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女市长的男大秘 > 第1087章 未雨绸缪

第1087章 未雨绸缪


魔都车展的喧嚣渐渐散去,但“燕悦”引发的震动却在持续发酵。

回到京城,张卫东并未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反而愈发感到一种时间上的紧迫感。

坐在科协办公室宽大的办公桌后,窗外是京城秋日高远的天空,但他的思绪却飘向了更远的地方——飘向了记忆中那个即将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

2008年,由M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

如今是2006年秋,距离那个历史性的时刻,还有不到两年的时间。甚至,转过年来,一些征兆就会开始显现。

张卫东闭上眼,脑海中清晰地浮现出前世那场危机的轨迹:

M国房地产泡沫破裂,次级贷款违约潮起,雷曼兄弟轰然倒塌,全球金融市场陷入恐慌,信贷冻结,实体经济遭受重创……最终演变成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

而华国,虽然因为金融体系相对独立和外汇管制等措施,受损程度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也未能完全置身事外。

出口锐减,经济增长放缓,大量外向型企业倒闭,工人失业……

我们同样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时期。

“必须提前布局……”张卫东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眉头紧锁。

他知道,现在就算是在顶层,虽然已经有敏锐的经济学家和政策研究者注意到了M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和次级贷款的风险,但恐怕还没有人能真正预见到,这场源于M国楼市的危机,将会以何等惨烈的方式、多大的规模,最终引爆全球金融体系。

将“房地产泡沫”与“全球金融系统崩溃”划等号,在2006年,这需要超越时代的洞察力,这是全球性的认知盲区。

而他张卫东,恰恰拥有这份来自未来的“洞察力”。

他不能坐视不理,必须做点什么。

不仅要让“基石计划”这艘科技巨轮避开风浪,更要尽可能帮助国家减轻冲击,甚至……从中寻找机遇。

然而,如何向上层建言,是一个极其微妙和困难的问题。

他一个科协副主席,主要职责在科技领域,突然对宏观经济和全球金融走势发出如此严峻的、近乎“危言耸听”的预警,会不会被视为越权?

会不会因为缺乏“确凿证据”而被质疑?

会不会打乱国家既定的经济发展步伐?

更重要的是,他无法解释自己预判的来源。

深思熟虑之后,张卫东决定采取一种更迂回、也更稳妥的策略。

他叫来了秘书赵永志:“永志,你以‘基石计划’办公室的名义,做两件事。”

“书记您指示。”

“第一,立刻组织一个精干的小组,成员要包括宏观经济、国际金融、产业政策方面的专家,最好是与我们‘基石计划’有合作或者背景可靠的。名义是‘研究全球科技产业发展与宏观经济波动关联性及风险应对策略’,为我们未来的国际合作和产业布局提供参考。”

张卫东给这个小组的成立找了一个合乎情理且与他职责相关的借口。

“第二,以我个人研究的名义,起草一份《关于M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潜在风险及其可能对全球科技产业链影响的初步分析》的内部参考。注意,范围限定在‘可能对科技产业链的影响’,措辞要严谨,基于公开数据和主流经济学分析,不要过度外推,但要突出其潜在的系统性风险和传导机制。”

张卫东将预警的范围,巧妙地限定在了与“基石计划”息息相关的“科技产业链”上,这既符合他的身份,又能引起相关部门的警觉。

只要有人重视,自然能看到背后更广泛的危机。

“我明白了,书记。”赵永志跟随张卫东日久,立刻领会了其中的深意和分寸,“我会亲自盯这件事,确保内容和范围都恰到好处。”

“嗯,尽快去办。”张卫东交代下去之后,心情并未轻松多少。

这只是一步闲棋,能起到多大作用,尚未可知。

他必须思考更直接的应对之策。

对于“基石计划”本身,他需要确保其核心项目,尤其是在关键技术和高端制造领域的投入,不会因为可能到来的外部需求萎缩和资金紧张而停滞甚至夭折。

“必须加快自主循环能力的构建。”张卫东喃喃自语。

他铺开稿纸,开始勾画思路:

一、技术攻坚,强化内功:利用可能到来的危机倒逼改革和加速。进一步集中资源,瞄准最核心的“卡脖子”技术,如高端芯片制造设备、工业设计软件(EDA)、航空发动机等,力争在风暴来临前取得更多实质性突破,减少外部依赖。

二、市场开拓,内外并举:在继续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挖掘国内需求。借助“燕悦”成功的势头,加快推动智能电网、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国内各行业的应用和标准化,培育内需市场,形成内部循环。

他相信,华国人口众多,这些年的改革开放,也让国民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内部循环,可以实现。

三、资金安全,未雨绸缪:审视“基石计划”各个项目的资金结构和来源。对于依赖外部融资或出口导向较强的项目,要提前评估风险,做好预案。同时,与王越、南宫燕等人沟通,提醒他们注意企业财务安全,控制杠杆,储备现金流。

四、产业链韧性,查漏补缺:系统梳理“基石计划”所涉及的全球供应链环节,识别那些可能因金融危机而断裂的脆弱节点,寻找替代方案或扶持国内供应商,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

五、人才储备,逆势吸纳: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着全球范围内的人才流动和重新配置。可以提前准备,利用可能出现的机遇,吸引海外(尤其是受影响严重的国家和行业)的高层次华裔科技人才和专家回国效力。

写着写着,张卫东的笔尖在“机遇”二字上重重顿了一下。

危机,危机,危中有机!

前世的记忆中,这场金融危机虽然重创了全球经济,但也客观上加速了全球产业格局和力量对比的调整。

如果应对得当,未尝不是华国缩小与发达国家在高端产业领域差距的一个时间窗口。

比如,一些陷入困境的国外高科技企业,可能会愿意以更低的价格出售技术或资产;一些平时难以招揽的国际顶尖人才,可能会考虑新的选择;国际社会对M国主导的金融体系的质疑,也可能为华国提升在国际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提供契机……

关键在于,能否提前布局,能否在风暴来临时保持战略定力,并果断出手。

想到这里,张卫东再次拿起电话,这次他拨通的是南宫燕的号码。

“燕子,有件事需要你未雨绸缪。”张卫东开门见山。

“东哥你说。”南宫燕听出张卫东语气中的郑重。

“动用你在海外的关系和商业情报网络,重点关注M国及欧洲的房地产市场、金融衍生品交易情况,特别是与次级贷款相关的。同时,留意那些在细分领域技术领先,但可能财务状况不佳、有出售意向的中小型科技公司。整理一份名单和评估报告给我。”

南宫燕何等聪明,立刻嗅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息:“东哥,你是觉得……国际市场会有大的波动?”

“只是一种可能性,一种需要我们高度警惕的可能性。”张卫东没有把话说满,“提前做些准备,总没有坏处。记住,低调进行。”

“明白!”南宫燕毫不犹豫地应下。她对张卫东的判断有着近乎盲目的信任。

结束通话,张卫东长长吁了一口气。

他能做的,目前只有这些。

播下种子,布下闲棋。

将预警通过特定渠道传递上去,同时在自己能够影响的范围内,悄然开始布局。

他走到窗前,眺望着远方。

秋意渐浓,天高云淡。

但张卫东仿佛已经能看到,在地球的另一端,一场巨大的风暴正在云层深处积蓄着力量。

未雨绸缪,或许不能完全避开风雨,但至少,可以让自己和同行者,准备得更充分一些,在风雨来袭时,站得更稳一些。


  (https://www.yourxs.cc/chapter/2120548/42233116.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