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笑傲岳不群,怎么不小心就结丹了 > 第248章 治国之道

第248章 治国之道


其实,并非每一个君主天生就荒淫无道。

岳不群更愿意相信,环境决定一个人。

每个皇帝坐上宝座之后,都想做一个人人爱戴的好皇帝,励精图治,让国家富强,像秦皇汉武一样,名垂青史。

可每个皇帝所处的境遇不同,面对的朝局也不同。

面对无力改变的环境,有的以大智慧力挽狂澜,破局出圈。

有的却选择了摆烂,破罐子破摔。

而前者,需要面对的压力,却往往非常人所能忍受。

后者,就容易多了。

所以,大多数皇帝选择了后者,选择安逸。

岳不群虽然没有当过皇帝,但作为华山派掌门,其实治理的道理却是大同小异。

“既然陛下询问治国之道,那我倒要先问问陛下,陛下觉得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君主?

是否具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般的开天辟地的雄心壮志,还是只想做一个守成君主?”

简单几句话,便将朱厚照给难住了。

试问,谁不想做前者?

开天辟地,力挽狂澜!

可他知道,自己并无这样的能力和勇气。

只是当着群臣的面,他也不好回答。

岳不群才一看他的神情,便了然于心了,笑道:“既然陛下并无开天辟地的雄心壮志,便是告诉陛下如何开疆拓土,又有何用,陛下能听得进去么?”

“这……”

朱厚照无言以对,余光瞥了一眼群臣,脸不由泛红,颇觉颜面扫地。

沉吟片刻,他才叹了口气,道:“开疆拓土,岂是那么容易?朕若能做个守成之君,便也算对得起列祖列宗了,还望仙师教朕治国之道。”

看着他态度诚恳,岳不群点了点头:“圣人云,治大国,如烹小鲜。陛下从小熟读经史,理应明白这个道理。”

“嗯!”朱厚照点点头,却不插口,诚恳地听岳不群讲解。

“这句话所言的,便是无为之道,身为君主,应当审时度势,顺势而为,遵道而行。

西汉时期的文景之治,大唐的贞观之治,太祖皇帝的洪武之治,莫不是与民休养生息,轻徭薄赋,藏富于民,民富则国自强。”

朱厚照点了点头,深感有理:“仙师,那究竟何为道?”

岳不群闻言,站起身来,目光扫视百官一眼,说道:

“道者,万物之始也,玄之又玄,不可言说,却又无处不在。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道并非永恒不变。

万事万物均在时刻变化发展,并非一层不变。

天道无情,常与善人。所谓善人,并非心善之人,乃通晓天道之人。

天道者,天地运行之规律,如水流受大地牵引,非人力所能改变,故人应当明白规律,运用规律!”

“规律?”

朱厚照和百官都皱起了眉头,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么新鲜的词句。

岳不群道:“日月星辰的运转,河流的流淌,万物之生发,均自有其运行的规律,不因人的主观而变化,人只能遵循其道而为。世间未有逆天道而成事者。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朱厚照点了点头,这些道理,他自是明白。

首辅大臣却是有些不以为然,站了出来。

身为内阁大臣,从小饱读诗书,自是学富五车,对天地万物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杨廷和站出来道:“仙师所言虽是大道至理,但自古便有人定胜天之语,女娲补天,大禹治水,虽说是神话故事,其中所蕴含的,却是我华夏民族与自然抗争的不屈精神。

所凡事都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国家又怎能安定?”

百官听到这里,均觉他怼得好,暗暗点起了头,目光却看着岳不群,想看看他又如何应答。

岳不群却突然哈哈大笑:“杨阁老此言实乃大谬也!世人均以为老子圣人所言的清静无为,便是顺其自然,什么都不做,此乃对无为最大的误解,不明大道之言。

至于女娲补天,大禹治水,也并未代表认定胜天,人力岂能胜天?不过顺势而为罢了!”

杨廷和皱了皱眉,恭敬一揖:“愿听仙师指教!”

岳不群道:“无为,并非不作为,而是顺势而为,不强行抗力。太阳东升西落,人能抗力否?

水向东流,乃自古不变的道理。大禹治水,乃是利用水流的特性,进行疏导,此乃遵道而行,并非与水抗争。

至于女娲补天,并非真的补天,而是补全历法,女娲一族,根据日月运行的轨迹,重新完善缺失的天数。只是年代久远,以讹传讹,故此误以为女娲当真炼石补天,此亦大谬也!”

岳不群的话刷新了群臣的认知,均啊了一声,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女娲补天的故事,竟然不是真的补天,而是补全节气历法。

虽然他们不知道岳不群何以有此论断,可听上去的确比炼石补天可信多了。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

“看来,女娲补天的故事得重新修订,否则岂不是误导后人。”

“是啊是啊,若非仙师指点,咱们这些饱学之士这辈子都要被蒙在鼓里。”

“……”

百官一个个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良久之后才安静下来。

杨廷和道:“仙师方才所言,确是在情在理,令学生茅塞顿开,学生受教了,此时方明无为之道的学问,惭愧!惭愧!只是,这无为之道,又该如何运用于治国?还望仙师不练赐教。”

岳不群微微一笑:“治国乃人道,人道亦遵循天道。道之一字,可运用于万事万物之中。

就好比行军打战,历朝历代的兵法,无一不是围绕‘道’之一字而生。

诸葛武侯有云,兵者,有可见之兵,有不可见之兵。

可见之兵,士卒也。不可见之兵,山川地貌,日月水火,均可用于行军作战,这便是遵道而行。

诸葛亮草船借箭,不正是最好的例子么?”

群臣无不点头,深以为然。

杨廷和道:“若是治国呢?例如国法,该如何制定,才能让国家安定?”

“法者,治乱也!法的目的是为了惩恶扬善。自当遵循民情民意,所有,朝廷需要通人性,明人情,晓民意。

律法,服务于普罗大众,以百姓的利益至上,则国家自然安定。反之,若违背民情民意,百姓心生怨念,国家安能不亡?

是故,法以情为先,以教化万民为要。”

“仙师之言,令人茅塞顿开,敢问仙师,那又该如何提升国力呢?”

杨廷和继续追问,委实不敢相信,一个与世无争的方外之人,对治国之道侃侃而谈。

其智慧和学识,均大大超出了他的认知。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7315/42112845.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