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5章 贾母想要捐官
宁国府后院,
正屋堂内,
李纨面色惊异,呢喃一句,原以为宝玉在院里读书,都说其聪明,诗词一道,已经初见门径,没想到却栽在策论一道。
想到父亲曾言,熟读经意,就为为了策论解题,若是八股策论写不好,一些介休,可若是她们母子二人,贸然去荣庆堂说这些事,恐怕引起老太太不喜。
正在斟酌的时候,有丫鬟提着食盒入内,素云走过去,接了过来,把里面饭菜摆在桌上;
“奶奶,想那么多做什么,咱们已经来了宁国府,荣国府那边,您也管不着,说多了话,若是不中听,别人也不喜。”
嘟着嘴,在荣国府,奶奶可没少吃亏。
李纨回头瞪了她一眼,没好气的道;
“你气性大,什么事经你的嘴一说,全都不做了,那位郭学政,应该是有所图,宫里面,可有娘娘看着,宝玉的身份水涨船高,有人巴结,有人试探,只是我没想到,竟然会找兰哥儿传话。”
李纨想了想,今天人家说了,话不传过去,万一哪天漏了,不好交代。
“那奶奶的意思是,过去和老太太说,可今日,宝二爷可刚回来。”
素云一脸的忧虑之色,二太太的脾气可不好,眼神落在侯府来的容嬷嬷身上,容嬷嬷会意,劝道;
“奶奶,依照老婆子说,还不如把此事,给荣国府二奶奶先通个气,拖上几天,毕竟奶奶身子重了。”
或许是提醒,容嬷嬷眼神始终落在大奶奶身子上,贾兰吃了一会,看到母亲有些为难,也是同意,
“母亲,要不然就算了,此事宝二叔未必同意。”
随着几人劝诫,李纨坐在那未说话,倒是在心中权衡一番,凤丫头担忧的,就是宝玉以后的安排,若是真有官身在身上,想来二太太那边,就会安心许多,捐了官,怎么也有贵妃娘娘照应,一个闲散实缺,应该不难,毕竟好多勋贵庶子,还在京城任职呢。
“行了,你们也别多劝,有些事宜早不宜晚,两府向来同气连枝,若是宝玉寻了官身,老太太那边,总归是高兴地。”
“是。奶奶。”
几人未敢再劝,奶奶自有心思考量,就这样,一行人也不乐等时间,顺着后院青石板路,就去了荣庆堂,刚到了中庭院落的角门处,就听见内堂里传来欢声笑语,李纨驻足片刻,就迈步走了进去。
一进屋,
就瞧见一屋子人坐在内里,贾母坐在炕上,陪着桌子一旁的,就是贾宝玉,此刻正吃着早膳。
只有身后的贾兰,一身官服还未换,脸色也与往日沉静温吞模样不同,带了一丝郑重,素云和容嬷嬷,始终跟在奶奶身边伺候。
贾母瞧见二人,尤其是看到贾兰一身朝服,眼睛一亮,问道;
“兰哥儿,今日怎的有空回府?可是国子监有什么事。”
多少日子,都听说贾兰在国子监公务繁忙,连府上都没回去,现在回来,不知何意。
李纨笑了笑,拉着贾兰走上前,给贾母和大太太,二太太一起请了安,目光扫过宝玉,还有坐在前面的凤丫头,才垂手道;
“托了老太太福气,今个兰哥儿也休沐,刚回来就撵着他过来,给老太太请安。”
“哎呀,你看看你,多日不回,刚回来你就这样折腾,在府上多休息,瞧我这个老婆子作甚,快,一并坐下。”
贾母哪里还顾忌这些礼数,让着李纨坐下,待二人落座以后,鸳鸯就给大奶奶和兰哥儿奉了茶。
二太太有许多话想问,但瞧着李纨的样子,面目一直不曾看过来,心中微微气恼,手里的佛珠,转的飞快,只有邢夫人面带古怪,这李家丫头,自从去了东府,一直不曾露面,今日和兰哥儿一同前来,定然是有事,不知是想要些什么,
“来的正好,后厨那边,柳嫂子炖了莲子羹,入了一点人参,给李丫头和兰哥儿盛上一碗。”
随即,伺候的丫鬟,就把莲子羹端来,做的事极为有眼色,贾母老怀欣慰,
“你看看,还是老大家的会做事,对了,兰哥儿,你在国子监任职怎么样?”
贾兰闻言,起身微微一拜;
“回老祖宗的话,孙儿在国子监一切安好,学政大人亲自在西舍教读,昨夜里,学政大人还私下寻了孙儿说话,席间还特意问起宝二叔何时回府。”
贾母闻言,抬眉看向贾兰,
“你说的那位,可是郭学政,问宝玉何时回府做什么,可是宝玉在国子监功课做的不好。”
一旁的李纨一听,忙推了推贾兰的胳膊,轻声道;
“其他的不提,说捐官的事。”
贾兰点点头,又道;
“回老祖宗话,郭大人说,宝二叔天资聪颖,只是在国子监就读,耗时耗力,倒不如寻个捷径入仕途,将来也好为贾府助力。”
“捷径?”
