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216罗兴邦的惊喜进城工作罗家父母
从霍主任家出来,阳光明和阳香梅走在返回靠山屯的黄土路上。
午后的阳光透过路旁杨树的枝叶间隙洒落,虽然依旧炽烈,但两人心中却如同有一股清泉流淌,畅快而明亮,脚步也格外轻快。
阳光明侧头看了眼身旁的二姐,见她唇角含笑,眼中闪着久违的光采,心中也不由欣慰。
他故意放慢脚步,配合着阳香梅的步调,姐弟俩就这样默契地并肩而行。
路旁的玉米地已有一人多高,翠绿的叶片在微风中沙沙作响,仿佛也在为他们的好运低吟浅唱。
远处连绵的青山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显苍翠欲滴。
来到靠山屯附近,偶尔有扛着农具的社员从对面走来,见到他们都会停下来打个招呼,好奇地多看两眼这个从大城市来的年轻人。
阳光明一一礼貌回应,既不显得过于热络,也不失礼数。阳香梅则微微低头,带着几分羞涩,但脊背挺得笔直,那是长期教书养成的习惯。
阳香梅直到现在还有一些恍惚,感慨的说道:“多亏了你,小弟。有了这份工作,等以后结了婚,我就真没什么好担心的了。有你帮我,真好!”
“说什么傻话。”阳光明温和地打断她,“你是我二姐,我不帮你帮谁?再说,这也是你自己争气,霍主任要不是看中你是个踏实肯干的人,也不会开这个口。”
话虽如此,阳香梅心里明白,若不是小弟有本事,能交好霍主任这样的人物,自己再踏实肯干也无济于事。她看了眼身旁已然成熟稳重的弟弟,心中既骄傲又感激。
两人边走边聊,不知不觉已能看到靠山屯那低矮的土坯房。
回到靠山屯小学时,时间差不多是下午两点半。
阳光明考虑到罗兴邦刚进厂上班,总是请假影响不好,而且县城离屯子不算太远,骑车来回也方便,便决定托人捎信,让他下班后再过来一趟详谈。
他想起孙支书家那个机灵的小孙子“小石头”,以及热情爽快的孙家老三。这事托付给孙家最合适,也显得正式。
姐弟俩没回宿舍,直接拐向了屯子东头的孙支书家。
孙家的院子比普通社员家要宽敞些,土坯墙围成个大院,院里种着几棵枣树,这个时节已是硕果累累,红绿相间的枣子压弯了枝头。
孙德贵老两口刚吃完晚饭,正坐在院里枣树下乘凉,摇着蒲扇闲聊。见到阳光明姐弟来访,很是热情地招呼他们进屋坐。
阳光明笑着婉拒,站在院门口说明来意:“孙支书,大娘,打扰了。想麻烦您家老三再跑趟腿,给县木材厂的罗兴邦捎个信,让他下班后有空来屯里一趟,有点要紧事商量。”
孙德贵一听,立刻朝屋里喊了一嗓子:“老三!出来一下!”
孙家老三应声而出,是个二十七八岁的汉子,穿着汗衫,身材结实,脸上总带着笑。
“爹,啥事?”
“你骑车子,再去趟县里木材厂,找罗兴邦,就说魔都来的阳同志找他,让他下班后务必来屯里一趟,有要紧事。”孙德贵吩咐道。
孙家老三爽快答应:“哎,行!我这就去!”他转身就推了院子里那辆二八大杠。那自行车虽然有些旧了,但擦得锃亮,可见主人对它的爱惜。
阳光明连忙道谢:“三哥,又麻烦你了,真是不好意思。”
“这有啥!一会儿的事!阳同志你太客气了!”孙家老三憨厚地笑笑,腿一抬骑上自行车,车铃叮当作响,很快便驶上了黄土路。
事情办妥,阳光明和阳香梅再次道谢后,便返回了小学宿舍。
那间小小的教师宿舍此刻在阳香梅眼中,似乎与往日有些不同了。或许是因为知道自己即将离开,她打量这间住了一年的小屋,目光中多了几分留恋。
等待的时间里,阳香梅由于过于激动,一直平静不下来。一会儿整理一下本就整洁的房间,一会儿又拿出那块新手表摩挲着。
阳光明则相对平静,拿出随身带的书翻看着,但眼角余光也时不时瞥向窗外。他知道二姐一时平静不下来,便时不时找些话题与她闲聊,分散她的注意力。
“二姐,等你在县医院安定下来,抽空学学护理知识。多一门手艺总是好的,说不定以后有机会转岗呢。”阳光明看似随意地说道。
阳香梅愣了一下,随即眼睛亮了起来:“我能行吗?”
