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用魔法打败魔法
遥远的记忆沉渣泛起,一个人在书房里呆坐一阵之后,贾琏突然决定沐日出城去散散心。
馒头庵还在那个地方,门头却已经重新修缮过,贪财的老尼姑已经死了有几年了,如今的主持是当年的小尼姑。
据说翻修的钱都是老尼姑攒下来的,也不知道真假。
贾琏这次出来与寻常出门上班一样的安保配置,没有带任何家人。
很多事情,只能一个人慢慢的品味。
贾琏没进庵门,径直绕行往后山去了。
这座山头昔日没多少树,仅有院子后面的一小片桃林。后来不断的种树,让这座山头重新绿了起来。
京城周边的山头都差不多,原本都是光秃秃的,最近二十年才重新人工种树,焕发了生机。
最近的三十年,京城发展的实在太快了,贾琏一度动了拆外城墙的念头,后来还是作罢了。大不了留着老城,强制将一些产业迁出城外安置。
现在的城内只有民间的一些小作坊还在,官方的大型企业都搬迁出了城外。
城外的工业区主要在西、南两个方向,京城北面还是一些农业区,东面则是传统的商业区。
古老的城墙内的范围很难支撑起城市快速的发展,只能不断的向外延展,通州都已经快纳入市区了。
自从踏上这座山头,尘世的喧嚣就此远去,这里是另外一个世界,后山安静的只能听到风声与虫鸣。
清泉处用水泥弄了个水池,搭了地板和十几米台阶,周围还用水泥柱子修了围栏。
坐在围栏上仰面看着天空,因为有风,所以能看见蓝天。
首辅大人驾临,自然惊动了本地的主人。
一身缁衣的妙玉,身后跟着两个随从,捧着盘子出来,一个盘子上是烧水的壶,一个盘子上是茶叶和茶具。
护卫们都是老人了,自然不会拦着妙玉,任凭她上前来。
贾琏起身微微颔首:“打扰了!”
“算起来大人有十年的时间没来过此地,确实是打扰了。”妙玉的声调失去了以往的平直,多了一些起伏。
贾琏不禁露出苦笑:“还真是啊!你还那样,一点都没变。”
岁月似乎在妙玉的身上没有流逝的痕迹,贾琏却很清楚,自己发生了一些变化,比之以前至少胖了一些。
锦衣玉食养尊处优的生活,年龄大了之后发胖几乎是必然的。
妙玉笑了笑没说话,低头用炭火煮水,安静的坐着,看着面前的炉火,慢慢的将水烧开。
贾琏也不说话,只是放空了身体,安静的看着妙玉泡茶,内心难得的平静,尘世的一切,此刻都被抛在脑后了。
“请!”妙玉端起一杯茶递过来,贾琏接过后抿一口,再一口,杯子不大,三口见底。虽然不懂茶文化,但是这一套下来确实放松了身心。
妙玉又倒满,这次贾琏不着急喝茶了,而是笑着问:“一向可好?”
自打妙玉住进此地,贾家的供奉从未断过,入阁之后的贾琏因为事情多,很少关心此处。偶尔闲暇,也只是想在家里睡觉休息。
还有就是怎么说呢,贾琏似乎有点抗拒来这里。大概是作为一个俗人,不愿意玷污这片净土的感觉。尽管这片所谓的净土是花贾家的钱打造的。
“一切都好,只是听下人说了,吃穿用度都在涨价,蓉大爷那边考虑周详,给的银子也涨了一倍有余。我很好奇,这是为何?”