二太太皱眉“咦”了一声,问道;
“荣国府子弟,哪里用的着走捷径,只是功名难得,若是入了官场,需要科举入仕。”
贾兰连忙点头,回道;
“太太有所不知,郭大人说,如今朝廷虽有科举取仕,可科举之路漫长,竞争激烈,朝堂内,依旧有不少官员空缺,宝二叔若是想早日入仕,不如先捐个官,再凭府上还有宫里的人脉,谋个六部闲散实缺,这样一来,既能早日为朝廷效力,也能为荣国府争光。”
听到“捐官”二字,屋里人精神一震,就连多话的王熙凤,也不免扭头看了过来,若是捐了官,科举一途就没了,也不知是贾兰自己的意愿,还是大嫂子的意思,不过话说回来,这也是个路子。
可二太太脸色阴沉,刚寻见宝玉读书有起色,现在要捐官,那之前的努力可就白废了,贾母眯着眼,瞧见贾兰身子未动,这意思,是郭文的,还是李家丫头的意思,
“捐官,虽说也是一个后路,若是捐的官小了,没地方去,若是大了,引人注意,更有一点,朝廷的官,只看科班出身啊。”
这也是躲不过去的,若是没有座师同乡或者同窗之人,日后在官场,举步维艰。
眼看着屋里气氛不对,李纨忙着插话,笑道;
“老太太说的对,官面上的事,兰哥不懂,回来的时候,还跟我说,那位郭大人说机会难得,以宝玉身份,恰好娘娘来年回府省亲,这样一来,瞅着国舅爷身份,在之前谋个实缺不难。”
温婉的话音说出,屋子里的人心神一震,倒是把宫里面娘娘给忘了,想到宝玉的身份,可不就是“国舅爷”吗,所谓的机会,就是在省亲之前,想到这,贾母竟然起了心思,把目光看向二太太那边,问了话;
“老二家的,你觉得怎样?”
二太太心神有些宁乱,刚刚所言的机会,她怎会不知,天家的恩宠,就算只给了一次,这个官,定然补个实缺,若是能和老爷一样,去了工部,那是更好了。
“老太太,消息来的快,一时间没想好,那位郭大人所言,不无道理,若是捐官,从五品都可买,但可没有从五品实缺补上。”
“凤丫头,你觉得呢,”
贾母没回话,反而问了今个有些安静的王熙凤,
“哎呀,老太太,这事,我哪里敢拿主意,前头的院子,已经修了大半,主殿的横梁都已经上了顶,过了年后,这个园子就能建好,机会是难得。”
王熙凤不觉得有什么,既然能花银子解决的事,那就不算事,科举宛如过独木,能不能考上,也是看天意,除非再像大嫂子一样,洛云侯当主考官,悄悄瞅了宝玉一眼,却见宝玉呆愣愣坐在那,满脸不喜,这是不同意还是不愿意。
眼见着众人争论不休,贾兰又是拜道;
“老祖宗,太太,宝二叔,其实郭大人也说了,以府上家世,若是要捐官,也无需太高的官职,先捐一个七品的翰林院编修,或者是六部散官,将来再慢慢熬着资历,谋个外放实缺,这样一来,花费打点的银子也不多,且翰林院,和六部散官,都是清水衙门,虽然没有什么事实权,可却是一个镀金的好去处,将来宝二叔多结识一些官员,积累一些人脉,在谋个实缺,也就容易多了。”
贾兰疏疏而谈,想着学政大人的话,未必没有道理,若是只盼着科举,就连他自己,也没有信心,毕竟自己高中的事,想来也是因为侯爷所在。
短短几句话,引得殿内几人沉思,王熙凤满眼异样,没想到兰哥儿去了国子监当官,这气度和文采,刮目相看,可大嫂子的用意何在,看向大嫂子那边,一身深色宽服,掩盖了怀中变化,都这个时候了,竟然敢来这边,想着以后,显怀的时候,又该如何;
“兰哥儿的话中听,翰林院是个好去处,六部散官则是次一些,老太太,我倒是觉得,若是捐了官,兵马司那边是否可以去,何大人于国公府也是老情谊了,去里面混一个资历也好。”
毕竟是勋贵世家,去文官那边,总是有膈应,不如就入眼前的地多好,兵马司何大人,还有几位兵马司同知,都是国公府的老相与了,若是遇上寻常事,也不用求别人,都说朝中有人好做官,一举三得。
或许是被王熙凤的话影响,贾母也迟疑了一下,话虽如此,但兵马司多是武夫呆的地方,想来薛家那一位,也不曾去过,只不知道,薛家那位,捐没捐官,
“你说的不无道理,何大人也是知恩惠的,要说去,也不是难事,但若是入了兵马司,以后再想回翰林院怕是不能,兰哥儿,你说选哪个好。”
贾母脸上有些为难,再看二太太那边,更是有些不知所措,拿不定主意,自家哥哥在京营为节度使,说到底还是去京营稳妥,但自己也就剩这一个儿子,哪里能舞刀弄枪的,就算是贾琏,也差点死在南边,若是说去翰林院,虽然清净,可日后难有作为,若是待在兵马司,品级还是能动一动的,
贾兰站在那,也有些踌躇,兵马司衙门他虽然知道不多,可文武一道,几乎没有相互置换的,
“老太太,刚刚二婶子所言不无道理,武官这边,捐了官,若是有了实缺,那就是要降级任用,所以捐官的时候,多费一些银子,好在也是国公府关系,宝二叔去了那里,或许清闲许多。”
