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爱你老妈,玄武门见 > 第84章 夺少?

第84章 夺少?


第84章

李唯特意派人收拾的是‘省愆殿’。

是的妈,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所以头七以后给你点把火,你有没有觉得心里暖暖的?

省愆殿不大,但对于李唯来说却满足了刚需。

不要以故宫那点犄角旮旯的地方去揣摩唐朝的大明宫,南京旧明宫才可攀扯一二。

李唯这个被圈禁的小小皇子,亲妈最不喜欢的存在,

因李党朝臣联名上书、交换利益才得来的小小居所,哪怕武泽天是为了折辱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削减其配置,仅仅保留了皇子应得的最低要求,它的占地面积也在2000平方米。

是的,两千,平方,米。

一字不错。

可曾闻‘蜀山兀,阿房出’?

所以收拾干净一个省愆殿,使他、卓娜、裴明妥善居住,并安顿被圈禁在宫中的李旦一家男丁,不说是游刃有余,只能说是可以再装一点。

以院子中布置有假山、水池、亭台的园林区为隔断,女眷安置在李唯寝殿的两侧偏殿,而李旦与他的五个儿子住在临近书房茶室一侧的偏殿。

熬夜伤身,所以李唯也就顺势通宵了。

此番回家,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还是要在凌晨期间把大明宫盘明白,然后再午睡,才能让人安心一些。

武氏内斗出身,她在宫中的基本盘远胜于朝堂。

内侍也好、宫婢也罢,哪怕是宫中井里的一口水,如今都不是随随便便能喝的。

正常人该知道,这天下本就是李唐的,武周只是跳梁小丑一般的篡唐败犬。

可搁这被女帝污染多年的大本营,李唯不敢放松懈怠。

警备布置的比当初在大唐营帐群还要高一倍,足见他对大明宫内侍从脑力的不放心。

果然大明宫里的宫人也是不负众望。

敢于上阵杀敌、正面硬杠唐军,或是以身殉主的奴才,没有。

但弯弯绕绕、意图往外传递些小话谣言的,另拜山门的,或者是干脆准备使关系往皇帝身上爬的……倒是真不少。

怎么,也是要效仿某部女频作品和他做恨吗?

大明宫中仅服务于皇帝的殿中省自然是一个都不用留了。

李唯处置的手段十分简单,或者说他干脆就是效仿这群伪周朝臣最喜欢的,仅通过莫须有和怀疑,直接诛连就好了。

砍就太浪费人力了,扫洒血液、规整尸体也是件麻烦事。

同太后殉葬吧。

人被活活烧死是一个极其痛苦的过程,可系统性了解过武周时期这群人对清白百姓、抗武朝臣是如何‘审讯’‘压迫’的,就应该晓得只是活活烧死都是苦于古代的药材精贵,如今国库空虚。

他们死了,能肥田,也能顺便再抄个家。

李唯已经料想过武周的国库大抵不会是个能让他笑得出来的数字,所以已经安排了小金、小金儿子与内侍去仔细清点。

宫中女官的六尚二十四司也必须要重组。

这群女官九成不是出身平民,而是士人官员家族女性。

所以对照着户籍,对已经投靠李唐世家的女子,领三年俸禄放行归家;

若为平民女子同领三年俸禄、允许其暂住长安并立女户;

若是早就该扬了的……那也就别走了,留下吧。

士族女子进宫大多是旁系,来为家族镀金的,能格外领取的这份俸禄,家族不会问她们讨要,就是留在日后嫁妆里的。

有了名,又有了私房,她们是乐得归家的。

而平民女子大多有些迷茫,女户这个词不难理解,但是立女户吗……?

女频天道是这样的,自我以上人人平等,凡我以下等级森严。

武泽天自诩开创了女官先例,为天下所有的女性发声,可除去多了个武显儿与女主顾安的小团体几人以外,天下人该如何、还是如何。

没有因为是有了女帝,长安的青楼就有所收敛,更没有因为是有了女帝,女子便可以自立门户、做正经生意铺子的常态、有女子科举……

就像是白笙一样。

她的存在,只是为了衬托顾安的聪慧、有远见。

除此以外?

给袁家生孩子。

所以女帝实际上为天下妇女做了什么?

她什么都没做,只是顺手锁了她们当今、未来的门。

《敢为天下先》

她吃干净了螃蟹肉,连壳都碾碎炸了独吞。

是时代在开倒车吗?

不,这恰巧是不得已为之的时代在进步。

不然还应当怎么办呢。

所以这群没有受到福惠,生活一如既往的平民女官是迷茫的。

还能有家投奔的,思量着拿着钱财回了家。

因为有着帝诏,她们不算是被赶出宫的,宫中女官到底是一层金箔不愁嫁。

而只有零星三五位留在了长安,战战兢兢的、对未来充满着担忧着的,尽可能用着小心又谦卑的态度询问照章办事的内侍,这立了‘女户’在长安城里以后,会不会被视作‘贱籍’,当真是‘良民’吗?