“有什么不行的?”阳光明笑道,“你才二十出头,正年轻呢。再说你高中文化,学东西快。霍主任既然欣赏你,你表现出上进心,他肯定会给你机会的。”
这话像是一颗种子,在阳香梅心里生根发芽。她原本只想着有了这份工作就知足了,从未想过还有更多可能。经弟弟这么一提,她忽然觉得未来的路似乎更加宽广了。
天色渐渐擦黑,屯子里各家各户的炊烟次第升起。校园里静悄悄的,只有几只归巢的麻雀在屋檐下叽叽喳喳。
终于,在暮色四合之际,院子外面传来了熟悉的自行车铃铛声,以及急促的脚步声。
“香梅?光明兄弟?”罗兴邦那带着急切和些许喘息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阳香梅几乎是跳起来去开的门。
门外,罗兴邦推着自行车,额头上都是细密的汗珠,脸上带着明显的焦急和担忧。
他下午接到孙家老三传信,只说阳光明有要紧事找他,让他下班务必去一趟靠山屯。
他一路胡思乱想,生怕是阳光明对家里不满意,或是婚事出了什么变故,骑得飞快,心也一直提着。
“兴邦,你来了,快进来。”阳香梅看到他,脸上露出安心的笑容,连忙让他进屋。
阳光明也站起身,笑着招呼:“兴邦大哥,下班了?路上辛苦,先喝口水歇歇。”他拿起桌上的搪瓷缸子,给罗兴邦倒水。
罗兴邦接过水,也顾不上喝,急切地看着阳光明:“光明兄弟,这么急叫我来,是……出什么事了?”他的目光在阳光明和阳香梅脸上来回扫视,试图找出些端倪。
阳光明见他一脸紧张,不由得笑了:“兴邦大哥,别紧张,是好事,天大的好事。”
“好事?”罗兴邦愣了一下,疑惑地看向阳香梅。
阳香梅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喜悦和一点点羞涩,轻轻点了点头。
阳光明不再卖关子,直接说道:“兴邦大哥,我二姐的工作问题,解决了。”
“解决了?”罗兴邦一时没反应过来,“怎么解决的?我爸妈那边还在托人问着,说是有点眉目了,但还得等机会……”
“不用等机会了。”阳光明语气肯定,“县医院骨科正好缺一个病历管理员,霍主任今天亲口答应,这个岗位可以给我二姐。”
“县医院?病历管理员?”罗兴邦的眼睛瞬间瞪大了,嘴巴微张,脸上写满了震惊和难以置信,“霍主任?是上次帮了光耀的那个霍主任?”
“对,就是他。”阳光明点头,“我今天带二姐去拜访霍主任,纯粹是为了感谢他上次的帮助。没想到霍主任听说二姐的情况后,主动提出可以帮忙解决正式工作。病历管理员,就在他手下干活,室内工作,干净体面,很适合二姐。”
这巨大的喜讯来得太突然,太出乎意料,罗兴邦整个人都懵了,呆呆地站在那里,半天没说话,只是看看阳光明,又看看满脸红晕、眼中闪着幸福光彩的阳香梅。
巨大的惊喜如同潮水般冲击着他,让他一时之间竟有些不知所措。
他这几天因为阳香梅工作的事,没少在家里催促父母,自己也跟着着急上火。
父母虽然尽力在托关系,但求人办事哪有那么容易,程序繁琐,变数也大,一天没落实,他心里就一天不踏实。
他明白,阳香梅的工作问题是两人的婚事是否能成的关键。
阳香梅娘家那边不可能让女儿没有着落地远嫁,而自己父母也绝不会同意他娶一个农村户口的媳妇。
这件事像一块大石头压在他心上。
他万万没想到,阳光明这次过来,竟然不声不响地就把这件最难办的事给解决了!
而且还是县医院这么好的单位,病历管理员这么体面的岗位!
这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期,甚至比他父母所能找到的最好的路子还要好!
“这……这……光明兄弟……我……”罗兴邦回过神来,激动得语无伦次,脸涨得通红,一把抓住阳光明的手,用力握着,“太感谢你了!真的!你这……你这可真是帮了大忙了!解决了天大的难题!我……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谢你才好!”
