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迈向新征程!
初冬的第一场雪,悄无声息地降临了明珠市。
细密洁白的雪籽,簌簌地落在物理学院深红色的墙砖上,落在光秃秃的梧桐枝桠间,落在匆匆行走的学子们的肩头,将整个校园点缀得银装素裹,平添了几分静谧与肃穆。
少年班第一阶段的学习,就在这片洁白的静谧中,正式画上了句号。
期末考试的成绩单和综合评定报告,已经分发到每个学生手中。
毫无悬念地,袁凡的名字高踞榜首,其成绩和项目成果,达到了一个令同龄人乃至许多高年级学生都难以企及的高度。
李慕雪紧随其后,赵文武、张浩等人也各有亮眼表现。
但此刻,吸引众人目光的,并非仅仅是成绩单上的数字,更是贴在学院公告栏最显眼位置的那份红头文件——《关于批准少年班学生袁凡提前进入国家凝聚态物理实验室(筹)开展科研实践的决定》。
文件措辞严谨,程序清晰,批准袁凡以“特别研究员”(待遇参照博士后)的身份,进入这个代表着国内凝聚态物理研究最高水平的殿堂之一,跟随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张院士团队,从事前沿交叉学科研究。
同时,文件也明确,袁凡将保留明珠大学学籍,通过弹性学制和学分认定,完成必要的本科基础课程学习。
一石激起千层浪!
虽然大家早有心理准备,知道以袁凡展现出的天赋和成果,必然会走上一条不寻常的道路,但如此年轻便直接进入国家级实验室核心团队,还是引发了巨大的震动和热议。
“我的天!直接进国家实验室了!还是张院士的团队!”
“太牛了!这才叫一步登天吧!”
“唉,人比人气死人啊……”
“听说刘一手教授那边气得够呛,他之前还想把袁凡挖过去呢,结果……”
羡慕、惊叹、嫉妒、感慨……种种复杂的情绪,在物理学院乃至更广的范围内弥漫。
这份批准文件,像是一份最权威的认证,正式宣告了袁凡这艘天才之舟,已经驶离了少年班这个相对平静的港湾,开始闯入真正广阔而深邃的学术海洋。
……
物理学院那间熟悉的计算机房里,气氛却并非全是离别的伤感,更多的是一种送战友踏上新征程的豪情与祝福。
“凡哥!牛逼!”赵文武用力拍着袁凡的肩膀,脸上满是与有荣焉的兴奋,“以后你就是国家实验室的人了!哥们儿以后出去吹牛都有资本了!”
张浩憨厚地笑着,递过来一个包装仔细的盒子:“袁凡,这是……这是我老家寄来的特产,你带着,熬夜做实验的时候可以垫垫肚子。”他的关心,总是体现在最朴实的地方。
周铸助教眼眶有些发红,他看着这个自己一路看着成长起来的少年,心中有万千感慨,最终只化作一句重重的叮嘱:“袁凡,去了那边,一切靠自己了!那里高手如云,竞争更激烈,压力也更大!记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守住本心,坚持你认定的方向!”
