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第一所华兴希望小学落地
几个月后,在红旗小学所在乡镇的中心地带,第一所“华兴希望小学”拔地而起。
这所学校没有选择在更偏远的原址重建,而是建在了交通相对便利的乡镇中心。
这个决定经过了深思熟虑——虽然部分孩子上学路途变远了,但集中办学能够惠及全乡十几个村寨的适龄儿童,让更多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为了弥补路途遥远的问题,华兴投入专项资金,不仅为学校配备校车定点接送,更建设了设施完善的寄宿制宿舍,并提供一日三餐的营养餐食,所有费用均由华兴教育基金承担。
开学典礼那天,整个乡镇都沸腾了。
崭新的教学楼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标准化的操场上飘荡着欢声笑语。
最让家长们感动的是,学校不仅教室明亮宽敞,还配备了图书室、科学实验室,这些都是他们从未想象过的。
刘振华站在人群中,看着那些穿着崭新校服的孩子们欢快地在校园里奔跑。
刘爱国如今被任命为这所中心小学的副校长。
开学典礼上,他看着台下那些熟悉的小脸,声音哽咽却充满希望:
“孩子们,从今天起,你们再也不用在天不亮就起床赶路,再也不用在漏风的教室里上课了。”
典礼的高潮,是乡党委书记和乡长一同郑重地邀请刘振华上台。
乡党委书记紧紧握住刘振华的手,面对台下众多乡亲和师生,激动地说:
“今天,我们全乡老少能拥有这样一所现代化的学校,孩子们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首先要感谢的,就是刘振华先生和华兴集团的深情厚谊和慷慨捐助!
这不仅是给我们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更是给了我们整个乡镇发展的希望!
我代表乡党委、政府,和全乡一万多名群众,向您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他的话音未落,身着康巴藏族鲜艳传统服饰的家长,便捧着洁白的哈达,怀着最庄重、最诚挚的敬意,缓缓走上台。
在这个位于川西高原的乡镇,敬献哈达是人们表达最高感激与祝福的古老仪式。
他们将象征尊贵、吉祥与纯洁的哈达,一条条轻轻地披在刘振华的肩上……”
一条,两条……洁白的哈达在刘振华的颈肩上渐渐堆积,如同环绕山巅的祥云,又似这片土地上最纯净的雪山,承载着无数家庭沉甸甸的感激与祝福。
刘振华微微躬身,配合着每一位乡亲的动作,他的眼眶有些湿润,每一次哈达轻柔落下的触感,都直抵他的内心。
当最后一位家长代表退后,刘振华肩披厚重的哈达,步履沉稳地再次走到话筒前。
他环视着台下那一张张被高原阳光亲吻过的脸庞——有皱纹纵横却眼含热泪的长者,有神情激动、用力鼓掌的年轻父母,更有无数双清澈明亮、充满好奇与憧憬的孩子的眼睛。
操场上一时间安静下来,只有红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因激动而略带沙哑,却清晰地传遍校园的每个角落: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乡亲,老师们,亲爱的孩子们!”他首先向着台下深深鞠了一躬。
“站在这里,肩上担着大家如此厚重的情谊,我刘振华,以及我们整个华兴集团,都感到无比的荣幸,也感到肩头沉甸甸的责任。”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崭新的教学楼、宽阔的操场,最终落在那群孩子身上。
“几个月前,我第一次来到这里,看到孩子们在昏暗教室里依然渴求知识的目光。
那一刻,我就知道,我们必须要做些什么。
教育,是改变命运最根本的力量,是点亮内心、照亮前路的那盏灯。”
“今天,我们看到了这盏灯,在这里,被点燃了!”
他的声音陡然高昂起来,充满了力量,
“这所希望小学,不仅仅是一座建筑,它更是一个承诺!
是华兴对这片土地、对孩子们的未来,许下的一个庄严承诺!”
