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爱你老妈,玄武门见 > 第91章 间架税与除陌钱

第91章 间架税与除陌钱


第91章

国库空虚,南下江南,迁都朔北……

饶是张柬之之流也想不出什么其他来。

国库空虚可以拆了妖后大肆挥霍的建筑,最起码收回些珠宝金银,解一时急需。

南下江南处置以王谢为首的世家,江南一带富庶,江左六代①侨姓兴旺至今……那些油水也该上缴朝廷。

这样既解了国库短期的忧,也平定了南方效忠妖后时所留下的患,乃一举两得的双赢之策。

至于说迁都北方的苦寒之地……

他们确实理解陛下对龙兴之地的执着,可……

兹事体大,还望陛下三思啊。

这样想着,部分朝臣心中便有了底,一面洗耳恭听,一面琢磨着腹稿。

“朕今所谕首务,乃在帑藏虚竭之状(帑,tang,三声)。

览康居尚书奏牍,不啻悬磬于庭,实类寇掠之后,仓廪萧然若洗。

卿等宜体朕宵旰之忧,速陈良谟以纾国用。”

李唯说完,早有准备的刘顺便呈上了国库账册精简抄录本给各位大臣传阅。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李唯所言的一贫如洗、如同遭了贼寇劫掠,那不是夸张的措辞手法,而是实实在在的写实叙事。

几天的时间,恐是写不出一本不惧考究的、没有漏洞的、自贞观朝到如今弘道十三年的假账来。

光是整理就已经耗尽心力了吧。

通常需要户部或朝廷指派专人来做的查账职司,康居尚书竟不声不响的、在宫里头、大家都还没安顿好的时候都办好了。

这时大部分的长安土著才知道,这位康居尚书究竟是个什么来历,又擅长些什么东西,他来当这个户部尚书究竟是陛下任人唯亲,还是他的肚子里真能撑船。

【弘道十三年五月,国库存余,仅,粮食298万石,布帛300万匹,铜钱30万贯,黄金五千两……】

看着与开篇首尾呼应的总结,朝臣们没有一个不倒吸一口凉气的。

李唯运用了最基础的对比手法,向朝臣们精准的展示了,什么叫做从贞观盛世一落千丈的国库储备跳崖。

【贞观十九年:粮食750万石,布帛960万匹,铜钱30万贯,黄金3万两,珍宝仅西域诸国朝贡贵金属器皿三万件……】

贞观年间铸币量是多少?②

年铸开元通宝仅数万贯。

而妖后铸币又有多少?

以次充好,使大量不值钱的劣等铜币泛滥于市井。

如此折腾,国库竟然还只留有铜钱三十万贯。

贞观年之所以叫做盛世是因为什么?

是其核心不在库藏堆积,而在于藏富于民。

是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

是轻税,是分配,是稳定。

而妖后临朝呢?

光是税就已经征到不知道何年了,更别说年年逐步增高的税额。

征税征成这样了,结果国库的存余,是要粮食没粮食,要布帛没布帛,

百姓就更别谈安泰平稳的生活了,长安周边的百姓都活的战战兢兢,生怕食不果腹、命丧当场。

那么,妖后一党对此的辩解是什么?

——那都是贞观乱世惹得祸,是我们武氏一党在替李家人收拾烂摊子。

这样想着,若非这账册乃‘御赐’之物,他们生吃活撕这册不堪入目东西的心都有了。

至于说珍宝,那就更别仔细想了。

想我泱泱大唐,万国来朝,外邦人尊称一声天朝皇帝,蛮夷诸部无不奉其为天可汗,我大唐是中土,是天下主。

国库中天下珍稀之物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妖后呢?

就别看了,就别想了,头风病要犯了。

这样的妖后,这一桩桩白纸黑字无可辩驳的罪证,姚璹这有损斯文的墙头草偶尔的劝诫,都带了些救国的伟大光辉色彩。

怪不得陛下能留他一条性命,怪不得还能把他放在中央。

妖后的厌胜之术下,如沉默的他们是贤人,如谏言的朝臣是良人,如作恶的是凡人。

真是……

成何体统!

这天下,这道德,怎该如此?!

一些品性纯良刚正不阿的朝臣,不禁开始了反思与自我谴责。

浑浑噩噩、竟然能默许了妖后这般恶行,他们简直是损毁大唐国祚的帮凶,是要长跪不起等老天与祖宗降下惩罚的大罪人!

陛下宽容大度、免去了他们的罪过,可他们作为人臣,岂能掩耳击鼓?!

