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三国:开局截胡何太后 > 第13章 董卓,你来晚了!

第13章 董卓,你来晚了!


何太后那句带着颤音的“董卓究竟何时会来”,如同悬在洛阳上空最后的疑问,让书房内的空气都凝滞了几分。

曹操看着眼前这位强装镇定,实则已如惊弓之鸟的未亡人,心中那份属于男人的保护欲与政治家的冷静交织在一起。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沉稳而充满力量:

“太后放心,董卓跋涉而来,其军必疲。而我洛阳,经此整肃,固若金汤!他若敢来,必叫他碰得头破血流!”

他转向荀彧:

“文若,依你之见,董卓前锋新挫(指李傕郭汜发现洛阳有备,未敢直接进攻,历史上也确实如此),其主力何时能至?”

荀彧略一沉吟,冷静分析道:

“明公,董卓大军携带辎重,行程缓慢。其前锋既已抵达渑池附近,其主力距此应不超过两日路程。”

“若其急于求成,不顾士卒疲敝,强行军的话,最快……明日午后,其先锋便可抵达洛阳西门外。”

“明日午后……”曹操目光闪动,心中迅速盘算。

“时间紧迫,但足够了!内部已基本肃清,城防也已加强,马镫虽然只装备了少量精锐,但关键时候也能起到奇兵作用。最重要的是,气势不能输!”

“好!”曹操断然道。

“文若,还需劳烦你,立刻起草一份太后懿旨,措辞要严厉,申明董卓无诏擅离驻地,引兵逼近京畿,形同叛逆!责令其即刻退兵,听候朝廷发落!”

“彧明白!”荀彧领命,立刻走到书案前,铺开绢帛,略加思索,便奋笔疾书。

他文笔老辣,片刻功夫,一篇义正词严、斥责董卓狼子野心的檄文便已草就:

“盖闻明王御宇,必仗忠良;圣代膺图,当诛奸慝。我炎汉肇兴,历世二百余载,高帝提剑定关中,光武披荆复洛邑,功德昭于日月,恩威播于四海。今主少国疑,朝野震动,董卓陇西匹夫,鹰视狼顾,拥强兵屯于洛郊,窥窃神器,潜蓄异心,其祸之萌,已见端倪。谨布丹诚,昭告天下,共举义旗,先除祸本!

……

昭宁元年某月”

曹操看过,点头赞许:

“甚好!盖上太后玺印,多抄录几份!董卓兵临城下之时,便是此文传遍三军之时!”

他又对何太后躬身道:

“太后,明日还需烦请您凤驾亲临城楼,以安军民之心,以正朝廷之名!”

何太后看着曹操那自信而决断的神情,仿佛找到了主心骨,用力点了点头:

“一切……依孟德安排。”

……

接下来的时间,洛阳城如同一架高速运转的战争机器。

曹仁进一步完善城防,滚木礌石、火油金汁准备充足;

曹洪将皇宫守得铁桶一般;

典韦和他那批装备了新式马具的核心骑兵则作为机动预备队,养精蓄锐;

就连关羽,也默然擦拭着他的青龙偃月刀,丹凤眼中偶尔闪过凛冽的寒光。

曹操更是几乎一夜未眠,与荀彧反复推演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调兵遣将,查漏补缺。

他要给远道而来的董卓,准备一份“丰厚”的见面礼。

翌日,午后。

深秋的太阳有气无力地挂在西边天空,散发着苍白的光。

凛冽的寒风卷起地上的枯叶和尘土,在洛阳城西外的原野上打着旋儿。

地平线上,先是出现了一些晃动的黑点,如同蚁群。

紧接着,黑点越来越多,连成一片,最终化作一股望不到边的黑色潮水,伴随着沉闷如雷的马蹄声和脚步声,缓缓向着洛阳城蔓延而来。

旌旗招展,刀枪如林,一股混杂着汗味、马粪味和肃杀之气的压迫感,随着风远远传来,让城头上每一个守军都不自觉地握紧了手中的兵器。

西凉军,终于到了!

这支军队看起来确实彪悍,骑兵众多,甲胄也算齐全,但仔细看去,便能发现许多士卒脸上带着长途行军后的疲惫,马匹也显得有些无精打采。

显然,为了尽快赶到洛阳,董卓下了死命令,让部队付出了不小的体力代价。

中军大旗下,一个体型肥硕如山、身着黑色重甲、满面虬髯、眼露凶光的巨汉,正勒住战马,眯着眼睛打量着远处的洛阳城。此人正是董卓!

他原本以为,此时的洛阳应该是一片混乱,城门大开,甚至会有“喜迎王师”的官员出来迎接。

毕竟,他收到的密报(来自某些已被清洗的十常侍余党)显示,洛阳城内斗激烈,何进已死,宦官覆灭,正是权力真空之时。

然而,眼前的情景却让他心头一沉。

洛阳城墙高大坚固,城楼上旌旗密布,迎风招展,旗帜上清晰地绣着“曹”、“汉”、“司隶校尉”等字样。

守城的士兵盔明甲亮,刀枪雪亮,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城垛,眼神警惕地盯着城下,没有丝毫混乱的迹象。

整个城池,透着一股森严壁垒、严阵以待的气势!

这和他预想的完全不一样!

“怎么回事?!”董卓粗声粗气地吼道,声音如同破锣。

“洛阳城为何如此戒备?何人在主持城防?!”

