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封侯当日惨遭退婚,我转身承袭国公之位 > 第266章 皇帝那个黄口小儿还被蒙在鼓里

第266章 皇帝那个黄口小儿还被蒙在鼓里


“本宫的面子他都不一定给,你自己看着办。”

说完,她就溜达到一边,饶有兴致地看起了热闹。

林渊走上前,拱了拱手。

“王检校有礼了。”

那老者抬起头,浑浊的眼睛上下打量了林渊一番,见他一身锦衣,气质不凡,却带着一股商贾气,眉头便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何事?”

林渊也不恼。

这种技术型老古板,吃软不吃硬,更不吃身份地位那套。

他没有提任何请求,只是看着院里堆放的薪柴,像是自言自语。

“薪柴堆放,最忌受潮。”

“我看检校这边的柴垛,底部都用石块垫高了半尺,还留了通风的空隙果然是行家。”

王检校眼皮都没抬一下。

“分内之事。”

林渊继续说:“只是这柴垛与柴垛之间的间距,似乎近了些。”

“万一哪个柴垛内部积了湿气,又或者生了火蚁很容易交叉传染。”

“不如按品类、干湿程度分区,垛间留出能走一人的过道,既方便检查又能隔绝风险。”

这话一出,王检校手上的动作停了。

他再次抬眼,这次认真地审视起林渊。

“你懂仓储?”

“略懂一二。”

林渊谦虚道,“家中有几处粮仓自己瞎琢磨的。”

“比如粮仓要南北通透,利用对流风带走湿气。”

“比如在墙角撒上石灰粉,既能防潮,又能驱虫。”

“还比如,不同年份的粮食,一定要分开存放,先进仓的要先出仓,免得陈粮越放越陈。”

这些现代仓储管理的基本常识,在这个时代,却不啻于金玉良言。

王检校的眼神彻底变了。

他捋了捋胡须,身体微微前倾:“你说的……很有道理。”

“特别是先进先出之法,可避免谷物积压陈化,好!好法子!”

林渊趁热打铁,脸上适时地露出一丝愁容:“唉,说起这陈粮,晚辈最近正为此事烦心。”

“哦?”

王检校被勾起了兴趣。

“晚辈在城外设了粥棚,赈济流民。”

“可听闻有奸商,用陈米霉米充当新米售卖,这些米人吃了可是要生病的。”

“晚辈就怕好心办了坏事。”

林渊叹气:“只是这陈粮,做得好的,外观与新米无异,我等外行实在难以分辨。”

“不知王检校这等大家可有鉴别之法?”

“也好让晚辈学学,免得被人坑骗害了百姓。”

王检校一辈子跟这些东西打交道,最恨的就是糟蹋粮食和用劣质东西害人的人。

“哼,那些伎俩瞒得过你们,瞒不过老夫的眼睛!”

王检校来了兴致,详细讲解起来:“看色、闻味、试水、捻搓。”

“陈米色泽暗沉,淘米水浑浊发灰,闻起来没有米香,只有一股陈腐的糠味。”

“用手一捻,发脆易碎……”

他将官方查验粮食的一整套标准和流程,毫无保留地说了出来。

林渊听得连连点头,心中大定。

这些,都将是呈上公堂的铁证。

“多谢王检校指点,晚辈茅塞顿开!”

林渊真心实意地再次拱手,然后从袖中取出一本册子,递了过去。

“这是晚辈自己总结的一些仓储管理心得,里面有些小法子或许对检校有用。”

“不成敬意还望收下。”

王检校一愣,接过册子。

翻开一看,里面用清晰的图文,详细画着通风管道设计、防鼠板安装、温湿度记录表格等各种他闻所未闻,却又一看就懂的精妙设计。

这……这哪里是什么心得?

这简直是一本仓储宝典!

……

卫国公府,傍晚。

书房里,魏振国听完林渊的讲述。

“从粮食的质量入手,这是个好路子。”

“釜底抽薪!”

“但是你必须保证证据链万无一失。”

“从粮商,到运输,再到李存善的粮仓,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断。”

“一旦出手就要一击毙命。”

“打蛇不死,那老狐狸的反扑,你承受不起。”

一旁的赵虎,这个常年镇守边关的悍将补充道:

“军中也有粮草官,对粮草的查验,比户部那帮文官严苛多了。”

“咱们军中的标准,精确到每一批粮食的产地和年份。”

“世子需要的话,我可以从镇北军里给你找两个信得过的老粮官。”

“到时候上了公堂,他们的话,分量足够重!”

这真是个意外之喜。

林渊心中一动,军方的人证,这可比任何人都更有说服力。

“多谢虎叔!这可帮了大忙了!”

他对魏振国说:“魏叔,还得麻烦您一件事。”

“动用您旧部的关系,在京城周边,乃至更远的地方,继续收粮。”

“有多少收多少,不论是米是麦,甚至是红薯、土豆这些杂粮,只要能果腹,我们都要。”

他要做的,不只是扳倒李存善。

他还要在这场人为制造的粮荒里,真正地救人。

魏振国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重重地点了点头。

“放心去做!”

……

宰相府,夜色深沉。

李存善端坐于太师椅上,手中把玩着两颗温润的玉球。

心腹在下方低声汇报。

“相爷,百草堂的粥棚,确实为林渊那小子赚了些名声,城中百姓都说他仁义。”

“拦截粮食的行动,大体顺利,只有一些乡间小路,偶尔有零星的粮食运进城,无伤大雅。”

“京兆尹那边,已经按照您的意思,拟定了一份囤积居奇、哄抬粮价的奸商名单,只等您一声令下。”

李存善发出一声冷哼,玉球在掌心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

“仁义?仁义能值几个钱?”

“他那点家底,还能撑几天?”

“等他的银子烧光了,粥棚关门,那些被他吊起胃口的流民,只会更恨他。”

“传令下去,让下面的人再加把火,把粮价给我推到最高点!”

“到时候,就让京兆尹动手抓人,抄没粮仓。”

“本相再开仓放粮,平抑粮价。”

“这泼天的功劳,和京都百姓的感恩戴德,就是本相的了。”

心腹犹豫了一下,又道:“相爷,皇陵那边……最近一直没什么动静。”

提到皇陵,李存善的嘴角咧开一个弧度。

风平浪静?

那才好呢。

说明皇帝那个黄口小儿,到现在还被蒙在鼓里。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18034/23110640.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