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统筹诸事
元和18年7月,夏原到海州和兰州至沙州的铁路均已修通,其他多条铁路也在如期推进中,铁路客货运输更加繁荣。兰沙铁路修通以后,李纯令交通部继续修建沙州到归化的铁路,潘兴法则带人转移到开封,主持修建开封黄河大桥,交通部同步修建开封到深平府的铁路。
开封段的黄河比淮河和兰州段的黄河要宽阔很多,水流也更大,所以建桥的难度也更大,好在潘兴法经过前两次修桥,积累了不少经验,这才敢于修建开封铁路大桥。
潘兴法在修建淮河大桥和兰州黄河大桥的同时,也带出了一帮修桥专家,这些人开枝散叶,到其他地方主持修建中等河流的大桥完全没有问题。
在李纯的规划中,征服夷人以后,交通是个大问题,如果交通不畅,很多较远的地方根本无法统治,非常容易独立。
在南线,可以通过海路到达南洋、天竺和阿拉伯一带,但是到了红海就阻于苏伊士地峡,所以以后必须要打通苏伊士运河。在北线,就只能通过铁路,从沙州到归化,再经碎叶城直达东欧,然后向西一直延伸到欧洲西海岸。
在南线修建苏伊士运河的难度很大,最快也要六七年,慢的话需要十年。在第二波西征中,李纯计划先抢占埃及,然后在开罗找一个当地的造船厂,然后就地改造,从苏伊士通过陆路运去蒸汽机、火炮和其他重要构件,紧急改造建造一批战船,供唐军在地中海及其以西海域作战使用。
与此同时,组织人员开凿苏伊士运河,待运河凿通以后,就可以沟通欧洲南部和北非一带与唐朝的海运,方便对那里的统治。
在北线修建的兰州到沙州,沙州到归化的铁路,目前经济价值都不大,但是继续向西延伸以后,到了东欧、西欧,那里的人口较多,资源也比较丰富,可以发挥巨大的效用。铁路建设的周期比较长,所以必须要提前建设,等到第三波征服欧洲以后,铁路就可以修过去,形成陆上亚欧大通道。
8月份,李纯开始考虑未来新征服地区的人事布局,由于原来的瀚海路只是扩大,实际上是新成立四个路。
第二波次出征的的五个统领当中,严秦是一个老将,自当优先照顾,可以在天竺任总督,也可以在新组建的三个部里选一个任尚书;张广孝和王之孝前面已经参加第一波次行动,如果第二波次行动顺利,可以安排在天竺任总督;吴元济和宋朝隐资历相对较新,只是打一仗,后面可以根据其表现情况酌情安排。
除了几个路的官员之外,其他还有很多郡、领的官员也要提前做出方案。李纯让韩愈提前筹划此事,中书省也参与进来,把合适的人选定好,在部队完成征服行动后,各级官员和公职人员要赶快接上,避免出现较长的真空期。
由于夏原的人口越来越多,必须提前采取疏解措施,李纯非常关注三个新城的建设。在北部科教城新建的华夏矿业大学和华夏军事大学校区,已经完成主体建筑的建设,正在进入收尾阶段,可以在元和19年正式开学。
由于全国采矿业发展非常快,非常缺探矿、采矿的人才,华夏工业大学的采矿专业也成为紧俏的专业,还没毕业就被预定一空。
东部的工业集中区建设的比较顺利,东圩一带的居民认为搬来大量工厂可以带来大量的就业,甚至他们的房子和土地都会升值,采取了比较积极配合的态度。
工商部要求,夏原主城四个区的大型燃煤企业,必须在五年内搬迁到城东的工业集中区,而且要求新的重型工业只能在工业集中区建设。
西部政务区改到夏圩乡后,拆迁工作进展的非常顺利,所有居民拆迁后,统一安置在以夏圩集为中心的一块区域,京畿道负责修建道路,给每个拆迁户分一块宅基地,将拆迁款分给拆迁户,让他们自己找施工队建设。
尽管一期拆的不多,但是毕竟拆了以后也需要有个过渡,京畿道给每户又分了一笔半年的过渡费,让他们先投亲靠友,或者租房子住。
二期、三期的房子暂时没拆,京畿道跟所有居民签好拆迁协议后,就直接将拆迁款发给他们,在夏圩安置区也分好宅基地,让他们提前去建,等建好了再搬迁。
政务区规划建在夏圩以西,一期跟夏圩安置区毗邻,主要是三个部的办公用房、原先留在长安的其他机构、宗室勋贵的居住区等。
迁都夏原时,为了节约资金,朝廷各部的办公用房面积有限,后来随着人员的增加,办公用房非常拥挤。三个新部的办公楼建的比较恢弘大气,每个部的办公面积是以前的两倍,确保新部有足够的办公用房。
李纯还密切关注三个路的发展建设情况,总体来说符真路的发展更好一些,特别是其经济发展势头很猛,采矿业、冶金业、农业、商贸全面开花,矿石、翡翠、宝石、大米、水果大量往国内倾销,从国内赚走了不少钱。
李纯本来的设想是,通过产业政策,把国内的产品往国外多卖一些,实现国内赚国外的钱,没想到符真路搞得太猛,先从国内赚钱。
李纯心想,孙猴子再怎么跳,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大权在朝廷手里握着,肯定要优先保证朝廷的收入、保护华商的利益,决定打上补丁,改变国内的贸易逆差情况。
李纯想了两个办法,一个是必须要对进口的产品征收关税,由财税部负责,对进口的产品全部征收2成的关税,所有关税收入归朝廷,既可以减少逆差,也可以增加朝廷收入。
