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叔嫂联手
嘉庆快不行了,这条消息并非是汉军情报司部署在北地的细作打探得来。
应该说,这则足以撼动天下局势的消息,早就已经在北京城闹得满城风雨。
先不说嘉庆只是病倒,还没死,就算嘉庆真的忽然驾崩,那消息也不该走漏的这么快。
反而是要严防死守,不能让消息过早的泄露,从而动摇局势人心。
然而,消息还是泄露了,泄露的速度非常快,甚至还在短时间内就传回了北京城。
不光是京师里的普通百姓,就连那些旗人权贵们,都觉得嘉庆可能要没了。
而造成这一切的幕后推手,不是别人,正是嘉庆的“好兄弟”,同样也是曾经与嘉庆争夺过皇位,失败以后又被嘉庆大度委以重任的成亲王永瑆。
后世对于这位成亲王,印象最多的就是极度吝啬,甚至王府的马死了都要秉承不浪费的原则,将马肉烹煮吃了。
有关吃死马肉的故事,还被拍到了影视剧《乾隆王朝》。
当然,实际上的这些吝啬记载,出自有名的野史笔记《啸亭杂录》。
之所以被许多营销号广泛利用,甚至还拍成了电视剧,主要在于《啸亭杂录》的作者很有来头,是跟嘉庆同时期的礼亲王昭梿(代善的子孙)。
不过,这并不说明《啸亭杂录》可信,因为《啸亭杂录》的出书时间,是在昭梿被嘉庆废黜王爵后,万念俱灰之下才开始写的野史笔录。
里面不光写了永瑆吃死马肉,为人暴戾,极度吝啬,还写了纪晓岚狂悖自大,公然怒怼乾隆文化造诣低……等等与正史出入极大的内容。
而且,《啸亭杂录》里面除了昭梿自己以外,剩下的满汉权贵、诸王大臣,几乎全被喷了个遍。
具体是否采信,全看个人自行判断。
不过,满清正史和《啸亭杂录》倒是都记录了永瑆才华横溢,其文才书画上的造诣,甚至能位列满清200多年里的文榜前十。
这还要说到一个多月前,嘉庆听闻关外老家被汉军渡海突袭,急火攻心之下忽然病倒。
避暑山庄内随行的中枢重臣,为了稳定人心,便临时推举了同样随行的成亲王永瑆出面,领导军机处对一些重要紧急的军国要事拿捏决策。
这很合理,成亲王永瑆也是军机处的挂名大臣,平时基本不参与决策,只有嘉庆下旨了才会说几句话,把夺位失败后的明哲保身演绎到了极致。
但现在,机会递到了眼前,永瑆可以说是当场便抓紧了。
反正也不知道是怎么弄的,军机处名义上的领班军机大臣董诰装聋作哑,作壁上观,而嘉庆的皇后钮钴禄氏,干脆明确支持小叔子永瑆领班军机处。
这一切的一切看似离谱,但又充斥着合理。
因为嘉庆确实是病倒不能理政(至少短期内难以恢复),而满清又处在风雨飘摇的动荡之中,不可能放任权力真空那么长时间,总得需要一个皇帝、再不济也得是太子亲王来监理国事。
雍正废除了太子制,改为秘密立储,满清已经没有太子。而道光这时才十几岁,嘉庆都是亲政才两年,哪有空跟大臣们表露自己属意谁继位。
道光不能上,那有能力,又有经验,关键名声还不错的亲王,就只有永瑆一人了。
刚好永瑆又是挂名军机处,上手处理军国要事好歹也算名正言顺,也有足够名望能镇住朝中大臣。
关键,这些还有着先例可循,多尔衮和大玉儿嘛!
不过是叔嫂联手,皇父摄政而已。
后面慈禧不也玩了这么一手,跟鬼子六叔嫂联手干翻了咸丰留下的顾命八大臣,之后独揽大权主导了“洋务运动”。
皇后钮钴禄氏会跟永瑆联手也不奇怪,哪个后宫妃嫔不想自己的儿子做皇帝?
