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爱你老妈,玄武门见 > 第95章 世界之大

第95章 世界之大


第95章

权力不是空中楼阁,是一项一项细枝末节的琐事堆积起的高塔。

从微末中来,再回到微末中去,这是经过历史验证的、可持久的正道。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总有人会忘记。

但凡想念一下黄河母亲呢?

背弃人民的统治,它注定不会长久。

已知理论的李唯以身作则,卓娜有样学样的模仿、理解,如毕力格这般的近臣奉行并歌颂,

这样上行下效,其他的人哪怕是为了不放弃道德高地,也会跟着这份理应被崇尚的上善的步伐走下去。

当一份个人行为成为了祖训、传统,在奉行儒学孝道的封建王朝中,它便不会被遗忘、被忽略。

这份最终目标离它实现的日子还有很久的路要走。

其中的一步自然就包含了,卓娜在皇后的位子上可以为人民做些什么。

皇后除去可以在丧偶以后,因主少而垂帘听政,要么有本事延续丈夫的统治与思想,要么成权臣外戚的傀儡,要么无所顾忌的胡作非为、管我死后洪水滔天……

除了这些以外,‘皇后’这个角色还能在政治上做什么?

这不该是李唯一口一口喂给卓娜,而是她主动去争取、主动去张罗。

卓娜被李唯高强度的教育了三年,虽说有些偏科,但到了来年六月,她的知识储备也可以参加高考了。

借着唐朝宫中事务体系的便利(比如‘织染署’既供应皇室,也同样供应贵族),通过内务琐事将手伸到前朝官僚当中,确实是个很不错的机会。

基层历练很重要。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统治者,兴许不会办坏事,但一定办不出好事。

李唯仔细也快速的将这份颇具厚度的工作申请翻阅完毕,而后点了点头,

“准了。”

这些内容在李唯看来有瑕疵,但养孩子不是捧在手心里让他这辈子不摔跤。而是摔倒了、疼了、哭了以后,还能自己坚强的爬起来,抓着大人的手继续走下去。

除此之外,卓娜一并递上来的,还有一份读书笔记。

卓娜如今忙着的琐事很多,可每日也有固定的读书、学习的时间。

如今她的文化课程早就过了开蒙、读完了《史记》,来到了《汉书》与《礼记》。

《礼记》中的很多礼法,卓娜早就在各种地方学习过了,配合着《汉书》一起啃,有点油条配豆浆下饭的意思。

因此卓娜这份读书笔记中侧重的‘读后感’,也就在《汉书》中了。

时下学生对待先生布置的作业,少有‘糊弄糊弄得了’的想法。

所以卓娜写的也认真。

进了大明宫以后很忙,卓娜还在读本纪,刚读完高后纪。

因为李唯说过畅所欲言,所以卓娜想到什么就写些什么,没有太过的顾忌,甚至做了很多发散性思考。

汉文理解错了的地方李唯会纠正她,

观点奇特的时候李唯不会驳斥、否定,反倒是会问她为什么,甚至和她聊上一两盏茶的时间。

这种感觉很奇特,卓娜每次都期待着李唯看完她的读书笔记后与她对话的时刻。

在对话中,卓娜能更深刻的体悟到一个汉文成语——琴瑟和鸣。

虽然他们依旧是面对面端正的坐在榻上,中间隔着一张不大不小的茶桌,面庞前熏着茶水的热气,可卓娜总是觉得,她与李唯的距离,在对话的时候更近些。

【史记与汉书果然不同。

我更喜史记而非汉书,汉书看似冷静中立,但却史实取舍暗含褒贬。

可能因为我如今身为大唐皇后、又为女子,看汉书中对高皇后本有功绩与本人品性的隐性贬斥笔法与一切强化刘氏正统不可动摇的文字,都想要驳斥一二。

这是我太浮躁了。

世事如此,不论是班固还是班婕妤,他们都是无过的。

试想若是我做史官撰唐书,我一定要宣扬李唐正统不可动摇。

以己度人,只在立场,并无对错好恶。

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方式、角度去书写,给人的感触颇为不同,引人深思。

日后如何撰写唐史,应引以为戒。

我很讨厌牝鸡司晨这四个字。

只是我不应该驳斥些什么,而是该做些什么。

先前读完史记中吕太后本纪,已然感触颇多,再读汉书高后纪,我想它果然是最能反映西汉初期政治史的一个关键篇章。

皇权、功臣、外戚这三者之间的复杂博弈,都在这一卷被记载。

令人骇绝的是,读完这篇后,我总是会想到我们。

将来我们也会陷入到这样的争斗中去吗?亦或是,我们是从这样的争斗中走过来的吗?

