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抗战:无限签到,我老李成元帅了 > 第283章 除了你们两人,绝对不能让其他人知道

第283章 除了你们两人,绝对不能让其他人知道


他受明家恩养,接受过高等教育,还曾出国留洋,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资深特工。

  李云龙向蓝胭脂和冯曼娜简要说明了明家三兄弟和明镜的身份,随后严肃地叮嘱道。

  “这些身份信息都是高度机密,除了你们两人,绝对不能让其他人知道。”

  蓝胭脂和冯曼娜纷纷点头,齐声应道:“是!”

  两人看向李云龙的眼神中充满了惊诧。

  他们万万没想到,李云龙竟然掌握着如此机密的身份信息。

  蓝胭脂忍不住感叹道:“真没想到,魔都的大家族明家竟然隐藏着这么多特工。”

  “尤其是明楼,他在汪伪政府身居高位,竟然既是军统特工,又是地下党特工!”

  李云龙笑了笑,说道:“所以我说魔都的情况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

  “明家的每个人在魔都都拥有庞大的情报网络。”

  “你们日后潜伏到魔都,如果有必要,可以尝试将他们吸纳到天机情报局,为我们所用。”

  不得不说,明氏三兄弟手中的情报网络极为强大,覆盖面极广,涉及中统、军统、地下党、日本侵略者、汪伪政府等多个阵营。

  如果他们能够加入天机情报局,对情报局的发展来说,无疑是如虎添翼。

  冯曼娜开口问道:“局长,这些情报的准确性可靠吗?”

  “如果明氏三兄弟的身份如此保密,我们想要接触到他们恐怕并不容易。”

  李云龙回应道:“没关系,这件事可以慢慢来。”

  “我把他们的身份告诉你们,是想让你们了解魔都的复杂局势,必要时,这也能成为你们的一条后路。”

  蓝胭脂和冯曼娜再次点头表示明白。

  稍作停顿后,李云龙又说道:“对了,胭脂、曼娜,还有一件事需要你们在魔都暗中完成。”

  “你们要在魔都的租界地区,寻找那些能够提供兵工厂设备或者炼铁厂设备的外国人,暗中与他们洽谈合作。”

  “资金方面完全不用担心。”

  李云龙已经计划要发展兵工厂了。

  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还需要借助一定的外力支持。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兵工厂的建设离不开外力的助力,这样才能实现快速发展。

  当然,李云龙也想依靠自身力量起步,但无奈当前的工业基础太过薄弱。

  而魔都,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理想之地。

  魔都境内散落着多个租界,还聚居着不少外籍人士,这些都是值得开发利用的宝贵资源。

  蓝胭脂和冯曼娜异口同声地回应:“清楚了,局长!”

  李云龙望着面前的两位女性,放缓语调叮嘱:“你们执行任务期间一定要格外留心!”

  “这次你们返回魔都,身份上新增了天机情报局特工这一重属性,凡事都需谨慎行事,要依托原本的身份做好掩护工作!”

  蓝胭脂与冯曼娜再次点头作答:“是,局长!”

  此刻,天机情报局的每一位特工都已接到明确的部署指令,他们的潜伏地点以及相关各项事务都已安排妥当。

  陈怡出任内勤处处长,主要负责天机情报局的内部事务处理,同时还承担着与外勤特工联络对接的工作。

  次日,天机情报局的特工们纷纷换上伪装服饰,着手推进情报网络的搭建与拓展事宜。

  于曼丽、蓝胭脂、冯曼娜三人带领着八十余名特工,一同启程返回了魔都。

  魔都的局势纷繁复杂,这里不仅有特高课、7605号军统、中统、地下党,还有各国的情报特务组织以及青帮等诸多势力。如今,新的特务机构天机情报局的加入,无疑会让魔都的形势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天机情报局的首批特工已开始布局,尽管目前人员数量有限、势力相对薄弱,但对于独立整编团而言,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标志着情报网络正式启动搭建并逐步发展壮大。

  一旦天机情报网络构建完成,必定会成为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强大情报体系。

  此次蓝胭脂和冯曼娜返回魔都,身份已经发生了巨大转变,成为了潜伏的情报人员。

  与此同时,她们还肩负着两项重要任务:一是拉拢明氏三兄弟,二是采购兵工厂所需的相关装备,这两项任务都至关重要,缺一不可。

  在天机情报局首批特工全部按照任务要求开展潜伏行动后,第二批特工的训练工作也逐步提上了日程。

  征兵处开展征兵工作时,会同步筛选出具备相关条件和天赋的人员,让他们参与天机情报局的特工培训课程。

  军统征召特务时,部分人是主动自愿加入的;还有一些人是在威逼利诱的情况下,被迫加入特务组织的。各类特务训练班为了吸纳学员,会以公开的名义诱骗人们主动报名加入。

  学员入学之前,需要填写详细的个人履历表,提交学历毕业证书和个人照片,随后还要经过考核审查、体格检查、家庭成分调查,参加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的口试与笔试,此外还需要有铺保和人保,以此证明自身思想纯正。