掌声再次如潮水般涌起。他抬手示意,继续道:
“有人问我,为什么要把学校建在乡镇中心?因为我们希望,这里不仅能汇聚全乡的孩子,更能汇聚全乡的希望!
这里传来的读书声,将是这片土地最美妙的乐章;
这里走出的每一个孩子,都将是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我向大家保证,这所小学,绝不会是孤零零的一座。它将是星星之火!”
刘振华的手臂用力一挥,仿佛在描绘一幅壮丽的蓝图,“在不久的将来,在更多需要它的地方,第二所、第三所……无数所‘华兴希望小学’将会拔地而起!
会有更多的孩子,能像你们一样,坐在安全温暖的教室里,用上先进的实验室,在图书的海洋里遨游!”
他的话语点燃了所有人的激情与想象,台下爆发出经久不息的雷鸣般的掌声。
“最后,”刘振华的声音恢复了平和,却更显深情,
“我想对这些孩子们说——孩子们,这个世界很大,未来很远。
愿这所小学,能成为你们梦想起飞的跑道。
勇敢地去跑,去飞!无论你们飞得多高、多远,请记住,家乡是你们永远的根,知识是你们最硬的翅膀。
华兴,将会是你们身后永远的支持者!”
他的讲话结束了,但人群的欢呼声却久久没有停息。
阳光洒在他肩头的哈达上,反射出耀眼圣洁的光芒,与他身后飘扬的国旗、崭新的校舍,共同构成了一幅关于奉献、感恩与希望的动人画卷。
就在这片沸腾的欢乐中,第一所“华兴希望小学”的故事,如同一颗充满生命力的种子,随着风,随着人们的口耳相传,飘向了远方的山峦。
而希望的种子,从不单独降临。
开学典礼结束后,几位身着盛装的家长代表没有立即离去,他们互相看了看,最后由一位德高望重的彝族老者走上前,用粗糙的双手捧着一份用红布精心包裹的物件。
“刘总,”老者声音洪亮,带着山里人特有的淳朴,
“学校建好了,娃娃们有福了。咱们的‘华兴兴农合作社’上个月也开张了,这是咱们合作社自己产的第一批高山野山蜜,请您尝尝鲜!”
红布揭开,是几罐晶莹剔透的蜂蜜,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刘振华郑重地接过这份特殊的礼物,心头涌上一股暖流。
他环视着围拢过来的乡亲们,从他们脸上看到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神采——那不仅是感激,更是一种当家做主的自豪与希望。
他举起手中的蜂蜜,面向所有人大声说道:
“乡亲们,孩子们走进了新学校,是我们的第一份礼物!
但这份蜂蜜,才是给我们大家最好的礼物!”
“它告诉我们,咱们的土地能长出希望,咱们的双手能创造财富!
‘华兴兴农合作社’就是咱们自己的产业,从今天起,咱们最好的山货,不再愁卖不上价钱,咱们的劳动,会获得应有的尊严!”
他的话音刚落,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
一位加入合作社的妇女激动地说:
“刘总,我们按合作社教的方法种天麻,长得可好了!再也不用看我男人非要出去打工了!”
不远处,刘爱国看着这一幕,眼角湿润地对乡党委书记说:
“以前总觉得慈善是建一所学校。
今天我才明白,刘总他们做的,是给我们的生活打通了任督二脉啊!
孩子有前程,大人有奔头,这才叫真正的乡村振兴!”
乡党委书记深深点头,目光扫过崭新的校园和干劲十足的乡亲,语气无比笃定:
“教育筑基,产业造血。刘总这是把一颗颗希望的种子,种进了我们土地的深处。
夕阳的余晖为校舍镀上金边,也照亮了乡亲们脸上自信的光芒。
刘振华知道,今天在这里,教育和产业如同飞鸟之双翼,正托举着这片土地,飞向一个可以预期的、充满希望的未来。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16861/43807919.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