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出名


宋溪被同行的几人拥簇,其中宋虎声量最大,足够吸引周围的目光。

大庭广众之下,万众瞩目。

各种隐晦的目光盘旋在宋溪身上,一些读书人目光坦荡,想要上前一步认识其人。

不过可惜,早已有人快了一步。

靠前的几位秀才抢着拱手,口中连声恭维道:“这位郎君此番拔得头筹,实乃实至名归!”

他的话寓意明显,这是在打方才在榜单前面质疑宋溪之人的脸。

所言,一半是看不惯,一半是想以此博得好感。

他说话的空隙,早有人越过他,刚靠近宋溪就被挡住了。

宋虎几人呈包围状,那人急的从袖中掏出早已备好的拜帖,即快速的说到何处何人,望宋溪能收下。

不同昨日出考场,今日来了许多陌生面孔。

此时挤在外围的乡绅们也不含糊,指使着仆从将早就准备好的礼物等待一个机会,急忙奉上。

或是捧着封好的贺银或文房四宝上前,无一例外都希望能搭上关系。

这人一多,宋虎几人就不够看了。

其中一名乡绅靠着两名粗壮的仆童开路,来到了宋溪面前。

他的年纪不小,青丝混银,然亲自颔首笑道:“贤侄这般出息,往后定是陕南文坛的栋梁,老夫先在此恭贺了。”

“此乃薄礼,为今日贤侄的喜事添一点彩头。”他的面容亲切,温和有礼。

宋溪未有收下。

得以看见外围人手上各式各样的礼物,若是有了开头,便不好收场。

因而他摇头道:“多谢老丈好意,晚生心领。”

老丈见此却不着急退去,眼见人越来越多,他道:“贤侄可要离去?”

宋溪点头。

老丈让随行的仆从开路,宋溪等人往外走。

这些仆从都是人精,不敢拦那些读书人,拦的都是老“熟人”。

“在下霍甲……”

“在下林乙!”

宋溪只来得及稍稍回应靠上来的读书人。

辛宏胜已经混回了原来的位置,陈博实看了一眼他的身后,没见到那人。

小胖子忍不住嘀咕一句:“还不如我呢,哼,正试都没过。”

辛宏胜当听不见。

他过了。

自然知道在说何人。

围观的百姓都在最外,不敢靠试院得太近,怕冲撞了读书人。

他们踮着脚朝案首方向张望,年岁尚小的萝卜丁孩童们趴上大人的肩头,童真道:“像画里的小哥哥!”

试院门口维持秩序的差役在宋溪经过时悄悄把拦人的木杖往旁挪了挪,眼神里带着几分客气。

宋溪走出时,后头传来了的悲鸣,他下意识回头却被密密麻麻的人群阻挡。

如同树影斑驳的光影,宋溪回头,大步朝前走。

试院榜单前,一位鬓角斑白的老童生,颤着声说:“不考了,不考了!上天你没有仁慈之心啊!”

“黄口小儿中榜首,你何其不公!何其不公!”

他的声音老沉而尖锐,情绪激动差点摔倒在地。

旁边年岁比他小一点的男子及时扶住了他,“爹,您别这样。”

老童生泣不成声道:“吾伏案苦读二十余载,今已年过不惑,浮沉科场廿春秋,竟连秀才之衔亦未得。苍天在上,何独薄我至此!何忍待我如此!”

很快,周围喧闹的道贺声、赞叹声淹没其人,或有人些许侧目,停留瞬息。

然绝多数的人早已快步离去,朝着前方宋溪的方向追去。

今日,凡中榜的读书人都可谓是春风得意。

临近会馆,除了读书人,其余人都停下了脚步。

一些乡绅压根没有靠近宋溪的衣角半步,转头与罪魁祸首“友好交流”起来。

商州会馆内,跟随而来的读书人或少止步,因人有些多。

他们不居于此,恐怕难从其中脱颖而出与榜首结交。

而同居于商州会馆的读书人心境则截然不同,喜色溢于言表。

又有同乡之谊,又有近水楼台,何谈不能为挚友?

若是能得指点一二,于明日的复试定有助力。

不过能得上指点的还是少数,只因宋溪不愿再出风头。

何况他心里清楚,这榜首实在有运气成分。恰逢机遇,刚好能把握。

莫不成他要说多动脑筋多刷题,为人处事融于心,街道办案为人民。

那他怕是想再活一世。

有人失望而离,便有人高兴。

程柯本想连中三元,但他正试位居第三,恐怕无缘。

或许府试有机会脱颖,但他的文风是一大问题。不甘心,可也只能道时运不济。

他虽有傲气,但并不自负。如今回来的一段路,已经调节好心绪。

程柯恭喜道:“宋兄果然才学卓然!复试勤勉,此届案首十之八九当属。”

宋溪道:“不过是运道好,还未恭喜程兄得三甲之列,真乃文才卓绝。”

程柯笑了,“宋兄比我还小两岁,来日,神童之名远传。”

九岁秀才属于罕见。

因彼时天下承平,仓廪丰实,商旅不绝于途。

朝廷重视,以科举取士为要。

读书人凭笔墨可登青云的事迹不绝于耳,民间常传“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也因此各地群英荟萃,人才辈出。但其中更多指的是,江南地区。

而陕南地区从古至今弱于江南。

彼时江南文风鼎盛,九岁神童不说多如过江之鲫,但在寻常书院里,总能见着几个垂髫稚子出口成章,提笔成文。

有言道,连当地乡绅都叹“此地神童一抓一大把”。

然在陕南地区,宋溪以九齿龄得中秀才,显然是无愧于神童之名。

最要紧的是,若是复试发挥如常,案首几乎是囊中之物。

以院试榜首身份考取秀才,天赋异禀。

此名一旦远传,乡绅、儒生会争相上门拜访。地方官员,单县令甚至可能亲自题字表彰。

茶馆闲谈、文人诗文,四处流传。

“神童”之名会迅速蔓延。

莫说宋溪此时名声已经显露,单过来时那些人的反应足以说明。

宋溪道:“我倒觉得,程兄才算神童。”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宋溪不过是得了前世的阴荫。加上今生,他已经三十有余。

而程柯是真正的十二岁,这个年纪若没有他异军突起,加上文风受限。

此时的榜首还不知花落谁家。

宋溪心智成熟,不会为一时的输赢骄傲自满。保持谦逊,才可不忘本。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0516/43928791.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