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偏远的哈龙小学
红河州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凡是刚开始走上工作岗位的老师,都要先到偏远的山区去磨炼几年,杨文枫也不列外。
洛恩是红河县最偏远最贫困的地方,红河县属于红河州的贫困县,贫困县里的贫困乡,雪上加霜,杨文枫要去的地方是洛恩的一个哈尼族寨子。
哈龙村是一个纯粹的哈尼族村落,向灵芳想让杨文枫带她去玩几天,杨文枫欣然同意。要走的那天,她把孩子交给爷爷带着带出去玩,她怕孩子看见她走,撵着哭闹,更怕会因此而舍不得孩子。
杨文枫的母亲刚过世没多久,杨明德就重新找了一个老伴,丁敏芝有一个儿子,已经参加工作,很少回家。杨明德就带着孙子住到了她家里,老家的房子长期没人住,只能用一把笨重的铁锁锁上了。
为了方便出进,杨文枫买了一辆摩托车,到洛恩哈龙小学时,天差不多快黑了。 学校的条件比向灵芳想象中还要差,连老师住的宿舍都是用土基砌成的,老师大部分都是外地的,不会说彝语,也不会说哈尼话。
哈龙村在半山腰上,山顶是成片的原始森林,山腰和山脚都是哈尼梯田。学校附近没有集市,连小商店也没有,老师有需要的东西,只能到乡镇的集市上去采购,最近的集市离哈龙村至少也有二十公里的路程。公路全都是土路,凹凸不平很难走,底盘太低的车不敢进去。
杨文枫一个人带一个班,语文,数学,音乐,美术所有的课程都是他上,学生很听话。连着校长算进去,学校总共只有七八个老师,凡是能留下来的老师,都是特别好的。
对于爱吃水果的向灵芳来说,水果成了奢侈品,因为离集市太远,平时没有时间去买。有时候班里的学生会送一些给他们,但那毕竟是有限的。只有等到周末的时候,他们才可以骑车去集市上采购一些,公路两旁的田埂上有许多野菜,回学校的时候顺带着采摘回去。
那个星期天突然下起了毛毛细雨,土路变得很滑。杨文枫带着向灵芳骑车往学校的方向走,可能是骑车骑得太久了的缘故,杨文枫觉得脚有点发麻,控制不住方向,他捏住刹车,想要停下来,可是车轮不听使唤,两个人一起随摩托车从公路上滑了下去。
幸好他骑得不快,并且及时刹住了车,摩托车只是歪倒在一片木薯地里,要是再往前一点点,就是悬崖了。向灵芳没摔到哪里,杨文枫的左腿被摩托车压在底下,动弹不得,一会儿就肿起来了。
向灵芳使劲把摩托车抬动了一下,帮助杨文枫把腿挪出来,摩托车是没办法再推到公路上去了,手机也没有信号,他们俩能做的只有等,等着有路过的人去帮他们。远看着天就要黑了!向灵芳开始着急起来。
“灵芳,你冷了吧?快去树底下捡一点干柴过来,我们得烧一堆火,上面路过的人才能看到我们,顺便把衣服也烤干,不然会感冒的,雨没下多久,树底下的柴应该还没有淋湿。”杨文枫看着向灵芳心疼地说。
“难道要一直这样等下去吗?如果没有人从这里经过的话我们该怎么办?”灵芳垂头丧气地说。
“趁现在天还没黑,要不你到公路上去试试有没有信号,有信号的话打个电话给校长,让他来帮我们,等会手机没电了更麻烦。”杨文枫想不到更好的办法了。
“还是没有信号,我们只有等了,要不我一个人先在公路上等会儿,看看会不会有人经过。”灵芳大声地说。
“灵芳,你还是下来吧,这么晚了不会有人走路的,要是有摩托车经过,我们在这也能听见声音的。”杨文枫不想让她一个人在公路上。
火烧的很旺,灵芳依偎着杨文枫,轻轻地帮他揉着受伤的地方。
“灵芳,让你受委屈了,原来以为当上老师就能过得好一点,没想到我不但顾不了你们,还让你们也跟着我受苦。”说着杨文枫把灵芳搂得更紧些。
说来也真是巧,哈龙小学的老校长也正好骑着摩托车从洛恩回学校,听见摩托车声后灵芳赶紧跑到公路上去拦着。
“哎哟!这不是杨老师的媳妇吗?天就快要黑了,你一个人在这儿做什么呢?”那个时候在那里看到她,老校长觉得很奇怪。
“真巧啊!碰到校长了,谢天谢地啊!是这样的,杨文枫骑摩托车带着我回学校时,由于下雨路滑,不小心从这里掉下去了。”说着灵芳指着在下面烤火的杨文枫。
“老校长,我腿受伤动不了啦!本来想打电话给你的,可是手机又没有信号,没打成,就只能在这里等,现在终于等到你啦。”灵芳刚说完,杨文枫接过话大声地喊道。
