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四合院:全家逃荒四九城 > 第十四章 一九四九年,一月三十一日进城。

第十四章 一九四九年,一月三十一日进城。


一九四九年一月十五日,天津战役爆发,解放军只用了一天多时间结束战斗,全歼天津守军。

一月二十一号,北平的光头党最高官签署和平解放协议。

一九四九年三十一号,解放军顺利接管了北平城防务。

左家庄的一座小院屋中,一大清早,张丰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张开双臂跳起冲天大喊:“爹!娘!大哥三弟!新的时代到了,赶紧起来咱们全家可以进城住了!”

“啊!二哥,我和娘也可以进城生活了?”最先激动的不是别人,正是和张丰睡在一块的三弟张正。

之前城内治安不稳定,一直没敢让母亲和三弟进城,小家伙可早就期待能像大哥一样进城生活。

“嗯,我们得抓紧进城,不然,房子再被新政府给登记为无主之物,那咱家可就亏大了!还有我们的户口也得让新政府登记为城市户口。”张丰信誓旦旦激动道。

父母和大哥也都同样露出了满含期待的神色,周英笑着道:“我马上起来做早饭,吃过饭我们一家就收拾进城。”

“娘,今天是个好日子,咱们不在家吃,全家到城里去吃。”张丰此刻整个人都有些疯魔了,全家只有他自己知道,今天开始以后会是个怎样的时代。

“这怎么行,那得多花多少钱?”周英立即反驳道。

“娘,你就听我安排一次,从今天起咱家以后的日子,可就要稳定下来了。”张丰如打了一支兴奋剂一般,手舞足蹈。

“这......”周英迟疑,目光看向丈夫张二河,眼神征求意见。

“嗯,听老二的,咱家今天进城吃。”张二河笑着冲孩子娘点点头。

“行吧,那就随你去闹腾这一回。”周英最终无奈妥协。

“嗯,爹娘,咱们把家里的柴米油盐被褥棉衣先带走,其它的有时间再回来收拾。”张丰提议道。

“嗯,就这么办。”张二河点头赞同。

决定好,一家人就直接行动,不多时,父亲挑着行李和粮食、大哥挑着两担柴、母亲背着一袋零碎、张丰带好三弟、一家人出了屋锁好门窗院子,就这么大摇大摆的往左家庄外走。

“哟?老张家的,你们这是要去哪?”路上遇到村里的妇人,打起招呼来。

“是他菊婶啊,只是进城做几天工而已,过几天还得回来。”周英笑着应付道。

“是这样啊,那您去忙。”叫菊婶的妇人见打探到消息,也就不强拉人闲扯。

出村的路上自是少不了人打听,有打听上哪的,有打听做啥活的,有打听什么时间回来的不一而足。

沿着护城河一路向南,道上行人熙熙攘攘,解放军进城的第一时间,就是稳定治安和物价。

粮食的价格虽说还是有些偏高,但也在百姓能接受的范围内,至少解放军不会让城内百姓饿死。

来到东直门外,第一次见到这么繁华热闹的集市,让母亲周英和张正看的目眩神迷,城墙街道处处插满了红旗和写满了大标语,张丰也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红旗在手里挥舞。

看着满街同胞那发自内心的笑容,这或许就是人心所向吧!

一家人寻了个早点铺子点了炒肝、馄饨、油条、包子、豆浆,一边看街上的热闹一边吃着早点,张正如愿的一手攥着糖人和冰糖葫芦,空着的右手抓起一个大肉包子,吃的那叫一个满嘴流油。

一家人已经不似刚来那会的寒酸样,全都穿着新做的土布衣服,且还都理了发,这穿扮活脱脱的一家子城里人。

虽说物价稳定,可一餐饭还是吃了两块大洋,这把母亲心疼坏了,嘴里不断地念叨。

“娘,物价这才刚稳定,下次只会更低,保管二十块铜钱就能吃的比这还好。”张丰见母亲这般,拍着胸脯信誓旦旦道。

“哼!那也不行,没有下次。”尽管听了解释,可母亲仍旧不依道。

抹了抹嘴,结了账,全家拿上行李自东直门进城。

“嘿,老二你可真神了,还真的不用交钱了。”老爹张二河习惯性的拿钱给城门口值岗的战士,吓得青年战士连连摆手道不用交钱。

“是啊,再也不用交钱了,或许要不了多久连城墙都该拆了。”张丰怔怔看着这巍峨的城墙,低声自语。

“咱家就沿着东直门这条路,一路向西到达南锣鼓巷,南拐进胡同95号院就是咱家。”过了年十七岁的张大建、自豪的给母亲和小弟介绍道。

张丰过了年刚好十岁、张正则是刚好八岁,母亲周英三十四岁、父亲张二河三十六岁,老一辈的农村人很多结婚都结的早,所以生孩子就也早。

一家人挑着东西,边走边逛看风景,途中还顺路去看了自家的那个院坑,惹得周英一阵埋怨浪费钱,好在张丰及时解释可以平整好地面关起门来种菜,母亲方才作罢。

东直门到南锣鼓巷,边走边玩用了一个小时时间,五口人终是回到了南锣鼓巷的95号院门前。

“孩他娘,这就是咱家以后要住的院子。”看着眼前高大的青砖院墙,张二河满脸自豪的向妻儿炫耀道。

“哇!好气派的院子!二哥咱家以后就住这里了?”老三张正可爱的小脸上写满了震惊。

这看的一旁的老大张大建,一脸的郁闷,心道:‘小弟咋不问自己。’

“走吧,进院!”老爹张二河一挥手,挑着全家的行李带头冲进院里。

“冲啊!”张正跟在老爹后面,乐呵呵的往里冲。

到了前院里,张二河疑惑地望着自家倒座房的大门被打开,回头询问道:“老大老二,你们走前没把门锁上?”

