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后勤就是战争的血脉
皇家理工学院,一号制图室。
这里是整个学院最核心、也最空旷的地方。此刻,房间里所有的桌椅都被搬空,取而代之的,是一幅覆盖了整个地面、由数十张羊皮纸拼接而成的、巨大到令人窒心息的西域进军路线图。
地图上,山川、河流、戈壁、绿洲,纤毫毕现。
林知节、秦风、孙默,三个决定着大梁帝国军事与工业未来的男人,正围着这幅巨大的地图,神色凝重,一言不发。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硝烟与铁锈混合而成的、战争独有的味道。
“十天。”
最终,是兵部尚书秦风,这位即将挂帅出征的统帅,率先打破了沉默。他指着地图上那条从京城蜿蜒至西域边陲的、用红色线条标注出的漫长路线,声音沉重如铁。
“这是我神机营最快的行军速度。但粮草、弹药、重型火炮……这些东西,至少需要三个月,才能全部运抵前线。而这三个月里,我一万将士,每日人吃马嚼,消耗的钱粮,足以让户部哭爹喊娘。”
“更重要的是,”秦风的眉头紧紧锁起,“西域之地,地广人稀,一旦‘黑狼’部落选择坚壁清野,与我们打消耗战,我这条数千里长的补给线,随时可能被小股游骑兵骚扰、截断。到时候,我这一万精锐,就会变成一万只被困在沙漠里的待宰羔羊。”
秦风的话,说出了所有古代远征将领心中,最深的恐惧。
战争,打的从来不只是前线的勇武,更是后方的血脉——后勤。
孙默,这位痴迷于技术的工部尚书,此刻也收起了平日里的跳脱,他沿着那条补给线走了几步,蹲下身,用手抚摸着地图上的戈壁图案,喃喃道:“车轮,会在沙地里陷进去;马匹,会在戈壁上累死。传统的运输方式,在这里,效率至少要下降七成。”
问题,被摆在了桌面上。尖锐,且致命。
这,也正是“罗盘会”敢于挑起这场代理人战争的底气所在。他们算准了,以大梁目前的运输能力,一场深入西域腹地的远征,足以将其国库拖垮。
然而,林知节,这位从一开始就被迫接受这场战争的人,脸上却没有丝毫的忧虑。
他只是静静地听完,然后,从怀里掏出一件东西,轻轻地放在了地图的起点——京城的位置。
那是一小截黑色的、造型奇特的铁条。截面,呈现出一个标准的“工”字型。
“既然传统的路不能走,那我们就自己,铺一条新路。”林知节的声音,平静地响起。
秦风和孙默同时抬起头,露出了不解的神情。
“林大人,你的意思是……修驰道?”秦风立刻摇头,“不行,远水解不了近渴。等我们把路修到西域,黄花菜都凉了。”
“不,不是修。”林知节的眼中,闪烁着一种名为“系统工程学”的、让这个时代的人感到陌生的光芒,“是‘拼’。”
他走到地图旁的一个大木箱前,将其打开。
箱子里,装满了各种各样奇特的模型。有和他刚才拿出来的一模一样的“工”字型铁条,有小巧的车轮,还有统一规格的小木块。
“我称之为,‘钢铁驼队’计划。”
林知节的声音,像一位正在向客户展示划时代产品的总设计师,充满了自信。
他将那些模型,一一摆在地图上,一个全新的、革命性的战争后勤体系,开始在这间小小的制图室里,被具象化。
“第一,运输方式革命。”他拿起两根“工”字型铁条,将它们平行摆放在地图上,又将一个装着四个小轮子的底座放了上去,“我们不修路,我们只铺设这种标准化的‘预制轨道’。每一段轨道长一丈,宽四尺,由工坊提前铸造好。大军所到之处,工兵营便在前方同步铺设。马拉着车厢,在轨道上行进,其运力与速度,是普通马车的十倍以上。最重要的是,它可拆卸,可重复利用。前线推进到哪里,我们的铁路,就跟到哪里。”
孙默的眼睛,瞬间就亮了!他一把抢过那截“工”字轨道,翻来覆去地看,口中念念有词:“妙!太妙了!工字结构,用最少的铁,实现了最大的结构强度!而且,预制化……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在后方,像生产积木一样,无限量地生产!”
“第二,物资管理革命。”林知节又拿起几个统一规格的小木块,上面分别写着“弹”、“粮”、“药”等字样,“所有送往前线的物资,全部装入这种标准化补给箱。一箱米是多少斤,一箱弹药是多少发,都有严格规定。如此一来,清点、装卸、分发,效率能提高百倍。秦帅在前线,只需发回军令:‘明日需米三百箱,弹五十箱’,后方就能精准补给,再不会出现账目混乱、物资损耗的问题。”
秦风,这位传统的将领,听得目瞪口呆。他从未想过,打仗的后勤,还能如此“精细”,如此……“有条理”!这已经超出了他对战争的理解。
“第三,信息传递革命。”林知节将几个小小的信鸽模型,沿着铺设好的轨道模型,每隔一段距离就放上一个,“利用这条钢铁补给线,我们每隔五十里,就设立一个‘接力式信鸽站’。任何军情,都可通过信鸽接力传递,从前线到京城,时间可以从半个月,缩短到三天以内。整个战场,对陛下和我们来说,将不再是一片迷雾。”
当林知节将整个“钢铁驼队”体系的模型,在这张巨大的地图上,从京城一直“铺设”到西域边陲时,整个房间,陷入了良久的沉默。
秦风和孙默,都呆呆地看着这条由无数精巧模型组成的、正在向西域无限延伸的“钢铁血脉”,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后勤计划”了。
这是一种全新的、他们从未想象过的、足以改写战争历史的“方法论”!
这,是在用工业的逻辑,去碾压农业时代的战争!
“铁……”许久,孙默才从极致的震惊中回过神来,提出了最关键的问题,“林大人,你的计划,近乎完美。但是……铁从何来?要铺设数千里的轨道,需要的钢铁,是个天文数字。西山煤铁联合体的产量,要同时供给海军和陆军,已经捉襟见肘了!”
“我算过。”林知节胸有成竹,“如果按实心铁轨算,我们确实不够。但这种‘工’字轨,能节省六成的用铁量。再加上,我已说服陛下,暂时削减今年宝船舰队三个点的龙骨钢用量,优先供给西域战线。虽然户部尚书和那帮皇商快要把我的门槛给踩烂了,但……这笔账,他们迟早会明白的。”
秦风,这位大梁的军神,此刻看着林知节的眼神,已经从最初的审视,变成了深深的、发自内心的敬畏。
他走到地图前,单膝跪下,对着林知节,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林大人,秦风……受教了。”他沉声道,“若此‘钢铁驼队’能成,我神机营,将不再是一支远征的孤军。”
“我们,将是把大梁的国土,向西,推进了两千里的——移动长城!”
林知节将他扶起,拍了拍他的肩膀,内心却在疯狂吐槽。
【可拉倒吧,还移动长城……这都是加班加出来的。我的命,怎么就这么苦。真想把这份PPT扔他们脸上……】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17455/23555140.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