我虽还未读过《贞观政要》,可也知太宗皇帝祖训: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但是殿下又说:人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人常常在经历灾难后短暂记住教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会重蹈覆辙。

我思索良久后,想,太宗皇帝说的应当是做人的德行,而殿下说的是无可避免的事实。

从阅读史记开始,我总是能将它其中的故事,套在很多我所知道的事情当中。

这一刻我才知道,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原来殿下是在指代这些。

综上所述,就算我们熟读史书,高后纪中的内容,会像殿下做的飞去来器一样,扎向我们吗?还是说,它已经扎向了大唐才有了武后篡唐?

经过了一些我能搜集到的政要对比后,我想我应当关注的是前者。

因为伪周武后无法与汉高后做比较,日后若是有‘吕武’并称,这对汉高后来说,许是一种侮辱。

我此时的无端联想,想必也是一种不敬。

从根系处说,汉高后维系的是刘汉正统,而武后想要的是鸠占鹊巢,论迹论心汉高后都要远高于自诩开先河的伪女帝。

……

但话又说回来,功德无上的大汉帝后生嫡子惠帝之平庸,让我倍感惶恐。(太祖高皇帝的‘高’字是功德无量)

这一卷阅读时间颇长,与思索惠帝之事过分殚精竭虑有关。

可能是我过分阴郁,我开始有些担忧,我即将二九。

本如蜜糖一般可口的期待,竟让我开始有些惶恐,我担忧我无法像我母亲一般……

但我母亲身体康健,就算我有不妥帖之处,好像也并不值得惊慌失措……

也不知我为何辗转反侧,总是在思考些无用之事。

作为殿下的孩子,身体康健、品性端正,其他造化自然不愁,我何必患得患失?

既然不是忧患于子,我胸中的这团火,又是什么?

与母亲说后,母亲点道:职事太少胡思乱想。

我想,她大抵是对的。

我通宵达旦写出一份尚能使殿下过目的工作计划,与其患得患失,不如充实自身,与其忧患未来,不如做好当下,与其愤慨不公,不如以身作则。

每日三省、以铜为镜,日后若当真道运不济,至少也死而无憾、问心无愧。】

“……”

也就是还在象牙塔里清澈的孩子才能写出这样真情实感流露、又颇具有思辨文青风格的读后感了。

李唯一如既往的发表了对这份读后感的‘点评’,他说,

“其实我觉得职事多,也不会耽误睡前思考。”

“欸?”

卓娜一愣。

那,那,那她写得那么满的工作企划岂不是……

“要真想放空大脑,还得多运动。”

“我每天都有保持晨跑和打简化太极拳呢。”

这都是李唯教的。

清晨刚起床时,呼吸着独属于早间微微湿润的空气与泥土的芳香,于身心都是一种别样的享受。

每次做完这一套整整三刻钟的晨练,卓娜觉得轮换样式、都能背下来食谱的早餐与养身汤药都分外可口了些。

可晨练对晚间胡思乱想没什么帮助。

古代人的作息偏早,虽然不缺烛火,但没研发出电灯以前,熬大夜不仅伤身而且伤眼。

既然不能通过读书催眠,那最简单的,便是睡前运动了。

“晚饭后一小时,再来一套帕梅拉吧。”

“?”

“帕梅拉是……”

别说帕梅拉,就说是德国,李唯都给卓娜讲不通。

此时还没有亚勒玛尼亚或是德意志。

绝赞的695年对大多数现代已知的西方文明来说都太早了。

一定要按照现在卓娜所学习的唐朝地理知识来解释,帕梅拉是一名来自拂菻(拜占庭)西陲属国部族、热爱养生健体的女先生。

卓娜从未怀疑过李唯学识的广度,她只是感慨。

女先生欸。

三百六十行,又出了位名门才女谢道韫之流。

卓娜很钦佩这个叫做能被李唯记住名字的帕先生。

除去这点,更让卓娜感慨的,是世界之大,落笔在羊皮卷上,竟要拿着放大镜去看。

“原来拂菻以外还有这么远呢……”