二是严控夷人地区的产业,国外各路冶金业生产的金属,只能运到国内加工成其他产品,不能在国外进行深加工,国外开采出来的翡翠、玉石、宝石,必须要运到国内进行深加工,不得在国外进行打磨雕刻成珠宝。
李纯认为,后续朝廷持续通过调整政策,形成有利于国内的经济形势。反正核心就是两个,低端产品进口的要征关税,高端的只能在国内生产,再出口获利。
符真路离安桂道比较近,安桂道的经济相对落后一些,其首府钦江府发展的比较晚,跟广州、晋江等地差距比较大,李纯就规定符真路出产的翡翠、宝石,只能卖到钦江府进行深加工,通过珠宝业促进钦江府的发展。
符真路除了经济发展的好,宗教改革的力度也很大,很快就将婆罗门教压制住,让佛教开始复兴起来,虽然说离完全意义的复兴还有一定差距,但是毕竟开了一个好头,以元稹和李德裕的精明,后面必然还会有新的招数推进。
符真路的教育推进的也比较快,唐军占领全境才一年,襄、夷两族的学校就开办起来了,而其他两路只能到元和19年才能开学。
当然,巽他路、瀚海路的条件会差一些,那两路的官员也很努力,特别是巽他路东部的几个郡,原来还是蛮荒之地,居然能在一年的时间就有了明显的气色,真是不容易。
瀚海路的首府未定,周边的安全形势不好,短期内发展经济有难度,但是第二波征服完成以后,会把整个波斯湾沿岸都划给瀚海路,到时候瀚海路真是会富得流油。
全国在5个襄人族群训练了50个襄人团,400个民兵营,由于有了第一波的训练经验,第二波推进的非常顺利。其他族群看到前面出去的三个族群已经开始在夷人地区享受优待、吃肉喝汤,早就开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出去大干一番。
由于新罗族群、扶桑族群都在第二波出征队伍中,很多人都想趁机出去谋个一官半职。
原新罗王金敬熙已经改名为贵黄敬熙,他和藤原义孝、藤原义满商议一番,觉得自己贵为从四品官员,也不可能出去,但是自己子女的前途还是要提前规划一番。
贵黄敬熙说:“我的几个子女都成人了,总不能一直吃闲饭,还是要趁这次出征的时候,找个合适的岗位安置一下。”
藤原义孝说:“我的几个孩子也大了,我们扶桑人要参与征服治理东天竺一带,到时候肯定需要一些襄人官员,必须要提前帮他们谋个位子。”
藤原义满说:“我的几个孩子相对年少些,你们可以先蹚出路,我等到第三波出征时再找机会。”
贵黄敬熙说:“襄人出去发展,公职上有三条路,一是到部队担任军官,二是在郡一级担任科长、科员,三是担任领一级的官员,当然经商也是出路。”
藤原义孝说:“我们都是出身王族,如果经商太丢人,还是进入公职合适一些,我想让我的两个儿子进入郡一级的机构担任科长或副科长。”
藤原义满说:“咱们的孩子都没有在基层任职的经验,显然不适合担任领一级的官员,打仗又有些危险,到郡里任公职最合适。”
贵黄敬熙说:“我已经提前布局,让我家老大在外事部实习了两年,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到时候可以名正言顺的出去任职。”
藤原义孝说:“普通襄人不能在朝廷任职,敬熙兄的这种策略也不错,我家老大走了另外一条路,我让他在民政部实习,但是想办法把他挂在扶桑道鹿州下面的一个县任副台长,到时候就算是平调,也可以搞个副科长,甚至可以升为科长。”
贵黄敬熙说:“还是义孝兄的办法好,我也赶紧办理此事,新罗道很多县令原来也是我的属下,这点面子肯定会给,赶紧也找个县挂职一下,有个级别以后才好到夷人地区正式任职。”
藤原义满说:“看来是我愚钝了,我们虽然不能出京,但是有些汉人朋友可以出京,我也赶紧提前找人帮忙到扶桑道办理此事。”
三人毕竟是王族,在扶桑和新罗毕竟还是有些亲朋故旧,任襄人县令的不在少数,很顺利的就分别给几个成年的儿子办理好了挂职的事,就等着朝廷第二波征服行动以后,再去托关系把挂职的儿子送到夷人地区任职。
进入9月份,李纯发现城内燃煤企业的搬迁有点慢,夏原城内开始了有些空气污染的状况,虽然不是很严重,但是如果不采取措施,等以后污染严重了,治理起来就比较麻烦。李纯认为,燃煤企业就算迁到城东,也会有空气污染,必须想一个替代的策略。
李纯还发现一个问题,随着夏原的有钱人越来越多,他们的家庭都会配备马车,还有一些人拉货会用牛车,城里的牲畜比较多,路上拉出的粪便也比较多。
刚开始还有不少郊区的农民进城拾粪,后面郊区的农民靠卖地、出租房屋也富裕一些了,懒得再做拾粪的脏活。京兆府后来请了一些清洁队,每天清理一次路上的牲畜粪便,消耗资金不说,有的粪便不能及时处理,影响市民的出行。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18350/50288896.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