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名义:侯亮平,请遵守组织原则 > 第116章 江家镇,“县委镇”?

第116章 江家镇,“县委镇”?


离开老兵活动室,返回市政府的车上。

车内安静了片刻,张明回想起刚才在老兵活动室那震撼的一幕。

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小心翼翼地侧过身,开口问道。

“江市长,没想到……您还是军医世家啊?

以前都没听您提起过。”

江临舟将目光从窗外收回,看向张明,脸上带着一丝似笑非笑的表情。

“张明,你跟我也有一段时间了,没去了解过我的家世?”

张明立刻坐直了些,语气谨慎而坦诚。

“市长,看您说的。根据异地为官的原则,您的档案显示您老家是岩台市的。

我只知道您老家是岩台市的,家里长辈是军人,具体细节……。

作为秘书,知道领导的直系亲属情况和主要社会关系就够了,哪敢……哪敢去深入打听领导的私事。

这是规矩,也是本分。”

张明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表明了工作原则,也体现了对领导隐私的尊重。

江临舟点了点头,语气缓和。

“嗯,也是。知道个大概就行了,打听太多确实不好。”

江临舟似乎并不介意,反而主动向张明透露了一些信息。

“我是岩台市,文山县,江家镇的。”

张明眼睛微微睁大,下意识地脱口而出。

“江家镇?

就是那个……民间传说的  ‘县委镇’  ?”

江临舟闻言一愣,明显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

“‘县委镇’?……还有这称号?

啥时候的事?”

江临舟的语气里带着几分初听时的诧异和探究。

张明意识到自己可能多嘴了,但话已出口,只好硬着头皮解释。

“也就是这几年网络发达了,一些好事之人编排名单弄出来的。

没什么官方说法,就是民间戏称。

据说……据说江家镇上,年纪七十以上的老人家,差不多有一半都是改开前后,县里的老县委、老局委出身。”

江临舟脸上的诧异更浓了,身体不自觉地向张明方向探了探。

“有这事?我怎么不知道镇上还有这名头?”

短暂的回忆后,随即恍然,带着一丝哭笑不得的语气解释道。

“我爷爷,当年确实是县委常委、卫生局局长,最后提了半级待遇退休。

但他首先是援朝的老军医!

他退休后,当时县里的人武部部长也是援朝下来的,身上有旧伤,

就说‘老江啊,战场上你就救过我的命,现在咱们做邻居。

我这身子骨要是有个后遗症,喊你救命也方便!’  就搬来我们镇住了。”

江临舟顿了顿,接着继续记忆道。

“当时的县公安局退休老局长,也是战场下来的,理由都差不多。

‘万一有旧伤复发,或者年纪大了突发急病,有江医生在隔壁,心里踏实!’  也搬来了。

后来啊,也不知道怎么传开的,县里其他系统一些从战场上下来的老同志,退休后陆陆续续都选择在江家镇安家。

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江医生战场上可以救命,现在年纪大了,做邻居,可以叫老爷子继续救命!心里踏实。’”

说到这里,江临舟自己都忍不住笑了笑。

“你说这叫  ‘老兵镇’、‘红色镇’  ,我觉得名副其实,没问题。

可这  ‘县委镇’  是从何说起啊?

感情在有些人眼里,只看得到他们退休前的职务,看不到他们身上曾经的枪伤弹孔了?”

张明看着江临舟并无责怪之意,反而像是在探讨一个有趣的社会现象。

“市长,原来根子在这儿呢!外面的传说可能以讹传讹了。不过,据说是这样的……

因为当年那些老首长、老局长,很多本身就是老兵出身。

他们这一住过去,连带一些非军队出身、但关系好的老同事、老部下。

觉得那里环境好,老战友多,互相有个照应,也陆续选择了在江家镇养老。

民间传说嘛,总是抓眼球的说。

传说,从九十年代到大概零八年左右。

文山县退休的县委、局委领导,差不多有一半,最后都选择在江家镇安家养老了。

所以这名头……就越传越响了。”

江临舟听完,靠在椅背上,若有所思。

望着窗外飞速倒退的街景,良久,才轻轻感叹了一句。

“哦……原来是这样。

看来,爷爷那点战场上传下来的医者仁心,倒是无意中给老家‘招商引资’了。”

张明见江临舟谈及家世时并未表现出反感,反而有些追忆往事的兴致。

便壮着胆子继续问道,试图更深入地了解领导的过往。

“市长,那……我多嘴再问一句,您有这样的家学渊源,后来怎么成了艺术生?

而且我听说,您当年还是咱们省赫赫有名的艺术状元?”

听到这个问题,江临舟嘴角泛起一丝复杂的笑意。

目光投向窗外流逝的街景,仿佛穿越回了少年时代,带着一丝追忆说道。

“我啊……说起来,我家那位老军医,最初是铁了心要我传承家学,当医生的。

从小,别的孩子在外面疯跑,我就被老爷子按在书桌前,不是背《汤头歌诀》,就是描摹《本草纲目》里的药材图。

他要求极严,每一种药材的形态、特征,甚至不同角度的剖面,都要画得一丝不差。”

江临舟带着一种对往昔岁月的审视和理解。

“老爷子常说,他们在朝鲜半岛北部的时候,后勤补给经常断,药品奇缺。

他和战友们不得不自己冒险上山采药,或者到当地老百姓家里去收购。

识别药材,就是保命的本事,一点都马虎不得。

他让我画图,就是要我把这东西刻在脑子里。

这图画着画着,手上功夫倒是练出来了。

后来高考宣讲,艺术考试刚兴起,我就凭兴趣参加了,总不能真的是文化考生顺便考试。

要是那样还顺手拿个专业第一,对那些艺术生来说,也太打击人了。”

接着,江临舟风轻云淡地说道。

“后来,你也知道了,运气不错,真考了个专业第一。

成绩出来了,老头子沉默了半晌,最后叹了口气。

说了句‘罢了,既然考上了,就别浪费这份天赋和努力。

行行都能出状元,都能为国家做贡献。’”

江临舟语气中带着一丝释然和命运的感慨。

“于是,我就这么走上了艺术这条路。

不过老爷子给我打下的底子还在。

《汤头歌诀》、《伤寒论》里的条文,我还能给你背出几段来。

只是可惜,这手‘医术’,现在最多进行作为创作时的底蕴了。

远不如他老人家当年在战场上能救人性命了。”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6446/42181970.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