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这年冬天的第一场雪
送走那些不怀好意的左乡右邻,今冬的第一场雪也下来了。
天地间乌沉沉的,雪花“簌簌”落下来,细细碎碎。
“这下的要是灰面,该多好啊!”宋明珠袖子着手,望着天感慨。
“我们也希望是呢!”梅氏笑着道,“你看会儿就进来屋里,别冻到了!”
这会儿还没有冷到要跺脚的地步,宋长河就坐在堂屋里改脚踏犁。
之前只想了个头就去搞自来水了,如今有了龙骨水车的经验,他又把这事儿重新捡了起来。
他知道该怎么让耕犁自己往前走了!
“怎么走?”宋明珠搭话。
“用木链!”宋长河兴奋地道,“就像翻车那样,用木链把前后两个转轮连起来,再一个人踩,就可以往前走了!”
“不愧是宋明珠她爹!”宋明珠“啪啪”地给她爹鼓掌。
很好,她爹已经摸到轴承联动的门槛了,回头自来车就安排上!
伍老娘也没闲着,先帮媳妇收拾藕粉。
经过断断续续的收藕、制藕粉,梅氏拢共制了五十多斤藕粉。
再多的也不敢搞了。
梅氏赶在变天之前买了两个大坛子,把藕粉收好,只留了一点在外面,供自己家人吃。
就这一点,宋明珠还分了一半送去给她师父。
另外还有梅氏熬的一罐子猪油。
好在这回是她大师父,收了藕粉也没多问,只感叹了一句:“你们有心了!”
她这个徒弟家,日子好过了也还没几天,就这么想着他们,委实有情有义。
只可惜她这个弟子是个小姑娘,他自己又如风中之烛,怕是不能看到她走得更远。
大师父感伤了片刻,又道:“我听说唐知县先前给你送了几本蒙学书籍,你拿过来,我给你批注一下。”
上辈子多年的读书经验,让宋明珠顿时有种大事不妙的感觉。
“这天一日比一日冷,如今雪还不算大,但过几天就不好说了。风大,路不好走,你就不要再来了。”
大师父也发自内心地为小徒弟考虑。
“回头让你爹过来把书拿回去,就在自己家里先读吧。不懂的地方,等天气好了再来问我。”
“啊?”宋明珠满脸难以置信地望着她师父。
哎哟喂,她只是来送礼的,怎么就收获了一堆寒假作业呢?
但一看大师父那张饱含期待,又无处安放人生信念的脸,宋明珠只好乖巧地应声:“好的,师父!”
凑巧王伯拿了块木板,准备把棚屋的门再加固一下。
“爹!”宋明珠戳戳她爹。
师父有事,弟子服其劳。如今宋明珠小,便由她爹代劳。
宋长河接过王伯手里的活儿,麻利地把门加固。
一事不劳二主,他又检查了下棚屋。
这棚屋夏天的时候宋长河跟二子狗子爹才修过,没什么大问题。一些小裂缝,宋长河当场就和了泥补上。
“这屋子,今年冬天没问题了。”宋长河打包票。
宋明珠这才放心。
“师父、王伯,你们要好好的!等天气好我就过来看你们!要是有事,王伯你就去我们家找我爹!”宋明珠殷殷叮嘱她师父两个。
幸好他们这山矮,也没什么树,没有豺狼虎豹,倒不用操心更多。
宋明珠出来时脚上穿的一双布鞋,宋长河怕她打湿鞋子,脚受冻,顶着她来的。
回去自然也要顶着回去。
宋明珠不用自己走路,就给她爹当围脖,两只胳膊捂着她爹的脑袋,给她爹挡风。
父女俩就这么顶着风和薄雪下山,雪粒落到宋明珠脖子里,惹得宋明珠“叽叽咯咯”地笑。
“明珠啊,来年啊,我们家一定会更好!”
“那当然了!明年爹你多挣点钱,给我们家换成青砖大瓦的房!”
“好嘞——”
王伯目送了他们一路,等看不到人影了,才把门给掩上。
“还是家里暖和啊!”宋明珠一回到家里就嚷嚷。
伍老娘把她拉过去暖手,梅氏则招呼丈夫赶紧换上布鞋。
——宋长河出去,脚上穿的是双木屐。
一家人围成一团说话,大黄大乖小花也围过来,趴在宋长河专门给它们整的稻草窝里,互相取暖。
梅氏琢听女儿的,找了两件细麻布的衣裳,缝成一件双层的。
倒也不难,因为塞芦花也是这样搞的。
等到天气暖和了,把芦花取出来,再把衣裳拆开,就又变成两件了。
“这鸭毛鹅毛要怎么弄?就这么塞进去吗?”梅氏问。
其实羽绒服怎么做的宋明珠上辈子也没见过,不过她也知道最好的材料是鸭或者鹅肚子上那片绒毛。
但绒是肯定没有那么多绒的。
她娘都快把周围几个村的鸭毛鹅毛薅光了,才收了轻飘飘的两箩筐。
宋明珠就想,那羽绒服钻出来的绒也是一根一根的,想必道理大差不差。
“那不行!得把上面的毛剥下来,捻成一根一根的绒,再塞进去。”
这又是个细致活儿。
好在大家都在猫冬,没什么正经事儿,梅氏也就没多计较。
宋明珠也帮着把一根根羽毛上的细毛毛撸下来,然后两个手指头捏着一根细毛毛反复搓。
宋小花觉得好玩,伸出爪子来扒拉。
“哈秋——”大黄打了个喷嚏,带着大乖把窝拖远了。
“娘,我们这儿有桐油吗?”
宋明珠挑了一根大鹅毛,一边逗小花一边问她娘。
“有是有,但不多。”梅氏道,“你嘎公嘎嘎家门口就有一棵桐子树。”
嘎公嘎嘎是这里的方言,外公外婆的意思。宋明珠第一次听说,十分新奇。
“就是外公外婆吗?”
“你跟谁学的这叫法?”
“高小胖呗!哦不是,高元佑呗!”宋明珠毫不犹豫地拎出小伙伴,“他说他娘是江陵县那边的人,他外公外婆离得很远很远!
江陵县不就是汪伯伯那边吗?我看着也不是很远啊!”
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这时代女子出嫁之后,除非有大事,否则不兴回娘家。所以梅氏嫁来宋家台这么多年,也就回门的时候回去过一次。
说不想爹娘,那是假的。
但想又如何?
回去也不过是客人而已。
梅氏还年轻,所以才会在意这个事情。
像伍老娘,她早就不去想这种事了。
梅氏不欲跟女儿讨论这个话题,便问:“有桐油又怎样?”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12074/25685130.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