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留下关羽
曹操知道,鱼饵已经咬钩了。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接下来的话需要耗费极大的心力,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种预言者般的宿命感:
“我于朦胧之中,窥见兄台未来之路,绝非坦途,反而遍布荆棘与迷雾。或许……就在不远的将来,兄台会陷入一个前所未有的绝境。”
“一边,是兄台视为性命、刻入骨髓、毕生追求的‘忠’之信念,它可能指向一个更宏大、更正统的存在;而另一边,则是重于泰山、此生不负、与兄弟歃血为盟的‘义’之承诺。”
“两难之境,忠义如同水火,难以并存!无论兄台最终选择哪一边,都将是撕心裂肺、肝肠寸断之痛!都将在青史之上,留下无尽的争议、慨叹与……悲壮!”
他这番话,说得玄之又玄,如同谶语,却又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直指未来那个让无数后人扼腕的节点——
徐州兵败,土山约三事,被迫降曹,以及日后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忠义两难困境!
他不能明说“你将来会被我军俘虏然后投降”,但这种充满暗示和同理心的“预言”,对于一个将忠义视为最高人生准则的人来说,其心灵的冲击力不亚于一场八级地震!
关羽的瞳孔骤然收缩如针尖!他那张平日里如同重枣般沉静的面庞上,肌肉微微抽动,第一次出现了无法掩饰的震惊与骇然!
仿佛内心深处某个最坚固的堡垒,被曹操这番话狠狠地撞击了一下,裂开了一道细微的缝隙。他甚至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心脏擂鼓般狂跳的声音。
“有戏!反应比预想的还要大!”曹操心中狂喜,但脸上却是一副“我完全理解你未来痛苦”的沉重表情,继续加码,语气充满了惋惜与一种“旁观者清”的洞察:
“到那时,兄台该如何自处?是恪守对某一位兄长、对一个小团体的‘小义’,而可能被迫背负上对朝廷、对天下苍生的‘不忠’之名?”
“还是选择那条看似更加艰难、更加孤独,甚至可能被世人暂时误解,却能最终无愧于天地、无愧于煌煌汉室社稷的‘大忠’之路?”
“窃以为,以云长兄之智慧与刚烈,届时定能做出无愧于心的抉择。但那个过程之煎熬,内心之挣扎,恐非常人所能想象,所能承受万一!”
他图穷匕见,终于将那个“看似最优”的解决方案,用一种推心置腹的方式抛了出来。
他的目光变得无比“诚恳”,甚至带着一丝“不忍看你未来受苦”的关怀,紧紧盯着关羽:
“其实,云长兄,何必非要等到那进退维谷、痛彻心扉之日,方才醒悟?何必非要经历那五关六将、千里独行的磨难,才能证明你的忠义?”
他猛地伸手指向身后那沐浴在晨曦中、显得愈发巍峨雄壮的洛阳城阙,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斩钉截铁、不容置疑的力量:
“真正的忠义之路,其实就在眼前!就在此地!在天子脚下!在太后眼前!在这代表了大汉四百年正统的朝堂之上!”
“唯有站在这里,云长兄你这一身惊世骇俗的武艺,你这满腔足以感天动地的忠义,才能真正用于正道,用于护卫这岌岌可危的汉室江山,用于拯救这水深火热中的黎民百姓!”
“而非……在未来,被动地卷入那些可能层出不穷的、各路野心家借‘汉室’之名,而行割据之实的无谓纷争与厮杀之中!到那时,兄台你手中的青龙偃月刀,你心中坚守的忠义,又该指向何方?护的是哪家的‘汉’?尽的又是哪门子的‘忠’?岂不是真正的进退失据,忠义两难?!”
这一连串的话,如同疾风暴雨,又如同黄钟大吕,一记又一记地重重敲打在关羽的心坎上。
尤其是那句“借汉室之名行割据之实”和“护的是哪家的‘汉’”,就像一把冰冷的钥匙,猛地打开了他内心深处一扇从未敢于触碰、甚至从未意识到其存在的铁门!他一直以来的信念简单而纯粹:
跟随大哥,匡扶汉室。
他从未深入思考过,这乱世之中,“汉室”这个概念可能被分化,被利用。如果……如果未来的某一天,大哥的势力与朝廷的旨意相悖呢?