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眼眶甚至都有些湿润了。这份惊喜和感激之情,发自肺腑,无比真挚。
阳光明能感受到他手上的力度和真诚,笑着抽出手,拍拍他的胳膊:“兴邦大哥,以后都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谁有能力谁就多出一分力,这都是应该的。二姐好了,你们的小家好了,我们娘家人也放心。”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务实:“我叫你过来,最主要就是告诉你这个好消息,让你和你家里都放心,也不用再为工作的事奔波托人了,免得白白浪费人情。”
“对对对!这是正理!我回去之后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爸妈,他们知道了不定多高兴呢!肯定也特别感谢你!”
罗兴邦连连点头,脸上的笑容灿烂无比,心里的那块大石头终于彻底落了地,整个人都轻松了起来。
“还有件事要问你。”阳光明引他坐下,“你刚办完招工进城的手续,对这里面流程熟。霍主任虽然解决了接收单位,但二姐的知青身份调动,户口和粮食关系迁移,还得走正式程序。这方面具体需要哪些手续,你清楚吗?”
谈到具体事务,罗兴邦收敛了笑容,认真起来:“这个我熟!刚跑完一遍!”
他仔细回想了一下,条理清晰地说道:“最重要的就是县医院出具的接收证明和工作安排函,这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有了这个,后面就好办了。”
“香梅的户口现在在靠山屯,也算是本地人。拿着医院的接收证明,先去县知青办办理工作调动审批手续。然后还要拿到村委和公社的两级证明,知青办审核通过后,会出具调令和户口、粮食关系迁移的介绍信。
然后拿着这些材料,回靠山屯大队部办理迁出手续,结算工分、粮食关系什么的。孙支书和王队长那边肯定没问题。
公社那边也还要盖章,最后再回到县里,去公安局落户,到粮食局办理粮食关系转入。医院这边,应该也会有人事科的人协助办理后续的入职手续。”
罗兴邦把自己经历的流程详细说了一遍,虽然可能稍有差异,但大体步骤应该差不多。
“听起来环节不少。”阳光明仔细记下。
“是有点繁琐,得跑好几个地方。”罗兴邦点头,随即热情地提议,“明天我请一天假,陪你们一起去办!我认识路,也知道该找哪个科室,办起来能快不少。”
阳光明想了想,摇摇头:“兴邦大哥,你的心意,我们领了。但你刚上班没多久,频繁请假影响不好。我和二姐先去知青办问问清楚,需要准备哪些材料,按流程一步步走就行。无非就是多问问人,多跑两趟路。实在遇到解决不了的,再找你帮忙。”
他考虑得很周到,不想因为自家的事耽误罗兴邦的工作。
罗兴邦心里暖乎乎的,觉得阳光明真是处处为人着想。
他见阳光明态度坚决,便不再坚持,但还是又耐心地把每一个环节需要注意的细节,比如去哪个办公室、找谁、可能需要准备什么证明材料,都尽可能详细地又说了一遍。
阳光明听得认真,不时点头,默默记在心里。阳香梅在一旁也仔细听着,心里既充满了对新生活的向往,又对即将开始的陌生工作感到一丝忐忑。
正事说完,气氛更加轻松融洽。
阳香梅看了看窗外漆黑的天色,轻声询问:“兴邦,还没吃饭吧?要不在这儿随便吃点?我熬点粥,贴几个饼子?”