(唐朝时期的掩耳击鼓,演化自秦朝的掩耳盗钟,后再演化掩耳偷铃、掩耳盗铃)

他们可能不具大才,但这一份忠诚足以让他们成为日后朝堂的中流砥柱。

他们冥思苦想如何解国库之困,虽用心良苦、思虑颇多,却也不如精明算计的世家子,结合自身利益稍稍动一下歪脑筋来得快。

这不。

有人就动了歪脑筋。

宗楚客,一个对不常翻阅历史或世家族谱的人来说较为陌生,可李唯却恭候多时的角色。

宗楚客争先恐后、迫不及待的站了出来,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他可太想立功了。

而且这种生财之道,想必没有一个国库空虚的皇帝会拒绝这份双赢的提议。

于是他恭敬的上前,简单措辞以后,对李唯谏言道,

“臣谨奏陛下。

今租庸调法宜稍损益。

伏请依《律疏》'课役皆依令式'之文,分夏秋两限输将,兼括浮逃客户附籍输课。

再参仪凤元年(676年)敕‘加税必量时宜’,除正租青苗外,可依天授二年(690年)户部奏准市肆税例,立宅第间架之课,行关津除陌之征。

庶几赋有常经,国无乏用。”

李唯听完后一愣,下一刻险些拍手称赞先生大才。

上述的‘间架之课’‘除陌之征’指的便是安史之乱以后在唐朝正式出现的间架税与除陌钱。

间架税是房产税,除陌钱是商品交易税。

这些税务对现代人来说,乍一听都很合理。

只是,在唐朝没有如现代一般的生产力,也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与监管体系,上面一开口、下面勒脖颈都不够交上足够的税。

这些都不是李唯过分谨慎的臆想,而是在妖后祸乱朝政起、于飘了的老年李隆基安史之乱暴雷后,真真实实发生在唐朝的史实。

平头百姓只需要考虑如何交税不违法就好了,而收税的需要考虑的就很多了,

他们不仅要考虑该如何层层剥削、以什么程度的比例逐月逐年涨价,还需要考虑如何压榨那些吐不出来的钱的、居无定所、没有稳定工作的流氓。

如此这般大刀阔斧,本就被青苗税压垮了的普通百姓,是彻底活不下去了。

赚些辛苦跑商投机钱的小商贩,也在一而再再而三增长的税务下宣告破产。

原本公私交易每缗(千钱)官收二十文,后增至五十文。

凡给他人钱物,每缗扣取五十文,若以物易物,折钱计算也要征税,向政府缴税时,也按此扣除。

再后来层层税务累计叠加……

——民失稼穑,析骸而爨,饿殍相枕,人相啖食。

李唯是已知在没有重整世家、官僚、拔除妖后埋下的祸乱时冒然征税的后果,

可没有历史开卷做题的朝臣们却在思考这方案的可行性。

只饶是他们没有五千年历史背书,也是赞同的少,反对得多。

不是他们考虑的深远,只单纯是因为这是宗楚客的提议,且他这番话说的太不对。

宗楚客,自诩娶了妖后的族妹乃皇亲国戚、宗室出身、高贵无比的他,恐是还没反应过来自己的成份与处境。

陛下不杀你,不是觉得你不能杀,只是你的排序,着实不够靠前啊。

如今提及国库空虚,你不赶紧想法子将功抵罪,反倒想着往自己口袋里捞钱。

你宗楚客是不是忘记了,妖后临朝时是谁贪污了军饷?又命谁主修了明堂之事?

好难想啊,该不会就是宗公和您的亲弟弟吧?

