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准备回四九城
J-8首飞成功的喜悦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在沈飞厂区荡漾开来,激起的涟漪久久未平。
食堂里、车间外,人们谈论的话题都离不开那架一飞冲天的银鹰,言语间充满了自豪与激动。
然而,作为这一切的核心缔造者之一,何雨泽却在首飞成功的第二天清晨,带着一份平静却坚决的心情,敲响了李为国副厂长办公室的门。
办公室里烟雾缭绕,李副厂长和林总工正在兴奋地讨论着后续的试飞计划,桌上铺满了J-8的图纸和数据记录表。
见到何雨泽进来,李副厂长立刻热情地招呼:“雨泽同志!来得正好!我们正在商量下一步的强度试飞和包线扩展科目,你来看看这个载荷谱……”
何雨泽走到桌前,却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俯身去看图纸。
他站得笔直,目光扫过两位领导兴奋的脸庞,声音平稳却清晰地打断了他:“李厂长,林总工,我有件事想向二位领导汇报。”
他的语气让李副厂长和林总工都微微一愣,察觉到了一丝不同寻常。
李副厂长放下手中的铅笔,指了指旁边的沙发:“坐下说。什么事这么严肃?是不是试飞数据有什么问题?” 林总工也推了推眼镜,关切地望过来。
何雨泽没有坐下,依然站着,开门见山地说:“厂长,总工。J-8的首飞已经顺利完成,初步验证了设计和制造的成功。接下来的试飞和调整工作,主要依靠试飞员和厂里的技术团队按部就班进行。我考虑……我的阶段性任务已经完成,是时候返回四九城第三研究所了。”
“什么?回去?”李副厂长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雨泽同志,你没开玩笑吧?现在正是最关键的时候!首飞只是开始,后面还有一大堆难题等着你拿主意呢!你怎么能在这个时候走?”
林总工也急忙附和:“是啊,雨泽!J-8项目离不开你!从气动布局到结构强度,从材料焊接到系统调试,哪个关键环节不是你一手把关?没有你坐镇,万一后续试飞出点纰漏,谁能负得起这个责任?” 他的语气充满了不解和挽留。
何雨泽理解他们的反应,他早已预料到这个局面。
他深吸一口气,语气缓和却依然坚定:“厂长,总工,你们的意思我明白。J-8就像我的孩子,我比任何人都希望它好。但是,我毕竟是第三研究所的工程师,我的编制和主要研究任务都在那里。当初是部里临时派我来协助解决紧急问题。现在,潜伏的敌特清除了,最大的技术障碍攻克了,飞机也成功上天了。最重要的坎,我们已经迈过去了。”
他顿了顿,看向窗外忙碌的厂区:“我出来已经两个多月了。家人还在等我,而且新的预研课题也需要人手。沈飞有您二位掌舵,有林总工这样经验丰富的总工程师,还有一大批优秀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后续的试飞、调整、小批量试制,我相信咱们沈飞的同志完全有能力胜任。”
“有能力是一回事,但有你在,我们心里有底啊!”李副厂长走到何雨泽面前,语气急切,“雨泽,你不知道,你这两个月帮我们解决了多少想都没想到的问题!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还有管理协调上的!你这一走……”
“厂长,”何雨泽诚恳地说,“我不能一直留在这里。我的岗位在三所。国家的国防科研是一个整体,需要各个单位各司其职,又协同并进。沈飞是飞机设计和制造的龙头,我们三所是搞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的。只有两头都强,才能真正强大。我回去,才能把在J-8项目上获得的宝贵经验和遇到的新问题,反馈到更深层次的研究中去,为下一代战机,或者说为J-8未来的改进型号,提供更扎实的理论支撑和技术储备。”
他见两人 眉头紧锁,便拿出了最后的方案:“当然,我人虽然回去,但联系不会断。以后沈飞在技术上遇到任何难题,可以直接联系第三研究所的高所长。我会向他详细汇报这边的情况,院里也会根据你们的需求,继续提供尽可能的技术支持。这比把我一个人长期‘扣’在这里,意义更大。”
办公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李副厂长掏出一支烟点燃,深深地吸了一口,烟雾缭绕中他的脸色阴晴不定。林总工则低头看着桌上的J-8图纸,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
他们心里何尝不明白何雨泽说的有道理。体制有别,何雨泽毕竟是部里下来的人,不可能永远留在沈飞。他的才华和视野,确实更适合在研究院那样的平台上进行开拓性工作。
这两个月,何雨泽带来的不仅是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更是一种严谨到极致的科研作风和系统性的思维模式,这对沈飞技术队伍的提升是无形却巨大的。
强行留下他,于情于理都不合适,反而可能影响两部委之间的关系。
良久,李副厂长重重地叹了口气,将烟蒂摁灭在烟灰缸里:“唉!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我这心里,真是舍不得放你走啊!”