历史上,嘉庆突然驾崩,满朝文武没找到传位遗诏,皇后钮钴禄氏仍旧决定让道光继位。不是这位皇后大度放得下,纯粹是嘉庆死的太晚了,道光羽翼已经丰满,真要是让自己儿子当皇帝,怕是太后的岗位都要取消了。
现在不一样,嘉庆病倒太突然,皇后钮钴禄氏又是今年刚晋封皇后,正是野心膨胀的时候。亲儿子虽然年纪还小,但排位非常靠前,就排在道光的后面。
只要把道光弄下去,那皇位的竞争压力没人能跟他儿子争。尤其现在的道光也太年轻,正是叔嫂联手搏一把的好机会。
凡事就怕有先例。
多尔衮和大玉儿叔嫂联手,最后是小娃娃福临躺赢做了顺治,未尝他们俩叔嫂联手,不能谋夺皇位龙椅。
永瑆和嘉庆的新皇后钮钴禄氏,这对叔嫂各怀鬼胎,意图效仿顺治朝旧事。
他们先是封锁了避暑山庄,让重病的嘉庆无法与外界接触,接着又以皇后支持和永瑆自己的强势,夺取了军机处领班席位。
原领班军机大臣董诰自请回家养老,但被永瑆驳回,仍旧让其行走军机处。
军机处一应大臣班子全都不动,只超擢提拔了恭阿拉(皇后父亲)为礼部满尚书,原满尚书逢春重病赏假。同时额外赏赐远在外面领兵打仗的英和、刘墉一人一个太子太保加衔,以安定其心。
总之,这么一连串操作下来,大清的中枢班子似乎没动,似乎又变化很大。
军机处中作为嘉庆唯一心腹的王杰(傅森数月前病逝),因为“腿疾”辞官归养,永瑆没有驳回,而是给予太子太傅加衔恩荣。
……
承德这边,避暑山庄忙着搞叔嫂联手,政变夺权。
北京城里的旗人官民,同样快速知道了嘉庆病情,甚至还谣传嘉庆已经快不行了。
避暑山庄里的满清中枢压根来不及辟谣,或者也没那个精力去管京师里的旗人怎么想。
反正,就是一团乱,永瑆想效仿叔嫂联手夺权,但他们的操作太过粗糙。而且也没有多尔衮那么大的权势,满清也不是刚入关那会的草创,所以权力确实夺到了,可暴露出来的问题反而更大。
发给在外领兵打仗的英和、刘墉的太子太保加衔,不能说完全没用吧!
但也是让他们一眼就看出来端倪。
大汉部署在北地的细作,只是捕风捉影将嘉庆可能出事的线报,给送回了南京。
而已经赶往徐州的英和、刘墉,却是敏锐察觉到,嘉庆可能真的出事了,还不简单患病的出事,而是发生了什么关乎到权力政治上的大变故。
徐州,府衙。
现在已经变成了英和南下大军的临时指挥驻地,徐州城防也已全部移交给了江北总督兼江北提督大帅英和。
入夜时分。
“来人止步!”
“铿~锵!”
门前卫兵的喝止和拔刀声响起。
铁保连忙上前说道:“烦请通报,漕运总督铁保、江南河道总督康基田,求见英和大帅!”
听到是两位总督深夜造访,卫兵没有立刻放行,而是迅速跑开一人,进到衙门内通报。
过不了多时,卫兵去而复返,不再拦阻。
康基田拱手:“多谢。”
两个人快步进入衙内,没走几步路,就看到正深夜点灯,看着徐州城防图的英和。
康基田和铁保见此状,互相对视一眼,而后没有主动开口,就这么在门口躬身站着。
英和也仿佛完全没有注意到他们,就这么仔细研究着徐州的城防山水图,好像图里藏着什么制敌获胜的关键一样。
大概过了快半个时辰,两个人都站的有些腰腿酸麻了。
英和这才忽然拿起茶杯,似是无意摇头吹了几口:“哎呀,是康大人和铁大人来了,本帅刚才研究如何破敌守城,却是太入迷了,居然一时间没有发现二位大人!”