你瞧瞧,盛唐活生生憋屈成了满清。

肃清宫中内侍和婢女就更简单了。

内侍省是一个宦官机构。

它的职能瞧着是与殿中省有些相似,但一言以蔽之,在内侍省当官要一刀切,而殿中省不要一刀切了的。

李唯回到休憩宫殿第一件事,便是下达了大唐内侍省的官职任命。

由王富贵与刘顺为内侍监,一主内一主外,带着他们各自领了编制的徒弟等附庸逐一向宫中发散。

在有兵的情况下,宫中的清洗很快。

李唯也不在乎什么所谓的道德绑架,想要绑架他,那首先得让消息出得了宫门。

所以当听到武氏宫中残党的垂死唾骂时,军中人、又或者是早已经练就了一身强健肌肉的王守戒、王清规等人,都会动用充沛的武德服人。

还能叫嚣,那就是打轻了。

古代人口少,但大部分的人都不贵。

所以饶是一口气要烧这么多的人,没人觉得它会让李唯这名皇帝看起来灭绝人性。

于百姓而言、他们的生活没有任何的变化,或者说反倒因为这把火而转好了,他们反对什么?是篝火不好看?还是朝廷新开的大众食肆不好吃?

既然如此,世家的声音也就不必在乎了。

世家只要还敢在明面上传出些不好的声音,那就是还可以继续烧。

权证建立之初的好处就是这些了。

过分的中央集权,保皇党异常的忠诚堪称狂热。

李唯在太原、蒲州的所作所为,再也没了唐军的主动封锁,它一定会顺流南下。

世家门也一定会掂量掂量,‘我?打唐军?’。

在发现以武力无法抗衡,权术无法逼迫年富力强的皇帝做妥协时,他们一定会第一时间响应、积极加入皇帝颁布的新政权中。

他们会想方设法的,在新政权中寻找到新的捷径,继续维系着自己的特权阶级。

这种行为,是李唯只能拉扯却无法避免的。

因为只要有人,它就会存在,亦如上下五千年延续到现在的种种妙不可言的客观事实。

但这就是他未来直到咽气以前该做的日常,李唯并不感到绝望,反而是觉得这样的人生活着也当真精彩。

可能是上辈子对咖啡因的需求烙印深入骨髓,所以如今李唯只要是工作便习惯性的喝些浓茶。

唐初饮茶的风尚在李唯看来一直就有些地狱,

其手法是将茶叶碾末后加盐、姜、橘皮等烹煮。

可能有人喜欢,但他的味蕾是真的在鬼嚎,喝不了喝不了。

在喝茶这方面,李唯还是保留了冲泡的习惯,最多是闲的没事喝几口点出来的苦茶。

不是说李唯喜欢吃苦味,而是只有这份仿佛能在识海绕三圈、犹如仙人锤我顶的苦味,它提神醒脑。

依照如今初唐本土的茶叶品种,李唯个人很推荐峡州茶。

该茶以味醇著称,部分精品被作为地方贡品,其泡出来的茶汤浓郁,一壶喝完再泡也不太影响口感,非常的经济实惠,愣是给李唯搞出来一种该省省该花花的奇妙生活体验感。

作为皇帝,李唯的小癖好只是体现在了那些于生活中微不足道的点点滴滴。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据《世宗本纪》中记载,唐世宗李唯对湖北宜昌所产陕州茶叶情有独钟,常命地方官员岁贡入宫。

其品茗雅好被史官载入《御茶录》,称此茶‘汤色澄澈,气韵清绝’。

至承昭年间,礼部尚书梅熹主持编纂《茶经补遗》时,将峡州茶列为皇室贡品之首,誉其为‘天下第一茶’。

而后该茶因民间对世宗皇帝的崇拜与信仰,很快衍生出‘唯一茶’‘帝皇茶’‘天尊茶’等别称。

这种命名嬗变不仅反映出古代名物制度与皇权象征的互动关系,更折射出底层民众通过将御用茶品神圣化,将世俗皇权崇拜与宗教信仰中的至高神性相勾连的文化心理。】

政令一道道颁布,反馈一张张翻阅,不过两个时辰大明宫便已经整顿妥当。

而之所以是两个时辰,无非是因为这大明宫它是真的大啊。

此时,前去核对国库账目的小金等人回来了。

小金的面色沉重如丧考妣,这一刻李唯的心也跟着咯噔一下。

“回禀陛下,臣奉命核对国库账册,其间多有虚报浮夸,实际库存仅余……”

“夺少?”

