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新年过后,云江市进入了新的工作节奏。
陆沉远的办公室搬到了市委大楼四层。作为市委副书记兼市长,他的工作量比之前更大了。每天早上七点到办公室,晚上十一点才离开。
一月中旬,省里下发了新一年的经济目标。云江市要实现GDP增长百分之七,财政收入增长百分之八。这个目标不低。陆沉远召集各部门开会,分解任务。
产业园区那边传来消息,又有三家企业要入驻。但园区的配套设施还不完善,电力、供水都跟不上。陆沉远让发改委牵头,协调电力公司和水务局,加快配套建设。
钢铁厂的情况有所好转,但还没有完全走出困境。第二期技术改造需要十五亿资金,银行这次不愿意再贷了。陆沉远只能想其他办法。他让国资委联系几家投资公司,看能不能引入股权投资。
二月,林书记提出要搞城市改造。老城区很多地方年久失修,棚户区问题严重。林书记让陆沉远负责这件事。
陆沉远去老城区调研了一周。情况比想象中更糟。很多居民楼建于七十年代,墙体开裂,管道老化。有些地方连消防通道都没有。改造需要大量资金,初步估算要五十亿。
市财政拿不出这笔钱。陆沉远想到了土地置换。把老城区改造后的土地拍卖,用卖地收入来支付改造成本。但这需要先垫付资金。
他找了几家开发商谈合作。大部分开发商都不感兴趣,觉得老城区位置不好,开发价值不高。只有一家本地开发商愿意参与,但要求市政府承担大部分风险。
谈判进行了一个多月,最后双方达成协议。开发商出资二十亿,市政府配套十亿,共同成立项目公司。改造后的商品房由开发商销售,土地出让金归市财政。
协议签完,陆沉远松了口气。但麻烦很快就来了。
老城区有几千户居民需要搬迁。补偿标准定得不高,很多居民不满意。有人开始上访,要求提高补偿。
陆沉远让房管局和街道办去做工作。但效果不好。有些钉子户死活不肯搬,还煽动其他居民一起闹事。
三月初,几百名居民围堵了市政府大门。陆沉远下楼和他们谈。
人群中有人喊:“市长,我们住了几十年的房子,就给这点补偿,让我们住哪里?”
陆沉远说:“补偿标准是按照市场价定的,不会让大家吃亏。”
“市场价?现在房价涨得这么快,你们给的钱根本买不起新房。”
陆沉远沉默了一会儿。“这样,我让房管局重新核算。如果确实偏低,会适当调整。”
人群骚动起来。有人说:“市长说话算数吗?”
“算数。”
居民们渐渐散去。陆沉远回到办公室,让房管局重新做方案。
新方案把补偿标准提高了百分之十五。这样一来,市政府要多出三亿。财政局长找到陆沉远,说账上没钱了。
陆沉远让他想办法。财政局长说只能压缩其他开支,或者再借债。
陆沉远选择了压缩开支。他要求所有部门削减百分之二十的行政经费,市政府带头执行。
这个决定引起了不小的反弹。有些局长私下抱怨,说日子没法过了。但陆沉远不为所动。
四月,老城区改造正式启动。第一批居民开始搬迁。过程比预想的顺利,大部分人拿到补偿后都配合搬走了。
但钢铁厂那边又出了问题。
引入的投资公司突然撤资了。对方说钢铁行业形势不好,不想冒险。第二期技术改造因此停了下来。
陆沉远很恼火。他让国资委追究投资公司的违约责任,同时继续寻找新的投资方。
找了两个月,没有结果。所有投资公司都在观望,没人愿意接手。
五月底,陆沉远接到省政府的通知,要他去省城参加一个座谈会。会议主题是国企改革。
座谈会上,几个地级市的市长都在发言,谈各自的改革经验。轮到陆沉远时,他讲了云江市钢铁厂的情况。
省长听完,问:“现在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资金。”陆沉远说,“技术改造需要大量投入,但融资很困难。”
“为什么困难?”