演的很假,也很没有诚意,连虚伪的道歉都懒得说。
但就是这么过分,偏偏康基田和铁保又只能受着,连忙说道:“英帅为徐州劳心劳力,我二人一介戴罪之身,哪敢妨碍大帅的军国要事。”
这话的姿态摆得相当低了,而且开场便点明了自己和铁保的戴罪之身,等于把话柄先递了出去。
如此示弱,倒让英和已经准备好的措辞,都没了用武之地。
毕竟,康基田、铁保两人,说他们是戴罪之身,他们又没有被明确下旨褫夺总督官职。可要说他们还是总督,连漕运和江南都丢了干净,就剩个徐州孤城在了,这还算个屁的江南河道总督和漕运总督。
说白了,这俩人自从退回了徐州就很尴尬,连总督的地方都丢干净了,偏偏嘉庆也不下旨治罪,更没有剥夺他们的总督官职,就让他们非常煎熬。
只能受到徐州知府杨护的胁迫,帮忙守城。
既是害怕朝廷问责算账,又是想要戴罪立功。
而现在,情况却是有些不同了,不是因为英和来了。英和来了,一开始对他们来说,反而还是大问题。
可就在今天白天,朝廷突然给英和下来一道旨意赏赐,赏赐英和太子太保加衔,这种无功而赏,不是出事了,就是出事了。
尤其赏赐的落款,不是他们的万岁爷了,而是换成了成亲王永瑆领班的军机处,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眼看二人如此示弱,英和索性也敞开天窗说亮话:“康大人、铁大人,本帅军务繁忙,二位大人到底有何事,非要深夜造访本帅?”
康基田和铁保异口同声,说道:“今日白天,英帅得圣旨加封赏赐,是故我二人特来为大帅恭贺……”
“打住,要是恭贺的话,那就不必了。”英和摇头。
康基田一笑:“英帅,并非是要恭贺,而是要合作。”
英和疑惑:“嗯?合作?”
“正是,合作。”
铁保跟着附言。
英和微眯起双眼,要是寻常人跟他说合作,他肯定当笑话听了。可现在说的人是康基田和铁保,这二人官秩上跟他差不多,而且又是戴罪之身的尴尬境地。
这种情况下,居然跑来跟他谈合作,那他倒还真想听听,对方到底是要说什么?
或者,能有什么资本谈合作?
康基田收敛笑容,说道:“英帅,万岁爷怕是出事了。”
此话一出口,英和不自觉的眉头微挑,接着又很快舒展。
如此细微的表情变化,还是被康基田捕捉到,他也不等英和做出反应,便继续说道:“英帅或许觉得我是在危言耸听,但英帅仔细想想,今日的圣旨封赏,可有什么问题?”
“圣旨,天子诏书也,落款却不是我大清的万岁爷,反而是成亲王。而且,成亲王又突然成了领班军机大臣,我若是记得不错的话,成亲王此前应该还只是军机处行走。”
“甚至,就连这军机处行走,都显得有些名不正,言不顺。我大清自世宗雍正爷建军机处,可是从未有过亲王行走军机处例,便是昔年雍正爷最信任的怡亲王,也没有行走军机处的待遇。”
英和听到这里,已经忍不住了,当场大怒道:“就凭圣旨和领班军机处,你就敢断定万岁爷出事了?你好大的胆子呀,康大人!”
然而,对于英和的“怒气”,康基田全然没有在意,反而心里暗松口气。
他这波赌对了,英和心底对圣旨也有怀疑。
真要是生气的话,那就不是大吼,而是应该付诸实际行动了。
毕竟,他们可还是戴罪之身,说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已经可以抓人了。
康基田又说道:“若只是如此,当然不能断定。可是,军机处的王杰王大人,却是不在落款人名中了。”
王杰可是嘉庆的心腹,去年又刚刚抬旗,怎么都不可能突然无声无息,就被踢出军机处了。
皇帝可以在军机处踢人,但踢人的前提,必定是那人失宠了。
什么样的情况下,能让一位心腹重臣,还是为其抬旗的汉臣,突然失宠?
真有此事,那必定得是政治动荡的大乱子。
徐州方面得到的消息很少,但还是能从几个人名的消失,还有圣旨的怪异,能够看出不少蛛丝马迹。
铁保又在末尾专门补了一句:“昔年睿亲王与……一同辅佐了顺治爷登基,这才开辟我大清百五十载国祚。”
这话已经不亚于是在明示了。
也只有铁保这个满人,才能跟英和直言不讳的去说。
康基田猜到了,但他是汉臣,许多话都不能乱讲。不过他还是补了一句:“英帅可能觉得这只是我二人臆测,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说句不中听的,英帅您可是万岁爷提拔,才得以做到这江北总督,总揽朝廷数万八旗精锐大军。”
(本章完)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08013/11110673.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