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李承乾拜师!
两仪殿内的烛火,将四位定策之人挺拔的身影长长投映在殿柱与墙壁之上,随着火焰跳跃,仿佛四条蛰伏的龙,已昂首欲啸,爪牙初露。
西扩大略既定,那股凝聚于殿内的磅礴气机与铁血意志,却并未随之消散,反而愈发沉凝,如同百炼精钢正在冷却定型,锋芒内敛,却重愈千钧。
李世民负手立于巨大的疆域图前,目光再次扫过那条蜿蜒向西、直指未知的路线,指尖在其上轻轻一点,仿佛已能感受到未来金戈铁马的震颤与文明薪火传递的温度。
他缓缓转身,脸上那属于帝王的锐利与雄心渐渐化为一种更深沉的期许与决断。
“大略已定,诸卿便各司其职,放手施为吧。”
李世民的声音打破了殿内的沉寂,带着不容置疑的信任,“卫公,西域诸国情报梳理、前期渗透、大军调动预案,朕予你半月之期,拿出详细方略。”
李靖肃然拱手,眼中精光闪烁:
“老臣领旨。半月之内,必呈上详尽条陈,绝不负陛下与帝师所托。”
“武安君,”李世民看向白起,语气中带着一股托付重任的郑重,“新军筹建,千头万绪。兵员选拔,可优先从北冥之战有功将士、辽东铁骑以及百骑司暗卫中抽调精锐。装备器械,朕会下旨工部与将作监全力配合帝师麾下格物院。朕要的是一支能适应任何恶劣环境、精通新旧战法、足以撕裂任何顽敌的利刃!此刃铸成之日,便是你扬威西域之时!”
白起单膝跪地,甲胄铿锵作响,声音如同金石交击:
“陛下放心!末将必以此残躯,倾尽所能,为陛下,为大唐,铸就此无上锋刃!新军不成,白起提头来见!”
“好!”
李世民颔首,亲手扶起白起,“朕期待武安君再展昔日横扫六合之雄风!”
安排妥军事重任,李世民目光转向陈曦,语气转为深沉:
“子川,西扩之事,千系重大,牵扯三界,非独凡间兵事。其间或有妖魔巨擘、异域神灵、乃至天庭灵山关注,如何应对,皆需你统筹决断。朕予你之权,可调动大唐境内一切资源,凡有阻碍,无论仙凡,皆可先斩后奏!”
陈曦微微躬身:“臣明白。西扩非独疆土之扩,更是气运之争,文明之路。臣自当谨慎应对,平衡各方,确保大略顺利推行。”
“如此,朕便安心了。”
李世民脸上露出一丝疲惫却又振奋的笑意,“今日便到此,诸卿且先回去准备吧。子川,你暂留一步,朕尚有一事相托。”
李靖与白起闻言,知趣地躬身告退。
李靖离去前,与陈曦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一切尽在不言中。
白起则是深深看了陈曦一眼,目光中充满了效死之意,随即大步流星而去,那股沙场宿将的凛冽气势,即便收敛,亦让殿外值守的禁卫感到一阵心悸。
殿内只剩下李世民与陈曦二人,烛火噼啪,更显静谧。
李世民踱步至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以及夜空中那几颗格外明亮的星辰,沉默了片刻,方才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
“子川,西扩之路,关乎大唐国运,亦关乎承乾……他们的未来。”
他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向陈曦:“承乾身为太子,是国本所在。然其年少,心性未定,近年来……朕观其言行,偶有偏激,腿疾之后,更是时而躁郁。朕虽为其父,然政务繁忙,教诲有时难免疏漏。且帝王之术,与圣贤之道,其间分寸,非寻常师长所能把握。”
陈曦静静听着,已然明了李世民之意。
“朕思来想去,普天之下,能导其向善,正其心性,拓其眼界,授其真正安身立命、统御天下之道者,唯子川你一人而已!”
李世民语气变得极其郑重,甚至带着一丝恳切,“你学究天人,身兼儒圣正道、格物大道、天帝权柄,更心怀天下苍生,明晓文明兴替之机。承乾若能得你亲身教导,实乃他莫大之福分,亦是大唐之幸!”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决心,扬声道:
“王德,宣太子觐见。”
殿外传来王德恭敬的应诺声。
不多时,一阵略显迟疑,却又努力维持着平稳的脚步声自殿外传来。
太子李承乾身着储君常服,在內侍的引领下,步入两仪殿。
他面容俊秀,眉宇间与李世民有几分相似,却带着一丝这个年纪不该有的阴郁与紧张。
行走之间,左腿明显有些微跛,虽然极力掩饰,但在陈曦这等修为眼中,却是清晰无比。
“儿臣参见父皇。”
李承乾走到御阶之下,恭敬行礼,声音略显紧绷。
他眼角余光飞快地扫过静立一旁的陈曦,心中更是忐忑不安。
这位如今权倾朝野、如日中天的帝师,突然被父皇留下,又召自己前来,所为何事?
