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开局国安副司,过目不忘惊中央 > 第四百八十八章:改革的阵痛与希望!

第四百八十八章:改革的阵痛与希望!


青年学者论坛上的那场风波,如同在看似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远超任何人的想象。

袁凡那份逻辑清晰、数据翔实的报告,尤其是后半部分关于资源分配不公的犀利剖析,不仅赢得了在场大多数人的尊重和掌声,更以一种无可辩驳的方式,将明珠大学内部长期存在、却被有意无意掩盖的沉疴痼疾,赤裸裸地暴露在了阳光之下。

论坛结束后的几天里,整个物理学院,乃至明珠大学的上空,都弥漫着一种奇异的氛围。既有拨云见日的兴奋,也有山雨欲来的压抑。

袁凡的名字,不再仅仅局限于少年班或者物理学院,开始在整个明珠大学的师生圈层中广泛传播。

他不再仅仅是一个“天才少年”的符号,更成为了“敢于挑战不公”、“用数据和逻辑说话”的某种象征。

许多平时深受资源分配不公之苦的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私下里议论起来,都带着一种扬眉吐气的快意。

“早该有人站出来说这些话了!”

“袁凡那数据,真是打到七寸上了!”

“看刘一手他们还怎么只手遮天!”

与之相对的,是刘一手教授及其团队所面临的巨大压力。

论坛结束后,刘一手将自己关在“量子信息中心”的办公室里,整整一天没有露面。据说,里面传出了摔碎东西的声响。

他苦心经营多年的学术权威和资源垄断地位,在袁凡那一个个冰冷的数据图表面前,出现了清晰的裂痕。

更让他心惊的是,学校纪委和科研院已经正式介入,开始调查设备处孙科长违规操作后台调度参数,以及“量子信息中心”设备使用率和资源分配的相关问题。

虽然调查的矛头暂时还指向具体操作人员和部门管理问题,但谁都清楚,这仅仅是开始。

一旦深入下去,他刘一手能否独善其身?

他团队那些经不起细究的经费使用、设备采购,乃至与京都“金鼎资本”那些隐秘的资金往来……想到这些,刘一手就感到一阵彻骨的寒意。

他试图动用自己的人脉进行危机公关,但效果甚微。

之前那些与他交好、收受过他好处的行政官员,在省委改革决心明确、舆论风向骤变的情况下,要么避而不见,要么含糊其辞,不敢再轻易蹚这浑水。

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的苗头已经开始显现。

他团队内部,也开始出现了不稳的迹象。几个原本依附于他的年轻副教授和骨干博士后,开始以各种理由请假,或者减少了来中心的时间。

人心浮动,大家都在观望,都在为自己的前途做打算。那个曾经铁板一块、唯他马首是瞻的“学术山头”,正在从内部出现松动的迹象。

王助理更是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每天疲于应付各方面的询问和调查,脸色憔悴,早已不见了往日的倨傲。

……

然而,改革的推进,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必然伴随着阵痛和混乱。

就在论坛风波稍平,众人以为改革将乘势而上之时,一些新的、更加复杂和棘手的问题开始浮现。

首先是以刘一手团队为代表的,既得利益群体的“非暴力不合作”和消极抵抗。

设备共享平台的细则制定陷入了僵局。刘一手团队虽然不再明目张胆地阻挠,但在参与细则讨论时,提出了大量看似“专业”、“严谨”,实则极其繁琐、提高使用门槛的技术条款和建议。

例如,要求使用者必须通过极其严苛的资质认证考试,要求共享设备必须由原管理单位派员全程监督使用,要求跨学科项目申请资源必须经过极其复杂的跨部门联席会议审批……

这些条款如果被采纳,所谓的“共享”将形同虚设,甚至比之前更加困难。

这显然是在利用其在特定领域的“技术权威”,对改革进行软性的架空和扭曲。

其次,是一些原本隐藏在资源争夺之下的深层次矛盾开始暴露。

随着资源分配规则即将改变,一些原本被压抑的、关于研究方向、学术观点、乃至个人恩怨的冲突,开始公开化和激烈化。

几个不同的科研团队为了争夺未来可能空置出来的实验室空间、为了在即将成立的“学术资源评审委员会”中占据席位,明里暗里的较量和攻讦变得频繁起来。

一时间,学院里流言蜚语增多,人际关系变得微妙而紧张。

甚至有人开始散布言论,将目前出现的混乱和矛盾归咎于改革本身,说什么“改革步子太大”、“破坏了原有的稳定和和谐”、“导致人心惶惶,影响科研产出”。

这些杂音和阻力,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回流,让不少原本对改革抱有殷切期望的人,也开始产生了疑虑和动摇。改革的阵痛,真实而深刻地体现出来。

物理学院那间原本因为论坛成功而士气高涨的少年班机房,气氛也再次变得有些凝重。

“妈的,刘一手那帮人太阴险了!明的不行就来暗的!”赵文武愤愤不平地刷着校内论坛上一些阴阳怪气的帖子,“你看这些人说的,好像凡哥站出来说话反而成了罪过了!”

