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9章 悬壶济世
科技特区的建设在刘明、赵非等一众干将的全力推动下,已初步步入正轨,各项规划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张卫东深知,一个区域的竞争力,不仅在于科技和经济,更在于人的健康和福祉。
高端医疗资源匮乏、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始终是他心头的一块巨石。
在将特区日常事务进行周密分工后,张卫东做出了一个令许多人意外的决定:他暂时将工作重心转向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医疗。
他的身影开始频繁出现在全国各地,目的只有一个:寻访那些身怀绝技却可能隐于市井的医学高人。
他的第一站,是北方一个宁静的小县城。
经过多方打听,在一间古朴却门庭若市的民间诊所里,他见到了年过七旬的陈子良老先生。
陈老精神矍铄,目光温和而深邃,正在为一位中风后遗症患者施针。
只见他手指轻捻慢提,患者原本僵硬的肢体竟肉眼可见地松弛下来,口中含糊的言语也清晰了不少。
张卫东没有打扰,静静等候直至病人离去。
他表明来意,并非请陈老出山坐诊,而是希望借助他的智慧。
张卫东开出条件:终生年薪五百万,聘请他担任盛世科技医学研究室的高级顾问,唯一的要求是将他祖传的、对心脑血管疾病极具奇效的诊疗思路和方剂机理,系统性地整理出来,形成可研究、可传承的学术资料,并至少培养一位能得其真传的徒弟,出师标准由陈老亲自定夺。
陈老起初婉拒,淡泊名利已久,但张卫东一句“为使更多百姓免于中风偏瘫之苦,非为名利,乃为传承与普惠”,打动了他。沉思良久,陈老最终颔首答应。
第二位高人华杜渐,隐居在江南水乡。
这位自称华佗后人的长者,虽已年过花甲,却思维敏捷,脾气略显古怪。
张卫东找到他时,他正对着一份西医的肿瘤影像报告摇头,仅凭望气色和触诊,便准确说出了患者体内肿瘤的位置、大小甚至大致性质,与报告结果惊人吻合,但他坚持只用中药和独特的导引术进行治疗。
张卫东没有质疑他的方法,而是展现了对传统医学的极大尊重和对现代科研的开放态度。
他提出,希望华老能将他的“望闻问切”断瘤经验以及中药组方原理系统梳理,盛世科技将投入最先进的实验室进行药理分析和临床验证,探索中西结合治疗肿瘤的新路径。
同样,高薪加带徒的条件,核心是“传承与研究,造福更多人”。
华杜渐最终也是被张卫东的诚意和宏大愿景所触动,尤其听到“让更多癌患看到不用开刀也能活下去的希望”时,他终于放下了些许孤傲,同意出山。
第三位林家厚,正值壮年,在一座工业城市的旧街区开着一间小小的跌打损伤馆。
他手法精准如外科手术,几副膏药和内服汤剂就能解决大医院都感到棘手的内伤和复杂骨折,收费却极其低廉。
张卫东亲眼见他为一个手腕粉碎性骨折的工人徒手复位,手法之妙令人叹为观止。
张卫东向他描绘了一个画面:将他的正骨手法进行动作捕捉分析,制成标准教学模块;将他的秘方膏药进行现代化提纯和量产,让更多一线工人和运动员能快速、低价地得到最有效的治疗。
林家厚是个务实派,听到自己的手艺不仅能更广地救人,还能标准化传承,避免失传,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邀请。
最后一位叫张学成,则更像一位隐士,居于深山道观,精通道家养生和医术,擅治各种现代医学难以诊断的疑难杂症,许多被大医院“宣判无效”的病人在他这里重获新生。
张卫东与他品茗论道,从《黄帝内经》谈到量子纠缠,从经络学说谈到生物能量场。
张卫东提出,希望张道长能将其治疗疑难怪病的哲学思想、辨证逻辑和独特疗法(如音疗、气功引导等)进行系统记录和阐释,盛世科技将尝试用现代科技手段去理解和验证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张学成欣赏张卫东的开放思维和不拘一格的眼光,认为这是推动古老医学焕发新生的契机,遂欣然应允。
以上四位高人,都早已是淡泊名利的世外隐者,但他们却也早就听说过张卫东的名声。
他们甚至拒绝了张卫东的高薪,愿意无偿奉献。
毕竟,他们如此高深的医术,至今都是后继无人。毕竟,能够达到他们这样的医术境界,不知要吃多少苦头。
而张卫东的强烈意愿和虔诚,正好与四位高人不谋而合,这才让张卫东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与这四位高人达成了一致。
与此同时,张卫东的招募名单上还有另一类人:一群年富力强、拥有良好现代医学教育背景、且对探索未知充满热情的西医医生。
他们来自神经外科、精准肿瘤学、生物材料学、医学影像等不同领域。
张卫东给予他们同样优厚的待遇,但提出了更具挑战性的任务:一是深度学习和理解四位中医顾问的学术精髓,尝试进行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实践;二是根据他们的临床需求和未来医学发展趋势,结合张卫东所提供的来自后世记忆的、关于更高级别医疗器械(如更精密的术中影像导航系统、微型化植入式监测设备、AI辅助诊断平台等)的概念和方向,主导研发和设计工作,由盛世科技的工程团队负责实现。
一场围绕生命健康的宏大布局悄然展开。
张卫东的目标清晰而坚定:他要整合这些散落的医学明珠,融合古今中西之智慧,依托盛世科技的强大研发和制造能力,打造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前所未有的医院
——这里既有媲美甚至超越顶尖医院的医术和高科技设备,又能让普通百姓看得起病、治得好病。
这不仅是商业布局,更是一场关于医疗公平和技术普惠的社会实践。
他知道,这条路远比建设一个科技特区更为艰难,但为了心中“天下无疾”的愿景,他愿意再次迎难而上。
这一个月,张卫东只带了一名司机,拒绝了所有的会议。唯一的工作,就是四处寻访名医。
他都不住酒店,有时候甚至直接在农家借住一宿就对付过去了。
一个月下来,张卫东变黑了,也变瘦了,但是,他的眼神却是更自信了,人也更加干练了。
在这一个月里,张卫东拜访了四五十个民间高人。他根据自己的判断,最终筛选出了十几位德艺双馨的杏林高手。
西江省委的人都不知道张卫东干什么去了,他只是向秦康书记打了个报告,说出去转转。
当然,他却是非常认真的向大长老打了报告的。
寻访结束之后,张卫东第一时间便在电话里向大长老进行了详细的汇报。
张卫东的这个举动,得到了大长老的高度认可。
大长老赞道:“卫东啊,你这个创举,可能要改变咱们整个的医疗制度啊!你虽然不是一名医生,但我却觉得,我完全当得起‘悬壶济世’这四个字了!”
“首长过奖了,我只是想利用盛世科技的优势,做一点对咱们医疗事业有意义的事而已。”张卫东谦虚的回道。
“放心去干吧,我第一个支持你!”听完汇报后的大长老给张卫东吃了一颗定心丸。
“谢首长!”
当张卫东回到家门口的时候,齐悦愣了半天,差点儿没认出自己的丈夫来。
而进门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张卫东掏出了一大摞单据。
“让越哥给我报了吧。”
(https://www.yourxs.cc/chapter/6778/23156734.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