“严不严重呢?我看看,你今天运气好,如果我不是因为有事情回来晚了的话,你是等不到来帮你的人了,到了晚上这里连个鬼都没有。”老校长说着话就已经走到了杨文枫的面前。
在老校长面前,杨文枫像个孩子一样,不好意思地笑着,老校长费了很大的劲,才把杨文枫背到公路上。
“你的摩托车比我的还大,今天晚上我是没本事把它推上来了,你看这样行不,我明天早上从村子里叫几个小伙子来推,得推到镇上的修车铺去,摔坏了好几处,现在先送你去医院把腿处理一下。”
“校长,真是给你添麻烦了!等好了以后我一定要好好感谢你。”
“是啊!今天晚上如果不遇到你,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杨文枫和灵芳感激地对校长说。
“不用这么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以后骑车走这种路要小心一点,灵芳你只能委屈一下坐杨老师的后面了,将就扶着她,小心一点,路太滑了。”说着校长小心翼翼地把杨文枫先弄上了摩托车。
在医院呆了两个星期后,杨文枫就回学校了,时间长了他怕影响孩子们的学习。班里的学生小龙知道杨老师的腿受伤后,特意从家里拿了一些土鸡蛋送给他。
“杨老师,我妈妈说要多吃鸡蛋你的腿才好得快,这是我家养的鸡下的蛋,很好吃的,你吃完腿就应该好了。”孩子仰起稚嫩的小脸说。
看着孩子淳朴的脸蛋,杨文枫特别感动,小龙家很穷,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带着他在家里种着几亩田地,他们几乎没什么其他的收入来源,种出的大米只够自己家吃。
小龙一年四季都穿着塑料凉鞋去上学,冬天的时候冷得直哆嗦,不光是小龙那样,其他的同学也是那样,他们连几十元一双的鞋子都买不起,厚的衣服也基本没有,每当冬天的时候,破旧的教室里就会传出咚咚咚的跺脚声。因为老师告诉他们,冷的时候就跺跺脚,让身体活动一下就不会那么冷了!
无论下课怎么闹,只要上课铃声一响,孩子们就立刻安静下来了,他们都知道,读书的机会对他们来说太难得了,有的同学要走好几公里的路程才能到学校。
作业不多的时候,小龙和同学们会结伴去挖野菜送给老师,孩子们都喜欢夏天,因为夏天不冷,野菜又多。哈尼梯田里的禾苗绿得发亮,孩子们的皮肤被晒得黝黑黝黑的。
杨文枫也喜欢夏天,他会看着梯田里的禾苗发呆,风暖暖地吹过时,梯田里翻起绿色的波浪,一浪接着一浪的,像一片绿色的海!有时他也想要离开小村庄,到条件更好的地方去,可是当看到孩子们淳朴的笑脸,和渴望知识的眼神时,杨文枫又不忍离去。
当地村民都清楚,有老师愿意留下来,是多么的不容易啊!要克服艰苦的条件,拋下自己的小家庭,丢下自己的孩子……因为知道老师的辛苦,所以同学们都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爱护留下来的每一个老师。
相比较起来,杨文枫家还算是近的了。有一个老师是从曲靖过去的,只有到了寒暑假的时候,她才能回一次家。外地的老师听不懂哈尼族的语言,小一些的孩子不会说汉语,教起来比较吃力,杨文枫会说一些哈尼话,教起来就轻松一些。
曲靖的老师教了七年了!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他都一直坚持着,他知道那里很难找到老师。后来他干脆把妻子也接到学校,在那里安了家,一眨眼,他们的孩子已经上大学了。有些老师因为吃不了那个苦,教了没多久就要求调走!也有些老师坚持了一两年,因为家人反对最终也走了。
老师常常换,对于孩子们来说是非常不好的,哈龙村的孩子不太会说汉语,刚刚开始适应了一个老师,老师却又要走了!他们只能重新去适应一个新的老师。
向灵芳只能两边跑,学校呆得久了,会思念在县城的儿子,在县城久了,又思念杨文枫,只有放寒暑假的时候,他们一家三口才能团聚在一起。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13797/25051623.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