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觉醒系统:四合院里享受生活 > 第241章 初步成功

第241章 初步成功


这天,周末。

陈小满暂时摆脱了繁重的工作,在家陪着安雨琪。

两口子几十年夫妻了,安雨琪也知道,陈小满这是累了,于是也不打扰,就这么静静地陪着。

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铺着白色钩花桌布的小桌上,茶杯里的热气袅袅升起,氤氲出片刻难得的宁静。

陈小满靠在藤椅里,微闭着眼,耳边是妻子轻柔的翻阅报纸的声音,还有窗外偶尔传来的鸽子哨响。

这种彻底放松的、属于家庭的温情,对他而言,是比任何提神药都更有效的慰藉。

安雨琪放下报纸,看着丈夫眼下的淡青,心里微微发疼。

她起身,轻声走去厨房,不一会儿,端来一小碟刚炸好的花生米,又给他续上了热茶。

“尝尝,刚炸的,火候正好。”她声音温和,带着一种历经岁月沉淀后的默契关怀。

陈小满睁开眼,看着桌上金黄酥脆的花生米和妻子温柔的脸庞,笑了笑,伸手拈起几颗放进嘴里,嚼得咯嘣响:“嗯,香,还是你火候掌握得好。”

“累了就好好歇两天,集团的事儿是忙不完的。”安雨琪在他旁边坐下,“看你最近为那些‘洋药’的事儿,眉头就没完全展开过。”

“树欲静而风不止啊。”陈小满轻叹一声,又吃了一颗花生米,“不过,看到老百姓慢慢回过味儿来,知道啥才是真东西,心里就又有了底气。

就像隔壁院里老刘,最后还是得靠卫生院的针和咱们的救心丸。”

“是啊,实实在在的东西,才能经得住时间。”安雨琪表示赞同,随即又笑了笑,“对了,隔壁张姐后来还跟我说,那‘鳄鱼油’抹了也就那样,香味还怪冲的,不如咱们的蛤蜊油滋润舒服。

还说以后再也不惦记那些花里胡哨的了。”

陈小满听了,不由莞尔:“这就是了。

咱们自己得好东西,不能妄自菲薄。

但也不能固步自封,该学的还得学,该追的还得追。”

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闲话着家常,聊着孩子的学业,聊着院里的琐事,工作的疲累仿佛也在这平淡温馨的时光里慢慢消融。

对于陈小满而言,这半日的清闲,如同长途跋涉中的一次短暂休整,让他得以舒缓精神,重新积蓄力量。

他知道,周一回到办公室,还有更多的事情等待着他:研发中心的建设进度、新剂型的技术难题、市场宣传方案的细节……

还有那场与“洋风”的漫长较量。

但此刻,他只想享受这片刻的安宁,享受妻子默默的陪伴,享受这盘炸得恰到好处的花生米带来的简单满足。

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

而家的温暖,永远是他最坚实的后盾。

窗外的日头渐渐西斜,将房间内的光影拉得斜长。

那盘花生米见了底,茶水也续了好几泡,颜色淡了下去。

这一下午的静谧时光,像一块海绵,吸走了陈小满连日来的疲惫与焦躁。

他没有睡着,只是闭目养神,脑海里时而放空,时而又不由自主地掠过公司的事务,但不像工作时那般紧绷,更像是思绪的自由流淌。

安雨琪在一旁,时而看看报纸,时而织几针毛线,偶尔抬眼看看丈夫,目光宁静而满足。

这难得的休憩,并非无所事事的空虚,而是一种能量的悄然回流。

当夕阳的金辉为房间内的每一样物件都勾勒出温暖轮廓时,陈小满深吸一口气,坐直了身子,眼神恢复了往日的神采,那是一种经过沉淀后的清亮。

“晚上想吃什么?我去做。”安雨琪放下手中的活计,微笑着问道。

“简单吃点就好,熬点小米粥吧,养胃。”陈小满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有些发僵的肩颈,“吃了饭,我得去书房理理思路,下周好几场硬仗要打。”

安雨琪点点头,起身走向厨房。

多年的夫妻,她早已习惯丈夫的工作节奏,这种休息后的奋发,她见过太多次。

晚饭后,陈小满钻进书房。书桌上,摊开着研发中心的设计草图、市场部提供的竞争对手产品分析报告、还有厚厚一叠关于中药现代化剂型的国内外文献资料。

他没有立刻投入工作,而是先拿起电话,拨通了几位集团高管的号码。

“老李,明天一早,九点整,召集研发、市场、生产、质检几个部门的负责人开个紧急会议……

对,扩大会议,把各科室骨干也叫上。”

“王工,那份关于中药提取物浓缩技术的可行性报告,明天开会前放到我桌上。”

“张经理,南方几个重点城市的市场波动详细数据,明天会上我要看到  breakdown(细分数据)。”

他的指令清晰而果断,电话那头的人显然也感受到了不同寻常的紧迫感,纷纷领命。

放下电话,陈小满才沉入那些文件和图纸之中。

台灯的光晕下,他时而蹙眉沉思,时而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录,时而用红笔在图纸上圈点修改。

