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8章 1598万国图
张科带来的前线奏疏和兵部的意见,让申时行小小的震惊了一把。
壕镜他也是知道的,甚至葡萄牙人在壕镜修建炮台,其实京城也知道消息。
只不过,炮台修建的时间,正是大明东南闹倭寇的时候,整个海防都在加强,自然没人在意。
而现在,倭国居然偷偷从夷人那里购买了二百多门火炮,根据分析可能来自壕镜。
大明土地上制造的火炮,居然流到倭国,这不是资敌是什么?
还帮的是倭寇。
“葡萄牙人在壕镜修建炮台,如果南海水师冒然进入,会不会引发战事?”
申时行皱眉说道,“此时,我们正在同倭国交战,若是在和葡夷爆发冲突,南海那边,能稳住吗?”
和葡萄牙的两次海战,虽然大明都赢了,但其实都是惨胜,广东水师损失惨重。
所以,对夷人船队,朝廷是一向比较重视的。
虽然现在大明的水师已经称霸南洋,但根据这些年各种渠道进入朝廷的信息,申时行还是认为不管是西夷还是葡夷,其实实力都不弱。
若是把战场选择靠近欧洲,大明水师或许并不会占据优势。
好吧,申时行是能看清楚形势的,知道大明在南洋更多占据的是传统宗主国和地利的优势。
对南洋诸国来说,大明的话肯定比夷人的更靠谱,他们更愿意听出大明的命令。
“还有,大同那边还没有消息。
此时对葡夷态度强硬的话,万一大同那边也出点什么事儿,那可就是三面临敌了。”
申时行看向魏广德,提醒道。
“壕镜的事儿,我看,是不是暂时放一放,至少等大同那边,顺义王给出回答后,我们再做决断?”
最后,申时行给出了自己的态度,拖。
先拖一段时间,等把蒙古的事儿圆过去了再针对壕镜。
“汝默说的有道理,此时我们正在和倭国开战,想来葡萄牙商人也不敢在这个时候走倭国的航路。
至于壕镜,案板上的肉,想怎么收拾就怎么收拾。
只不过,汝默有一点想错了。”
魏广德微微点头,觉得申时行其实考虑问题比他全面,他当时就是热血上头,觉得可以处置壕镜,倒是忘记大同那边还没回消息。
而且,就算回消息,整个紧急状态也会持续到春分,那时候万物复苏,蒙古部族也会趁着天气转暖逐渐返回各自的牧场。
人散了,边镇才算真正的安稳了。
申时行看向魏广德,不知道他说他那里错了。
“葡夷远没有你想的那么强大,而我大明有绝对实力多线作战而不落下风。
甚至,如果朝廷愿意掏空常盈库,我们还能占领果阿。”
魏广德开口说道。
申时行看到的情报可没有魏广德全面,特别是这些年锦衣卫通过海商搜集的西班牙、葡萄牙的军事情报。
葡萄牙在整个西洋能够调集的战船,即便加上那些武装商船,也不过百余艘。
这些商船,大抵和双层炮船实力相当。
百余艘战船,此时还真不被大明看在眼里。
如果需要,只要几年时间就能建造出来。
“虽然葡萄牙人还是很有实力,可那又如何,他们那点实力分布在各地,就算要调集这么多战船,至少也要大半年时间。
大同那边的危机,早就解除了。
而倭国的战事,也已经分出高下,基本上应该结束了。”
魏广德开口说道。
这年头跨洋传递消息可不容易,需要派船到各地通知,一来一回的时间可想而知。
大半年,还只是调集船只,出发来到南洋,又是一两个月时间。
而且,真到了大明和葡萄牙人撕破脸皮的话,他们也别想再从南洋获得香料的货物,只能从波斯人手里高价购买。
还有就是在果阿地区,可如果那时候大明调集南海和西海水师进逼果阿呢?
只要大明水师击溃葡萄牙船队,他们根本不会有援兵。
此时葡萄牙国内什么情况,可以说一团乱麻。
贵族不愿意接受西班牙国王的统治,正在密谋推翻他,为此还在寻找英、法等国的支持。
至于西班牙会不会主动帮组他们,除非不怕被偷家。
魏广德不知道,几年后西班牙人就会因为不满英国的海盗行径,派出无敌舰队出征英国。
虽然他知道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存在,但具体时间,他可记不住。
“那,首辅大人的意思是,按照兵部的意见办了?”
