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长夜寄 > 第 181 章 寿春

第 181 章 寿春


建隆三年,春深。到达寿春县城的城门时,白未晞勒着缰绳,让老马在城门口的缓坡上慢慢停住。

城门是土夯的,墙面上爬着层深绿色的苔藓,砖缝里嵌着细小的碎石。

城门口的盘查比渡头松些,却更添了几分烟火气。胥吏坐在城门旁的矮凳上,手里拿着本卷边的册子,登记时,笔尖总沾着唾沫,时不时抬头跟过往的百姓搭句话。

他的粗布短褂上别着个陶制的小哨子,是寿春本地烧的,哨口磨得发亮,见白未晞的马车过来,只看了看车厢上的青布帷幔,便挥挥手:“进去吧,城里刚垫了路,慢些走。”

马车碾过城门内的碎石路时,“吱呀”的声响混着街边的吆喝。和州到寿春的官道是泥泞的,可寿春城里的主街,却用碎砖和夯土垫得平平整整,虽然砖缝里还留着潮气,踩上去却不沾泥。

街两旁的屋子多是土坯墙,屋顶盖着茅草或半旧的瓦。

白未晞放慢车速,让老马顺着街边走。街面上的人比道上多,大多穿着粗布衣裳,有的挑着担子,担子两头挂着陶瓮,瓮里装着淮水酿的米酒,酒液晃荡着,从瓮口飘出淡淡的酒香。

有的推着小车,车上摆着刚蒸好的麦饼,饼上撒着芝麻,热气裹着面香,引得几个孩子围着车转。还有个货郎,背着个大竹筐,筐沿挂着串陶哨,边走边吹,哨音清亮,混着他的吆喝:“寿春陶,淮山药,买块饼子暖肚子哟!”

她勒住马,在一家挂着“陶记”木牌的铺子前停住。铺子是土坯墙,门口摆着两排陶瓮,有大有小,瓮身上刻着简单的水波纹,这是寿春的特色,当地的黏土细,烧出来的陶不渗水,最适合装酒和粮食。

铺子里的掌柜正蹲在门槛上,用块湿布擦着个刚烧好的陶碗,见白未晞过来,抬头笑了笑,“姑娘是打南边来的?要买点陶具?咱寿春的陶,装水不漏,装酒不挥发,还比其他地方的细瓷耐摔。”

白未晞点了点头,跳下车,走到铺子前。陶碗的胎土是浅褐色的,碗沿不规整,却摸上去光滑,没有毛刺。

掌柜见她看得仔细,又瞥见她腰间挂的酒葫芦,便递过一个小陶壶:“这个是装酒的,小壶嘴,不容易洒,你看这纹路,是照着淮水的浪刻的,咱寿春人都用这个。”她接过陶壶,指尖蹭过壶身上的水波纹,粗粝中带着点拙劲,和金陵织云坊云锦的细巧,是完全不同的模样。

“来十个。”她轻声道,问了价付过钱后。掌柜的装好放到马车后,又往她手里塞了个小陶哨:“添头,咱寿春的陶哨,吹起来响,比银铃铛还耐听。”白未晞捏着陶哨,哨口凉丝丝的。

继续往前走,街面渐渐窄了些,转进一条巷口,就闻到了药材的味道。巷口有家“淮春堂”药铺,铺子的门板是半旧的杉木,上面贴着张发黄的纸张,写着“淮山药、芡实、茯苓”,都是淮水沿岸特有的。

药铺老板正坐在柜台后,用戥子称药材,见白未晞进来,抬起头,脸上带着点温和的笑:“姑娘是抓药?”

“白未晞走到柜台前,目光落在柜台上尚在整理的药材筐里,淮山药是切片晒的,颜色偏白。芡实是圆的,带着点浅褐色的壳。“来二十斤淮山药。”

“好嘞,五百文一斤!”药铺老板说着,见白未晞没反对,连忙称好斤并用粗纸包好。随即还帮忙放到马车上。

“姑娘这是要远行?”掌柜的看到马车里的东西后问道。

“嗯。”白未晞将银子递过去。

掌柜的接过银子后热心道:“出了城门这段路刚疏完水,有的地段还在补桥,你要是不急,最好在寿春多歇一日,明日一早再走,城里有间‘淮上客栈’,院子大,能拴马。”

白未晞点了点头。走出药铺巷子时,几个妇人提着竹篮走了过来,篮子里装着刚买茭白,边走边说着话,口音里带着淮西的腔调,尾音拖得很长。

按照药铺老板所言,她赶着马车往“淮上客栈”走。客栈在城中的西北角,院子果然大,门口拴着几匹骡马,一个穿着短褂的伙计正拿着扫帚扫院子,见她进来,连忙迎上来:“姑娘住店?院里有干净的马厩,车厢要是怕潮,能挪到屋檐下。”

“住店。”白未晞跟着伙计把马车赶到屋檐下,伙计帮着把老马牵进马厩,又拎来一桶清水:“这马看着累了,多给它喝点,咱寿春的水甜,比道上的泥水养马。”

她坐在客栈院子的石凳上,看着伙计忙前忙后,又抬头望了望寿春的天,比金陵的天低些,云层厚,带着点淮水的潮气,却不像道上那样闷。

远处的街上传来货郎的陶哨声,还有妇人的吆喝声,混着马厩里老马的响鼻声。

晚饭时,客栈伙计端来一碗麦饼和一锅淮鱼汤。麦饼是用新收的麦子磨的面,咬一口带着点香甜。鱼汤是用淮水里的小杂鱼熬的,汤白,撒了点葱花,鲜得很。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2263/43956760.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