妙玉不紧不慢的说着,她倒不是心安理得的享受这一切,只是这么多年都习惯了,偶尔也对外界好奇一下。
对这个问题,贾琏想了想才回答:“物价上涨的事情呢,确实比较复杂。简单的理解,市面上的钱多了,商品涨价了。具体的表现为,整个国家的经济向上走,朝廷能多收税,商人能多挣钱,百姓跟着一起每日能多挣个三十五十文的。有个专业的词叫通货膨胀,从国家的角度看,适当的通胀是好事。”
“您这么说我就放心了。”妙玉有没有听懂不知道,但是她表现出来的确实是很开心,这番交流也有主观的意愿。
“外面的事情没啥好说的,每天都在操心,难得来此清静一日,还是说说你吧。”贾琏转移话题。
妙玉微微一笑道:“我么?似乎也没啥可说的,每日都过着一样的生活。甚为无趣,但又不愿意停下来。”
贾琏能体会妙玉的心情,人在摆脱了生存压力之后,往往就变得很矫情。
妙玉因为出身的缘故,至少在承辉帝时期,只能呆在这里。如今是乾正帝了,妙玉却已经习惯了周而复始的枯燥。
“我觉得今非昔比了,你完全可以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嗯,坐火车去江南吧,不着急赶路,沿途的每个站都下车,去走走看看。这个国家很大,可以看的地方很多,没必要一辈子都呆在这方寸之地。”
妙玉听了这番话,眼神里闪出一丝灵动,一时间思绪万千,看上去有点走神,好一阵才回神道:“想回苏州去看看了。”
贾琏笑道:“那就去吧!”
妙玉款款起身,郑重的行礼:“谢过贾兄!”
不称呼大人而称呼贾兄,贾琏听了不禁微微一笑,仿佛看见一只鸟儿从笼中逃脱,展翅高飞。
“你身边的人还算靠谱吧?”贾琏很不客气的问一句,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人在路上可不算太平。
妙玉露出喜悦的表情,歪着头想了想:“以前还算靠谱!”
贾琏笑了笑:“算了,你今日收拾行李,明日自然有人过来,到时候你想去哪,跟她们说就是了。”
一天的轻松过去了,夕阳落下前,贾琏告辞离开。
次日,妙玉处来了一组人马,男女各半,除了带队的男子年龄稍长,其他人都是二十出头的样子。
这些人来到之后,接管了行程安排,妙玉想去哪,告诉他们即可。
贾琏回到正常的状态,工作还要继续,关于白莲教的问题还是要处理的。
同样是白莲教,在本土和在安西,完全是两个概念。
仔细看完混成旅送回来的报告后,贾琏颇为感慨,昔日的西宁王得益于白莲教的辅助,快速的站稳了脚跟,但同样是因为这帮人,制造了无数的民间冲突,导致了西宁王不得不采取武力镇压地方动乱。
安西地广人稀,武力镇压的效果不佳,西宁王也只能采取收缩兵力,守住各处要害之地的战术。赶上朝廷改封为安西王的时候,身体出了问题,加快了收缩的速度,未尝没有断绝北路联系,借助沙俄人的力量,防备朝廷势力渗透的心思。
可惜,这种小心思随着安西王病故烟消云散了。后续的独立镇走北路杀进安西后,推恩令之下,安西王的三个儿子失去了【王】衔。
这种变化后果很严重,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代一代人的更替,安西公到安西侯,是要降级的,不再是世袭罔替了。
经略安西,对于朝廷而言,并不是一笔合算的买卖的,但是从国家战略安全的角度看呢,则是一种必须。
否则仅仅寄望于培植奥斯曼帝国,那是很难起到太好的对沙俄的牵制效果。
在安西的白莲教势力,确实能起到协助官府安定地方的作用。至少在杜尚别那里,因为本土移民最多,发挥的效果最佳。
真正起到了落地生根的效果。
相比之下在北面的比什凯克和阿拉木图,情况则要差很多。比什凯克还好点,阿拉木图则需要重新开始的感觉。
现阶段因为没有经济利益的驱动,单纯靠朝廷出钱出力,也只能徐徐图之了。加紧分化安西侯的势力很有必要,前提投入的数百万移民,作为一个基础才能起到整个安西长治久安的效果。