两条路都可走,就看老太太选了,有了贾兰肯定,贾母又看向二太太,问道;
“老二家的,你觉得宝玉去哪里合适,若是可以,翰林院和兵马司,也都好照应,或者说,薛家的薛蟠,也老大不小了,可有去处。”
许是提点,二太太愣了一下,顿时恍然大悟,薛家的那一位,性子洒脱,放荡不羁,加之长得孔武有力,若是捐了官,定然会去兵马司,这样一来,和宝玉二人同去,或许有个照应,
“老太太,薛家那边,还没去问一问,不过想来以薛蟠那个样子,若是捐了官,定然会去兵马司任个闲职,若是二人有个照应,也是好的,翰林院虽好,可没人照顾,日后恐难动一动。”
“嗯,也罢,若是去了兵马司,老婆子我,再动一动老脸,捐官的话,一个六品主事,这银子啊,老婆子出了,顺便问一下薛家那边,是否一块过去。”
贾母最终也是下定决心,既然是勋贵老亲,文官的路难走,那就换个路再走,
“是,老太太,今个我就过去问一问。”
二太太心中也有些焦急,若是碰到宝钗,也好说说话,问一问侯府的态度,好歹也是王家人出来的。
“行了,既然都说清楚了,都去打听打听,凤丫头,你去问一问内廷老关系,在内廷捐个兵马司的官,还有没有位子,若是有,也不要再等了,直接买了,回头再把银子送过去。”
“是,老太太,恰好这几日的空,回头就去问一问,薛家那边,二太太也不要着急,我顺道一块去瞧瞧。”
王熙凤满口答应,既然能有这捷径,当初何不给贾琏用上,只买了个从五品的虚职,心底的念叨,哪里敢表现出来。
“行了,也别在此陪着老婆子了,都去忙吧,等晚膳时候过来,开两桌席面,给宝玉和兰哥儿接风。”
“是,老太太。”
众人欠了身,依次领了丫鬟回去,不说二太太先回屋中,二奶奶这边,则是在庭院等着大嫂子李纨,见人出来后,赶紧迎了上去,瞧见兰哥儿在身前,欲言又止。
李纨见状,对着贾兰嘱咐道;
“兰哥儿,你先回去洗漱用膳,我和你二婶子还有好话要说。”
贾兰躬身施了一礼,点点头,就此离去,人一走,王熙凤不免有些感慨,
“还是大嫂子的日子好,兰哥儿愈发出息了,现在连官场的事,都能提上一嘴。”
心里那一股嫉妒油然而生,李纨却笑了笑,拉过凤丫头的手,拍了拍,
“你啊,也不想想,有些事早做比晚做要强,贾琏得了余萌,在京营已经站稳脚跟,独剩下宝玉一人,若是宝玉有了去处,府上的事,不就松了许多。”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府上许多事,都有宝玉拦在那,若是宝玉出去为官,或许会变化很多,王熙凤也不傻,明白大嫂子所言,眼看着宝玉婚期将至,若是有了官身,必然会光宗耀祖,这样一来二太太那边,或许会有变化,但兵马司那边,弯弯绕绕可不少,这会不会自己说错了话,
“还是大嫂子想的周全,只是刚才在屋里,我说是去兵马司,只不过有些老亲照应,那地方,可不是翰林院,多是丘八行伍出身的,宝玉去了那里,万一”
万一有些待不习惯,可不就被埋怨上了,可大嫂子抿嘴一笑,
“你啊,瞻前顾后可不像你,好歹兵马司也是在京城里面,每日里无非点卯,就算多有人凑合,无非是喝了花酒,若是去翰林院,也少不了这些,至于说那些腌臜事,行伍出身的,总比文官出身的,要强不少吧。”
武人以利刃杀人,文官则是杀人不见血,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有些事,谈不上对错,这一番言语,也让王熙凤心神大震,看向李纨的眼神也有些古怪,这些话,能从大嫂子嘴里说出来,定然是听洛云侯所言,果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好,一切听大嫂子的,还有一事,大嫂子之前说,宁国府在城南尚有一处酒楼,我想参上一股,如何?”
“这事好说,酒楼就在我名下,若是想开酒楼,你自己去寻人,银子一人一半,利润也是五五分,城南以普通百姓居多,俗话说利薄多销,价钱定的低一些,若是开的好了,也是长久的买卖。”
在京城开酒楼,哪有不赚银子的。
“那就多谢大嫂子了,等明日,我就安排来旺,在族里招一些人,直接去南边把酒楼整理出来,尽快开起来。”
既然有银子赚,何必在等,一边说,一边离开院落。
(本章完)
(https://www.yourxs.cc/chapter/4210478/114327128.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