她的脸颊微微泛红,带着一丝羞涩的期盼。这是她第一次主动留罗兴邦吃饭,虽然只是简单的农家饭,但却意义非凡。
罗兴邦看着阳香梅,眼神温柔,但还是摇了摇头,语气带着歉意:“香梅,不了。我得赶紧回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爸妈。他们为这事也没少操心,知道了肯定高兴坏了。而且明天你还得进城办事,也早点休息。”
他迫不及待地想和家人分享这份喜悦,也让父母彻底安心。
阳光明理解他的心情,点头道:“也好,早点回去,路上骑慢点,注意安全。”
“哎!放心吧,这条路我熟得很!”罗兴邦站起身,脸上洋溢着笑容,整个人都显得精神焕发。
他又对阳香梅叮嘱道:“香梅,明天跟光明兄弟去办事,别紧张,按程序走就行。有啥事随时让光明兄弟去厂里找我。”
“嗯,我知道。”阳香梅轻声应道,送他到门口。
罗兴邦推着自行车走出院门,跨上车座,回头冲他们挥挥手,车铃叮当一响,身影便融入了夜色之中,但那份喜悦和干劲仿佛还留在院子里。
送走罗兴邦,姐弟俩简单吃了点晚饭。阳香梅的心情依旧难以平复,对明天的行程既期待又有些紧张。
阳光明安慰她:“别担心,霍主任既然答应了,医院那边肯定没问题。知青办那边就是走流程,咱们材料齐全,符合政策,不会卡我们的。明天去了,见机行事就行。”
他的话总是能让人安心。阳香梅点点头,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这一夜,阳香梅睡得并不踏实,脑海里反复想象着明天去办事的情景,以及未来在县医院工作的样子。
她想起自己刚来靠山屯时的迷茫和无助,想起那些在田里劳作的辛苦日子,想起在小学教书时,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一切仿佛就在昨天,却又即将成为过去。
阳光明则睡得沉稳,养精蓄锐,准备应对明天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
他很清楚,虽然霍主任已经打了包票,但办理手续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些琐碎的麻烦,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充足的精力。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姐弟俩就起来了。
阳香梅特意换上了那件崭新的碎花衬衫,整个人显得格外精神秀丽。她先在镜子前仔细梳理了头发,扎成一个利落的马尾,又检查了好几遍要带的材料,这才稍微安心。
她先去跟周老师打了个招呼,拜托她帮忙照看一下班级,代一下课。周老师很爽快地答应了,看着阳香梅焕然一新的打扮和掩不住的喜气,好奇地问了一句:“阳老师,今天这是有喜事啊?”
阳香梅抿嘴一笑,脸上飞起两朵红云:“有点事要进城一趟,回头再跟你细说。”她还不打算过早透露消息,毕竟事情还没完全办妥。
告别周老师,姐弟俩再次踏上了通往县城的黄土路。
清晨的空气格外清新,路旁的玉米叶上挂着晶莹的露珠,远处山峦叠翠,预示着又是一个好天气。
两人脚步轻快,不到一个小时就看到了县城的轮廓。越靠近县城,阳香梅的心情就越发紧张,手心都有些出汗。
阳光明察觉到了她的不安,温和地说道:“二姐,放轻松。咱们这是去办正事,又不是去做贼。霍主任既然答应了,就不会有问题。你大大方方的,该怎么说就怎么说。”
阳香梅深吸一口气,点点头:“我知道,就是.就是忍不住紧张。”
“第一次都这样。”阳光明笑道,“等以后你在县医院工作久了,见的世面多了,就不会这样了。”
来到县知青办所在的街道,时间还早,机关单位还没到上班时间。阳光明也不着急,先在附近找了个早点摊子,和阳香梅一人吃了一碗豆腐脑和两根油条,填饱肚子。
等到八点钟,估摸着差不多了,两人才来到知青办门口。
这是一排红砖平房中的一间,门框上挂着白底黑字的牌子。门口放着几张长条椅,已经有三两个人在等着了。
阳光明示意阳香梅在长椅上稍坐,自己走到门口,深吸一口气,敲了敲门。
“请进。”里面传来一个中年男人的声音。
阳光明推门进去。办公室不大,靠墙放着几个文件柜,两张办公桌对着摆放。一个戴着眼镜、四十多岁的中年干部正拿着抹布擦桌子,另一个年轻些的女同志在整理文件。
“同志,您好。我想咨询一下知青工作调动和户口迁移的手续。”阳光明态度谦逊地开口。
中年干部抬起头,推了推眼镜,打量了他一下:“哪个公社的?什么情况?”
“靠山屯公社的知青,阳香梅。她在靠山屯小学担任民办教师,现在县医院同意接收她,想办理工作调动。”阳光明言简意赅地说明情况。
“县医院接收?”中年干部手上的动作停了一下,显然有些意外。县医院可是好单位,一般知青很难进去。“有接收证明吗?”
“目前还没有书面证明,但县医院骨科的霍主任亲口承诺,岗位已经预留了。我们想先来问问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办好手续后,医院那边应该会出具正式的接收函。”阳光明解释道。
“霍主任?”中年干部沉吟了一下,似乎在回想是谁,态度明显认真了些,“哦霍振兴主任啊。他点头了,那应该问题不大。”
他放下抹布,坐回椅子上:“接收单位出具正式的接收函和工作安排证明,这是必须的,是第一位的。有了这个,我们这边才能启动审批程序。”
他拿出一张纸,一边说一边写:“你们需要准备的材料主要有:知青本人的调动申请、接收单位的接收函、原所在大队出具的同意调出证明、表现鉴定材料,还有户口本、粮食关系证明.”