国库空虚,增税一事,

有些到过地方务实做过实事的朝臣觉得万万不可,

可有些何不食肉糜、家境优渥、根本不晓得民生二字的朝臣却觉得着,到底是个能解渴的好办法,

无非就是百姓再勒一勒裤腰带,而他们勒腰带既能富了国库,他们这些世家也可以见者有份,此乃双赢的大好事。

所以这些朝臣在心里这般抨击宗楚客,不是他提出的改税、增税的方策不切实际,而是他的身份敏感的同时,措辞竟然还如此的大胆且放肆。

伪周年间,严令禁止朝臣提及贞观、永徽等年号,凡涉及的事务一律改称或缩略。

不断更迭的《武德律》《贞观律》《永徽疏》都是后来的《唐律疏议》。

所以此时的《永徽疏》不允许被提及全称,仅允许称其为《疏议》。

伪周年间用词的‘精准’,体现在方方面面。

为了强调自己的正统性,哪怕不是文书或朝堂谏言上也需要刻意回避‘常典’‘旧制’等表述,以‘依令式’‘准格敕’强调其新政的合法性。

伪周为何如此在意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而朝臣们又为何如此的敏感。

这并非是上纲上线,而是汉字,它向来都是压缩包。

‘有常’二字侧重制度稳定性,《礼记》中则有‘国制有常’,在伪周时期如此用词,则极其容易被解读为‘维护李唐旧法’。

而‘依令’二字强调依法执行,如‘令以设范立制’,更符合伪周自诩的革故鼎新语境。

说惯了、听惯了的伪周年间朝臣一时间倒是不觉得有什么,

可活得长久的如张柬之,

再或者是小心谨慎如韦巨源、犯过错的姚璹,

天然对政治敏感的世家子崔玄暐、郑愔,

又或者是忠诚如毕力格、赫连孛,

再或者是对伪周用词有着超敏感雷达的李老,

在这一刻都已经屏息准备战斗了。

先不提你宗楚客说的是什么机灵点子,提出来到底是为国为民还是为你自己,单凭借你这个用词,我们就足以把你这个漏网之鱼认定为意图复兴伪周的余孽、定个抄家斩立决。

这,也算是你宗楚客解了大唐太府空竭之难,将功折罪了。

如是想着的,毕力格当场就站出来,

“陛下!”

毕力格的身材依旧魁梧壮硕,他一声声嘶力竭的陛下,只让人觉得他脸庞上的‘婴儿肥’都跟着颤了三颤。

“臣惶恐启奏!

宗楚客,此獠猖悖僭越,竟敢面诋圣朝!

尔食唐禄而怀牝朝伪志,立丹墀犹念天授伪敕!

按《唐律疏议》谋危社稷者斩,今观尔行,罪当赤族!伏请陛下速付三司推鞫,以正《春秋》诛乱臣之义!”

毕力格这番过分直白的话,让宗楚客砰的一下跪在地上,也让一干朝臣赶忙作揖表示惶恐。

只是跪在地上的宗楚客却并不害怕,他脑子转的飞快。

这大贺中书令,果然是草原蛮夷之辈,天真的以为,仅凭一句话就想把自己拉下台去?

也不看看你什么东西,而我又是什么身份?

说实在的,要不是新帝太重杀戮,如今大军还未散到四方,他皇亲国戚、党羽遍布朝堂,还瞻前顾后做甚?

(历史中宗楚客辅助安乐公主毒杀李显,并参与伪造诏书使韦后掌权,所以他自诩‘大权在握’其自我认知没有问题,但对时局认知非常有问题,也和他历史中最后装作和尚潜逃失败的举措吻合)

这时宗楚客也反应过来,自己上述的谏言用词不太严谨,可那又如何?

皇帝你摆的大义再花团锦簇,也改变不了间接弑母的事实,你扛得住天下人的指责吗?

你扛不住。

你甚至连世家抱团扭在一起都抵挡不住,你杀得了一家两家,你敢都杀了吗?

你不敢。

所以你和李显并没有任何的不同,迟早都要认清现实,成为我们世家的囊中物。

所以一句天授二年,一声疏议,你莫不是真要砍了我宗氏满门不成?

踩着武后的势力,晋升为一流世家的宗楚客,上车第一件事就是锁门,非常的注重行车安全规范。

他此刻心中虽然不屑,赶忙为自己辩解道,

“陛下圣鉴如日,臣安敢有丝粟悖逆?!

臣世受国恩,岂期遭大贺中书令以‘诋讦圣躬’之诬!

昔比干剖心而明志,今臣剖肝以陈,彼持宪台风闻,构臣于不测之诛,实效历俊故智。

伏乞陛下敕三司覆奏,验臣心可照丹墀!”

李唯听后点了点头,面露赞同之色。

就在众人揣摩他这是何意的时候,便听他开口道,

“宗卿既志决若此,朕亦难拂其请。

刘顺,取尚方剑来。”

¥¥

¥¥

¥¥

(上文已满4k+)

¥¥

¥¥

(下述仅就事论事,不要过分上升或吹毛求疵,历史评说与现代评说一定有差异,尤其是地理认知方面

如对某句话有疑惑,可以多看几句下文,再评说或反驳,谢谢)



六朝(东吴、东晋、宋、齐、梁、陈)这一代称,在唐初尚未完全定型。

此时用江左六代,专门称呼南朝政权。

因唐承隋制,隋出自北朝,关陇集团亦然,所以唐初时,唐人对南方诸朝的区分意识很强。

某位天策上将曾点评过:南朝文弱,北朝尚武。

这是唐初时的南北差异认知。

魏晋以降,魏晋以来。

在唐初多用上述两词泛指从曹魏至隋统以前的时期。

唐初李延寿所著《南史》《北史》广泛传播以后,更多史学家编著前朝历史,‘南北分治’‘南朝’‘北朝’才逐渐被官方与文人统称为‘南北朝’。

另,前文提到过南方富庶,被很多人追着喷。

嗯……

唐朝的南方,甚至明朝时期的‘南方’,也是多指:以江南为首的,等等南方地区。(例子:南北榜的‘南榜’,是江南的南榜,不是岭南的南榜)

一定要非常严谨且详细到行政区域,那么唐朝的南方可以被定义为: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农耕发达地区。

该发达地区包括:江南道、淮南道、山南东道、剑南道东部。

在中晚唐时期,以水稻种植、纺织业、漕运为核心,江南地区成为国家财政支柱:赋出天下,江南居十九。

由此可得,不需要南宋迁都,江南地区就已经是富庶的。

明明古代封建王朝主要围绕中原即河南地区,江南地区为何富庶,甚至富可敌国?

