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扫元 > 第219章 家国大事喜上喜

第219章 家国大事喜上喜


合肥,时值农历十月下旬,深秋的寒意已愈发浓重。元帅府内宅,却因即将到来的新生命,而弥漫着不同于外间萧瑟的紧张与期待。

    内宅厅堂内,炭盆烧得正旺,驱散着侵入的冷意,却驱不散石山眉宇间的焦灼。

    产房内断续传来刘若云压抑而疲惫的呻吟声,每一次都像重锤敲在石山的心坎上。

    他此刻已不见素日里的沉稳和冷静,眉头紧锁,捧着手在铺着厚绒地毯的厅堂内来回踱步,沉重的脚步声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空气中仿佛凝滞着一种无形的重量,压得旁人有些喘不过气。

    “夫君。”

    妾室黄姝瑶轻声唤道。她已怀胎四个多月,小腹微微隆起,昔日少女褪去了一些跳脱调皮,多了三分将为人母的柔和与些许庄重。

    见石山今日心绪难宁,黄姝瑶挪步上前,柔声安慰道:

    “姐姐身子骨一向康健,怀胎这十月里,又不似妾身这般受尽孕吐折腾,饮食起居都很是稳妥,定能逢凶化吉,平安生产的。夫君还请稍稍放宽心些。”

    黄姝瑶的语气尽量显得镇定,但石山还是敏锐地捕捉到了那丝不易察觉的微颤。

    女子生产,尤其是头胎,在这个时代无异于在鬼门关前走一遭,其中的凶险,人所共知。

    黄姝瑶平日里或许与刘若云有些闺阁间的微妙较量,但此刻陪石山守在产房外,想到自己不久后也要经历同样的险境,那份恐惧便真切地漫上心头,难以全然掩饰。

    石山暗嘲自己两世为人,纵横捭阖于众势力之间,执掌百万人生死,早就能做到喜怒不形于色,可当第一次真正即将成为人父,等待骨肉降临时,依旧难以超脱,还是乱了方寸,以至于影响妾室。

    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脑中纷杂的念头,走到黄姝瑶身边坐下,伸出臂膀将她轻轻揽入怀中,握住了她有些冰凉的小手,给她以力量。

    “害怕了?”石山低声问,指尖传递着暖意。

    “嗯。”

    黄姝瑶微微点头,倚靠在石山的肩头,一如既往,没有在夫君面前掩饰自己的心思,道:

    “有一点。”

    “不用怕,这是女人都要经历的一关。”

    石山安抚地拍着她的手背,语气尽可能地放得轻松些,安慰道:

    “再说了,咱们也不是全无准备。万一……我是说万一有什么不顺,我已命工匠打制了助产的器械,总能多几分把握,不至于束手无策。”

    石山清楚这个时代女子生产的危险程度,提前做了一些准备,比方说应对难产的特制产钳。

    他在后世又不是产科医生,自然不懂这个东西究竟是什么样子,只能参照记忆中某网文描述,找了几个经验丰富的稳婆,描述其大致功能,由她们研究出具体的造型和大小,再请工匠打制出来。

    只是,此物造出时间不长,稳婆还没有机会将其用于实践,也不知能不能行。

    石山自然万分不希望自家用上产钳,但作为穿越者,有这些超越时代的认知,能为妻妾生命安全,也为天下产妇增加一道保险,总得未雨绸缪,多少能让他心里踏实了些。

    二人正低声温存间,产房内突然传出一声响亮而有力的婴儿啼哭声,如同天籁般划破了凝重的气氛。

    “生了!”

    紧接着,稳婆如释重负又带着几分紧张的声音隔着房门传了出来——为贵人接生,赏钱固然丰厚,但压力也非同小可,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设想。

    “恭喜元帅,贺喜元帅!是位千金!母女平安!”

    “好!好!平安就好!”

    石山猛地站起身,巨大的喜悦瞬间冲散了所有焦虑,他朗声笑道:

    “赏!重重有赏!稳婆赏钱百贯,府中伺候人等,这个月月钱加倍!阖府同喜!”

    产房内外顿时响起一片纷杂的谢恩声。

    产房外,石山欣喜之余,也闪过一丝念头:刘若云第一胎生下了女儿,在这重视子嗣母以子贵的封建时代,她作为主母,内心或许会有些失落和委屈。

    他自己其实对此事并不在意,此生注定妻妾成群,只要勤加耕耘,生儿子是迟早的事,他还这么年轻,继承人问题并不着急。

    反而,某种意义上,势力领袖太早生儿子,也不是什么好事。

    但石山能想明白此事,他这些深陷于这个时代的观念之中妻妾们,却不会如此想。

    黄姝瑶也跟着起身,仪态端庄地向石山行了一礼,巧笑嫣然,道:

    “姐姐今日为夫君诞下明珠,兰桂齐芳,他日必成淑媛之德,温婉贤良,恭喜夫君!”

