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 第417章 推广拼音

第417章 推广拼音


数日之后,一直在南京赋闲养老的前知府袁树,来到南京行宫拜见皇帝。

    “伪清鞑虏罪臣袁树,拜见大汉皇帝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袁树知道大汉不兴跪礼,但他还是一见到聂宇,便行了个五体投地的大礼。

    南京刚被汉军攻破,袁树虽然带着全城官民投降,但心底到底还是有些政治洁癖,不愿意跟大汉下跪乞降。

    这也不用太过苛责,毕竟大明都灭亡一百五十多年了,中原长期被伪清窃据,放到很多百姓心里都分不清到底谁是正统,谁又是异族了。

    而现在,袁树明显已经想开了,大汉确有鲸吞天下之势,又体恤爱民,与寻常叛军流寇完全不一样。

    若不是袁树已经迟暮之年,他肯定是要从中插一脚,这可是百年一遇的鼎革盛世啊!

    自古胡虏无长运,伪清窃据神器一百五十载,终究还是要还回来的。

    聂宇笑道:“袁公不必多礼,来人,快给袁公搬把椅子过来。”

    聂宇不在乎袁树曾是伪清降官,都嘉庆年间了,读书人只能分为仕宦满清和没有资格仕宦满清的。

    所以,只要你能为官清廉,能为百姓做实事,仕宦满清又怎样?

    袁树行完大礼,心里也终于放松下来,等女官搬来一把椅子,这才缓缓坐下。

    袁树刚坐下,聂宇就说道:“袁公此次过来,应该是已经知道朕要袁公办什么事了……”

    袁树说道:“已经晓得,老朽愿为大汉新朝《兴华正韵》副总裁编纂。”

    他当然愿意,之前都以为要浑浑噩噩,在南京养老,做个新朝鼎革的看客,了却余生了。

    没想到皇帝居然还能想起他,让他做新朝正韵的总裁编纂,哪怕只是副手,那也是总裁编纂了。

    新朝正韵,规范天下各方口音,编成了就是一个青史留名。

    袁树今年已经七十二了,活不了几年了,要是还在大汉新朝做官,就算给他官复原职,可能干到死都没法在新朝冒头。

    而这新朝正韵的编纂,就是他步登天,在新朝史书留名,参与这场鼎革盛事的捷径。

    聂宇笑问:“袁公不怕天下读书人的谩骂?”

    他可是让人给袁树说过,这新朝正韵要以江淮话为准,摒弃传统读书音,统一各地口音语系。

    百姓可能都还好说,只是发发牢骚,但读书人肯定反应强烈,这等于是拿走了他们对知识的垄断权利。

    袁树忽然也笑着回答:“有什么可怕的,老朽今年都七十二了,等老朽编完新朝正韵,天下读书人总不至于来掘老朽的坟吧!哈哈!”

    看的这么明白?

    也是了,都七老八十了,袁树已经无所畏惧,你总不至于来他家,挖他袁树的坟吧?

    袁树的意思很明确,他想要身后名,生前的不用管。因为他确实年纪很大,活不了几年,能坚持编完新朝正韵就够了。

    聂宇点头:“既然如此,那就一切都交给袁卿和罗卿了。”

    “臣遵旨。”

    袁树起身应道。

    这就是正式接下了担子,而另一个总裁罗典,还在湖南那边没来南京,老人家年纪大了,虽然身体还算硬朗,但没那么快到南京。

    说完编纂正韵的事情,聂宇接着又掏出一本册子,这册子是他编写的,花了好几天时间才弄完:“罗卿还需要等等才能到南京,《兴华正韵》的编纂暂时不着急。倒是朕这里有一本册子,袁卿可以先看看!”

    袁树听到是皇帝给的册子,立刻小心从女官手中接过。

    翻开一看,第一感觉,这字有些难看了,写这奏册的官员,应该是有些疏于书法上的习练了。

    往后翻看,这都写的什么?

    这些奇形怪状的字符又是什么意思?

    “啊……呜……鹅?”

    袁树下意识循着字符下面的注音轻读了出来,越读越觉得疑惑,这些字符到底干什么用的?

    按着往后看,才发现前面是二十六个怪异字符,还有字符的对应注音,到了后面,则是篇《三字经》的选文段落。

    《三字经》没什么好奇怪,但在于《三字经》的每个字上方,都有用怪异字符组合而成的符号。

    这是……以字符注音?

    袁树虽然一大把年纪,但记忆力还算可以,前面的字符注音都记得很清楚。

    他心里隐隐有所猜测,居然循着字符注音,开始认真读了起来:“人之初,人,日鹅恩人……”

    啪!