他一口气说了七八样需要准备的材料。阳光明听得仔细,默默记下,又追问了几个细节,比如表现鉴定怎么写,大队证明需要盖什么章。
中年干部见他对程序很了解,问得也在点子上,解答得也颇为耐心。
最后,阳光明道谢:“太感谢您了,同志。我们这就回去准备材料。等县医院的正式接收函一到,就立刻过来办理。”
“嗯,材料准备齐全了送过来。符合政策规定的,我们尽快办。”中年干部点点头,又低头忙自己的事去了。
走出知青办,阳香梅立刻迎上来,紧张地问:“怎么样?问清楚了吗?”
阳光明脸上露出笑容:“问清楚了,流程虽然有点多,但都是按规定走,没什么特别的障碍。关键是咱们得先把县医院那边的正式接收手续办好,拿到接收函。”
“哦哦,那就好。”阳香梅松了口气。
“走,我们现在就去县医院找霍主任。”阳光明雷厉风行,带着二姐又赶往县医院。
来到医院骨科主任办公室,霍主任正在看病历。见到他们这么快就来了,霍主任有些意外,随即笑道:“怎么样?去知青办问清楚了?”
阳光明把询问到的情况详细说了一遍,最后说道:“霍主任,现在最关键的就是需要医院这边出具一个正式的接收函和工作安排证明。”
霍主任爽快地一摆手:“这个简单。我这就让人事科的同志过来一趟。”
他拿起桌上的内部电话,拨了个号码,简单说了几句。没过多久,一个三十多岁、穿着蓝色中山装、干部模样的男同志就过来了。
“霍主任,您找我?”
“小刘啊,这位是阳香梅同志,高中毕业,文化水平不错,人也细心踏实。
我跟院里说过了,安排她到我们科担任病历管理员。你给办一下接收手续,出具一个正式的接收函和工作安排证明。”霍主任直接吩咐道,语气带着科室负责人的权威。
那位刘同志显然已经提前得到过通知,没有任何疑问,笑着对阳香梅点点头:“好的,霍主任。阳香梅同志,请跟我到人事科办一下手续,填几张表。”
事情顺利得超乎想象。阳香梅激动地看了弟弟一眼,连忙跟着刘同志出去了。
霍主任对阳光明说道:“看,我说了吧,没那么复杂。院里人事这块,我打个招呼就行。
你们抓紧时间把其他材料备齐,送到知青办去审批。户口和粮食关系迁移,那边审批通过了,会给你们开介绍信,拿着去公安局和粮食局办理就行。”
“太感谢您了,霍主任!您真是帮我们解决大问题了!”阳光明再次诚挚道谢。
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阳香梅回来了,手里拿着几张盖了红印章的表格和一份正式的文件。
她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红光,声音都有些发颤:“小弟,办好了!这是接收函和工作安排通知!刘同志说,等我户口关系转过来,就可以正式办入职了!”
阳光明接过文件仔细看了看,白纸黑字,公章清晰,心里也彻底踏实了。
再次向霍主任千恩万谢后,姐弟俩离开了医院。看看时间还早,阳光明决定一鼓作气,今天就把靠山屯大队的手续办下来。
两人又马不停蹄地赶回靠山屯。找到孙德贵和王元军,说明来意,并把县医院的接收函给他们看了。
孙德贵和王元军看着盖着县医院大红公章的接收函,惊讶得合不拢嘴。
这才两天功夫,阳光明竟然真把这事办成了!而且还是县医院这么好的单位!
两人对阳光明的能量和手段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惊讶过后,便是由衷的高兴。阳香梅在屯里教书认真,人又本分,他们也很喜欢这个姑娘。如今她能有个这么好的去处,两人自然也替她开心。
“好事!天大的好事!”孙德贵拍着大腿大笑,“香梅老师,你这可是跳出农门,端上铁饭碗了!以后又是城里人了!”
