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三国:开局截胡何太后 > 第11章 文若,吾之子房也!

第11章 文若,吾之子房也!


荀彧的拜帖静静地躺在曹操手中,那简雅的字体仿佛带着某种沉甸甸的分量。

颍川荀文若,这个名字在曹操的脑海里,瞬间与“王佐之才”、“曹操前期最强辅助”、“最后的汉臣”等一系列标签挂钩,激起一阵难以言喻的波澜。

“荀令君!终于等到你了!”

内心的狂喜几乎要满溢出来,比刚才看到马镫试验成功还要强烈。

“这可是萧何、张良级别的人物!”

“内政、战略、识人、举荐,样样顶尖!”

“有他加盟,我这草台班子才算真正有了灵魂和骨架!”

他强压下立刻冲出去迎接的冲动,深吸一口气,对亲卫沉声道:

“速请!”

“不!……我亲自去迎!”

他整理了一下因为忙碌一夜而略显凌乱的衣冠,快步走向府门。

典韦见状,也立刻提着双铁戟,如同最忠诚的护卫,紧随其后。

府门外,站着一位青衫文士。年约二十七八,面容清癯,身形挺拔,如孤松独立。

他并未因等待而有丝毫焦躁,只是平静地站在那里,目光沉静地打量着这座刚刚经历动荡、却又在眼前这位曹大人手中迅速恢复秩序的府邸。

他的气质温润如玉,但眉宇间却自有一股不容亵渎的刚直与睿智。

看到曹操亲自出迎,荀彧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恢复平静,不卑不亢地躬身行礼:

“颍川荀彧,荀文若,拜见曹公。”

曹操抢上一步,亲手扶住荀彧的手臂,脸上洋溢着毫不掩饰的欣喜和热情:

“文若先生!孟德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只恨无缘得见!”

“今日先生屈尊驾临,真使蓬荜生辉,孟德何其幸也!快请!快请入内上座!”

这番热情洋溢、礼贤下士的姿态,并非全然作伪。

对于真正的人才,尤其是荀彧这种级别的,曹操发自内心地看重和渴望。

将荀彧引入书房,分宾主落座,又命人奉上香茗。

典韦则如同门神般守在书房外,确保无人打扰。

曹操没有急于询问荀彧的来意,而是看着对方,诚恳地说道:

“文若先生,如今洛阳局势,想必先生已然知晓。”

“董卓大军压境,朝堂人心惶惶,太后与陛下惊魂未定。”

“操受命于危难之际,虽暂掌权柄,然才疏学浅,常感力不从心,如履薄冰。值此社稷危亡之秋,先生大才,若能赐教,孟德感激不尽!”

他没有摆出一副“我能搞定一切”的架势,而是坦诚自己的压力和不足,这种姿态更容易博得真正有识之士的好感。

荀彧轻轻放下茶盏,目光清澈而深邃地看向曹操,缓缓开口道:

“曹公过谦了。”

“公于乱军之中救驾,于危局之内定策,诛潘凤,安人心,更兼革新军械,提振士气。”

他显然也听说了马镫之事,言语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

“此皆非常人所能为也。彧此来,正是欲观曹公,是否有安定天下之志,匡扶汉室之心。”

来了!终极面试题!

曹操精神一振,知道关键时刻到了。

他坐直身体,目光变得锐利而自信,不再掩饰自己的野心和洞察。

“天下?汉室?”曹操的声音沉稳而有力。

“文若先生,既然问起,孟德便直言不讳。”

“如今天下,看似大汉疆土,实则已如将倾之大厦,各处梁柱,早已蛀空!”

他站起身,走到悬挂的简陋地图前,手指点向北方:

“冀州袁本初,四世三公,名望最高,然其人性情,优柔寡断,外宽内忌,好谋无决。”

“坐拥宝地,却难成大事!若我所料不差,将来他必与公孙瓒争夺河北,两虎相争,空耗钱粮民力,最终即便胜出,也已元气大伤,不足为虑!”

荀彧眼中精光一闪,微微颔首,显然对曹操评价袁绍的观点颇为认同。

曹操手指移动:

“袁术,袁公路,冢中枯骨耳!骄奢淫逸,目光短浅,空有野心而无其才,守着南阳富庶之地,却只知横征暴敛,不得民心。”

“其败亡,只在早晚之间!”

语气中充满了不屑。

他又指向西边:

“董卓,西凉豺狼,残暴不仁,纵能逞凶一时,然其倒行逆施,人神共愤!其势愈强,其亡愈速!天下诸侯,必共讨之!”

“其麾下吕布,勇则勇矣,然见利忘义,反复无常,绝非可以托付之主,将来必生内乱!”