“银行不愿意贷,投资公司不愿意投。都觉得风险太大。”
省长点点头。“钢铁行业确实不景气。但有些企业还是能活下来的。关键要看管理和技术。”
散会后,周副省长把陆沉远叫到办公室。
“钢铁厂的事我听说了。”周副省长说,“省里可以协调一下,让省投资集团参与进来。”
陆沉远眼睛一亮。“那太好了。”
“但有个条件。”周副省长看着他,“省投资集团要控股。”
陆沉远犹豫了。钢铁厂是云江市的支柱企业,如果控股权让出去,市里的话语权就小了。
“我需要回去和林书记商量。”
“尽快。”周副省长说,“这个机会不是随时都有的。”
回到云江市,陆沉远把情况向林书记汇报。
林书记沉思了很久。“控股权让出去,对我们不利。但现在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我也是这么想的。”
“那就答应吧。”林书记说,“先把厂子救活,其他的以后再说。”
六月,省投资集团和云江市政府签订协议。省投资集团出资二十亿,占股百分之五十一。云江市政府保留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
钢铁厂的第二期技术改造重新启动。省投资集团派来了管理团队,对厂里进行全面整顿。
陆沉远松了口气。这件事总算有了着落。
但他没有时间休息。产业园区那边又出了新情况。
一家签约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项目停工了。企业拖欠了几百名工人的工资,工人们开始闹事。
陆沉远赶到园区。工人们把企业老板堵在办公室里,要求立刻发工资。
陆沉远让公安局维持秩序,自己进去和老板谈。
老板姓孙,四十多岁,满脸疲惫。“市长,不是我不想发工资,实在是没钱了。”
“为什么没钱?”
“原材料涨价,产品卖不出去,资金全压在库存里了。”
陆沉远看了看他。“你打算怎么办?”
“我也不知道。”孙老板说,“再这样下去,企业就垮了。”
陆沉远沉默了一会儿。“工人的工资必须先发。这是底线。”
“我真的没钱。”
“那就卖设备,卖库存。”陆沉远说,“总之工资不能拖欠。”
孙老板苦笑。“市长,您这是逼我破产啊。”
“破产也得先把工资发了。”
最后孙老板同意变卖部分设备,筹钱发工资。陆沉远让工信局协助处理,确保工人拿到钱。
这件事处理完,已经是七月了。
云江市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出来了。GDP增长百分之六点二,低于预期目标。财政收入增长百分之五点八,也没有达标。
市委常委会上,几个常委对陆沉远提出了批评。有人说他抓经济不力,有人说他决策失误。
陆沉远没有辩解。他知道这些批评有一定道理。云江市的经济形势确实不乐观,很多问题还没有解决。
林书记在会上说:“经济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要有耐心,也要有信心。”
会后,林书记单独找陆沉远谈话。
“压力很大吧?”
“还好。”陆沉远说。
“有些事不要太着急。”林书记说,“慢慢来,一步一步做。”
陆沉远点头。
八月,省委组织部来云江市考察。考察组待了三天,找了很多干部谈话。
陆沉远也被谈了一次。组织部的副部长问他对云江市工作的看法,问他今后的打算。
陆沉远回答得很实在。他说云江市的问题还很多,需要时间慢慢解决。他自己会继续努力,把工作做好。
考察组走后,没有任何消息传出来。
陆沉远继续埋头做事。老城区改造进入了拆迁阶段,每天都有新的问题出现。钢铁厂的技术改造还在进行,需要不断协调。产业园区的招商工作也要继续推进。
他每天忙得脚不沾地。
九月,云江市召开人大会议。陆沉远作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上半年的工作,部署了下半年的任务。
会议期间,有人大代表提出质疑,说政府在钢铁厂改革中决策失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陆沉远在会上做了详细说明。他列举了数据,解释了决策过程,说明了改革的必要性。
最后表决,报告获得通过。但反对票有十几张。
这让陆沉远意识到,他的工作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可。云江市的官场和社会,对他还有很多不同的看法。
但他没有退缩。
十月,秋风渐起。云江市的树叶开始变黄。
陆沉远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远处的城市。
这座城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他也是。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6593/43250360.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