    她的笑容很是明媚,看得出是真心高兴——这高兴里,有多少是为刘若云平安,又有多少是为主母生下的是女儿而非儿子,或许连她自己也未必分得清。

    石山看着黄姝瑶微微隆起的小腹,暗自摇头,看来日后对黄氏,还需多加引导和管束,免得她生出不该有的想法,导致后宅失和。

    产房重地,闲杂人等不能随便出入,以免造成卫生污染,或惊扰了产妇婴儿。

    石山的大姐作为家族有生产经验的女眷,正主持外间事务,指挥着候在房门外的侍女们,接过里面递出的杂物,诸如沾染了血污的被褥、毛巾、血水、胎盘等物,都要及时处理。

    还要及时送入煎好的汤药、滋补的饭食和洁净的热水。

    石山虽然心焦,这些事他却搭不上手,只能站在房门外,耐心等待。

    好在房间里面主持诸事的稳婆经验老道,而在内间贴身伺候的杜若和马秀英二女也都手脚麻利,心细如发。不过多时,产房内便收拾妥当,血腥气被药香和炭火气冲淡。

    稳婆这才笑容满面地走了出来,又细细向石山禀报了一番产妇和婴孩的情况,嘱咐了一些注意事项,这才千恩万谢地领了赏钱,高高兴兴地离去。

    石山先温言让略显疲态的黄姝瑶回到自己的房中休息,这才小心翼翼地推开产房的门。

    屋内火盆烧得正旺,温暖如春,蜡烛发出的光亮也颇为柔和(石山特意要求不能昏暗,以免影响产妇心情和稳婆操作)。

    杜若刚为虚弱的刘若云擦拭完身上的汗渍,正端着一碗熬得软烂的小米粥,小心地尝着温度。马秀英则在一旁,动作轻柔而熟练地为新生的婴儿包裹着柔软的襁褓。

    二女见石山进来,赶忙放下手中活计,起身行礼,道:

    “恭喜元帅喜得千金!”

    “哈哈哈,好!都好!”

    石山心情极佳,大手一挥,道:

    “说了月钱翻倍,都有赏!你们二人更有重赏。”

    二女再次谢过石元帅,马秀英想到一般丈夫惯常要先看孩子,便要抱起襁褓,石山却摆手道:

    “不急,我先看下云娘!”

    他径直走到床边,刘若云刚刚经历完生产,失血较多,面色有些苍白,气息微弱,见夫君过来,挣扎着想要支起身子。

    石山连忙止住她,亲手拿过柔软的靠枕,小心地扶她半躺下,又从杜若手中接过那碗温热的米粥,自己先尝了尝温度,觉得刚好,才一勺一勺地,极有耐心地喂到妻子嘴边。

    “你元气大伤,这几日就好好躺着静养,万事不要操心,有我在,后宅乱不了。”

    石山的声音异常温柔,动作也极为细致。

    刘若云顺从地吃完小半碗粥,感觉身上恢复了些许气力,毕竟是母女连心,目光便不由自主地飘向马秀英怀中的襁褓,轻声道:

    “夫君,让马姑娘抱孩儿过来,容妾身看看吧?”

    石山若不是要先安抚妻子,其实也早想看看自己两世为人的首个孩子。闻言立刻点头,马秀英小心地将婴儿抱过来,笑道:

    “元帅,主母,您们瞧,小姐生得真是粉雕玉琢,好看得紧。”

    “嗯。”

    石山凑过去,痴痴地看着那红皱的小脸,初生婴儿脱离羊水不久,其实还看不出美丑,但在父亲眼中,却是世间最可爱的珍宝。一种奇妙的、血脉相连的悸动在石山心中涌动,让他几乎移不开眼。

    “真可爱。”他喃喃道,语气里充满了初为人父的傻气与喜悦。

    刘若云说是看孩子,实则小半注意力仍停留在石山身上,仔细观察着他的反应。

    见夫君如此专注喜爱,并无丝毫因自己头胎诞下女儿而显露的失望,一颗悬着的心才终于安稳地放回了肚子里,苍白的脸上露出了真正舒心的笑容。

    待马秀英将孩子抱到一旁小心看顾后,刘若云歇了口气,忽然提起了另一件看似不相干的事。

    “夫君。”

    她的声音虽轻,却异常清晰,道:

    “杜若自幼便陪在我身边,我们二人名为主仆,实则情同姐妹。自外面成婚后,她伺候你我起居,尽心尽力,体贴周到。如今……夫君能否看在她一向勤勉忠心的份上,给她一个名分?”

