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父辈箴言 稳字当头
就在赵立春刚刚熟悉省委书记的新角色,案头的工作千头万绪亟待梳理之时,一个来自京城的家庭电话,带来了别样的温暖与沉甸甸的嘱托。
电话是他的父亲,赵振邦打来的。这位曾经的中央党校名誉校长,如今已彻底卸下所有职务,安心在家颐养天年,每日里与老友下下棋,摆弄一下自己精心栽培的花草,日子过得闲适而平静。
“立春啊,”电话那头传来父亲沉稳而略带沧桑的声音,背景里似乎还有清脆的落棋声,“新的担子,感觉如何?”
“爸,压力不小,但还能扛得住。”赵立春在父亲面前,收敛了在外的威严,语气恭敬,“正想着该怎么尽快打开局面。”
“嗯,”赵振邦应了一声,停顿片刻,似乎在斟酌词句,“我啊,现在是无官一身轻,天天就伺候这些花花草草,看看棋局。这人退下来,远离了喧嚣,有些事反而看得更清楚了。”
这时,电话那边传来了另一个声音,比赵振邦的更为洪亮,带着一种经年累月沉淀下来的威严,这是赵立春的岳父。
从中纪委上退下来的陈建军:“立春,让我跟你爸说!……立春啊,我是你陈伯伯!好小子,干得不错!五十出头,真正的封疆大吏,主政一方了!比我当年坐在机关里按部就班可快多了!”
陈建军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但更多的是长辈的关切。他在纪检系统工作多年,见惯了风云起伏,深知高位之上的不易。
“陈伯伯,您过奖了,我只是运气好,赶上了机遇,也多亏了组织和老领导们的培养。”赵立春谦逊地回答。
“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的!”陈建军说道,随即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凝重,“不过,立春啊,我在纪委这些年,看过太多起落。
快,是好事,说明你能力强,得到了认可。但有时候,快也是坏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你现在这个位置,不知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盼着你出彩,也等着你出错。”
电话似乎又被赵振邦接了过去,他的声音更加语重心长:“立春,你陈伯伯的话,你要听进去。
你现在政绩是不缺的,无论是早年在金沙县的口碑,还是在汉江这几年的作为,尤其是绿藤、京海的扫黑除恶,以及成功应对特大洪水,这都是你硬邦邦的资本。
你现在最欠缺的,反而不是能力,而是……年纪。”
赵立春握着话筒,认真倾听着,他知道父亲接下来要说的,才是重点。
“你太年轻了,”赵振邦缓缓说道,“在这个级别上,五十出头,太年轻了。年轻意味着锐气足,干劲大,但也容易成为众矢之的。接下来,你需要的不再是猛冲猛打,而是‘稳’和‘忍’。”
“稳,是要稳住汉江的发展大局,稳住班子团结,稳住社会和谐。政策可以有连续性,也可以有微调,但切忌大刀阔斧、急转弯,给人留下急躁、冒进的印象。”
“忍,是要有定力。可能会有非议,可能会有不理解,甚至可能会有来自各方的压力和试探。
你要学会忍耐,沉住气。有些事,急不得,需要时间和耐心去化解。戒急用忍,方能行稳致远。”
这时,另一个中气十足、带着军人特有铿锵语调的声音加入了通话,是赵立春的二叔。
赵继征:“立春!我听着呢!你爸和老陈说得都对!带兵打仗讲究个节奏,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你现在就好比刚打了一场胜仗,占领了新的阵地,首要任务是巩固防线,消化战果,而不是立刻发起新的突击!稳扎稳打,才是长久之道!”
听着电话那头三位老人——
一位是深谙治国之道的理论家,一位是洞悉纪律规矩的老纪检,一位是精通战略战术的老军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叮嘱,赵立春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同时也感到了肩头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他们的视角不同,但核心思想高度一致,都指向了同一个关键词——稳健。
“爸,陈伯伯,二叔,你们的话我记住了。”赵立春郑重地说道。
“请长辈们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了。不会再像年轻时那样追求立竿见影,我会把握好节奏,求稳、求实,团结好班子,尤其是和达功同志搞好配合,带领汉江稳步向前。”
“好,你能明白就好。”赵振邦的声音透着欣慰,“有空回来看看,你妈和你岳母都念叨着呢。”
挂断电话,书房里恢复了安静。赵立春走到窗前,望着省委大院内在夜色中静默挺立的松柏,回味着父辈的箴言。
的确,他以往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敢于碰硬、锐意改革的“闯劲”和“狠劲”。
但如今位置不同,视角和责任也不同了。
作为一省的主官,他需要的是更宏大的格局、更沉稳的定力和更高超的平衡艺术。
“稳和忍……”他轻声自语,目光变得更加深邃和坚定。
这并非意味着保守和退缩,而是一种更为成熟、更具智慧的前进策略。汉江这艘大船,在他的掌舵下,将开启一段新的、力求平稳却又不失进取的航程。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5357/43265279.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