“善政”,在传达到这帝国最细微的末梢时,是何等的无力与模糊。
农人们不知“垦荒减赋”的具体章程,不解“徭役轮替”的详细法规。
他们感知新法的唯一途径,竟是那些以往如虎狼般的底层小吏,态度似乎“好了那么一点点”,催逼“没那么急了”。
这何其讽刺!
又何其真实!
嬴政忽然理解了赵天成那句“把政策的发展和依靠的重点,放在相信和依靠大多数人上面”的深意。
再精妙的律令,若不能转化为民众切身可感的、哪怕一丝一毫的生存环境的改善,不能让他们觉得这法令于自己有利,那便是悬在空中的楼阁,是竹简上冰冷的刻痕,与这田野里的生计毫无干系。
“活在当下……关注眼下……”
嬴政的目光掠过道旁黑暗中沉默的村落。
这些他以往在舆图上只会以一个符号标注的“里”、“聚”,此刻在他心中有了全新的重量。这里面,是无数个像今日田间所见的那一家人,是他们碗里的羹、身上的衣、来年的种子、上交的赋税……是他们那点微末而坚韧的“盼头”。
帝国的根基,不在咸阳宫的高墙之内,不在朝堂的衮衮诸公,而在这无数个沉默的村落,无数片无声的田野,在于这些“大多数人”能否“喘口气”,能否看到一点“活下去”之外的“希望”。
“主公,今日所见……”李斯的声音在身旁响起,带着一丝小心翼翼的探询,打破了沉默。他也在消化,在评估,今日的见闻对他亦是巨大的冲击。
嬴政没有回头,脚步未停,声音在晚风中显得异常平静,却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李斯。”
“臣在。”
“回去后,将今日所见,尤其是乡野农人之言,原原本本,记录成册。不必修饰,不必总结,只需记录。”
李斯心中一凛,立刻应道:“臣遵旨。”
“另,”嬴政继续道,“新法推行,看来不能只靠颁布条文,坐等其效。传令各郡县,仿照内史衙门做法,选派口齿清晰、通晓民情之吏,深入乡、亭、里,宣讲新法,务求让黔首知晓,垦荒如何减赋,徭役如何轮替,市肆纠纷如何申诉。宣讲不利、敷衍塞责者,劾奏。”
他要的,不是农人模棱两可的“好像”,而是明确的知晓!
这是将“从群众中来”的法令,真正“到群众中去”的第一步。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4259/43788000.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