安雨琪轻轻推门进来,放下一杯新沏的热茶,又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没有打扰他。

这个周末的夜晚,弘济集团的大脑核心,已在悄然加速运转。

周一,上午九点,弘济集团会议室。

气氛凝重而充满干劲。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坐满了人,各部门负责人和骨干精英悉数到场。

陈小满坐在主位,面前放着那杯已经少了半截的茶水。

“情况,大家都已经了解了。”陈小满开门见山,声音沉稳,“南风不止,洋药叩关。

它们凭借精美的包装、唬人的名头、和一股子‘洋气’,正在蚕食我们辛苦开拓的市场,甚至动摇一部分消费者对我们民族医药的信任。

这不是小事,这关系到弘济的未来,更关系到我们能不能守住中药这份老祖宗留下的宝贝,让它发扬光大,而不是被外来货挤垮!”

他目光扫过全场,每一位与会者都感受到了他话语中的分量。

“但是,光着急没用,光骂街更没用!”他话锋一转,“我们要拿出具体的办法来。

今天这个会,就是要定方向,拍板子,落实责任!”

会议立刻进入了高效而务实的节奏。

研发中心主任首先发言,摊开了图纸:“陈总,各位同事。

研发中心的扩建方案已经优化。

我们计划单独划出一个‘现代剂型实验室’,重点攻关中药胶囊、片剂和口服液的精制提纯和稳定性问题。

同时,我们建议立刻启动‘中药复方现代化’项目,选取我们最成熟的几个方子,比如银翘抗感的基础方,研究如何将其转化为更符合现代人用药习惯的剂型,同时严格进行生物利用度和临床等效性验证。”

“资金和设备呢?”陈小满问。

“预算需要增加百分之二十,主要用于进口两台高效液相色谱仪和一套冷冻干燥设备。

报告已经准备好了。”

“批!”陈小满毫不犹豫,“但要快,设备采购流程本周必须启动。王工,你亲自盯。”

“是!”

市场总监接着汇报,他展示了更多花花绿绿的洋药包装和广告剪报:“陈总,各位。

对手的营销手法很直接,就是砸钱投广告,利用信息差和消费者的猎奇、崇洋心理。

我们不能跟风硬砸钱,但我们必须发出自己的声音。”

他提出一个方案:“第一,启动‘弘济开放日’活动,定期邀请媒体、市民、甚至我们的批评者,参观我们的GAP药材种植基地和现代化生产线,用透明和实力说话。

第二,制作一系列科普短片和宣传册,不直接吹嘘产品,而是讲解我们的药材如何从一粒种子到一瓶成药,讲解中医药的理论基础,对比那些洋药的成分,用科学和数据,揭掉它们的神秘外衣。

第三,我们需要一个更有辨识度的品牌形象,让‘弘济’两个字,代表的是‘科技、信任、传承’。”

“说得好!”陈小满表示赞同,“尤其是科普和透明化,这是我们的优势,也是对手的软肋。

这件事市场部牵头,研发和质检全力配合,我要在一个月内看到第一版宣传方案和开放日具体流程!”

生产和质量总监也分别发言,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严守质量生命线,并提议增加几道针对原材料进口和成品出厂的无菌检测环节,确保万无一失。

会议开了整整一个上午,气氛热烈,思路碰撞,最终形成了一份详细的《弘济集团应对市场竞争与推动现代化升级行动方案》。

每个人都明确了自己的任务和时间表。

散会后,陈小满把市场总监单独留了下来。

“刚才会上说的品牌形象,我有一个想法。”陈小满沉吟道,“我们的logo,是不是可以改一改?现在的太老气。

要体现中西结合,既要有一看就是中药的底蕴,又要有现代制药企业的科技感。

你去找几家好的设计单位,招标。”

“明白,陈总!”市场总监精神一振,这绝对是一个大胆而有远见的决定。

就在弘济集团紧锣密鼓地布局应对之时,南方刮来的“洋药风”在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开始显露出它虚浮的一面。

四合院里,许大茂倒腾来的那批“南洋驱风油”,起初确实引来一番追捧。

但没过多久,就有老街坊抱怨,那油抹上去除了凉得刺鼻,对于真正的风湿酸痛,效果并不比几毛钱一瓶的正红花油好多少,而且价格死贵。

更戏剧性的事情发生在阎解成和于莉身上。

他俩还真托关系从深圳弄回来一小批日本的“养胃丹”和香港的“特效止咳水”,想着在熟人圈子里赚点差价。

结果,东西刚小范围流传开,就出了岔子。

胡同口老赵家的女婿,是个略懂英文的中学老师,他拿着那瓶“特效止咳水”看了半天,皱着眉头说:“这上面写的成分,主要就是可待因和麻黄碱,止咳是猛,可这玩意儿有成瘾性啊,不能乱吃!”

