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农门青云:全族赌我中状元 > 第173章 本经《尚书》

第173章 本经《尚书》


差役将信递过来,压低声音道:“秦相公,您运气好!方才小的正要进去,碰巧府尊大人送客出来,看见了您的礼,问了一句。便让小的把这个交给您。”

秦浩然心中一动,连忙双手接过,再次道谢不迭。

走到无人处,拆开信笺。内容异常简短:“见礼知意,学业为重,望尔笃志潜修,早登桂榜。另,景陵柳令,已擢升邻府通判,不日赴任。”

没有过多的寒暄客套,只是勉励他专心科举,早日中举。

后面看似随意地提了一句景陵县柳县令升官调任的消息。秦浩然握着信纸,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明悟。

罗知府这是在提点他,家乡的父母官即将变动,让他心中有数,或许也隐含着他这位“学生”在知府大人那里,算是挂上了号,有了些许情分。

将这封信小心地折好,贴身收藏,这看似简单的两句话,价值或许远超那点土仪。

接下来,  秦浩然又带着分装好的礼物,一一拜访了府学的王教授、刘夫子以及其他几位对他多有指点的其余几位夫子。

给每位夫子送的都是一只品相上乘的腊鸭、四个咸鸭蛋、四个皮蛋,分量适中,既显尊重又不算贵重,符合学生孝敬师长的分寸。

夫子们见秦浩然都颇为欣慰,少不得又关切地询问他家中情况,勉励他新学年更要用功。

对于府学中交好的同窗,如王砚书、周子墨、陈逸飞等人,秦浩然则每人送上一个咸鸭蛋和一个皮蛋,用裁好的红纸稍作装饰,笑称是“家乡风味,聊佐清粥”,东西虽小,却是一份难得的心意和分享。

同窗们都笑着收下,关系在这小小的馈赠间愈发融洽亲密。

这一大圈走下来,从柳塘村带来的足足一牛车礼物,竟分发得所剩无几。

秦浩然看着空了大半的行李,无奈地摇了摇头,心中却清楚,这些人情往来,看似繁琐耗费,却是在这府城士林圈中立足、维系关系网络不可或缺的一环。

毕竟,其他同窗假期归来,也多会带来各自家乡的特产相互馈赠,虽大多重复,但重在那一份念着你的心意。

处理完这些杂事,  秦浩然彻底沉静下来。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新学期的学业之中。

府学的课程进入了更深,也更要求专精的阶段。按照规制,生员需在《诗》、《书》、《礼》、《易》、《春秋》这五经之中,选择一经作为本经,进行专精研习,以期在此一经上有所成就,作为将来科举深造和学术立身的根基。

面对这个重要的选择,秦浩然经过了慎重的考虑。他排除了韵律性强、更偏重文学抒发的《诗经》。

也暂缓了礼仪制度繁复、需要极强记忆的《礼记》。

《易经》玄奥深邃,非短期可窥门径。

《春秋》微言大义,需要深厚的历史功底和阐发能力。

最终,秦浩然选择了《尚书》。

《尚书》,又称《书经》,被历代儒者尊为“政书之祖,史书之源”。

它记载了上古尧、舜、禹、夏、商、周时期的重要诰命、誓言、典章制度,文字古奥艰深,义理精微广大。

选择它,不仅仅因为它作为科举考试重要经典的地位,更因为秦浩然看中了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治国安邦之道、用人行政之方、以及兴衰治乱的历史经验。

若想在这个时代走得更远,实现更大的抱负,仅仅会吟诗作对、背诵经义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深刻理解一个庞大王朝是如何运作的,权力是如何交接与制衡的,政策是如何制定与推行的,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又在哪里。

《尚书》,正是这样一把可以帮助他打开这扇大门的钥匙。

于是,在沔阳府学那间略显简朴的斋舍里,常常可见这样的景象,秦浩然于窗下焚起一炉淡淡的清香,摒除杂念,正襟危坐,手捧着一卷大儒的《尚书》注疏,时而眉峰紧锁,苦苦思索那些佶屈聱牙的古文字背后的深意。

时而恍然颔首,为其中某条精妙的治国方略的对答而击节赞叹。

窗外,春花烂漫,而秦浩然的世界,只剩下了那些佶屈聱牙的古文字,以及其中所承载,跨越千年的智慧与沉浮。

秦浩然凭借《四书札记》而风靡数府,其“神童”、“才子”的名声早已如同插上了翅膀,飞出了沔阳府学的围墙,在湖广士林间激起了一圈不小的涟漪。

名声,这无形之物,此刻仿佛化作了一顶华美却沉重的冠冕,戴在了他尚且稚嫩的头顶上。它带来了显而易见的便利,书坊的追捧、夫子的青眼、同窗的敬佩,行走在外,旁人得知他是秦浩然,态度总会多出几分客气。

为秦浩然带来赞誉的同时,也无可避免地引来了更多审视的目光,其中便夹杂着一些挑衅意味的目光。

在一些自视甚高或急于扬名的士子看来,这个年仅十一岁、出身农门的秀才,无疑是一块极佳的垫脚石。

若能在一场公开的文会、诗会或经义辩论中,堂堂正正地压过一头,甚至若能巧妙地设计,让其当众出丑、应对失措,那么,“击败沔阳神童秦浩然”的名头。

便能轻而易举地为自己博取不小的声望,省去数年埋头苦读、默默积累的功夫。毕竟,踩着有名者的肩膀上位,历来是扬名立万最经济实惠的方式。

起初,这股暗流还只在府学内部涌动。一些资历较老、却始终困于秀才功名,心中积郁了些许不平之气的生员,或是某些本就对秦浩然这个乡下小子快速崛起心存芥蒂,认为其不过是运气好的富家子弟,开始时不时地发出一些私下切磋、小范围文会的邀请。

他们的语气往往带着几分倨傲,仿佛给予秦浩然一个请教的机会已是莫大恩赐,其目的却大同小异,掂量他的斤两,或者寻机挫其锋芒。

对于这些来自内部的试探,秦浩然大多以“学业未精,不敢献丑”、“需潜心攻读,无暇他顾”等理由,态度谦逊婉拒。

秦浩然深知树大招风的道理,更明白自己科举根基尚浅,如同初生之苗,需要的是扎根土壤、吸收养分的时间,实在不愿,也无力卷入这些无谓的意气之争。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7431/42096484.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