旁边一个谋士模样的文人(李儒)皱眉道:“岳父(董卓女婿),看旗号,似乎是新任司隶校尉曹操,曹孟德。”

“曹操?那个阉宦之后的小子?”董卓嗤笑一声,满脸不屑,

“他算个什么东西?也敢挡咱家的路?!”

就在这时,洛阳西城门楼之上,突然出现了一批人。

为首者,正是身穿官袍,按剑而立的曹操!而在他身侧稍后一点的位置,赫然是一身凤纹宫装、头戴珠翠、努力维持着太后威仪的何太后!

虽然距离尚远,看不清具体面容,但那身只有在重大场合才会穿戴的太后服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代表着无可争议的正统!

曹操运足中气,声音借助城楼的地势,清晰地传了下来,虽然隔着距离有些模糊,但那份斥责之意却毫不减弱:

“城下可是并州牧董卓?!”

董卓一愣,没想到对方直接点名,而且语气如此不客气。他催马向前几步,高声回应:

“正是咱家!尔等……”

他话未说完,就被曹操更加洪亮的声音打断:

“董卓!你身为外臣,无天子诏书,无太后懿旨,竟敢擅离驻地,私率大军,逼近京畿!”

“你眼中可还有朝廷法度?”

“可还有天子威严?!”

“此等行径,与叛逆何异?!”

这一顶“叛逆”的大帽子扣下来,饶是董卓脸皮厚,也被噎得不轻。

他正要怒骂,旁边李儒赶紧低声道:“岳父,太后在城上,不可过于放肆,需占住大义名分!”

董卓强压火气,吼道:

“咱家听闻京师有变,大将军为宦官所害,特来勤王保驾!何来叛逆之说?!尔等速开城门,迎咱家大军入城,共商国是!”

“勤王?”曹操的声音带着毫不掩饰的嘲讽。

“洛阳之乱早已平定,太后与陛下安然无恙!何须你董卓来‘勤’?你麾下数万虎狼之师,甲胄在身,刀兵在手,这就是你‘勤王’的姿态吗?!太后懿旨在此!”

说着,他身旁一名嗓门洪亮的军官,展开一份绢帛,用尽全身力气,将荀彧起草的那篇檄文大声宣读出来:

“……昔齐桓伐楚,以问包茅之贡;晋文伐郑,以讨无礼之罪。今我等举兵,非为私怨,实为国仇。凡我同盟,当同心同德,戮力向前,若有捐躯赴国难者,当追赠爵位,荫及其子;若有背盟负约,私通董卓者,天地共怒,鬼神共殛!《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今汉室未亡,天命犹在,望四海义士,闻檄之后,或提一旅之师,或献一策之良,共诛此贼,复安社稷。庶几宗庙有托,生民得宁,再造炎汉之盛世!”

这檄文字字如刀,句句诛心,不仅传遍了城头,也清晰地传入了城下西凉军的耳中。

许多底层士卒面面相觑,他们原本以为自己是来“保驾”的,怎么转眼就成了“国贼”了?军心不由得产生了一丝动摇。

董卓气得脸色铁青,浑身肥肉都在颤抖!他指着城头,对左右咆哮:

“黄口小儿!安敢如此辱我?!咱家……”

他话还没说完,目光扫过自己麾下这些面带疲惫、因为听到檄文而有些士气低落的士卒,再对比城头上那些精神饱满、严阵以待的守军,一股极其憋闷、极其窝火的感觉直冲脑门!

就像蓄力已久的一拳,狠狠打出,却打在了空处,甚至还被对方反手抽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他千算万算,算准了洛阳的权力真空,算准了何进死后群龙无首,却唯独没算到,会突然冒出个曹操,以雷霆手段迅速掌控了局面,并且如此强硬地将他拒之门外!

还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把他狠狠批判了一番!

“哇呀呀!气煞咱家了!”

董卓只觉得胸口发闷,喉头一甜,差点真的喷出一口老血来!他纵横西凉多年,何时受过这等窝囊气?!

眼看董卓暴跳如雷,他身后一员身材魁梧、面相凶恶的将领拍马而出,声如洪钟,充满了暴戾之气:

“主公何必与这厮废话!末将华雄愿往城下搦战,斩他几员大将,看那曹操还敢不敢龟缩城内嚣张!”

华雄!历史上被关羽温酒斩掉的那位!

看到华雄出列请战,董卓总算顺了口气,恶狠狠地道:

“好!华雄,你去!给咱家狠狠挫一挫他们的锐气!斩将夺旗者,重赏!”

华雄得令,催动战马,如同一阵狂风般冲到城下弓箭射程边缘,将手中大刀往地上一顿,扬起一片尘土,仰头对着城楼咆哮:

“城上的鼠辈听着!俺乃董公麾下大将华雄!”

“哪个不怕死的,敢出城与俺决一死战?!”

“若无人敢应战,便是无胆匪类,速速开城投降!”

其声若雷霆,气势汹汹,确实有几分骇人。

城楼上,何太后脸色微白,下意识地看向曹操。

曹洪、曹仁等将领也是面露凝重,华雄之名,在西凉军中颇为响亮。

曹操却神色不变,甚至嘴角还勾起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来了来了,经典剧情!华雄送人头!这可是给云长扬名立万的绝佳机会!”

他故意沉吟不语,目光扫过身后众将,仿佛在斟酌人选。

就在这时,一个沉稳如山、却带着凛然杀气的声音,在曹操身后响起:

“明公,关某愿往,斩此狂徒首级,献于麾下!”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5947/43425072.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