“锁了啊,对吧老二?”张大建回了老爹一声,转头又找张丰确认道。

“嗯,锁了。”张丰思索着回了声,心道;不用看就知道自家是招贼了。

果然,张二河进屋一看,屋内啥也没了,不敢多想,赶忙出屋跑进前院,见自家东厢房的门锁完好,心中长松一口气。

随即把行李放到自家门口,跑到东耳房那查看,见门锁依旧完好,这才彻底放下心来。

‘吱嘎’一声。

前院西厢房的门被推开,走出一位戴眼镜的瘦弱中年人,当看清院中来人面容,当即就有些两腿发软,有些心虚的打了声招呼:“老张,你这是带着家人都回来了?”

“哟!是阎老师啊?近来过得可好?”张二河语气有些冷淡的打了声招呼。

“嗐!好啥好,你们一家走后,没多久城里就闹了饥荒,大伙好悬没被饿死。”阎阜贵想起近两月的遭遇,自家差点没熬过来,赶忙叫屈道。

“哦,对了,阎老师,我家这前院倒座房是怎么回事?”张二河目光有些渗人的看向阎阜贵,毕竟都是从乱世过来的人,谁还没有点凶性,更何况是他这样带着全家老小逃荒的人。

“唉~也是我没想到,被人给溜空撬开搬空了,可你家剩下这两间房子,我可给你守住了。”被质问,阎阜贵赶忙推脱责任,又用守住两间房来邀功。

张二河见此,也不好再怪罪人家,毕竟人家是真的出力帮忙看门了,收起脸上的冷漠,扯起一丝笑容感谢道:“这段时间就多谢阎老师了,改明有礼物送上。”

“哎~瞧你这说的,有事您吱声。”一听还有礼物拿,阎阜贵立马就从虚弱病态到满血复活。

院里人都刚从饥荒状态挺过来,也都只是趴在各家窗户前,张望两眼就缩回了脑袋。

“好了,倒座房先不管他,先把东厢房和耳房先收拾出来住人。”张二河招呼一声妻儿,就开门带家人进屋放好行李,打扫起卫生来。

幸好现在冰雪还没融化,否则就京城这风沙环境,屋里估计都是沙尘,全家齐上阵没用一个小时,就把六间房简单的打扫了一遍,母亲周英在炕上铺好被褥,老爹把屋里的炕给点燃,屋里没多久就暖和起来。

“啊,这屋真暖和啊,爹娘这真的是咱家吗?”老三的一句话,把全家都干沉默了。

“是啊,早上睡得还是茅屋草榻,这才半上午自家就住进了这青砖大瓦房里,且还是三间大的房子,还都能隔成两间,这生活一下子就有了盼头。”张二河与妻儿们共同躺在暖炕上,发出感慨。

“当家的,我到现在都还觉得自己是在做梦,真想永远都活在这个梦里啊。”周英说着就想到了自家没挺过来的两小的,眼里就有泪光在打转。

“孩他娘,这不是梦,就算这是梦,那我们一家也要在这梦里一直过下去。”张二河紧紧握住妻子的手,真情流露道。

这狗粮撒的,让躺在边上的张丰心里一阵腻歪。

全家人在房里窝着久久不想出门,最终,母亲起身抱起被褥,去耳房给三儿子收拾房间去了。

“老二、家里你最有主意,接下来我们一家该怎么走,你有没有啥想法?”张二河侧头询问一侧躺着张丰。

“嗯,爹,我们一家现在以抓鱼为生,确实有点不太好。”张丰含蓄的说了下,顿了顿又道:“我的打算是让你和母亲大哥三人、都去进工厂工作,只不过这得等一个契机。”

“先还是打鱼吧,等社会治安稳定了再说。”

“老二、这以后进厂真的那么好?比种地还好?”张二河仍旧有些不甘心的询问。

“唉~老爹,你见过哪个农民种几亩地能翻身的?进工厂就不一样了,这国家打了这么些年仗,现在这边好不容易稳定,不得要发展建设,发展不止要农民供粮,也更要工人建设,而且解放军这边就是以工农阶级起家的。”

“现在若是进厂做工人,搞不好以后就会被国家给收编。”张丰以半开玩笑的语气、道出了今后的路。

“哈哈,那这样进厂以后,你爹我也算是有国家编制了。”张二河笑着摇了摇头,觉得不可能。

对进厂工作他是没啥抵触的,啥样的苦没吃过,就是有些放不下,要分土地的那则消息。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362231/27725557.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