如果“匡扶汉室”的理想,在实践中变成了与其他同样打着汉室旗号的军阀争夺地盘呢?(这个念头让他不寒而栗,甚至产生了一种亵渎般的负罪感,但它确实被曹操无情地植入了他思维的土壤。)
曹操看着关羽脸上那剧烈变幻的神色——震惊、挣扎、沉思、迷茫,甚至还有一丝痛苦,他知道自己的话已经像病毒一样,侵入了这位武圣原本完美无瑕的信念系统。
他没有再继续施压,而是恰到好处地将语气转为温和、理解,带着一种“我完全是站在你的角度为你考虑”的姿态:
“云长兄,操今日这番话,或许有些交浅言深,句句发自肺腑,绝非为了离间你与玄德公那感天动地的兄弟情义。”
“玄德公,其心志坚,孟德亦深知,他是个忠厚人。”
他特意强调了“忠厚人”三个字,听起来是褒奖,细细品味却别有深意。
“然,天下大势,如同滚滚洪流,非一人之情义所能逆转。孟德只是不忍见兄台这等顶天立地的英雄豪杰,将来陷入那等痛苦抉择的泥沼,空耗了这身足以定鼎乾坤的武艺,蹉跎了这片可昭日月的忠义之心。”
“在孟德这里,在朝廷这里,兄台无需犹豫,无需挣扎!你的‘忠’,可以直接献给龙椅之上的天子,献给垂帘之后的太后!”
“你的‘义’,可以毫无保留地施展于扫平董卓这等国贼,安定这动荡的天下,拯救那受苦的黎民!此,方为真正的忠义两全之道!方不负兄台平生之所学,平生之志向!”
关羽彻底沉默了。他不再看曹操,而是将目光投向遥远的天际,那里,刘备队伍的最后一点影子也已然消失。
他站在那里,如同一尊突然被风雨侵蚀的古老石像,只有胸前那部长髯在愈发凛冽的晨风中剧烈地拂动,显示出他内心正经历着何等激烈的天人交战。曹操的话,像是一套组合拳,摧毁了他许多固有的认知。
他一直以来的信念基石被动摇了。追随大哥,难道真的只是一种局限于小团体的“小义”吗?将来真的会与那个更宏大的、代表正统的“大忠”发生冲突吗?
留在洛阳,留在曹操控制的朝廷里,真的能更直接、更纯粹地实现匡扶汉室的终极理想吗?
难道自己一直追求的,竟然是一条最终会导致“忠义两难”的歧路?
这些问题,如同无数把钝刀,在他心头反复切割,带来的震撼和迷茫,比他经历过的任何一场恶战都要强烈。
他第一次如此深刻地审视自己未来的道路,第一次对自己和大哥一直坚持的方向,产生了如此沉重而复杂的思考。
曹操也不再言语,只是静静地陪他站着,目光同样望向远方,仿佛在和他一起思考这个艰难的问题。
他知道,对于关羽这种极度骄傲且信念坚定的人,逼得太紧只会适得其反。种子已经种下,需要时间和内心的挣扎来让它慢慢发芽。
时间在沉默中缓缓流逝,城头的风越来越冷。
不知过了多久,关羽终于缓缓地、极其沉重地转回头。他那双丹凤眼中,依旧锐利如刀,但仔细看去,那锐利之下,却多了几分之前从未有过的复杂、深沉,以及一丝难以言喻的……疲惫。
他对着曹操,极其郑重地、几乎是用了全身力气般地抱拳,声音低沉而沙哑,仿佛每一个字都经过了千钧重负的挤压:
“曹公今日之言……关乎忠义大道,关乎天下大势,更关乎关某此生之抉择,字字千钧,如雷贯耳,发人深省。关某,需时日,细思之。”
他没有立刻表态效忠,这完全在曹操的意料之中。
能让关羽说出“需细思”三个字,已经是前所未有的巨大突破了!这堵忠诚的铜墙铁壁,终于被他用“未来”和“大义”凿开了一道裂缝!
然而,关羽话锋紧接着一转,语气重新变得坚定起来,那股沙场猛将的决断力再次回归:
“然,在此之间,关某既已身在此地,又听闻董卓逆贼兵锋将至,洛阳危若累卵,社稷悬于一线,岂能因私虑而置大义于不顾?”
“关某愿暂留洛阳,助曹公一臂之力,稳定局势,震慑宵小,以报太后知遇之恩,以卫汉室社稷之安!待此间危局稍定,关某再行离去,追寻大哥不迟!”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5947/43425076.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