李唯给李旦画饼时所用到的地图中,仅仅只囊括了亚洲。

卓娜和李旦都天真的以为,海的那边许指代的是倭国,又兴许拂菻以外就是海,再远就是杳无人烟的蛮疆。

让大唐的旌旗飘荡在倭国岛屿,错落的插在大食的土地上,这就已经让他们热血沸腾了。

可……

原来……

这偌大的一片土地上,还有这么多繁多小国未受大唐的统治,他们甚至不知晓什么才是万邦之主、中土天朝。

殿下说过的海,还要再往外延伸那么多啊……

曾经的卓娜以为,那条伟大的丝绸之路就已经走遍了世界。

怪不得李唯谈起‘世界’的时候,他的眼睛总是亮的。

殿下眼睛里所看到的,与她,与所有人,哪怕是满腹经纶的学究,都不一样。

李唯看出了卓娜眼神中的向往。

国人骨子里一直都有一种想要走出去看看天涯海角,用双脚走遍大地的畅想。

书生想,侠客想,谁都想。

于是他又说,

“以后有机会去看看吧,世界很大的。

我们一起。”

“好!”

卓娜没有去想这个承诺李唯究竟会不会兑现。

从未听说一位周游世界的皇帝。

更未听说过一位可以离开皇宫与首都环顾疆域的皇后。

但李唯说,卓娜就信。

她甚至开始思考,要是跟殿下去看世界,得让母亲在兼顾礼部诸事的同时、入宫帮忙看顾她的孩子才好。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在母亲的看顾下他的品性一定不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带歪。

裴明……不行,她还是不够周全。

过分宠溺与敬畏的养孩子,哪怕他是皇子,那也是错误的。

这是殿下说的,不是她自己想的。

连她都觉得离经叛道,就更何谈让裴明与一干仆从去遵守了。

但母亲不一样。

但……欸……?

在这一刻,困扰了卓娜数日的育儿问题,因环游世界不想带着孩子这一奇怪思维发散骤然迎刃而解了。

所以为什么我要憋着这个问题折磨自己,早早的与殿下说出来不就好了。

呜呜呜呜,殿下的飞去来器又戳向我了。

‘亲人之间,无论身份,有张会说话的嘴,是最重要的。’

我懂惹,TAT。

李唯不知道卓娜的思绪都已经飘到哪里去了,他只是看着这篇读后感,想起了卓娜写的第一篇小作文,忽然就有一种吾儿长大了的感慨。

鼓励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有信心的孩子才会有胆量去做大事。

“你的文章已经写的很不错了,再练练几篇,也就不用担心自己写不好文书了。”

卓娜的遣词造句,颇有一种古今中外结合的美。

李唯没有纠正的意思。

因如今朝堂上盛行‘不说人话’的不正之风。

崇尚复杂的、缩略的、涵盖典故的……

就比如说卓娜如今在读的汉书,其阅读体验,那极具人工解压缩包的科研美。

科举考卷中就更是如此了。

李唯简单的翻了翻还留存的卷宗,不看那些内定的世家子写了些什么狗屁不通的,单说是被淘汰却公认有才学的学子答卷,他也是难得露出了老人地铁手机的表情。

问:

《尚书》云:“敷奏以言,明试以功。”今欲擢拔真才以辅明主,当以何术观人之器识高下?

答:

金镛不语玉霄寒,风激云回试百磐。岳骨岂从波影定?一星虚抱万渊看。

:)

你特么#¥&*(@&#¥@(!)

李唯觉得自己要是阅卷的大臣,他当场撕卷的心思都有了。

你拽你妈了个头呢,好好写一篇论文,它难道会让你当场吐血暴毙吗?

诗词的解读可太宽泛了,甚至被过度解读的诗词也不少。

仅凭一篇如此狗屁不通、假大空的东西,到底该如何判定这个人他的真才实学到底如何?

但,这就是时下的正统。

粗俗点说这种风尚的心理:

士大夫觉得,你什么身份跟我说一样的话?

所以士大夫开始不说人话,尤其在书面语或是正式场合上。

改变命运的学子觉得,我寒窗苦读十年,说话不装逼与锦衣夜行何异?

所以学子们也开始模仿士大夫,以此来标榜自己已经完成了阶级的跨越,并且身上并没有凡夫俗子的愚昧。

但,这种压缩包于政治上,它并不是个很好的东西。

朝臣可以借此玩太多语言的艺术了。

它作为文化需要存在,但理应受到一些规范。

李唯现在加入了朝臣们的谜语人行列,但不久之后就会掀了谜语人的桌。

等卓娜再修炼一两个月的汉文,再由他带头开始推行‘白话文’的时候,卓娜这种正处于被‘教导规范中’的文体,就算被传播出去,也不会受到嗤笑。

不仅仅因为如今卓娜的身份不容冒犯,更因为这是皇帝颁布的政令。

嘲笑?

有谁又对自己的九族不满了吗?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189662/25104715.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