王元军也洪亮地笑道:“就是!以后咱们去县医院看病,还能找香梅同志走后门呢!”他的话,引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大队手续办得异常顺利。
孙德贵亲自执笔,给阳香梅写了一份高度赞扬的表现鉴定材料,盖上了大队部的公章。又开具了同意调出证明、粮食关系迁移证明等所有需要的文件。
王元军则忙着帮忙结算阳香梅今年的工分和口粮。一切都办理得又快又好。
拿着厚厚一沓盖着红印的材料,阳香梅感觉像做梦一样。仅仅一天时间,最重要的几步手续竟然都快办完了。
第二天,阳光明和阳香梅再次来到县知青办,将准备好的所有材料递交上去。那位中年干部仔细审核了材料,特别是看到县医院出具的正式接收函和霍主任的签名,效率很高地开始办理审批手续。
由于材料齐全,接收单位过硬,本人表现又好,调动理由充分,审批过程没有遇到任何阻碍。
第二天下午,调令和户口、粮食关系迁移介绍信就开出来了!
拿着这些宝贵的文件,姐弟俩几乎是小跑着去了县公安局和粮食局。虽然每个窗口都要排队,都要履行必要的手续,但因为有正规的介绍信和调令,过程非常顺利。
当阳香梅的户口簿上盖上了“迁出”章,又拿到新的准迁证和粮食关系转移证明时,她的手都在微微颤抖。
最后,他们回到县医院人事科,将落户证明和粮食关系转移证明交给刘同志备案,办理了最终的入职登记。
刘同志告诉他们,医院有集体宿舍,霍主任已经特意打过招呼,可以给阳香梅安排一间。
他带着他们去看了一下,是一排平房中的一间,面积不大,只有八九个平方,摆着一张单人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虽然简陋,但干净整洁,而且最重要的是——这是属于阳香梅自己的独立空间。
阳香梅看着这间小屋,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
这是喜悦的泪水,是告别过去的泪水,更是对新生活无限期盼的泪水。
短短两天时间,她的人生轨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作、户口、粮食关系、宿舍……所有进城的关键难题,竟然全部解决了!
阳光明看着二姐激动的样子,心里也充满了欣慰和成就感。
事情办得如此顺利,离不开霍主任的大力帮助,也离不开前期扎实的准备工作。
两人把新宿舍重新收拾了一下,下午赶回了靠山屯,一是取已经收拾好的行李,二是要向孙支书和王队长告别并致谢。
听到阳香梅连宿舍都安排好了,马上就要搬走,孙德贵和王元军更是感慨不已。
孙德贵当即表示:“搬家是大事,哪能让你们自己折腾。元军,你去安排一辆牛车,明天咱们一起送香梅老师去县城,也算咱们靠山屯送她一程。”
王元军大声答应:“好嘞!必须送!香梅老师可是从咱们靠山屯走出去的人才!”
第二天一早,王元军果然赶着一辆铺着干净麻袋的牛车来到了小学门口。孙德贵也早早过来了。阳香梅的行李不多,除了那个旧木箱,就是几床被褥和零星生活用品,一个牛车绰绰有余。
周老师和几个闻讯赶来的学生都来送行,孩子们拉着阳老师的手,依依不舍。
阳香梅看着自己教了不久的学生和呆了几年的地方,眼圈也红了,叮嘱孩子们一定要好好学习。
牛车缓缓驶出靠山屯,阳香梅坐在行李上,孙德贵和王元军在一旁走着相送。
一路上,遇到不少屯里的社员,得知阳香梅调去了县医院工作,都纷纷道贺,投来羡慕的目光。
到了县医院宿舍,大家七手八脚地把行李搬进小屋。看着阳香梅有了这么好的归宿,孙德贵和王元军都由衷地感到高兴。
安置妥当,阳光明再次提出要请两位村干部吃饭,还是以前常去的那家饭店。这次孙德贵和王元军没有推辞。
饭桌上,阳光明点了好几个硬菜,又要了白酒。
阳香梅以茶代酒,再次感谢孙支书和王队长这些年来的照顾。
孙德贵和王元军则感慨万分,前后不过一年时间,阳光耀病退回城,阳香梅又调进了县医院,姐弟俩都离开了靠山屯,这变化真是快。
他们真心为阳家姐弟感到高兴,同时也更觉阳光明这年轻人了不起。
酒足饭饱,告别之时,孙德贵握着阳光明的手,真诚地说道:“光明啊,以后出差来东北,一定再来靠山屯看看!咱们这穷山沟,永远欢迎你!”
