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穿越异界,我在高考写出滕王阁序 > 第251章 奠基之作

第251章 奠基之作


(今天的更新依旧可以不看,我还是高估了自己的实力。第248/249两章已经重写,都是六千字大章,大家可以重看,有什么错误也可以指出)

周硕的校勘四法,随着前来旁听的教授们,以及研究生们的传播,迅速在学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最先掀起波澜的是京大内部的学术论坛。几位参与了旁听的研究生将课堂笔记整理成文,以《听周硕教授讲授“校勘四法“有感》为题发表长文,详细记录了周硕的讲解内容和方法要点。文章一经发布,立即引来无数跟帖。

“这套方法太实用了!比我们老师讲的明白多了!“

“求问下周还能去旁听吗?需要提前多久占座?“

“作为历史系博士生,表示这套方法对我们处理出土文献太有帮助了!“

随后,几位知名教授在接受学术期刊采访时,也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周硕的校勘四法。

古籍研究所的李所长在《文献》杂志的专访中表示:“周硕教授提出的校勘四法,可谓继往开来。既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又形成了系统的方法论,对古籍整理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张老教授更是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公开称赞:“这套方法看似简单,实则凝聚了深厚的学术功底。四法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既重实证,又讲推理,实在是校勘学的一大创新。“

最引人注目的是,《文史》杂志最新一期发表了题为《校勘学的新范式:评周硕“校勘四法“》的专题文章,作者正是那位银发女教授。她在文中详细分析了四法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认为这套方法“不仅适用于古籍校勘,对出土文献整理、历史研究等领域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文章特别指出:“周硕教授虽年轻,然其学养之深厚,见解之精辟,方法之系统,实属难得。'校勘四法'之提出,必将推动相关学科研究方法的革新。“

这篇重量级的评论文章一经发表,立即在学术界引起更大反响。各大学术期刊纷纷约稿,要求专家学者就校勘四法发表看法。多家出版社也闻风而动,主动联系周硕,询问出版事宜。

最先找上门的是中华书局的一位资深编辑。在一次学术会议间隙,他特意找到周硕:“周教授,您的校勘四法在学界反响很大啊!不知是否有意将其整理成书?我们中华书局很愿意为您出版。“

紧接着,商务印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等知名出版机构也纷纷来电来函,表达出版意向。甚至还有出版社直接派人到京大,希望能抢先拿下书稿。

周硕的邮箱里塞满了各路学者的来信。有请教具体应用问题的,有讨论方法细节的,更多的是询问:“周教授何时出书?我们翘首以盼!“

一位偏远地区大学的老教授在信中写道:“读了关于校勘四法的报道,深感振奋。盼能早日见到专著,以惠及后学。“

就连海外汉学界也开始关注这一新方法。某国际知名汉学家在给周硕的邮件中表示:“这套系统的方法论对国际汉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期待英文版的出版。“

面对如潮好评和出版邀约,周硕却显得十分冷静。在最近的一次课上,有学生问及出书计划时,他淡然一笑:“学问之事,急不得。校勘四法还需经过更多实践检验,待完善之后,再考虑出版不迟。“

这番话传到学界,更让人对这位年轻教授踏实的学术态度赞叹不已。张老教授就曾感慨:“不骄不躁,沉潜学问,这样的年轻人,实在难得!“

与此同时,各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始纷纷邀请周硕前去讲学。最先发出邀请的自然是京大文学院本身,随后北大、清华、复旦等名校也陆续发来邀请函。甚至有人开玩笑说,现在要想请周教授讲学,得提前半年预约了。

校勘四法的热潮,就这样以京大为中心,迅速向整个学术界扩散开来。而处于风暴中心的周硕,却依然保持着那份谦逊与从容,每天准时出现在教室里,继续着他的教学工作。


  (https://www.yourxs.cc/chapter/13389/22228919.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