袁凡接过张浩的礼物,对周铸认真地点了点头:“周老师,谢谢您一直以来的照顾和指导。我会记住您的话。”
他的目光,最后落在了站在稍远处的李慕雪身上。
李慕雪今天穿了一件米白色的羽绒服,围着一圈浅灰色的羊毛围巾,衬得她脸颊愈发白皙清丽。
她没有像赵文武那样激动,也没有像张浩那样送上实物,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眼神复杂地看着袁凡,有为他高兴的喜悦,有对他前路艰险的担忧,更有那一丝难以言喻的、即将分离的不舍与怅惘。
机房里的其他同学识趣地开始收拾东西,或者找借口离开,将最后一点空间留给了他们两人。
袁凡走到李慕雪面前,两人之间隔着一步的距离,却仿佛能听到彼此的心跳声。
“我……”李慕雪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觉得千言万语堵在喉咙里,不知从何说起。
“我会经常回来的。”袁凡看着她,声音比平时柔和了一些,“实验室离学校不算太远。而且,很多基础课还要回来上。”
“嗯。”李慕雪低下头,看着自己的鞋尖,轻轻应了一声。
她知道,这不仅仅是地理距离的拉近或拉远,更是人生轨迹的一次重要分野。
他即将踏入的是一个更高层级、更核心的圈子,那里有更宏大的课题,更激烈的竞争,也会有……更多优秀的人。
一种莫名的危机感和失落感,悄然爬上她的心头。
“那个项目,”袁凡似乎看出了她细微的情绪变化,转移了话题,“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就要多靠你了。我相信你能做得很好。”
提到共同奋斗过的项目,李慕雪的精神微微一振,她抬起头,迎上袁凡的目光,眼神重新变得坚定和自信:“放心吧,交给我。你……你在那边,也要照顾好自己,别光顾着做实验。”
“我会的。”袁凡点了点头,顿了顿,补充道,“保持联系。”
简单的四个字,却像是一句承诺,驱散了李慕雪心中些许的不安。
她的脸颊微微泛红,轻轻“嗯”了一声,嘴角终于露出了今天第一个发自内心的、清浅的笑容。
雪,还在窗外静静地下着。机房内,少年少女之间,那份朦胧而真挚的情感,在离别的背景下,显得愈发清晰而珍贵。
……
几天后,袁凡在周铸的陪同下,前往位于明珠市郊高科技园区的国家凝聚态物理实验室(筹)报到。
实验室的主体建筑是一栋充满现代感和科技感的银灰色大楼,与明珠大学古朴的校园风格迥异。
门口有严格的安保检查,进出都需要刷卡和身份验证。
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一种严谨、高效、而又略带压抑的氛围。
接待他们的是张院士团队里的一位资深研究员,姓秦,约莫四十岁年纪,身材瘦高,戴着黑框眼镜,表情严肃,话语不多,但每一句都切中要害。
他带着袁凡熟悉环境,办理手续,分配办公位和计算资源。
实验室内部空间巨大,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区域。走廊里来来往往的研究人员,个个行色匆匆,眉头紧锁,沉浸在各自的世界里。
巨大的超导磁体、精密的激光系统、嗡嗡作响的低温设备……各种前所未见的高精尖仪器,让袁凡这个见惯了大学实验室设备的天才,也感到了一丝震撼和压力。
这里,是真正的前沿阵地,是国家投入巨资打造的科研重器,也是无数顶尖大脑激烈碰撞、争夺学术制高点的无声战场。
秦研究员将袁凡带到一个靠窗的、相对独立的工位前,言简意赅地交代:“这是你的位置。内网权限、文献数据库、计算集群账户都已经开通。
张院士最近在京都开会,他交代了,你先熟悉环境,阅读团队近三年的核心论文和项目资料,尤其是关于‘拓扑量子计算实现路径’和‘非常规超导机理’这两个方向。
一周后,团队组会,你做一次文献综述报告。”
没有多余的寒暄,没有对年龄的特别关照,只有最直接的任务和要求。
袁凡平静地接受了一切。
他放下简单的行李,坐在属于自己的工位上,打开电脑,连接上实验室的内部网络。
瞬间,海量的文献、数据、内部报告如同潮水般涌现在他面前。
他知道,过去的荣耀和光环,在这里已然归零。
他不再是那个需要特殊关照的少年班天才,而是这个国家级团队里最年轻、资历最浅的一员。
一切,都需要用实力和成果来重新证明。
他没有丝毫畏惧,眼中反而燃起了更加炽烈的斗志。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实验室里那混合着电子仪器、液氮和打印墨水味道的独特空气,然后移动鼠标,点开了第一篇需要阅读的、长达数十页的顶级期刊论文。
窗外,雪后的天空湛蓝如洗,阳光照射在覆盖着白雪的远山和园区内其他建筑的屋顶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一个新的、更加波澜壮阔的征程,就在这片洁白与光芒中,正式开启了。
袁凡的目光,越过眼前的电脑屏幕,仿佛已经看到了那隐藏在复杂公式和实验数据背后的、等待他去探索和征服的、物理学的全新边疆。
他的手指,轻轻落在键盘上,敲下了在这个新舞台上的第一个字符。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属于袁凡的,更加宏大的传奇,才刚刚揭开序幕。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7077/42067870.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