“平身。”
李世民看着自己的长子,眼中闪过一丝疼惜,但更多的是一种期望与严厉,“承乾,今日朕与帝师、卫公、武安君议定西扩国策,此乃关系大唐百年基业之大事。你身为储君,当知肩头责任之重。”
李承乾心中一凛,连忙垂首道:
“儿臣明白,定当勤勉学习,不负父皇期望。”
“勤勉学习,更需良师引导。”
李世民语气加重,目光直视李承乾,“承乾,朕问你,你可知帝师之能?”
李承乾不敢怠慢,恭敬回道:
“帝师学究天人,功参造化,乃儒门圣人,天庭帝君,更是我大唐擎天之柱,儿臣……儿臣敬佩万分。”
他话语虽流畅,但那份敬畏之中,却隐约带着一丝因自身缺陷而产生的自卑与距离感。
“知其能,更当敬其道。”
李世民沉声道,“今日,朕便为你延请帝师,为你之师!从今往后,你当视帝师如朕,执弟子礼,潜心受教,聆听训诲,不可有丝毫怠慢!帝师之言,便是朕之意!你可能做到?”
李承乾猛地抬头,脸上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惊!
拜帝师陈曦为师?
这……这可是天大的恩宠与机缘!
满朝文武,天下修士,谁不想得到帝师只言片语的指点?
而自己,竟能拜入其门下,成为其亲传弟子?
巨大的惊喜冲击着他,以至于他一时竟忘了回应。
“承乾!”李世民眉头微蹙。
李承乾这才回过神来,激动得身躯都有些微微颤抖,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心绪,上前几步,竟是要行跪拜大礼:
“学生李承乾,拜见老师!恳请老师不弃学生愚钝,收入门下,学生必尊师重道,勤学不辍!”
然而,他身形刚动,左腿的不便让他动作一滞,姿态难免有些踉跄难看,一丝窘迫瞬间爬上他的脸颊。
就在此时,一股柔和却不容抗拒的力量凭空托住了他,让他无法跪拜下去。
陈曦上前一步,扶住了李承乾的手臂,目光平和地看着他,声音温润却带着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
“太子殿下不必多礼。既入我门,便无需这些虚礼。”
他扶着李承乾站直身体,目光落在他那微跛的左腿上,眼神中闪过一丝了然。
李承乾感受到陈曦目光所在,脸上顿时火辣辣的,那处腿疾是他心中最深的一根刺,是他所有自卑与敏感的源头。
他下意识地想要缩回腿,却被陈曦牢牢扶住。
“殿下这腿疾,”
陈曦缓缓开口,语气平淡如同陈述一个事实,“可是先天不足,加之早年坠马伤及经络,寒气深入骨髓,以致气血不畅,经络萎缩?”
李承乾愕然抬头,看向陈曦。
他这腿疾,宫中御医、甚至父皇暗中寻访的名医异士皆束手无策,只道是先天之损,药石难医。帝师竟能一眼看穿根源?
“是……是的,老师。”
李承乾声音有些干涩。
李世民在一旁也是神色一紧,带着期盼看向陈曦。
他虽知陈曦神通广大,但此等沉疴痼疾……
陈曦微微颔首,并未多言,只是扶着李承乾的手臂未曾松开,另一只手却缓缓抬起,指尖一缕纯净温和,仿佛蕴含无尽生机的星辉缓缓凝聚。
那星辉不同于寻常法力,其内仿佛有草木生长、气血奔流的景象幻生幻灭,更带着一种调理阴阳、重塑生机的磅礴道韵。
“此乃勾陈星辰本源之力,融合青帝长生道韵与格物生机之理。”
陈曦淡然道,“今日既入我门,此疾,便去了吧。”
话音未落,他指尖那缕星辉已轻轻点向李承乾的左腿膝盖。
李承乾只觉一股温润浩荡、却又细微精纯到极致的暖流,自膝间涌入,瞬间蔓延至整条左腿,乃至全身!
那暖流所过之处,原本因常年气血不畅而显得有些僵冷萎缩的经络、肌肉,仿佛久旱逢甘霖的禾苗,贪婪地吸收着这磅礴的生机!
一种难以言喻的酸、麻、胀、痒之感传来,并非痛苦,反而带着一种堵塞多年的河道被猛然冲开的畅快!
他甚至可以清晰地内视到,自己左腿那原本有些黯淡、甚至局部纠缠堵塞的经脉网络,正在被那温和而强大的星辉之力迅速冲刷、疏通、拓展!
深入骨髓的阴寒之气,如同冰雪遇阳,迅速消融瓦解!
萎缩的肌肉纤维,如同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开始微微跳动,重新变得饱满充满弹性!