申时行看到魏广德的态度,自然软化下来,出声问道。
“按兵部的意见办,先让香山县知会壕镜夷人,为了保护壕镜周全,朝廷调派南海水师进驻壕镜。
我们决定了,还得看看他们的态度,说不好还要往果阿那个总督那里报告。
不过,我们等不到那么久。
壕镜,本来就不是租给葡萄牙的,而是租给那些商人。
这点,我记得租约里是明确的,允许他们停船靠岸居住,收取租金,仅此而已。”
魏广德开口说道。
澳门租借给葡萄牙,实际上是鸦片战争以后的事儿。
在此以前,虽然葡萄牙人大量定居壕镜,但那里只是大明官府租借给葡萄牙商人的地方,并不是国与国之间签署的协议,所以不构成国家间的租借。
这里面其实还有个小插曲,那就是1862年时,英国已经凭借全球的统治权,打开了中国大门,葡萄牙政府趁机和当时的清政府谈判,欲签订了关于澳门的协议。
在最初的文本中就明文表述,清政府可以派官员进驻澳门,职权类似于外国领事,其实就是要从根本上把澳门变成葡萄牙永久领土。
而当时的清政府外交官并不懂这些门道,恒祺未能察觉条款中侵犯主权的内容,便轻率签字,直到被英国人赫德察觉此事进行干预,才有了《中葡北京条约》的诞生,确认澳门是租借而不是割让。
英国人当时或许想的是把中国变成第二个印度,成为大英帝国的顺民,所以禁止其他国家瓜分中国领土,希望能够是个完整的国度被他们进行收割。
要知道,印度这个全球第七大国,可就是被英国人硬生生制造出来的。
莫卧儿王国最强盛时,击败、吞并周围多个国家,也不过统一了大半个印度半岛。
而英国人则把整个印度半岛保留下来作为他的后花园,随时进行收割。
“所以,让香山县给他们下文,让他们打开大门,不必等他们对外传递消息。”
魏广德开口说道。
“那,好吧。”
申时行犹豫片刻,终于还是没有在说什么。
于是,关于兵部奏疏的票拟,很快就在魏广德手里完成。
让申时行也看了票拟内容后点头后,魏广德叫来芦布,让他把战报和奏疏直接送到司礼监,请张宏张公公尽快送到乾清宫去。
这两次倭国传来的战报,交战的信息越来越少,双方大致已经把疆域划分出来了。
至于后面的大战,双方都知道,都在等待。
万历皇帝也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个时候如果给倭国那边下旨,可能不仅不能帮助明军取胜,还会帮倒忙,索性就不看了,只等结果就好。
其实,经过几次改良后的明朝内阁制度确实很完善,虽然皇帝依旧要处理很多奏疏,但是相比朱元璋那会儿,可就要轻松多了。
而且内阁给每份奏疏给出了处理意见,皇帝只需要点头和摇头,基本不需要思考,处理起来自然很快。
魏广德送张科出内阁的时候还在叮嘱,“大同那边兵部盯紧点,有消息及时回报。
现在最紧迫的,还就是蒙古那边的事儿。”
“我知道,善贷放心好了。”
张科点点头,随即拱拱手,转身大步向宫外走去。
而此时京城六部和其他衙门也都听到了倭国那边传回来的消息,有人刻意推波助澜,传播速度自然更快。
“壕镜的铸炮厂居然暗中帮倭人铸造大炮抵抗官军,简直是反了。”
“按我说,就该驱逐澳门的葡夷,让他们去四个通商口岸居留。”
“可那里毕竟和广东那边签订租约.”