    杜若正在床边细心地为刘若云掖着被角,闻言,瞬间羞得满脸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却又不能擅自离开,只得深深垂下头,一双耳朵红得剔透,却紧张地竖起着,等待石山的答复。

    石山何等心思,立刻明白了刘若云的用意。

    这仍是“母以子贵”观念下的未雨绸缪——刘若云虽是平安生产,但“头胎不顺”,未能诞下男丁,她心中终究是存了份不安,担心日后自己和孩子的地位会受到影响。

    故而,急切地想将自己的心腹丫鬟推上来,固宠的同时,也加深自己在后宅的势力。

    杜若虽是丫鬟,但容貌清秀,性情乖巧温顺,又自幼跟随刘若云读书,还是夫妻二人早已默认的通房丫鬟,石山对她颇有好感,自不会拒绝。

    他略一思忖,想到了一个更周全的法子,笑道:

    “这样,岳母待会得了喜讯,定会过府来探望你。你便趁此机会求岳母带个话,请岳丈择个吉日,正式收杜若为义女。你二人既是情同姐妹,那便索性做了真姐妹,日后说出去,名头上也好听些。”

    杜若一听,猛地抬起头,眼中瞬间盈满了泪水,激动得嘴唇微微颤抖。

    她万万没想到,元帅不仅愿意纳她,竟还如此体贴地为她考量出身。

    从此以后,她便是刘家名义上的女儿,再不是无根无基的婢女抬籍,以后元帅的“后宫”再如何扩充,她杜若在元帅众妻妾中,也能挺直腰杆做人了。

    这份恩情,何其厚重!

    刘若云其实也有此意,只是担心石山不喜,才不好主动提出来,当即笑逐颜开,却故意板起脸,对着杜若嗔道:

    “你这傻丫头,还发什么呆呢?天大的造化就在眼前,还不快谢谢夫君恩典!”

    “杜若……杜若谢……谢谢夫君!”

    小丫鬟声音哽咽,一句话说得断断续续,只觉得浑身滚烫,仿佛踩在云端,飘飘然不知所以。那副又惊又喜,手足无措的憨态,逗得石山和刘若云夫妻俩相视而笑,产房内充满了温馨喜悦的气氛。

    马秀英也在一旁陪着笑,但那笑容深处,却藏着一丝难以察觉的羡慕与淡淡的苦涩。

    她出身宿州大户人家,自幼聪慧,读书识字,能诗会画,尤其精通史书,其母马郑氏早亡,其父膝下无子,便将她视为掌上明珠,家庭虽不圆满,却也生活无忧。

    怎奈其父因杀人避仇,客死他乡,临行前将她托付给好友郭子兴。

    郭子兴定远起事后搞得一团糟,只能并入实力强悍的红旗营,自此便需仰石山鼻息。

    石山对郭子兴这等自带部曲的将领,自然少不了防范制衡之术,除了将其调离原防地,置于傅友德麾下,更是将其独子郭天叙和养女马秀英扣下,留做质子。

    郭天叙年纪尚轻,可塑性较强,且只是中人之姿,直接将其送入质子营即可。

    而马秀英身为女子,年岁已然不小(比石山还长两岁),留在石山身边,处境便有些微妙。

    石山最初没见过马秀英,又有意要打压郭子兴,便将她安排在羽林营,教授孩童们书画,并负责给年长些的女孩们讲解生理常识,也算人尽其才。

    这之后石山逐渐完成了对定远义军的彻底消化,郭子兴也进入了自己的新角色,不用再格外防范。

    随后,巡视羽林营时,石山见马秀英模样端庄大气,言行举止从容秀越,教导孩子时极富耐心,心下赏识,便将她调入了元帅府内宅充作侍女。

    此事就发生在北征徐州之前,刘若云大致猜到了夫君的心思,便顺水推舟将马氏安排到自己身边使唤。相处下来,刘若云很快也喜欢上了这个行事大方、性情沉稳、富有见识的侍女。

    以至于此次生产,她便特意点名要马秀英在身边陪侍。

    马秀英天性聪慧,岂会不明白石元帅和主母的潜在意图?

    她对白手起家,打下偌大基业的石元帅,内心也是极为倾慕敬佩,早已芳心暗许。

    但她毕竟年龄稍长,终身大事迟迟未定,看着眼前杜若喜获名分,再想到自己尴尬的身份和未卜的前路,心中难免生出几分惶惑与黯然。

    好在刘若云同样心细如发,刚解决了杜若的名分问题,巩固了自身阵营,一瞥眼间注意到马秀英强颜欢笑下的那丝不自然,索性再做个人情,笑着对石山道:

    “夫君既已决定收了杜若,依妾身看,马姑娘的事,也不宜再拖了。马姑娘贤良淑德,是个难得的好女子,夫君何不就此将名分也定下来,免得佳人心中忐忑。”

    石山行事磊落,向来不喜拖泥带水,他既欣赏马秀英,也有纳娶之心,便坦然应允:

    “也好。正好郭指挥使近日在六合前线又立新功。待此番战事稍歇,我便传他回合肥述职,届时当面与他将这门亲事定下,也全了礼数。”

    马秀英闻言,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她虽性情稳重,此刻也不禁面露喜色,落落大方地向石山行了个万福礼,声音温婉却清晰,道:

    “妾身,谢元帅垂青!”

    正所谓好事成双,石山今日初得爱女,又接连定了两桩美事,正是家宅兴旺,喜气盈门之时。

    仿佛连好运都赶着趟来,内宅中的家事尚未完全处理停当,前院便有亲卫匆匆来报,带来了六合前线的又一桩好消息:

    元廷淮南行省参知政事赵琏,再度率领使团抵达六合城下,请求入境,重开和谈!

    (本章完)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0678/11110902.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