接着,他手指划过荆州、益州、江东……对刘表、刘璋、孙坚(此时孙坚还未死,但陈默凭借先知,对其子孙策、孙权更有“期待”)等人的性格、潜力、局限,都做出了极其精准,甚至堪称“预言”般的点评!

虽然有些话说得比较含蓄,但那份洞悉未来的眼光,让荀彧越听越是心惊!

这绝非寻常诸侯所能有的见识!这仿佛是一个站在云端,俯瞰天下棋局的人,才能做出的判断!

“至于淮南、徐州、西凉等地……”曹操最后总结道,语气带着一种掌控全局的自信。

“或为庸碌守成之辈,或为匹夫之勇之徒,或为边陲化外之民,皆非能定鼎中原之主!”

他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向已经听得神色肃然的荀彧,声音如同金铁交鸣:

“故而,文若先生问孟德之志?孟德之志,便是要在这群雄并起、大厦将倾的乱世之中,寻一条真正的活路!”

“不,是杀出一条血路!内,尊天子以令不臣,整饬朝纲,革除积弊;外,削平诸侯,扫荡群丑,将这破碎的江山,一片片,重新拼接起来!”

“还天下一个太平,给黎民一个喘息!”

他紧紧盯着荀彧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道:

“而这其中关键,首在根基!洛阳虽好,然四战之地,且经此大乱,元气已伤,更兼董卓兵临城下,绝非久留之所,亦非立业之基!”

此言一出,荀彧终于动容!

他原本以为曹操会执着于守住洛阳,毕竟这是他刚刚到手的权力象征。

没想到曹操竟有如此清醒的认识和壮士断腕的魄力!

“那……以曹公之见,根基当在何处?”

荀彧的声音带着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急切。

曹操的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上的一个位置——兖州、豫州一带,随后坚定地划向许县(即许昌)方向。

“此地,中原腹心,人口稠密,粮产丰饶!且地处中枢,可四面策应!”

“更关键的是,此地诸侯势力相对薄弱,易于掌控!若能以此为基,西迎天子,东收青徐,北拒袁绍,南抑刘表,广积粮,缓称王,何愁大业不成?!”

这一番“榻上策”,结合了对天下诸侯入木三分的剖析和清晰可行的战略规划,其眼界之开阔,魄力之宏大,逻辑之严密,彻底折服了荀彧!

尤其是那句“尊天子以令不臣”(巧妙地将“挟”改为“尊”,更符合荀彧的价值观),以及放弃洛阳、立足中原的战略转向,简直说到了荀彧的心坎里!

他一直在寻找的,正是一个既有能力、又有魄力,更重要的,是至少在现阶段,愿意并且能够尊奉汉室、匡扶社稷的明主!

眼前的曹操,救驾有功,掌控洛阳却又不恋栈权位,对天下大势洞若观火,更有革新军械的奇思和魄力!

其志向,并非割据一方的军阀,而是志在天下,并且找到了切实可行的路径!

荀彧站起身,整理衣冠,对着曹操,郑重地、深深地一揖到地,声音带着一种找到归宿的坚定与激动:

“明公!彧,飘零半生,只恨未逢明主!”

“今日得见明公,方知天地广阔!”

“明公之志,即彧之志!”

“明公若不以彧才疏学浅,彧愿效犬马之劳,辅佐明公,匡扶汉室,安定天下!”

成了!曹操心中一块大石落地,涌起巨大的狂喜。

他上前一步,紧紧握住荀彧的手,声音也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

“我得文若,如高祖得子房(张良)!何愁大事不成!何愁天下不定!”

这一刻,枭雄与王佐,四手紧握,一个全新的时代,似乎在这一刻,奠定了第一块坚实的基石。

激动过后,两人重新落座,气氛已然不同,从面试变成了真正的君臣议事。

荀彧刚“入职”,便立刻进入了状态,他眉头微蹙,沉声道:

“明公,彧既忝为谋主,当尽言责。眼下洛阳危局,董卓大军固然可虑,然彧所忧者,更在萧墙之内!”

曹操神色一凛:“文若请直言。”

“十常侍虽诛,然其党羽、余孽,遍布宫中、京城,未必尽数清除。”

“彼等犹如毒蛇,潜伏暗处。若其与城外董卓暗中勾结,里应外合……”

荀彧没有再说下去,但意思已经不言而喻。

曹操瞳孔一缩,背后瞬间惊出一身冷汗!

“卧槽!差点忘了这茬!”他光顾着对付外面的董卓和内部的明面反对者,却忽略了那些隐藏更深的宦官残余势力!

历史上,董卓进京那么顺利,除了兵力强大,难道就没有城内内应的功劳?细思极恐!

“请先生教我!”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5947/43425074.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