“那租约只是给他们停船休息居住,可没有准许他们在那里修炮台建立衙门。”
随着讨论的热度持续升温,许多知道壕镜内情的官员,也把他们知晓的情况告知了同僚,特别是香山县基本上管辖不到壕镜,那里完全是葡夷在管理,甚至连司法都是,就更让许多京官破口大骂广东布政使司糊涂。
虽然是香山县出面签订的租约,收取租金,但广东的官府上上下下不可能不知道。
这么长时间居然都没有采取措施,可见广州那边的人,没少从中收取好处。
妮玛,要是葡夷把好处送到京城来大家分润,或许他们早就帮他们想其他办法换租约了。
京官们群情激奋,说什么话的都有。
到了下午,刑部和礼部官员通过通政使司递上奏疏的举动,就像打开潘多拉魔盒一样。
当天下午快散衙时,冷清衙门通政使司忽然热闹起来,许多官员都把自己新鲜出炉的奏疏递送过来,把衙门里办差的书吏主簿忙得焦头烂额。
这么多奏疏,他们都要反复誊抄留底,送报,各个都把写字的手都抄废了。
离开衙门的时候,已经月挂树梢,他们才摔着酸麻的手回家,嘴里自然也是骂骂咧咧。
这年头可没有加班费一说,他们忙碌了这么久,朝廷是不会多给他们哪怕一个铜板。
而此时的乾清宫里,万历皇帝坐在御书房里,面前就放着兵部那份奏疏。
下午他就看到这份奏疏了,张宏是绝对不会随便处理这么重要的奏疏,特别还是现在这个时刻。
只不过,万历皇帝已经不是菜鸟,他也从张居正、魏广德那里学会了思考问题的能力,所以他当时的反应和申时行如出一辙。
大明已经在东面和倭国开战,北方的蒙古态度也不明,这个时候再在南面和葡夷交恶,这么做真的好吗?
虽然大明足够强大,但是同时在三个方向爆发冲突的话,朝廷有能力解决吗?
大明的卫所军,万历皇帝早就从魏广德口中知道了他们的底细,所以他从不敢在公开场合自称“朕有百万雄兵”的话,他感觉很丢人。
当然,万历皇帝也不止一次想过如何重振卫所,不过思来想去也找不到好办法。
而魏广德管着兵部,他的方式万历皇帝多少也琢磨出来了。
卫所已经糜烂,不堪大用,只能对内使用。
对外用兵,那就得靠新营和各地招募的营兵,最多就是开战前挑选卫所里的青壮进行一番训练。
这个方式,其实也是俞大猷作战的模式,是俞大猷和魏广德讨论后,把他带兵的法子说出来的。
卫所里青壮还是有,但是不多,所以挑选青壮缩编卫所兵,经过一两个月强化训练后拉上战场,比卫所成建制作战要强。
这点,其实当初九江卫就是这么干的。
5600人的卫所,其实只能拉出千多号战兵,其他的都是农兵,甚至连农兵都不如。
不过认真训练的千人,打起仗来可比五六千混合老幼的卫所战力更强。
“皇爷,打听到了。”
这时候,张鲸从外面小跑进来,来到御书案前。
“哦,内阁是怎么讨论的?”
万历皇帝开口问道。
他没有直接招魏广德询问,而是自己思考,然后再通过在内阁办差的內侍口中了解情况。
魏广德上午召集申时行商量并没有避人,听到他们对话的自然有不少,包括内阁办事的官吏和內侍,多少都听到一耳朵。
张鲸没有作妖,原原本本把打听到的消息说了出来。
这时候要是乱说,万一皇帝招魏广德召对,可就露馅儿了。
“就是说最急的其实还是大同那边,然后是倭国,最后才是夷人.”
万历皇帝琢磨一番,再想到那副舆图,偌大一个世界,大明也仅仅占据一隅之地。
“当初朕大婚的使团,他们出访了多长时间才回来?”
万历皇帝忽然问道。
“前后近两年吧。”
张鲸那时候还是跟在张宏屁股后面的小太监,但是对朝中发生的大事儿也是知道的。
皇爷的大婚,因为内阁认为皇帝和皇后年幼,硬生生推迟了两年,这两年里就是做各种准备,包括邀请藩国使臣前来恭贺,把大婚仪式搞的极为隆重。
可以说,万历皇帝的大婚礼仪是历代皇帝中规模最高的,欧洲三国使团不远万里前来恭贺。
“把万国图拿出来。”
万历皇帝吩咐道。(本章完)
(https://www.yourxs.cc/chapter/2741993/114336745.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