除去地理原因外,主要在于衣冠南渡:

三次士族南迁,第一次在西晋,第二次在安史之乱,第三次在南宋。(也有两次的说法,西晋与南宋,不算南唐)

唐朝对南疆的界定:岭南道、黔中道、剑南道南部及云南地区、安南都护府。

广东、广西、海南、贵州、四川、云南、越南,上述现代广义上的‘南方大部分地区’在唐朝都是边疆地区。

所以这些地区,都不是唐朝的南方地区,而应该被称作南疆地区。

唐朝的北方,多指代关陇、河东。(太原→北都)

广义北方边疆,是河套至河北(也叫‘河朔’)。

文中的朔丹草原,那是朔北蛮夷之地,偏僻中的偏僻,以古代人对世界大小的认知,无异于现代的发配非洲。

(当然,要是按照清朝地图的画法,那朔丹也可以说是唐朝领土的北方边疆嘻嘻)

自东吴起的南朝政权就已经使江南伟大了。

而南宋只是使江南再次伟大,并不是从南宋起江南才富庶。

更严谨的说,其实从楚国灭越,该‘南方地区’同比其他地方就一直是居于富庶行列的。

所谓盛唐时期或南宋时期的江南地区经济崛起,其实是指:江南地区从普通富,变成了垄断富。



贞观时期铸造的铜币很少,该时期的唐朝主要还是以物品兑换、货币辅助的经济模式。

粮食、布匹、牛马等硬通货,辅助新铸造的货币。

黄金仅做赠予褒奖用,白银做超大额如军需用。

(所以开篇说,货币贸易对游牧民族来说太高端了是史实,因为中原进化也不过五十年。)

《中国货币史》:唐代初期货币流通规模极小,布帛谷粟仍为民间主要交换媒介。

《唐代财政史稿》:贞观时期,国家财政收支以实物为核心,货币仅用于小额交易……货币经济尚未成为社会主导。

《唐会要》:贞观二十年,京师及州县皆以钱少为患;贞观年间铸钱炉仅四处。

但很快哈,不算武则天的劣币,玄宗时年铸的铜币便超过30万贯。

¥¥

¥¥

今日作话:(超了100字,所以发这里了,影响观感的话,非常抱歉)

ps,我只是病了不是死了。所以那些举报我的,可以消停一点吗?

举报到最后,我也只是一直在删第33章的内容。

申鹤一审二审三审这都是五审了,拼尽全力标注出一句话,所以也就不要努力瞎鸡儿举报了吧?

我想不明白,我动了你们哪块蛋糕?

是提倡不当小妾不对了?是把武则天的史实摆出来不对了?是鼓吹贞观大唐盛世不对了?还是皇子就是不能和亲否则江山国祚不稳这个事实,不对了?

我确实需要跟一直追更我的书的读者道歉,非常抱歉因为没有全勤而干脆就等身体完全舒坦了再码字,确实摸了点鱼,是我愧对了大家的期待。他们打差评也好、发评论抨击也好,这都是非常可以被理解且情理之中的,因为保持更新是我作为作者的本职工作,而读者能看我的书是给我面子。很多人带伤工作、带病工作,虽然这并不是值得鼓吹的行为,但这是一种责任感的体现。我这个月确实缺乏一些身残志坚的责任感(毕竟没有全勤了,季度奖也没了)。(这里没有上纲上线的意思,纯粹是我个人最本质的想法,因为上个月这么难受的两天里,我也坚持写了4k,但是这个月因为剧痛没了全勤,同样不舒服的日子里我就选择给自己休息了)(为什么这里没有分段,因为我怕分段了,就因为汉字的压缩包问题而导致了错误理解)

但这群瞎鸡儿举报打差评的?

请允许我在申鹤允许的范围内问候一下您的身份证。

至于说为什么不是户口本,我想您是没有的,否则九年义务教育之下、父母的言传身教下,我很难想象您为何读不懂中文,理解不了文字中涵盖的本意,从而对我想要表述的、大部分人都认可的观念表示不满。

老婆不当,想着去当小三。好好的人不做,想要去做那败家的。贞观盛世不吹,硬要说什么承上启下,硬要说是性别压迫导致了女帝背负骂名。她杀了多少人、花了多少钱、丢了多少土地、死了多少百姓,但凡去读读唐史,肉眼可见。唐史与明史不同,真话率高达95%。

骂刘邦是汉奸的,和你们是一伙儿人吧。

好,从现在开始你说什么都是对的。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189662/26082944.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