    袁树反应很快,几乎瞬间就将册子合上,眼神已经无比震撼。

    袁树颤颤巍巍:“陛下,这……”

    聂宇笑道:“朕将其命名为拼音法,或可递补现有的切音之法。”

    听到皇帝这云淡风轻的话,袁树心里已然如同晴天霹雳,这何止地是能递补现有的切音之法,就算取代切音法,应该都没啥大问题。

    袁树作为传统的切音法读书人,对切音法不是没有了解,他只是简单拼出一个“人”字,就已经能够判断出,皇帝给他的这套拼音法,与切音法相比,到底有多大的差异。

    简单举个例子,这切音法相当于原始后世的原始计算机,不仅体积庞大,内存极小,造价高昂,操作起来也是麻烦到一般人不可能学会。

    拼音法不同,拼音法就好比最新的笔记本电脑,虽然也要花钱,但价格便宜了不知多少倍,功能和上手速度,都比原始计算机优秀了不知多少倍。

    聂宇看着袁树眼中的震撼,心知自己目的差不多算是达成一半了。

    拼音大法,就是他想出来,对付古代正韵和切音法的杀招,同样也是普及推广全民教育的最重要一步棋。

    若是只规范正韵口音,老百姓的受教育成本依旧高的吓人,全面扫盲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任务。

    但拼音法就不同了,只要拼音法能推广开来,老百姓的识字成本,起码能够降低一大半。

    不要觉得不可思议,因为这才是古代读书人真正高明的地方,这识字的注音之法,自古以来一共经历大概四个阶段:譬况法、读若法、直音法、反切法(切音法)。

    譬况法属于最早的识字法,战国时期就已经在贵族中普及使用,它的识字原理就是用单纯的语言去描述汉字的发音,一般分为口势譬况、舌位譬况、送气急缓和声调长短譬况。

    这套譬况法,还在《管子》里记录过一篇小故事,齐桓公和管仲秘密商议攻打莒国,结果没几天就走漏风声,一查才知道是大臣东郭牙走漏。齐桓公问东郭牙怎么知道,东郭牙回答看齐桓公和管仲的口型手势,判断他们说的是莒字,推测要攻打莒国。

    譬况法虽然形象好用,但其识字过于笼统,普通人学习很难精准掌握。

    譬况法很快就被淘汰,进入第阶段的读若法,读若法感觉有点脱裤子放屁。

    它的注音规则是以同音字或近似字,对被注字进行注音。

    好处是简便易懂,坏处是不够精确,而且许多注音字,不乏有多音字,甚至变音字,时间一长,注音就不对了。

    读若法也被淘汰,经过改良变为直音法。

    直音法不再用近似字注音,而是以完全相同读音的字进行注音,大大增加了注音的准确性,缺点就更明显了。

    因为直音法不可能每个字都能找到同音字,要么找不到同音字(暖、水、牛),要么就是被注音字很简单,但注音字为超级生僻字。

    《辞海》:“(直音法)无同音之字则其法穷,或有同音之字而隐僻难识,则其法又穷。”

    两个字,坑爹!

    现在的伪清,属于第四阶段的反切法,也可以说是切音法,它的注音规则是以两个字来为一个字注音,不必强求同音字和生僻字。

    说的简单些,就是用前一个字的声母和后一个字的韵母,来拼出新字读音。

    怎么样?

    听起来是不是很像拼音法?

    拼音法也是以声母和韵母,进行配合注音。

    这给了反切法极大的推广空间,不必再像前三者那样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无法持续推广。

    但反切法不代表就完美了,它也有一个致命缺陷,那就是用来切音的字,往往不完全固定,比如“武”字切音标准为“文甫切”,但也可以是“闻斧切”、“温鲁切”等等。

    而且,为了防止注音冲突,每个切音字,用来切音的两个字,都比注音的那个字更复杂。

    说人话,就是你要学会一个字,你得先学会另外两个字。

    如此带来的就是识字成本的无限拔高,这也是为什么古代百姓很难学到知识,就一个识字便能让百姓倾家荡产。

    聂宇目前搞不起义务教育,最大的财政负担就在这,切音法跟特么脱裤子放屁一样,纯耗财政物力。

    所以,必须对切音法进行改革,拼音法虽然也要先学拼音,但拼音只有固定的二十六个声母和韵母。

    学会了,就能拼读所有汉字,远比切音法简便。

    不要说什么拉丁字母问题了,聂宇现在要的是推广教育,这些细枝末节的谁特么在乎?

    唯一的问题就是口音,现在的汉语口音有入声,包括逐渐京片子化的北方口音,全都保留了入声。

    所以拼音法没法全盘套用,必须做出适当修改。

    聂宇郑重说道:“朕的这套汉字拼音法,并不完善,需要袁卿想办法,进行修正完善。袁卿可以去礼部找人帮忙,这不是为了朕一家之国,也是为了大汉的天下苍生。”

    袁树听到这里,心中震撼消去,取而代之的是无与伦比的振奋,仿佛焕发了人生的第二春。

    陛下已经给了他机会,那他也决定好了,就算拼了老命,也要将拼音法完善,并且推广天下。

    这势必遭到天下读书人群起而攻之,但他不在乎,读书人骂他怎么了?

    总不能跟他老头子动手,而且他还是身负新朝皇命。

    拼音法只要推广开来,匆匆百年一过,什么青年才俊,都成了一抔黄土,而他袁树却能为后人铭记。

    生前骂名,身后流芳百世,干了!

    (本章完)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08013/11110698.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