  天机情报局征召特工的流程并没有这么繁琐,全程都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而且所有特务学员都是自愿加入的。

  毕竟,强迫他人做事往往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李云龙可不会做这种得不偿失的傻事,情报工作的保密性要求极高,丝毫不能出现差错,因此特务学员的主观意愿和参与积极性至关重要。

  当天机情报局所有特工都部署到位后,李云龙的脑海中突然响起了系统的提示音:“叮咚,恭喜宿主完成隐藏签到任务——组建情报网络。奖励1000积分、一条重要情报以及一挺DSHK德什卡12.7毫米高射机枪。”

  DSHK德什卡12.7毫米高射机枪?

  这份奖励让李云龙深感震惊。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除了重型火炮之外,防空武器中最核心的装备就是高射机枪。

  而这款DSHK德什卡12.7毫米高射机枪,在高射机枪领域可以称得上是顶尖产品。

  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为了满足低空防御的实际需求,苏联便启动了第一款大口径机枪的研发项目,当时将其定位为大口径防空机枪。

  1925年,苏联借鉴德国德莱赛机枪的技术,成功研制出本国第一款大口径防空机枪。然而,在试用过程中发现,这款机枪的自动机可靠性存在不足,射速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标准。

  受这一问题影响,这款苏联早期的大口径机枪很快就被淘汰了。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苏联才成功研发出技术成熟的新型大口径防空机枪。

  1930年,在第一次大口径防空机枪研制失败之后,苏联再次推出了一款新的大口径机枪。

  苏联著名轻武器设计师捷格加廖夫研发出一款12.7毫米口径的防空机枪,这款枪被苏军命名为DK机枪,也就是捷格加廖夫大口径机枪的缩写。

  该枪采用12.7×108毫米大口径枪弹,运用导气式工作原理,整体性能表现较为出色。

  不过,早期的DK机枪采用弹鼓供弹的方式,每个弹鼓仅能容纳30发弹药,不仅火力持续性较差,弹鼓的重量也偏大,射速方面也难以让人满意。

  直到1938年,苏联另一位著名武器设计师为DK机枪设计了弹链供弹机构之后,这款12.7毫米防空机枪才真正走向成熟。

  这款经过改进升级的DK机枪被命名为DSHK38德什卡大口径机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爆发之前,苏军已经生产并列装了2000挺DSHK38德什卡大口径机枪,其最初的用途是应对德国空军擅长的低空战术空袭。

  李云龙万万没有想到,这次系统竟然奖励了如此强大的大口径武器装备。

  这让他着实感到意外,同时也满心欢喜。

  “这……这竟然是DSHK德什卡12.7毫米高射机枪?这可是一款杀伤力极强的武器啊!”

  李云龙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彩。

  DSHK德什卡12.7毫米高射机枪,这份奖励实在是太让人惊喜了!

  李云龙完全没有料到系统这次会给出如此丰厚的惊喜。

  这款DSHK38德什卡大口径机枪既可以用于防空作战,也能够投入到地面战斗中。

  而它真正能够发挥最大价值的地方,其实是在地面战场上。

  为了抵御德军的进攻,二战期间苏军开始将DSHK38德什卡大口径机枪用于平射。凭借12.7×108毫米弹药的巨大威力,这款机枪在地面战场上可谓势不可挡。

  此外,搭配苏联索科洛夫轮式枪架之后,DSHK38德什卡大口径机枪射击时的枪口跳动问题也得到了妥善解决,射击精准度有了可靠保障。

  众所周知,12.7毫米口径的机枪由于弹药动能较大,射击时枪口跳动的幅度非常明显,这使得这类机枪在很多情况下只能固定使用。而苏军的索科洛夫轮式枪架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

  索科洛夫轮式枪架的重量达到26.6千克,这样的重量足以压制12.7毫米机枪射击时产生的弹跳力。同时,借助这款轮式枪架,DSHK38德什卡大口径机枪在战场进行机动平射时也显得十分灵活。

  由此不难看出,二战中苏军将DSHK38德什卡大口径机枪用于平射,是一项非常务实的战术选择。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6659/42544821.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