王元军也拍着胸脯:“对!下次来,咱哥俩一定好好喝一顿!”
阳光明也动情地答应道:“一定!孙支书,王队长,保重!靠山屯有你们两位在,我还会去的!”
送走了两位淳朴热心的村干部,阳光明看着身旁脸上洋溢着幸福光彩的二姐,心中充满了踏实感。
他在招待所开了房间,把一些暂时用不着的行李从二姐的宿舍搬了过去,让她的小屋更宽敞些。
第二天,阳香梅早早起床,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衣服,怀着激动又忐忑的心情,正式到县医院骨科报到,开始了她作为病历管理员的新工作。
霍主任安排了一个老资历的护士带她,工作确实如霍主任所说,主要是整理、归档、查找病历,需要的是细心和耐心,技术难度不大。
阳香梅很快就上手了,科室里的同事知道她是霍主任安排来的,对她都很和善。
下了班,阳光明拎着提前准备好的礼物——两斤进口巧克力、两包饼干、两斤大白兔奶糖和两瓶蜂蜜,和阳香梅再次来到霍主任家登门感谢。
霍主任的妻子赵阿姨提前得了信儿,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红烧肉油光锃亮,家常炖鱼香气扑鼻,还有几个清炒时蔬,分量十足。
饭桌上气氛融洽如同家人。霍主任喝了两杯酒,话也多了起来,说起了他这几天打听到的关于罗兴邦父母的情况。
“兴邦他爸在县工业局工作,是副局长,也就是副科级干部。在你们大城市的人看来,级别不高,但在咱们这小县城,也算是个实权干部了。为人据说挺正派,工作能力也不错,风评挺好。”
“他妈妈在街道办,是个普通干部,没什么实权,但工作认真,为人也挺和气。没听说有什么不好的名声。”
霍主任顿了顿,夹了一筷子菜,继续说道:“总的来说,老两口在单位和街坊邻居间的口碑都还不错,是本分人家。至于生活里具体脾气性格怎么样,外人就不好打听了。但想来能培养出兴邦这样踏实的孩子,家庭氛围应该不会差。”
他像是想起什么,补充道:“哦,对了。兴邦是家里独子,上面还有四个姐姐,不过都已经出嫁了。就算哪个大姑姐有点小性子,出嫁了回娘家少,也影响不大。这一点你们应该也知道。”
阳光明和阳香梅仔细听着,不时点头。这些情况和他们之前了解的,以及从罗兴邦身上感受到的差不多,心里更加踏实了。
阳光明举杯敬霍主任:“霍主任,太感谢您了!不仅帮二姐解决了工作,连这些事都替我们想着、打听着。您这份恩情,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报答!”
霍主任摆摆手,爽朗一笑:“举手之劳,不说这些。看着你们年轻人好,我心里也高兴。香梅好好工作,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了。”
他又看向阳光明:“你和兴邦爸妈见面的事,定下来了吗?”
“还没,正准备这两天约个时间。”阳光明回答,“二姐工作落定了,见面谈婚事也更踏实。”
“对,是这么个理儿。”霍主任点头,“见面好好聊,我看应该是一门好亲事。”
这顿晚饭吃得很尽兴,直到夜色深沉,阳光明和阳香梅才告辞离开。
走在回医院宿舍的路上,夜风清凉,繁星满天。
阳香梅看着身边为自己奔波操劳的弟弟,心中充满了感激和幸福。
所有的大事似乎都已尘埃落定,工作、户口、宿舍都解决了,罗家父母的情况也打听清楚了,听起来是户本分人家。未来的路,仿佛已经清晰地展现在眼前,充满了光明和希望。
阳光明的心情也放松了许多。
此行的主要目的已经超额完成。接下来,就是和罗兴邦父母正式见个面,商定婚事的具体细节。如果一切顺利,他就可以放心地返回魔都,向父母汇报这个好消息了。
他看着东北清澈的夜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步伐也愈发轻快起来。
街灯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姐弟俩并肩而行,说着对未来的规划,笑声时不时飘散在夜风中。
把二姐送回医院宿舍,阳光明稍坐了片刻,就返回了招待所。
阳香梅则在宿舍里来回踱步,抚摸着自己的新工作证,仍然难以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
她推开窗户,望着县城的夜景,虽然比不上大城市的繁华,但比起靠山屯的漆黑一片,这里已经有了万家灯火的温暖。(本章完)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0050/11110903.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