李慕雪眉头紧锁,看着屏幕上关于共享平台细则争论的邮件:“他们这是想用技术官僚的手段,把改革拖死在水里。这些条款如果通过,我们以后想用设备恐怕更难了。”

张浩忧心忡忡地说:“我听说……有几个之前支持我们的年轻老师,现在也有点打退堂鼓了,觉得压力太大……”

周铸助教叹了口气,对坐在电脑前沉默不语的袁凡说道:“袁凡,现在情况有点复杂。改革遇到了阻力,有些人开始动摇,甚至反咬一口。你……要有心理准备。”

袁凡缓缓抬起头,他的目光依旧清澈,但深处却仿佛多了一些更加沉重的东西。

他经历了论坛上的锋芒毕露,也看到了随之而来的反扑和混乱。这让他对爷爷所说的“改革之难”,有了更切身的体会。

“周老师,我明白。”袁凡的声音很平静,“阵痛是难免的。就像动手术,切开腐肉的时候,肯定会流血,会痛。

但不能因为怕痛,就不做手术。”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校园里来来往往的人群。

“刘教授他们提出的那些技术条款,看似有理,实则违背了资源共享‘开放、便捷’的初衷。我们不能被他们牵着鼻子走。”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机房里的同伴,“我们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更合理、更符合改革精神的细则建议。”

“可是……我们只是学生……”张浩有些迟疑。

“学生怎么了?”袁凡看向他,语气坚定,“我们是改革的亲历者,也是未来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我们有权利,也有责任,为建立一个更公平、更有效率的学术环境发声。我们的声音,或许微弱,但汇聚起来,就是一股力量。”

他再次展现出那种凝聚人心的力量。

“慕雪,你文笔好,负责起草一份关于设备共享平台细则的建设性意见,重点强调‘用户友好’、‘流程简化’和‘公平准入’原则,针对刘教授团队提出的不合理条款,逐条进行批驳和替代方案建议。”

“文武,你继续关注舆论动向,对于那些混淆视听的言论,组织有理有据的反驳,在合规的渠道内进行澄清。”

“张浩,你协助慕雪整理数据,用我们项目的实际需求作为案例,说明哪些条款会真正阻碍创新。”

“我们要让制定细则的人看到,除了既得利益者的阻挠,还有我们这些真正渴望公平、渴望创新的年轻一代的强烈呼声!”

袁凡的部署,再次将少年班的斗志点燃。

他们不再仅仅是被动地应对问题,而是开始主动地参与规则的建设。

与此同时,在更高的层面,博弈也从未停止。

陈庚院士联合了数位德高望重、真心拥护改革的老教授,直接向学校党委和市委改革领导小组提交了一份措辞恳切又立场坚定的报告,详细分析了当前改革遇到的新阻力,尤其是那种以“技术”、“专业”为名行阻挠之实的“软抵抗”,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建议。

市委书记袁泽的案头,关于明珠大学改革试点进展,尤其是近期出现的波折和争论的报告,也日渐增多。

他仔细阅读着每一份材料,包括陈庚等人的报告,也包括下面反映上来的各种“困难”和“杂音”。

他没有急于表态,更没有直接干预。他知道,这是改革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是各种力量充分博弈、暴露问题的阶段。

只有在充分的碰撞和较量中,才能找到真正符合规律、能够长久坚持下去的改革路径。

但他也通过秘书,向改革领导小组传达了自己的意见:“要密切关注基层的动态,尤其是青年教师和学生的合理诉求。

要保护那些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发声的人。对于改革中出现的偏差和阻力,要具体分析,精准施策,既不能畏难不前,也不能简单粗暴。”

这指示,如同定海神针,稳住了改革的大方向,也给前线的“战士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改革的阵痛是真实的,希望也同样在阵痛中孕育。旧的秩序在瓦解,新的规则在博弈中艰难地塑形。

每个人都在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重新寻找着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而袁凡,这个年仅十三岁的少年,已然在这场洪流中,扮演了一个远远超出他年龄的、引人注目的角色。

他的目光,越过眼前的混乱与纷争,投向了那正在痛苦分娩中,缓缓显露的、新的黎明。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7077/42117135.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