许是上了年纪,在听到具体数目的瞬间,李唯这口气吸起来,当真是有一种眼前发黑多了些白雪花的意思。

少顷,他捂眼竟兀自笑出了声。

李唯的笑从肩膀微微的颤抖,变成让康居达干狠狠磕头的狂笑。

康居达干是害怕啊。

都说大唐国富民强,他确实看到了,强大的可怕!

这宫殿雕梁画栋、大气恢宏的,竟然还只是一间最最最朴素的皇子居所。

朴素?!

饶他跟着陛下进中原,已经长了太多的见识,

当见到这‘朴素’、甚至被所有中原人说是‘妖妇刻薄才被修葺成这般模样’的宫殿时,康居达干便不得不再一次的反省以前高傲自诩尊号‘金囊’的自己到底是多么的可笑与无知。

在这反思宫殿里最该反思的是他啊!!

不过。

诸事一码归一码。

陛下的妖魔老娘,到底是怎么把大唐的国库挥霍至此的?!

账册上那一行行奢靡不知节制的开销,以及就像是欺骗稚童一般的假账目……

此刻头磕在地上的康居达干忽想起了赫连孛之前同他说过的一番话。

‘你以为陛下给你派了个难办的苦活是在刁难你?

不……不不不不,小金啊,这时候你就记着吧,拼了命也要给它办好咯,你飞黄腾达的机会来了!’

彻查妖后挥霍的国库!

这活儿当真不小了啊!

怪不得遇到大事中原大臣也喜欢磕头呢。

你别说,人家这么做一定是有大道理的!

额头拍在拔凉地板上的时候,当真是清神醒脑啊。

所以这一刻,康居达干的面色惶恐,可他的心却是远比在来时路上踏实太多了。

笑了好一会儿,李唯总算是停了。

是他狂悖了,先前竟然觉得见到国库会笑不出来。

瞧瞧,这不就笑了吗。

“你再重复一遍。”

“是!”

小金赶忙使眼色,让大儿子康居布赫把手中的单子呈上去,而后才继续汇报道,

“至今年五月,国库存入如下。

粮食298万石,布帛300万匹,铜钱30万贯,黄金五千两,珍宝……明细已经列在了单子上。”

【贵金属器皿,金器2800件,银器4500件

珠宝玉石,宝石1600颗,珍珠160斤

香料药材,沉香1000斤,胡椒600斤

丝绸珍品,蜀锦3.5万匹,缭绫5千匹

异域奇物,70件】

翻着国库账册,看着那一个个所谓的‘平账’,甚至‘盈余’的结余批注,李唯又是长舒一口气。

千言万语化作一个字,好!

这点东西,放在大唐是个什么水平,没有直观的对比,常人一般没有概念。

国家级别的储备,与个人储备自然无法相提并论。

历史中的唐朝,开元巅峰时,太仓储量约1200万石。

(《通典·食货典》:粟米九千六百万石。

中央直属的太仓、含嘉仓等存粮占重要比例,按中央官仓占比约12-15%推算,太仓存粮在1000-1500万石)

就算去岁雪灾当真导致颗粒无收,就算需要开仓放粮需要挪用储备多了项格外开支,就算近来战事繁多,可是呢?

¥¥

¥¥

(上文已满4k)

史实:

武则天推崇佛教以巩固统治,建造明堂、天堂、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等工程,耗费巨资。

根据记载明堂高90米,日役万人,费以万亿计,远超常规开支。

同时为了为笼络人心,武则天增设官职、扩大科举规模,导致官僚体系臃肿,俸禄支出增加。

又因武则天时期对突厥、契丹、吐蕃等边疆用兵频繁,尤其是长寿元年收复安西四镇后,驻军和补给成本激增。

战争导致军费、粮草、抚恤等支出庞大。

等等。

所以,就算以正史李唐为背景,而非女频李唐,

在695年这么个军事和工程开支高峰时,国库可能仅存数十万贯的推测,这是史实而不是尬黑。

《新唐书》里面评价了个:太府空竭。

但是,为什么这一系列操作都没有导致武周政权崩盘,因为她加重了赋税,大量铸造劣质铜钱,同时促使了卖官鬻爵,公开出售官职和僧道度牒。

嗯,就好熟悉啊。

所以,武则天虽面临财政压力,但通过集权手段维持了政权稳定。

其后期通过停止大规模工程部分缓解危机,但国库空虚仍是其统治末期的重要隐患。

不过这个隐患不需要她来想办法,也不需要她来背负骂名。

因为她等来了个开元盛世。

于是,她上承贞观下启开元,留名青史,千古第一女帝。

(๑•̀ㅂ•́)و✧

以前觉得被妖魔化的武则天有些可怜。

毕竟,她,敢为天下先,还朝于李,无字碑,好像受了不小委屈。

可现在。

你怎么不早点死啊?

这种小知识都该广而告之,谁再吹妖妇武氏就一巴掌呼他脸上。

:)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189662/26794919.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