这个过程看似缓慢,实则不过发生在数个呼吸之间。
殿内寂静无声,李世民屏息凝神,紧张地看着。
王德等内侍更是低垂着头,连大气都不敢喘。
当陈曦指尖星辉散去,收回手掌时,李承乾仍沉浸在那种脱胎换骨般的奇妙感受中。
他下意识地动了动左腿。
以往那种熟悉的滞涩、无力感,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轻盈、灵活与……力量感!
他难以置信地,尝试着,小心翼翼地,将身体重心完全转移到左腿上。
稳!
前所未有的稳固!
他又尝试着向前迈出一步。
步伐稳健,动作协调,与右腿再无半分差异!
他猛地抬起头,看向陈曦,又看向自己的左腿,脸上充满了极致的震惊、狂喜,以及一种恍若隔世般的茫然。
“我……我的腿……”
他声音颤抖,几乎语无伦次,“好了?真的好了?!”
他忍不住在原地快走几步,甚至尝试着轻轻跳跃了一下!
动作流畅自然,再无丝毫跛行之态!
困扰他多年,让他受尽异样目光,让他内心备受煎熬,甚至影响了他太子威仪与自信的腿疾,就在这短短片刻之间,被彻底治愈了!
巨大的幸福感与感激之情如同决堤的江河,瞬间冲垮了他所有的心理防线。
李承乾猛地转身,面向陈曦,这一次,他再无任何阻碍,推金山倒玉柱般,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完整的叩拜大礼,声音哽咽,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真诚与激动:
“学生李承乾,叩谢老师再造之恩!此恩此德,如同山海,承乾永世不忘!日后定当谨遵老师教诲,绝不敢有负师恩!”
这一次,陈曦并未阻拦,坦然受了他这一礼。
待到李承乾叩首完毕,陈曦才伸手虚扶,一股柔和的力量将他托起。
“起来吧。”
陈曦看着他,目光深邃。
“腿疾已愈,心障当除。身为储君,当时时自省,修身养性,胸怀天下。格物之道,可明理;圣贤之书,可养德;兵家之事,可知势。望你日后,能成为一个明辨是非、仁德兼备、堪当大任的储君,方不负陛下厚望,亦不负我今日之举。”
李承乾起身,擦去眼角的湿润,眼神变得无比坚定,迎着陈曦的目光,郑重道:
“学生谨记老师教诲!必当时刻反省,勤学格物经义,体察民情,绝不敢再因私废公,定要做一名合格的储君,将来辅佐父皇,护佑大唐!”
看着仿佛脱胎换骨、精气神焕然一新的太子,李世民眼中亦是激动难抑,虎目微微泛红。
他走上前,用力拍了拍李承乾的肩膀,沉声道:
“好!好!这才像是朕的儿子,大唐的太子!记住你今日对帝师所言,若有违背,朕绝不轻饶!”
“儿臣定当铭记于心!”
李承乾挺直了腰板,声音洪亮。
李世民欣慰地点点头,看向陈曦,一切尽在不言中。
这份恩情,已远超君臣之谊。
陈曦微微颔首,对李承乾道:
“你且先回去,稳定心神,适应身体变化。明日辰时,可至我在长安的临时府邸,我开始为你讲授第一课。”
“是!老师!”
李承乾恭敬应下,再次向李世民和陈曦行礼后,方才迈着稳健、甚至带着几分轻快激动的步伐离去。
那背影,与来时判若两人。
望着太子离去的身影,李世民长长舒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一副重担,对陈曦感慨道:
“子川,朕……真不知该如何谢你。”
陈曦淡然一笑:“陛下不必如此。教导太子,亦是臣份内之责。太子本性不坏,只是年少困于心障,如今枷锁已去,未来可期。”
“但愿如此。”
李世民点头,随即又道,“西扩在即,你事务繁多,教导承乾,会不会……”
“无妨。”
陈曦打断道,“授业解惑,亦是修行。且太子若能明理,于西扩大业,于未来格局,皆有裨益。”
“善!”李世民不再多言。
夜色已深,陈曦亦告辞离去。
走出两仪殿,夜风拂面,带着初夏的微凉与长安城的万家灯火气息。
陈曦抬头望向星空,紫微帝星明亮,其旁辅星亦熠熠生辉。
他能感觉到,收徒李承乾,治愈其腿疾,不仅仅是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更是在微妙地影响着大唐的国运走向,以及与自身愈发紧密相连的因果气数。
“仙庭之路,文明之途……每一步,皆需落子无悔。”
他轻声自语,身形微动,已化作一道清光,融入夜色,向着帝师府方向而去。
皇宫之外,得到秘密指令的李靖已然开始调阅西域卷宗,白起则直奔城外军营,着手筛选新军骨干。
而东宫之内,李承乾对着铜镜,反复确认自己已然康复的双腿,激动难眠,对明日即将开始的课程,充满了无限的期待与憧憬。
大唐的机器,围绕着西扩的宏大蓝图与储君的新生,开始加速运转起来。
而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执棋之人,已悄然布下了影响深远的又一枚棋子。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1529/44252798.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