他走到何雨泽面前,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雨泽同志,这两个月,辛苦你了!不仅仅是J-8项目,还有揪出敌特那件事,你为沈飞立下了大功!我代表沈飞全体职工,谢谢你!”
林总工也站起身,伸出手:“何总工,既然你去意已决,我们也不好再强留。感谢你这段时间的倾力付出!你说得对,后续的工作我们要自己扛起来。以后少不了还要向你和七院的专家们请教。”
何雨泽分别与两位领导用力握手:“厂长,总工,您二位言重了。这都是我应该做的。都是为了国家的国防事业。J-8后续的任何进展,都请务必及时通知我。我也会密切关注。”
离开副厂长办公室,何雨泽没有直接回住处,而是再一次走进了总装车间。
那架经历了首飞的原型机正停放在厂房中央,地勤和技术人员正在对它进行详细的检查。
何雨泽绕着飞机走了一圈,用手轻轻触摸着冰冷的蒙皮,检查着关键的铆接点和焊缝,如同一位父亲在叮嘱即将远行的孩子。
他找来各小组的负责人,又开了一个简短而高效的会议,将后续试飞阶段需要注意的技术细节、可能遇到的风险以及应对预案,再次一一叮嘱,确保每个人都清楚明白。
“何总工,您真的要走吗?”一个年轻的技术员有些不舍地问。
何雨泽点点头:“嗯,要回去了。这里的工作就交给你们了。记住,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每一个数据,每一个螺丝,都关系到飞行员的安全和任务的成败。”
下午,何雨泽开始默默地收拾行李。
他的行李很简单,几件换洗衣服,一摞写满了公式和心得的笔记本,还有那份被他翻得卷了边的J-8总体设计草图。其他的,似乎什么也没带来,什么也没带走,却又留下了无比珍贵的东西。
第二天一早,一辆绿色的吉普车停在了厂招待所门口。李副厂长和林总工亲自来送行,场面没有惊动太多人,但几位核心的技术骨干都来了。
“雨泽同志,一路顺风!回到北京,代我问高所长好!”李副厂长紧紧握着何雨泽的手。
“何总工,保重!常联系!”林总工也有些动容。
其他技术员们也纷纷上前道别,气氛有些伤感却又充满力量。
何雨泽一一回应,与众人告别后,弯腰钻进了吉普车。
车子驶出沈飞大门,沿着厂区道路渐行渐远。
何雨泽回头望去,巨大的厂门、高耸的烟囱、熟悉的车间逐渐缩小。两个月的日夜奋战,惊心动魄的反特斗争,攻克技术难关的煎熬与喜悦,还有那架腾空而起的银鹰……一幕幕在脑海中闪过。
他的心中虽有离别的不舍,但更多的是一种欣慰和期待。
吉普车颠簸着驶向火车站,何雨泽的目光已经投向四九城的方向。“晓娥、师傅、儿子、闺女,我回来了。”何雨泽趁着空隙,将背包里面东西都收进了空间里面。毕竟只有系统空间才是最安全的。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18855/44444188.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