所以,必须将安西侯封地的驻军纳入整个安西的统一指挥体系之中。增加驻军数量,迫使安西侯就范是必须的。
想到这里,贾琏起身前往御书房,李元日常阅览政务简报,看见贾琏进来行礼,起身示意免礼。
贾琏详细的说明安西的近况后,李元不禁叹息道:“安西还是太远了,地理环境又甚为恶劣,交通不便导致割据容易。现在朝廷打通了新省进入安西的北路,行推恩之策,朕恐安西侯有不臣之心。安西一失,新省震动啊。新省有事,陕甘不宁。”
贾琏笑道:“陛下所率深远,高屋建瓴。以微臣之意,还是要增加驻军,威压当地之余,分化安西侯所部,使其为朝廷所用。”
李元点点头:“那便再新编一个独立二师,增援安西。所幸现在铁路修到了玉门,否则后勤、人员运输的压力更大。”
贾琏道:“开放流放罪官的子弟从军的策略是对的,如此能在新省就近招募足够的兵源,同时还能补充粮草。朝廷要做的事情就是补充军备,如此压力要小很多。”
李元道:“就这么定了,卿令人拟条陈,尽快安排下去照办。”
贾琏没着急走,而是说了白莲教的事情,李元听了呵呵冷笑:“此辈素来不敬朝廷,没曾想在安西还反过来了。”
贾琏道:“太平盛世,此辈没了生存的土壤,去了安西反而有了发展的机会,当地矛盾不仅仅有族群矛盾,还有信仰矛盾。国人去了安西,肯定不能接受当地的那些信仰,这给了白莲教趁虚而入的机会。如今该教做大,武力打压成本太高了。微臣的意思,还是要以利诱之,分化瓦解。同时还要利用白莲教,对抗当地信仰的侵蚀。”
嗯,用魔法打败魔法。
李元对此倒是没有太多的经验,出于对贾琏的信任道:“既然如此,那便给他们一个合法的身份。”
国家强大之时,皇帝自然也非常的自信,相信这帮人搞不出啥太大的动静来,既然对靖边有用,那就用吧。
安西的长治久安,还是要看如何加强与内地的联系,尤其要因地制宜的发展地方经济,要学会就地造血。
至于那些被流放到新省的官员和家族,给他们的子弟一个从政从军的机会,那真就是朝廷开恩了。否则他们一辈子都要留在新省吃沙子。
说完这些事情后,李元突然停顿了一下,贾琏耐心的等着。
“朕欲往江南一游,卿以为如何?”李元迟疑的开口问一句,贾琏听了微微一笑:“天下都是陛下的,不过去江南,有何不可?”
李元听了面色一喜道:“朕不是担心臣子们抱怨劳民伤财么?”
贾琏笑道:“今时不同于往日,陛下出行,无需黄土垫道,前呼后拥,只需一趟专列,二日可抵。所需的花费也不大,倒是地方上的接待压力不小,陛下内帑充裕,没必要为难地方上。”
李元听了顿时大喜,高兴的一摆手道:“朕就是这个意思,花内帑的钱,想去哪就去哪。说起来,朕还想停了各地的贡品呢。”
贾琏听他激动,赶紧拦着:“贡品减少数量可以,绝对不能停。每年意思一点即可,不必地方官府出面,只需商家与内务府对接即可。”
李元是知道其中关节奥妙的,立刻点头道:“确实如此,只是如此一来,地方官员恐心生怨怼,政务一道不免懈怠。”
贾琏道:“陛下体恤地方,地方官员若因此心生怨怼,怠慢政务,即便是换个地方做官,也不见得能勤政爱民。”
李元点点头:“说的也是,治大国若烹小鲜!算了,贡品还是通过地方官府操办,没必要节外生枝。”
既然李元这么说了,贾琏也不好叫话落地,当即道:“陛下若体恤地方之心,古之圣君也不过如此。”
“是么?哈哈哈!”李元实在是压不住了,哈哈大笑。
贡品这个东西,真就是一把双刃剑,从商业的角度来说,进宫皇家的产品,那就是最好的广告。但是从当地百姓的角度看,如果地方官员拿着这个做文章,过度摊派,那就是要命的事情。
(本章完)
(https://www.yourxs.cc/chapter/3982809/11110422.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