这话一传开,手里买了这药的人心里都咯噔一下,赶紧把那“高级货”扔到了角落,转而还是去找卫生院大夫开熟悉的甘草片去了。

阎解成和于莉不仅没赚到钱,反而落了不少埋怨,灰头土脸,再也不敢碰这“洋药”生意了。

三大爷摇着蒲扇,下了定论:“我就说吧,这吃进肚子里的东西,还是得讲究个知根知底!花花架子,中看不中用!”

这些发生在市井街巷里的微妙变化,通过不同渠道,也陆续反馈到了陈小满这里。

他更加确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消费者最终会回归理性。

但这也催促他必须更快行动,用更好的产品、更透明的沟通,去迎接和巩固这份理性的回归。

深夜,弘济集团新筹建的现代化研发中心实验室里,依然灯火通明。

虽然新设备还在采购途中,但已有的实验室已经全力运转起来。

以几位老专家和中青年技术骨干为核心的项目组,正在对“银翘抗感口服液”进行剂型改良的初步实验。

实验台上,摆满了烧杯、量筒、冷凝管和各种叫不上名字的精密仪器。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中药芳香和化学试剂的味道。

研究人员们穿着白大褂,有的在仔细观察萃取液的颜色变化,有的在记录仪器上跳动的数据,有的在激烈讨论着某个参数设置的合理性。

“温度再提高两度试试?”

“不行,有效成分对热敏感,必须严格控制提取温度。”

“试试低温浓缩呢?或者考虑喷雾干燥?”

“得计算成本,工业化生产的可行性…”

争论,实验,失败,再尝试…

这是科研工作的常态。但每个人的脸上都看不到沮丧,只有专注和投入。

他们知道,自己正在做的,不仅仅是一次技术升级,更是一场捍卫与创新的战役。

实验室的灯光,仿佛是这个古老行业在新时代寻找出路的一座灯塔。

陈小满偶尔会在下班后过来看看,但他从不指手画脚,只是静静地看一会儿,有时会带来一些夜宵,对大家的辛苦表示慰问。

他知道,专业的事必须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他能提供的,是无条件的支持和清晰的方向。

一个月后,弘济集团首个“媒体开放日”如期举行。

记者们带着好奇,甚至些许质疑,走进了弘济集团位于京郊的GAP药材基地。

他们看到了标准化、无公害种植的板蓝根、金银花田,听到了技术人员讲解如何通过生物防治代替农药,如何测定药材最佳采收期以保证有效成分含量。

随后,他们又被请进窗明几净、严格遵循GMP标准的生产车间。

透过巨大的玻璃幕墙,他们看到了全自动化的灌装线、严谨的灭菌流程、以及每一瓶口服液出厂前所要经过的数十道质检程序。

这一切,与很多人想象中“作坊式”、“经验主义”的中药生产截然不同。

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与传统中医药理论在这里完美结合。

“真没想到,中药是这么生产出来的!”

“这质量控制比很多西药厂还严格啊!”  记者们发出阵阵惊叹,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

紧接着,一系列设计精美、语言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和宣传画册,开始出现在合作的药店、医院的宣传栏,甚至一些市民报纸的健康版块。

《你真的了解感冒吗?——中西感冒药大不同》

《从田间到药瓶:一瓶弘济口服液的旅程》

《看懂成分表:有些‘洋药’并不神秘》

这些材料,没有生硬的说教,而是用事实、数据和对比,潜移默化地教育着消费者。

市场的变化是细微但确凿的。

一些曾经被洋药吸引走的消费者,开始回流。

药店反馈,越来越多的人来买药时,会开始询问成分,会比较疗效,会提到“我在报纸上看到说…”。

弘济的口碑,在扎实的行动和有效的沟通中,逐渐夯实。

又是一个周末,陈小满带着些许疲惫,但更多是欣慰回到家里。  安雨琪接过他的公文包,没有多问工作的事,只是说:“累了吧?洗澡水烧好了。

爸刚才来了电话,说院里开会,大家一致决定,以后谁再瞎买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洋药,就得请全院人吃冰糖葫芦!”

陈小满先是一愣,随即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一天的疲累仿佛也随之消散。

这就是他熟悉的、充满烟火气的、无比真实的生活。

它或许琐碎,却蕴含着最根本的智慧和力量。

他知道,风波远未过去,未来的竞争只会更加激烈。

弘济集团的现代化之路也才刚刚起步,研发新剂型、打造新品牌,每一步都充满挑战。

但他更加坚定。

因为他脚下,是传统中医药深厚的土壤,他的身后,是无数像院里邻居们一样最终会选择信任与实效的普通人。

他的身边,是安雨琪和家庭带来的温暖与宁静,他的面前,则是一个正在飞速变化、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大时代。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母亲:“妈,跟三大爷和院里各位街坊说,下周,我们弘济的新一批‘银翘抗感’升级版要上市了,口感更好了,我给您送几盒回去,大家尝尝。”

窗外,月色如水。陈小满知道,这场保卫与进取的战役,他,和他的弘济集团,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和方向。

未来的路还很长,但他信心满怀。


  (https://www.yourxs.cc/chapter/2057116/44315345.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